我的廊橋之旅—游慶元,百山祖,泰順

作者: z831114

導讀10月1日為避高峰,早起.早上2:15出發上南北高架—滬閔高架(2:33)-滬杭高速上海段出口(2:56)。司機2人.路線:滬杭高速-杭州繞城-杭金衢—金麗溫-麗水出口。時間7:04,共401公裡.(進滬杭高速入口-麗水出口),途中在嘉興-杭州段遇到堵車,前方發生嚴重車禍兩輛大貨車相撞,追尾的那輛車頭整個變形了,我們估計司機是睡著了.唉,疲勞駕駛可是要不得的啊!耽誤了半個小時,在金華休息 ...

10月1日為避高峰,早起.早上2:15出發上南北高架—滬閔高架(2:33)-滬杭高速上海段出口(2:56)。司機2人.路線:滬杭高速-杭州繞城-杭金衢—金麗溫-麗水出口。時間7:04,共401公裡.(進滬杭高速入口-麗水出口),途中在嘉興-杭州段遇到堵車,前方發生嚴重車禍兩輛大貨車相撞,追尾的那輛車頭整個變形了,我們估計司機是睡著了.唉,疲勞駕駛可是要不得的啊!耽誤了半個小時,在金華休息半小時,吃早飯。到了麗水出口下來,走53省道到雲和,在雲和找加油站(97#),浪費了一些時間和裡程,隨後向龍泉方向趕,其中有一段在修路,路況很差.再朝慶元方向,在11:50到達慶元,205公裡(麗水出口-慶元),住青元賓館(推薦),標房70元/間,節日是不漲價,電話0577-6200666,房間很干淨,看上去是剛裝修好的,電視,空調,熱水器一應俱全,在賓館的斜對面有停車場地,晚上有鐵將軍把門,還是蠻安全的,老板叫吳文武,是個蠻好的人,知道我們是自駕車來玩,還送了2本慶元旅游的書,給我們做參考,這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景點:在來慶元的路上,我們看見了第一座廊橋—後坑橋(紅軍橋),座落於竹口鎮北2公裡的龍慶公裡西側, 古時為龍慶古驛道咽喉,始建於清康熙十年(1671年),系木拱廊橋,全長36米,面寬5.3米,矢高7米。該橋不但在型制上有著較高的學術價值,同時還具有重大的政治歷史意義。1934年,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在此殲滅了國民黨浙江保安團和慶元縣保安團共600余人,取得了竹口戰鬥大捷,為先遣隊北上抗日掃清了障礙。從此,當地老百姓習慣地稱該橋為“紅軍橋”。在賓館稍微休息後,我們直奔舉水鄉的如龍橋-全國唯一的木拱廊橋"國保"。交通:向老板打聽了一下,走一條大路,路很好走,接著開始盤山,路況不錯,就是路小,彎多,分岔路多,從這條路可以去百山祖,景寧,壽寧.真是一條交通要道啊.我們先到五大堡鄉,然後到舉水鄉。一路上大致是遇見三岔口就右拐,路很小,有些地方小到前面有輛三輪車,我們的車就過不了了。下午3點,在大約開了2小時後我們看見了如龍橋,54公裡。橋很漂亮,一路上經歷的N次問路,N個彎頭都值得了.(山裡的路七轉八彎的,轉的我頭暈的不行)景點:如龍橋-位於舉水鄉月山村,木拱廊橋,系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是全國唯一的木拱廊橋"國保"。該橋橫跨於舉溪,呈南北走向,因其態勢與後山脊的古松林依稀相連,橋似龍首下傾,故名。始建於明朝天啟五年(1625年),橋內由數根粗大圓木縱橫組合鉚接而成,形成架設廊屋的拱骨平面,橋長28.20米,拱跨14.10米,橋寬5.09米,矢高6.80米,上蓋廡廊11間,以木板鋪墊,兩次間設有木凳供行人小憩,橋北端建鐘樓一座,南端設橋亭,當心間設神龕,舊時為祀奉大禹神之所,橋中置“如龍橋”匾額一塊,“如龍橋”三字遒勁有力,相傳卻為七歲幼童所書,當心間隨脊枋上有“明天啟五年歲在乙醜四月十二月乙醜谷良旦吳門從新修造”等二十五字墨書題記.如龍橋結構復雜,工藝精堪,功能完備,建築上頗具宋代遺風,是我國現存木拱廊橋中不可多得的典型範例,目前在國內已十分少見,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3:46我們開始往回趕,5:00到大濟古村.景點: 大濟古村扁鵲廟(又名盧福神廟),現址建築建於元惠宗至元辛巳年(1341),迄今已有660年的歷史。占地面積約2300多平方米,風格古樸,氣勢宏偉,是該縣現存較為完整的最大古廟宇。為什麼會建築這座寺廟呢?據史料上記載:是大濟吳氏先祖為紀念戰國時期的神醫扁鵲而建的。扁鵲,原名秦越人,又稱盧醫,民間尊為盧福神,戰國初期齊國人,是中醫“望、聞、問、切”四診法的創始者、傑出的民間醫學家。據史載:北宋仁宗皇帝關心民間疾苦,重視發展醫學,首次追功封扁鵲為“神應侯”,並下令立廟祭祀。在大濟的扁鵲廟中現在還保存著侯爵的全副儀仗。當時在朝中任“大理寺評事”的大濟進士吳榖告老回鄉後,創建了“扁鵲盧醫廟”,紀念這位神醫。但當時的原址並沒有在這裡。元惠宗至元辛巳年(1341年),又重新建築了寺廟,就是現在這座寺廟。後幾經修建,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古地道位於慶元縣城松源鎮大濟村,分布於大濟村落約2平方公裡的地下,現發現七處古地道口,古地道在江南實屬罕見。大濟古地道兩壁下部分用鵝卵石砌牆基,上部分用青磚錯縫縱疊砌築,頂部用若干塊扇面形拱磚並列砌築相互擠緊,形成高1.8米,寬1.6米的拱圈,從各地道口位置可推斷出,古地道不止七處,但因歷史的變遷,還有一部分地道口已毀,被堆積層埋在地下,未能發現。古地道有通往部分房屋內與通往村落邊緣地帶兩種形式,地道的內部成網絡狀,相互連通。據《吳氏宗譜 ·吳伸傳》記載,部分古地道亦建於明萬歷年間。現為慶元縣重點歷史文化保護單位,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意義和科學文化價值。大濟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慶元縣城東南二公裡,這個歷史上不足三百人的小村,自宋仁宗天聖二年(1024年)至宋理宗寶佑四年(1256年)的二百三十多年間,陸續出現進士及非進士出身涉足仕途者一百余人,故有“進士村”美譽。大濟吳氏宗族因此逐漸成為歷史上的名門望族,有著顯赫的家族背景:北宋進士吳桓的長女是當朝宰相李綱的母親,其長子吳彥申是李綱的舅舅,舅甥二人於政和二年(1112年)同登進士;南宋名相文天祥是大濟吳氏後裔吳淵的外甥和學生。故此,李綱為吳彥申作墓志銘,文天祥為吳氏族譜作序。崇文尚禮、尊儒重教的氛圍也吸引許多名士流連駐足。南宋時,著名理學家朱熹曾游學於此;明朝時,著名哲學家王陽明先生曾到大濟講學,有“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游之,不得志獨行其道”的遺墨;清康熙年間名儒陸瓏琪慕名來大濟游學三年,在吳氏大理中宅壁上手書父子、兄弟、夫婦、朋友四箴;民國時期,孔子南宗第七十四代奉祀官孔繁豪恭護孔子夫婦聖像,曾避隱於大濟四年,死後葬在大濟仙宮山。6:00返回慶元。食:在街上逛逛,想找一家飯店,沒看見什麼滿意的,突然想起賓館對面有一家飯店好像還蠻大的,於是打道回府.遠遠的看那個飯店,人還是很多的麼,走近一看,原來是結婚喝喜酒的人啊!得了,再換一家吧,可最後我們連走了3家都在喝喜酒.搞得我們最後只能吃牛肉面褁腹了.個人感覺:1. 後坑橋, 如龍橋各有特色,都值得一看。2. 扁鵲廟也還行,基本上都是古建築,雕刻得蠻精美的。3. 大濟村和安徽的西遞,宏村差不多,但規模沒它們大,保存得也不好,基本上就是外面門樓看一看就是了,裡面沒什麼東西可看得。4. 古地道是蠻新鮮的,可以說是當地的一個特色了,據當地人介紹是為了防強盜用的,基本上全村的人都可以躲到下面去,可惜由於保存的不好,現在地道裡積滿了河水,只能看看入口而已。(其實入口也是封掉的,只能在外面看看而已)費用:高速費用: 滬杭高速上海段: 30元滬杭-麗水出口: 170元麗水地面: 15元雲和地面: 10元塔石嶺隧道: 15元 住宿: 70元餐費: 15元扁鵲廟: 5*3=15元加油費: 247元10月2日早上7:35出發,向百山祖出發.8:06,到達蘭溪橋.景點:蘭溪橋位於慶元縣五大堡鄉西洋村,與西洋殿毗鄰,始建於明萬歷二年(1574年),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重修.蘭溪橋為八字形單孔木拱廊屋橋,全長48.12米,寬5米,矢高9.8米,淨跨36.8米,其跨度之大居同類廊橋之首。該橋橋面以卵石墁砌,有廊屋19間,兩次間安木凳供人歇憩,廊屋兩側上、中、下鋪釘三層風雨板,在上層兩側風雨板上各開啟若干幾何形小窗,既可通風又可憑窗觀賞松源溪上下游秀麗風光。該橋建築規模宏大,保存完好。如今,蘭溪橋與西洋殿有機融合,已成為慶元的著名景觀,景區內山回水復,松柳蔥郁,古道通幽,酷似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仙境。西洋殿又稱松源殿,在縣城以東20公裡的五大堡鄉西洋村.始建於南宋鹹淳元年,稱靈顯廟,清雍正七年(1729年)重建,稱吳判府廟,同治七年毀於匪患,清光緒元年(1875年)重建大殿及上中下三堂,戲台並兩廊,改稱今名。現在西洋殿是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百山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浙西南閩浙交界的慶元縣境內,屬洞宮山系,由福建武夷山向東北伸展而成,主峰百山祖海拔1856.7米,為浙江省第二高峰。區內群巒疊嶂,峰嶺逶迤,風光綺麗,氣像萬千。獨特的地形和水文地理環境形成了中亞熱帶氣候區中一個特殊的區域,使得這裡林海氤氳,生機盎然,薈萃了大量珍稀動植物資源,生態植被極為豐富。被稱為“天然珍稀動植物園”、“華東古老植物的搖籃”、“華東最大的山村生態旅游區”。交通:走前一天的大路,有個路標,左拐到百山祖方向。這條線叫蘭荒線。從賓館到蘭溪橋23公裡。山路多,路況不錯。9:06從蘭溪橋到百山祖,大概又是21公裡。開始的一段路不錯,柏油路,路小,彎多。但是到距離百山祖還有6公裡的地方,路況一下子惡劣起來了。全部是石頭路,而且都是大石頭。路小,彎多。把我們嚇的夠嗆。我們的車以5KM/小時的速度“龜爬”。一來我們車的底盤低,二來路太小了。基本上只要上面來車,兩車交會就很困難了。10點40到百山祖。友情提示:1 在離百山祖還有6公裡的地方,出現分岔路,走那條看上起很差的路上山。我們差一點就走錯了,因為那條路太差了,切記切記!2底盤低的車子,如帕薩特,奧迪要慎重考慮了。3對於去爬百山祖的朋友,要特別注意了!百山祖海拔很高,記得多穿點衣服。不然可是要受凍的。還有就是下山的時候原路返回的好,我們是按照門票上的地圖標明的從了望台-原始森林-老虎溝下山的,地圖上寫是1.5公裡,和原路返回的路是一樣遠的,可是我的個人感覺是那條路要遠的多了。我們上山登頂花了1個小時10分,下山花了1小時20分,要曉得我們上山爬的很慢,一路上休息了3-4次呢。而下山卻走的很快,差不多速度是上山的2倍(怕下雨),一路上也沒休息。1:35到管理處,1:48往回開,2:13開完那可惡的6公裡(一回生,二回熟,下山比上山快多了),15:15到賓館休息。個人感覺:1強烈推薦:西洋殿,這個是慶元最令我感到驚喜的一個景點了。開始看老板的旅游書,上面介紹的很少,覺得沒什麼意思,可以實地看到時,給了我一個大大的surprise呢!覺得比大濟村有看頭。去慶元的朋友不妨去看看!2有驚喜就有失望了啊,百山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可以說是我這次的慶元泰順之游中最令我失望的一個景點了。先是讓我飽受顛簸之苦,然後是一路爬山,路上基本沒什麼風景可看。爬到山上是凍得我夠嗆的,山頂也就是有個百山之祖三江之源的石碑而已。名氣很響,其實也不過爾爾啊!3推薦一家慶元的飯店-我家廚房。這個店很不錯的,老板娘在當地絕對是個有情調的人了。店裡布置的不錯,菜也很好吃。我們點了5個菜,基本上每個的味道都很好的,不過還是推薦一下板栗土雞,板栗是慶元的特產啊,很甜很糯的。購物:慶元有“菇城”之稱,香菇多的不得了啊。除此之外還有灰樹花,牛肝菌,竹蓀等等。慶元有個香菇交易市場,不過交易時間是早上7:00-10:00,其他時候大多數買家會關門,除了少數住在交易市場的買家。還有就是慶元的板栗是當地特色,不過不知道在哪裡可以買到。費用:住宿: 70元餐費: 65元西洋殿: 3*3=9元百山祖: 20*3=60元香菇: 102元(4斤斷木菇)加油: 170元10月3日早起退房吃早點,7:18慶元縣縣城—五大堡鄉-過景寧的大際-到達景寧縣城。136公裡。路是縣級小路,不過路況還不錯。在路上我們的車輪胎壞了,耽誤了20分鐘。不過有失就有得,我們也因此在一戶農民家買到了在慶元找了好久沒找到的板栗(強烈推薦大家買個頭圓圓的那種啦,這種比個頭扁的貴,但是覺得甜啊。價錢是圓的3元,扁的2元),貪心的我們一下子買了十八斤。中午11:30到景寧,這是我們第二次到景寧了,算是熟門熟路了。一下子就找到了當地的綠色市場,開始我們的購物行動。和慶元相比,景寧的菌類品種更多,規模更大。沿路多是一家又一家的山珍行。大概一個小時後,購物結束,“戰利品”多多,有香菇,牛肝菌,雞腿菇,茶樹菇,杏鮑菇,黑木耳,白木耳等等。中午吃快餐,12:35出發。走52省道,到泰順縣城。路上好幾處地方塌方了(受“龍王”台風影響),有2處更是嚴重,幾乎塌方面積占了一根道的一半了,看上去怕怕的。在一個叫紅岩隧道的地方,有一個無名瀑布,是免費的。很大很壯觀。沿途的路兩旁停了十多輛車,都是慕名而來的。隨後到司前鎮的鐵索橋,門票20元,覺得貴了,而且遠看也就是那麼回事,於是在遠處拍了照就是了。隨後到仙居橋。景點:仙居橋,位於仙稔鄉仙居村水尾,系貫木拱廊橋,始建於明景泰四年(1453),宏治四年(1491)、嘉靖四十二年(1563)重建,現橋為康熙十二年(1673)重建。橋屋十八間,80柱,單檐,長42.83米,寬5.30米,離水面高12.6米,淨跨34.50米,是泰順跨徑最大的木拱橋。個人感覺:仙居橋蠻難找的,好像是有個岔路進去,再開個3公裡吧。我們在路上問當地人,都說不知道有這個橋,搞得我們很郁悶啊。還以為自己走錯路了呢。景寧-三魁(123公裡)。個人感覺:1紅岩隧道旁的瀑布很好看的,就在去泰順的路旁,值得一看。2鐵索橋一般。3仙居橋蠻難找的,要花點心思找。然後就是安排住宿問題了,本來想住在泰順的羅陽(15:40),到了那發現時間還早,於是就繼續開到三魁。16:46到三魁。先找到了三魁太陽城飯店 0577—6768 4889(好像在網上和當地名氣都蠻響的),雙人間70元,三人間90元。號稱有空調,電視,熱水器。But,我們去看了看,衛生間竟然是在外面的,就是說是公用的,再叫老板給我們看另外一間,還是一樣的。這個我們可受不了啊,於是二話不說,掉頭就走了。另外又聯系了三魁美華旅館0577-6768 4599(樓下有室內停車場)三魁車站邊,老板說還有一間,有空調,電視,熱水器,還特別問了衛生間的情況,是在房裡的,獨立的。於是拍板定下來了。三人間80元。到了美華,看了房子還是不錯的,新裝修好的,很干淨,覺得比太陽城值啊。看來情況還是時時在發生變化的,同志們要多比較比較才是。在美華旅館樓下還有家同樣叫美華的餐廳,網上有網友介紹說是蠻宰人的,我們本打算不去光顧的。老板到蠻精明的,看到我們住宿馬上上來和我們攀談起來了,問了他土雞的價錢,25元一斤,我們覺得還行吧,於是就定了只土雞(是公雞,據說當地人只吃公雞的,母雞是用來下蛋的。)可是後來看到雞湯拿上來的時候我們都暈了。湯上面漂浮著枸杞,下面是當地的藥材。喝上去是一股子濃濃的藥味,一點雞的鮮味都沒有。我們問老板這是怎麼回事?老板說他們當地都是這麼燒雞湯的。我們也沒辦法了,其實老板人還是蠻好的,他還幫我們把雞血留下來,另外燒了個雞血抄旽肝。他其它的菜都不錯,於是決定第二天還是在他這裡吃,特意囑咐他第二天燒雞湯時什麼都別放,只放酒,蔥,姜就是了。這一頓飯花費115元。晚上回房討論第二天的行程,計劃第二天到三條橋—毓文橋­—薛宅橋—永慶橋——三柱橋。從網友的介紹看,可能去三條橋的路不好走,於是我們決定早起。這樣我們就有更充分的時間可以安排下面的行程了。費用:住宿:80元餐費:115元板栗:18*3=54元各類菌菇:360元10月4日早6:45出發去看三條橋。7:30到有路標的地方徒步上山。8:00到三條橋。8:30返回。9:05返回到有路標的地方。9:23到毓文橋。10:17出發(其間吃了個早中飯),11:30到仕陽碇步,12:00離開。12:15到胡氏大院,12:33離開。13:00到達劉宅橋,13:28出發去三魁,13:50到達三魁薛宅橋,14:10離開。14:45到達三魁的永慶橋。15:10回旅館休息。公裡數: 旅館­—三條橋 19公裡,三條橋—毓文橋 7公裡,,毓文橋­—仕陽碇步 38公裡,仕陽碇步—胡氏大院 6公裡,胡氏大院­—劉宅橋 8公裡,劉宅橋­—永慶橋 9公裡。交通:三魁鎮—西旸鎮—洲嶺鄉方向。其中三魁到西旸是省道,西旸—竹林頭轉入縣鄉道路。往洲嶺方向開到三條橋(不到洲嶺)。注意沿途的路標。基本上我們一路來路況都不錯的,大概是原來的路都修過了吧,替我們節省了不少的時間。從三條橋再往下開到毓文橋,路況也不錯。毓文橋到仕陽碇步,先是原路返回到西旸鎮(省道),再往和三條橋相反的方向開到仕陽碇步,仕陽碇步回到胡氏大院,繼續往回走到劉宅橋,回三魁到薛宅橋,永慶橋。景點:三條橋位於垟溪鄉和洲嶺鄉的交界溪上,系貫木拱廊橋,古時候,由三條主梁架設為橋而得名。始建於唐貞觀年間,宋紹興七年(1137)九月十三日重建,現橋清道光廿三年(1843)建,長26.63米,寬4米,離水面高10米,建橋屋11間。載入《中國古代科技成就》 三條橋是泰順歷史最久遠的木拱廊橋,過橋往南不遠就是福建省的壽寧縣。正是這個三條橋,對虹橋技術“誕生於北宋”的說法提出了質疑,曾有記載:三條橋最古……拆舊瓦有“貞觀”的年號。據此有人認為三條橋的歷史比《清明河上圖》中的虹橋更為悠久。現在我們看到的三條橋是清代道光二十三年重新建造的。毓文橋二樓為文昌閣,原有文昌帝的塑像,後遭破壞。三樓呈正方形,以葫蘆狀封頂,橋的兩旁有大樹遮隱。只要拿鏡頭隨便一個角度對照,都是別致的一幅畫卷。?毓文橋位於洲嶺鄉洲邊村水尾,建於清道光十九年(1839),全長23米,寬4米,單跨7.6米。系石拱木廊橋,三層樓閣式,廊屋七間,內設扶梯,重檐歇山頂,屋脊中有葫蘆頂,拱卷青石築砌,呈半月狀,與周圍古松,溪水溶為一體,是現存造型最豐富優美的廊橋和泰順其他橋不同的是,毓文橋兩邊不是用木板測封,而是做工精細的格子木雕,從橋的側面一眼就能看到橋內游玩的人們。胡氏大院位於雪溪鄉橋西村,當地亦稱石門樓。胡氏大院系該縣少有的大型合院式民居,不僅規模龐大,而且做工精致,具有很高的文物綜合價值。胡氏祖居慶元官塘,明天順年間(1457—1464)胡道嚴徙居今泰順雪溪西岸,為當地胡氏始祖。傳至胡東偉一代,家業日盛,遂開始大規模的建造住屋。胡東偉,字震仁,號霽園,生於清嘉慶壬申(1812),卒於光緒癸未(1883)。胡東偉於光緒二十年(1894)以子胡一琨遇覃恩,誥封奉直大夫。胡東偉從道光十二年(1832)起至同治甲戌年(1874)先後建造了胡氏大院、鳳壟厝、鳳壟頭厝等民居,前後歷時40余年,胡氏大院亦是經過前後三次的建造才形成今天的規模。劉宅橋,古稱“仙洞虹橋”,位於三魁鎮劉宅村,系木平梁廊橋,二層重檐。明永樂三年(1405)建,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重修。全長24.8米,寬6.15米,跨徑9.2米,離水面高3.5米。薛宅橋,位於三魁鎮薛宅村,系貫木拱廊橋,始建於明正德七年(1512),後多次重建都毀於水患;現橋建於清鹹豐六年(1856),橫跨錦溪,古名“錦溪橋”。全長51米,寬5.1米,單跨29米,離水面高10.5米,單檐。該橋拱矢斜度較大,建橋屋十五間,橋頭坡度30多米。《中國橋梁史話》有載。永慶橋,位於三魁鎮戰州下溪坪村,伸臂梁木平廊橋,建於清嘉慶二年(1797),全長33米,寬4.5米,離水面高8米,建廊屋12間,中間為二層重檐樓閣,內設扶梯,造型雅樸。友情提示:1基本上一路上路況都不錯的,沒什麼顛簸。本來我們從網友的游記中看到路況不好,比較擔心的。可現在是全部修好了,也因此我們實際游玩的時間大大的少於我們開始計算的時間。2和慶元的廊橋比,泰順的廊橋多是“養在深閨的小姐”了,基本上都不是在路旁邊的,要仔細的尋找。3三條橋很不好找的,我們是跟在一輛“突突車”後面的,因為看車上的人也像是出來旅游的人。先是看見一個路牌,指明向左拐可以到三條橋,但是問了當地人,說這條路遠,而且不好走。於是繼續向前開,追上“突突車”,繼續跟著。在一條鄉間小路開了不久,看見路的右邊有塊石牌指了個岔路,向左可以到三條橋,可是一來那個石牌顏色太暗了,而且被前面的樹還是什麼的擋住了。二來那條路看上去也是大石頭路,路況很差。三來我們跟的“突突車”也是筆直往前開了。於是我們也開過頭了,不過為了保險,我們開到前面不遠處看見有2-3戶農家,就停下來問路了。一問還真是走剛才的那條岔道呢。於是我們馬上原路返回。把車停在路旁,盡量的挨著旁邊停。(路上根本沒停車的地方),徒步上山。走了5分鐘遇見一個大媽,向她問路,可是她聽不懂普通話,她說的當地話我們聽不懂,等於是雞同鴨講。問她橋,她說沒有。搞的我們一頭霧水。最後我們說我們是來旅游的,她終於聽懂了,和我們說前面也有幾個旅游的人。於是我們繼續向前走。又走了大概5分鐘,遇見了幾個迎面走來的旅游客,問她們下面是三條橋麼?得到了肯定的答案,還要走20分鐘。於是就安心了,繼續走下去。到了三條橋,感覺還是蠻好的,不過可能是網上的網友把它介紹的太好了,心裡還是小小的失望了一下。我們在那拍照停留了大約20分鐘,等我們快走的時候,看見原來“突突車”上的旅游者也來了,他們是從還有一條路來的。一交流竟然也是上海的,真是老鄉遇老鄉了。他們說他們7個是先乘火車再換長途客車到泰順的,其實那個開“突突車”的司機也不認識路的,開過頭了,在一個路旁放他們下來,說從那走只有10分鐘,真是個騙子!建議到泰順的朋友可以包車,大概一天200多吧,不過這樣即省力又省時。因為像三條橋這種地方,公車是很少的,如果你不包車,可能要等1-2個小時才會有車來。像是我們從三條橋返回的路上遇見的兩個北方的朋友,直到我們從毓文橋回來,他們還在有三條橋路牌的石頭旁等公車去毓文橋呢。4有3條路都可以到三條橋的。個人感覺我們走的那條道應該是最近的了。如果你開的是越野車,應該是可以開上那條大石頭路的。不過開到前面還是要朝山下走的。5推薦毓文橋,感覺這座橋很有味道,和其他廊橋比景色蠻特別的。可能你在現場看的時候沒什麼感覺,可是在照片上,卻是很有味道的。還有就是當地政府不太重視,橋的內部破破爛爛的,堆放了很多的雜物。老百姓也不當它回事,真是太可惜了。6胡氏大院也不好找,也不是在路旁邊的,我們是覺得差不多應該就是這裡附近了去問當地人的,後來看見在他們農民的房子邊用毛筆寫了張紙,指明那條路通往胡氏大院。可是那個字很小啊,不知道的根本看不見的麼!7劉宅橋可以說是我們這次旅游景點中最難找的一個了,一路上我們問了5-6個人,沒人知道,大家的回答都不一樣的。最後我們判斷了一下,覺得可以嘗試一下,走大路旁的小路,是大路向左拐,過了沒多久看見一個什麼學校就快到了。我們在那停了車(路太小,車開不下去了),再走下去。記得好像拐進劉宅橋的小岔路的對面是一個叫老宋水煮魚的飯店。8從薛宅橋到永慶橋要注意了。從薛宅橋到永慶橋有3條路,其中有2條路車是不能開的,路況很差,高低不平。還有一條遠了一些,可是路很好,是可以開車的。只是有岔路,需要問一下路人,我忘了有幾個地方有岔路了,只記得有一個地方的岔路是一條向下,一條向上的,2條路看上去都不錯,問了路人說下面的路好一點,從那到永慶橋好像還有1.5km吧。其實如果不問路的話開車5分鐘就可以到了。3條路裡有2條是平行的,就是在薛宅橋的兩邊,這兩條是路況不好的,別走,要選一條向上方向的路,那條是可以開車的。我們一開始就上了當了,先向旁邊的摩托車駕駛員問路,他們指了一條最差的路,我們說這條路怎麼這麼差,他們還說開一會兒就好了呢,騙人的。後來我們覺得路況太差了,原路返回了。後來又問了一個師傅,人很好的,就告訴我們還有2條路可以走。我們之前在薛宅橋看見另一輛上海車,他們就是把車停在薛宅橋旁邊,徒步走去的,據說不是很遠,可是直到我們玩好永慶橋,他們還沒到呢,所以有車的朋友還是開車的好啊,再怎樣車總比自己的腳走來的快吧。晚上計劃第二天到泗溪的姐妹橋,文興橋,文重橋(東洋橋)。在泗溪住一晚,在10月6日早回上海。晚餐:土雞一只熬成湯,But當湯拿上來後我們撅倒了,湯竟然是紅色的!同樣是吃不出土雞的味道的,於是又叫來了老板,老板說我就是照你們的吩咐燒的啊,我們很納悶,於是叫他把燒的過程說一遍,最後發現問題原來出在“酒”上面了,我們說的酒是指黃酒,但是當地人燒菜放的是當地的紅酒,我們實在是沒想法了。當然這個是不能怪老板的啦,各地方人燒菜的習慣不同,所以在這裡提醒各位,如果你想吃稍微有點難度的菜,那還是你自己來燒比較保險。不過平心而論,其實那個老板燒菜還是可以的,而且他的飯店的規模在當地應該算是蠻大的了,各種魚啊蝦啊蠻多的,品種很豐富。按照當地的口味算是燒的不錯的了。10月5日交通:早起,從三魁—西旸—下洪—筱村,走省道,8:20到筱村的文興橋,8:45離開趕往文重橋,9:00到達文重橋,9:50離開到泗溪的姐妹橋。10:10到達泗溪北澗橋,10:35離開,10:40到泗溪溪東橋,10:58離開返回上海。景點:文興橋:始建於清,橫跨玉溪之上,全長46.2米,寬5米,單孔淨跨29.6米,距水面高11.5米,橋屋16間,系疊梁木拱廊橋。文興橋是泰順現存廊橋中環境較好的一座,保存完好。並非左右對稱,結構最具特色。橋內設有神龕。文重橋,位於筱村鎮東洋村水尾,為伸臂梁木平廊橋,始建於清乾隆十年(1745),屢建屢毀,民國10年(1921)重建。廊屋十一開間,46支柱,橋面寬4.7米,全長26.2米,淨跨22.40米。為重檐歇山頂。北澗橋,疊梁式木拱廊橋,位於泗溪鎮下橋村。始建於清康熙十三年(1674),嘉慶八年(1803)修建,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修。橋長51.7米,寬5.37米,淨跨29米。橫跨北溪之上的北澗橋整體結構合理,氣勢如虹,橋屋灰瓦紅身,飛檐走獸,橋旁古樹掩映,橋下二水交彙。青山、碧水、虹橋、古樹,相互輝映,構成一幅迷人的風景畫。溪東橋,疊梁式木拱廊橋,位於泗溪鎮下橋村。始建於明隆慶四年(1570)。清乾隆十年(1745)重表。道光七年(1827)重修。橋長41.7米,寬4.86米,淨跨25.7米。處在“將軍逗獅”風水模式中的溪東橋,“虹氣臨虛,影搖波月”。橋拱上建有廊屋15間,當中幾間高起為樓閣。屋檐翼角飛挑,屋脊青龍繞虛,頗有吞雲吐霧之勢。友情提示:1文重橋不太好找,在路的左邊有塊石牌指示,我們當時沒看見,就錯過了。還有就是文重橋要朝石牌的位置往下走,大概是200米可以看到橋。2下洪—筱溪的路是省道,但是不太好走,路面上坑坑窪窪的。11:00,完成我們當天的計劃,於是我們決定不住泗溪了,當天返回上海。12:40入分水關,進高速。3回程開車要特別小心,大家既然是高高興興出來玩,自然也要歡歡喜喜回家了。我們回家那天下午正好下雨,而且雨勢很大,開車都看不太清。一路上汽車相撞的事故很多,基本上有十幾起吧,大大影響了我們回家的速度。而且我看了看基本上都是上海的車子,大家都是歸心似箭啊,不過交通安全還是要注意的嘛!4在途徑嘉興休息站的時候車速開始慢下來了,後來幾乎是龜爬了。害得我們以為前面又發現事故了呢。後來才知道是回上海的車子都要到嘉興休息站,把路給堵住了。堵到什麼程度呢?基本上是車子都在上面排隊等著下去,休息站裡面是停滿了車子,需要下面上來一輛,上面才可以下去一輛。這實在是太恐怖了。。。所以建議大家如果是需要加油的話,不妨到稍微偏僻點的加油站去加好了。於晚上7:50到家。費用:雞蛋: 4元*10=40元土雞: 20元*18=360元 3只高速費用: 265元滬杭高速上海段: 30元加油: 200元



(紅軍橋)

(如龍橋)



(西洋殿)



(紅岩瀑布)



(毓文橋)



(這是我根據這次游記做的一本書,是第一次做,沒什麼經驗,不過還是很開心,所以拿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精選遊記: 泰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