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廣州的胡思亂想

作者: qhcat

導讀從2004年5月開始至今,從我與廣州的第一次匆匆接觸後,我就喜歡上了這個城市,喜歡上這個讓人一下子說不出喜歡它的理由的城市。它似乎沒有鮮明的特點,但是它又與許多關鍵詞(比如孫中山、廣交會、南方周末、打工妹、公關小姐、飛車黨、非典、木子美等等)聯系在一起,以至於當這些詞彙出現在人們眼前的時候,人們會一下子聯想到那個位於中國南方的說不上愛談不 ...

從2004年5月開始至今,從我與廣州的第一次匆匆接觸後,我就喜歡上了這個城市,喜歡上這個讓人一下子說不出喜歡它的理由的城市。它似乎沒有鮮明的特點,但是它又與許多關鍵詞(比如孫中山、廣交會、南方周末、打工妹、公關小姐、飛車黨、非典、木子美等等)聯系在一起,以至於當這些詞彙出現在人們眼前的時候,人們會一下子聯想到那個位於中國南方的說不上愛談不上恨充滿矛盾的大都市。

雖然我是活到三十多歲才親自去的廣州,但是對廣州的印像卻是自小而來。兒時印像深刻的電影《羊城暗哨》、《刑場上的婚禮》、《大浪淘沙》都有著廣州的背景,再加上歷史考試中所必須記住的孫中山先生在廣州屢敗屢戰的N次起義,廣州,給我一種風雲際會潮漲潮落的革命聖地的感覺。伴隨著改革開放,滿大街的餐館打出了“生猛海鮮、正宗粵菜”,理發店都紛紛來了“廣州名師”打理,15元一條的牛仔褲統統來自廣州;薩仁高娃扮演的公關小姐現在看起來雖然十分裝腔作勢,但在那個時候她的回眸一笑真的是顛倒眾生啊,至於公關小姐們就職的白天鵝賓館,那仿佛代表著我們可望不可及的資產階級美好生活的天堂。

緊接著大家都改革開放了,廣州似乎沒有那麼吸引人了,而更多的負面新聞與廣州連接在一起,飛車黨搶包成風,背包黨敲詐勒索,大學生居然被活活打死在收容所裡!所以,當我說要去廣州出差時,從未去過廣州的老媽居然一再打電話叮囑我注意安全,什麼背包要放在胸前啦,脖子上無論真假都不要帶飾品啦,不要當街打電話發信息啦,我只好一面安慰她我絕不會被歹徒打劫,另一方面心裡也難免犯滴咕,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難道墮落成了犯罪天堂?事實證明情況並沒有那麼糟糕,至少我沒有被打劫,而且我也沒有看到過!

回憶起我的第一次廣州之行,至今還是那麼清晰。因為廣州給我的第一印像實在是太深刻了。飛機是晚上十點左右到達的,在飛機上一個瞌睡醒過來之後,弦窗外的地面已經是萬家燈火了,那個時候還是在老機場,機場周圍已經是繁華的城區,飛機簡直就是從一幢幢高樓上掠過,最後在一片璀璨的燈光中落地的,仿佛是落在了一個黃金的盤子上,那真是一種奇妙的感覺,可惜現在在新白雲機場,再也感受不到這種奇妙的感覺了。

我第一次去廣州的時候是五月中旬,走出機場,立刻被潮熱的空氣所包圍,很悶,讓人有種不安的衝動。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廣東人講究吃“生猛海鮮”了,在如此高溫高濕的環境下,再不講究生猛,那就只有集體做腐食動物了。我與廣州美食的第一次接觸是在流花賓館旁的一個叫“流花閣”的餐廳,這個名字帶著些許風塵氣息的的餐廳讓我見識到了傳說中的“腸粉”。最有意思的是我看到這個餐廳的餐牌上有些優惠的項目(比如點什麼送什麼),然後下面一條小字:以上優惠交易會期間不用!當時我真的不太理解,從大清國開始就對外開放的廣州,為什麼會如此小家子氣,四海賓客不遠萬裡上這兒來交易,你怎麼把平時都有的優惠反而取消了呢。聽說賓館的房價在交易會期間更是令人咋舌!現在我算是明白點了,也許正是由於廣州是中國最早的對外窗口,計劃經濟的影響也是最早萎縮,市場引導一切,憑你是誰,管你是哪裡來的,說不優惠,就不優惠。總之,存在就是合理,那個餐牌上的那行字倒是反映出廣州人那種不講虛榮追求實用的態度。

廣州這個城市,隨著我陸續又去了幾次,愈發地覺得它“說不清”。它既古老又現代,既傳統又時尚,既文明也野蠻。車水馬龍的高架橋下好像感覺沒什麼文化底醞,可是,當你站在康有為替“陶陶居”酒樓所寫的匾額下的時候,你又不敢有一點小覷之心;當你覺得它紙醉金迷生活悠閑時,地鐵報站器裡傳出的“烈士陵園到了”的聲音會讓你意識到這裡曾經是民主革命的發源地;它早就對外開放了,各類現代化的產品行銷全國,但是黃大仙門外蔚然成風的求神算命活動也達到了魯迅先生所說的“迷信的認真、有魄力”的程度了。但是,正是這種種的矛盾組合深深地吸引著我,身在其中,我常常不能自己地胡思亂想……

珠江夜游好像是廣州的一張旅游名片了吧?的確,夜晚的珠江比白天要美多了,霓虹初上,波光旖旎,濕潤的南國微風撲面而來,溫情無限。電影中周文雍(或者是陳鐵軍)看到反動派把革命者在珠江沉江後,更加堅定了他們革命的決心。不知道如果當初他們看到的是今朝夜晚珠江的美景,是否還有革命的毅力與鬥志?

我們早已習慣自己人一桌吃飯,哪怕就是兩個人坐個圓桌也不足為奇。可是在廣州,經常能看到幾路人馬合坐一桌,各進其食互不干擾,人一多,食欲都要增強一些。廣州餐館的平民氣息是我最喜歡的,吃飯嘛,要的就是一個輕松愉快不拘束的環境。說到吃,廣州絕對堪稱“食在廣州”這四個字。倒不是說廣州吃的有多高檔,而是指在廣州這個地方,你隨時隨地都有的吃,有很多東西可供你吃,可以吃的很昂貴,也可以吃的很便宜,在廣州,“吃”成為一種全民的享受。我個人認為,平民化與多元化才是食在廣州的精華所在。當然嘍,我在廣州也沒有吃過鮑參翅肚之類的高檔貨,對高級的吃沒有發言權,我就是喜歡廣州的粥粉面飯,以及那些數不清的甜品和小吃。不過對於“沒有廣州人不敢吃的東西”這句話我是不敢苟同的,有一次走進一家餐廳時,看到鐵籠子裡有一只小鱷魚,嘴巴被緊緊扎在籠底,心裡驀然一酸,我不喜歡這樣的美食!

北京路、上下九和天河城是我每次去廣州都必須要去的地方,在這幾個地方逛,常常恨腿力不夠、肚量太小、荷包不豐。這幾個地方的逛街人氣都是超旺,其實呢,東西並不便宜,人又多,購物環境也不是很好,但是,我就如同受到蠱惑一般,每次不去逛逛,就好像沒來廣州一樣,而每到北京路我就一定要去“成記”吃一碗鮮蝦雲吞面,每到上下九我就要去荔灣廣場裡找個美甲店修修指甲,每到天河城我都會不知不覺地買件衣服;在廣州逛店心理絕對輕松,周圍環境不會給你壓力,我最喜歡進店後售貨小姐們說的“隨便睇隨便揀”,比“歡迎光臨”有了更多的親和力;我也喜歡她們在你挑選衣服的時候不會亦步亦趨的跟著你,也不會熟視無睹地輕慢你,她們總是在你需要幫助需要指導需要答案的時候出現在你周圍;我最喜歡的就是看到鐘意的東西時翻一翻標牌,啊哈,是個自己還能接受的價位。不過迄今為止我還沒有去過中信廣場,聽說那裡營業員比顧客多,所以我是不太樂意去的。

廣州的車實在是太多了,我作為匆匆的過客,雖然沒有嘗過塞車之苦,但是空氣中彌漫著渾濁的味道,天空看不到透明的湛藍,住所外的馬路似乎永遠沒有安靜的時候,這讓我體會到,車輪子上的城市也不是那麼令人羨慕的。不過廣州地鐵卻是我看到過最好的,車新人少,尤其是二號線,站台上的雙層玻璃門設置更安全更人性化。坐廣州地鐵最大的感覺就是人不多,不知道是坐的人少利用率不高呢,還是班次安排的比較合理所以顯得人少。無論如何,與上海地鐵一號線的“牲口車”比起來,廣州地鐵真的是開往春天的美麗地鐵了。

與北京上海地鐵裡的情況有所不同,在廣州地鐵中很少看到有人讀書看報。這讓我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廣州的平面媒體是很發達的,報紙刊物種類很多,而且以報道出位聞名,《南方周末》這樣的報紙給人的印像是廣州人比北京人更敢講話。也許在這個習慣了喝早茶喝午茶喝晚茶的城市裡,政治與社會生活早已疏離,這才使得廣州人在偶爾談及政治的時候更加坦率與不設防吧。

翻看廣州地圖,我突然覺得廣州的幾個城區的名字好看又好聽,白雲、越秀、荔灣、海珠、芳村、天河,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海珠和天河。乍一看這幾個清新可人有詩意的組合,還以為是公園的名字呢,說實話,廣州並沒有給人以浪漫的感覺,但是,這幾個城區的名字卻偏偏浪漫的仿佛要滴出詩來一般。

說到詩,我就想到了舒婷的《致橡樹》,因為能和橡樹“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裡”的正是廣州的花木代表——木棉樹,遺憾的是我從未看到過“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般的木棉花。我想像著廣州滿城都是紅碩的花朵,幻想著能擁有木棉與橡樹般偉大的愛情:“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堅貞就在這裡: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精選遊記: 廣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