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川西行游記-2

作者: loydking

導讀29日7:00 起床,裡程433公裡。7:30 昨天路上開窗,受寒,嘔吐。8:00 出發,向九龍縣進發,付200元住宿費。8:15 在路邊看到路邊楊的美景,有些黃葉了。8:33 第一次在柏油路邊遇到兩個小學生認真地敬隊禮。8:50 朋布西鄉第一次看到瑪尼石堆,第一次看到碉樓。9:30 到沙德鄉,休息20分鐘,看到村民蓋房子。11:00 過海撥4300米的埡口到九龍界,這裡也是過入六八鄉(穿越貢 ...

29日7:00 起床,裡程433公裡。7:30 昨天路上開窗,受寒,嘔吐。8:00 出發,向九龍縣進發,付200元住宿費。8:15 在路邊看到路邊楊的美景,有些黃葉了。8:33 第一次在柏油路邊遇到兩個小學生認真地敬隊禮。8:50 朋布西鄉第一次看到瑪尼石堆,第一次看到碉樓。9:30 到沙德鄉,休息20分鐘,看到村民蓋房子。11:00 過海撥4300米的埡口到九龍界,這裡也是過入六八鄉(穿越貢嗄物南線)的入口。12:00 到九龍縣城,裡程667公裡。13:00 吃完午餐,5人付40元,購買補給7元(白菜,以後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加190元油。13:35 出城後,進入一段不平的土路,前行10公裡後可見大路邊有一座木橋,過木橋後就進入三岩龍鄉的路,路更差了,平均時速不到20公裡,大家一路在緊張不已中。15:00 看到第一個村落,只有幾戶人家。15:30 遇到第一個三人的馬幫,繼續打聽三岩龍鄉的方向。15:50 在一個小村落旁邊休息,繼續打聽。16:18 繼續出發,結果一轉彎就看到了第一輛車,車上有男女十多人,一打聽,果然是三岩龍鄉的車。17:15 終於到達三岩龍鄉,海撥2500米。17:30 住在唯一的客棧――長海客棧,是副鄉長魏保東(負責鄉的農牧業)開的,兒子魏波、魏濤。縣規定客棧收費不保超過30元。全鄉五千人,共十個組,幾十個鄉干部,村民主要靠每年5月到9月拾松茸和蟲草為主要收入,每年大約一萬多。全鄉二輛雙排,四輛北京吉普。一輛新的吉普三年就報廢了。18:45 晚飯結束。晚飯有犛牛肉、松茸湯和鄉長特意准備的野牛肉。(5人共60元)19:20 一幫住在長海子的人進來談馬的生意。20:00 准備收拾行李,不想壯壯也參加。21:30 喝姜湯入睡。裡程678公裡。初入高原的朋友一定要小心的第一件事是水土不服,身體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這個地方晝夜溫差大,我們剛從上海過來,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寒,這一點我剛到就被上了眼藥。第一天的車程中貪圖路邊的景色,剛到新都橋,同行的小楊就受了寒,而我則是第二天早晨起來受了寒。直到這天到三岩龍後魏鄉長給我做了一大碗姜湯後才好了。

九龍是偏僻的縣城,從新路橋向南轉入去九龍的公路之後我們一個多小時都沒有看到來往的車輛,路邊的居民也很少。只有靜靜的那曲河在陪著我們前行。所有的一切對我來說都是那麼的新鮮。從這裡開始我們從平原進入了高山的地形。公路的一邊是雪山融雪形成、不斷增寬的河流,一邊是越來越陡峭的山崖。植被也開始從草皮變成垂直分布的喬木、冷杉、灌木等,特別有趣的一點是山體基本上都是頁岩,所以特別容易破碎,隨處可見滑坡。路邊都是直徑在幾釐米左右、一片一片的石片,可想而知在攀登時可能會很危險。九龍縣城很顯然是一個完全漢化的城市,已經沒有任何藏化的跡像,和內地的城區沒有任何區別。我們商量之後決定在午飯後采購白菜之類的物品,以備不需之用。正是這些東西讓我們在山上吃到一頓豐盛的晚餐。從縣城出來十公裡後就進入了三岩龍的山路了。我立即開始領略心驚膽戰的味道了。直角彎、單車道、水坑、巨石、隨處、滑坡可見,隨時可以聽到後座我和小楊發出的驚呼聲,可愛的毛毛則依舊他的夢境。阿健則時常拿出他的DV一路對著路面和前輪一番猛拍。壯壯也開始經常不說話了,事後他告訴我他只有緊張時才會不說話。出鄉時才知道鄉裡的車上都帶有修路工具,隨時修路呀,真強。

到了鄉裡一打聽,果不其然,我們是今年十一到的第一批客人。鄉裡的人都圍上與我們閑聊,而我們由於事先看過的網上貼子也心事重重,分頭打聽情況。遇到一個小伙子,叫洛桑,是個當過兵剛退伍的小男孩,正在等待縣的工作分配。聽他說縣裡對去年的事情有所反省,今年專門對農戶進行了教育。鄉裡主干道有一棟用黃色油漆刷過的樓,後面就是鄉政府,但是從頭到尾我們都沒有見過鄉長。鄉裡基本上都是漢化的藏民,都有漢名和藏名,穿著也都是漢式的,講得也是帶一些藏音的四川話。主干道的裡面是鄉裡唯一的客棧叫長海客棧,主人是副鄉長魏保東,他也是漢藏交融的後代。魏鄉長的妻子也是一個藏人,有兩個男孩,叫魏波和魏濤,都有自己的藏名。魏鄉長負責該鄉的農牧業生產,也是一位好槍手,經常在山溝裡打獵,自稱可以在夜間五十米內打中一個香煙頭,他很自豪的是家中有一把軍用小口徑步槍。事實上鄉裡大多數人家都有槍,並有持槍證。山裡人沒有什麼特別農業收入。每家都有不等的玉米地,山頂人的小組則是青稞地。玉米主要是家畜的食物,青稞則是做青稞面。我們在鄉長家吃的幾頓飯菜大多都是從縣裡買。全鄉共十個生產小組,分散在我們入鄉的80多公裡的公路兩邊,一直到與木裡縣交界的雅礱江邊,而我們的目的地猛董村就是九組的一個村落。鄉所在地是六組與七組的中間。上山的起點和下山的終點就是七組。很多人主要收入是依靠五月開始的松茸采集和蟲草,這兩項大約每年可以收一萬多元。在我們登山的過程中,幾個馬夫經常會離開馬道進入樹林中找松茸。一般長開的,可以賣到30-40元一斤,外形就像一般的蘑菇,而最好是的沒有長開的,外形很像一個園筒冰淇淋,可以賣到50-60元一斤。有專人每天收購後於晚上送到縣裡去。我們去的季節蟲草已經結束了,據說去年五一被背包客投訴的主要原因就是正趕上開始采集蟲草的季節,鄉裡人都騎馬去海撥3500米以上的深溝裡了,一是爬山,二是給馬吃草長膘。而以往他們做夢也沒想到過自己的家鄉也會成為游人感興趣的地方,在家裡的幾十匹馬就成了香饃饃,一些鄉民也就趁機亂收錢了。可笑的是,今年全鄉十個組的鄉民都以為還會有大買賣,我們1號從山上下來時,兩天總共只來了十幾個游客,而在村邊卻彙集了二百多匹馬,結果為了拉游客,馬夫們還差點發生衝突,半夜還有馬匹跑失了,嗚乎,我們可愛的村民還需要幾年適應期吧。三岩龍全鄉還沒有通電話,據說明年會通,目前還只有四部衛星電話,我們在時還是壞的,也就是說,我們出了縣城後有三天的時間與世隔絕了。在這裡白天的娛樂是幾張簡陋的台球桌,而晚上則是衛星電視。很顯然,衛星的影響力使信息的傳播能夠到達這些山溝中,我們數天的行程中基本大多數的人家都有衛星電視,它們在潛移默化地改造著人們的觀念,至少從折多山腳下的飯店老板到三岩龍鄉村民都是超女的愛好者。



(圖6 美麗的折多山)



(圖6 美麗的折多山)



(圖7 折多山頂的白塔,也就是收費的地方)



(圖8 新路橋的清晨)



(圖10 九龍縣城街景)


精選遊記: 康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