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 谷 風 暴---記怒江大峽谷之行 (作者:toptrip qq:497393986 Email:toptrip@126.com)
號稱世界第二,平均深度2000米,山高水深,變幻莫測,加之民風樸實,特色明顯,以其獨特的魅力向世人昭示著自我。這就是怒江州,這就是怒江大峽谷。
經過周密的准備,怒江之行終於啟程。有幸與一批自駕車發燒友一起,心想會減少不少旅途的疲憊吧!
一月三十一日,大年三十,我們一行四輛車,浩浩蕩蕩,向怒江州州府所在地---六庫奔去。因為過年,大家互相道喜,雖然在車上,喜慶氣氛不減,在談笑風生中,離都市越來越遠,路兩側青山綠水,郁郁蔥蔥;經過風情萬種的彝州,五朵金花的故鄉,行程638公裡,終於,我們抵達六庫。
除夕之夜,難眠!
與大城市相比,六庫微不足道,但它卻是整個怒江大峽谷中最繁華的地方,很多生活在峽谷深處的居民,一輩子可能都不會來到這裡,一輩子都未能感受到人類的現代文明。因為過年團圓,很多餐館都沒開門,我們事前與一個姐妹餐廳取得聯系,由她們安排我們的“除夕大餐”,借著她們精湛的手藝,我們在這遠離都市的峽谷中,得以一飽口福。而盤子中的雞鴨魚肉似乎比往常更香,更有味道!晚餐後,極其歡快的傈僳族舞蹈,讓我們置身其中,其樂融融…

{怒江大峽谷}
二月一日,大年初一。我們開始真正的峽谷探秘。下一站,將抵片馬。二戰時期,偉大的中國人民在這裡英勇抗擊日本的入侵。片馬位於高黎貢山上,一年中因多數時候大雪封山而與外部隔絕,這更加引起了我們的好奇心。在高黎貢山下的魯掌鎮裡,我們找到了當地藝人阿華阿裡和他的女兒阿妹,他們決定做我們的向導,一同前往片馬。汽畫行至3800米的高度,透過車窗望去,山上大雪彌漫,前方到底如何,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是個未知數。果然,車子孫厚厚的積雪中無法前行,甚至陷住,所幸當地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個哨所的同志幫助,我產未被困住。在是否繼續前行的問題上,我們與導游發生了爭執,阿華裡華和她女兒,阿妹因情勢惡劣,拒絕再走;而我們認為此行不易,希望繼續前行。結果我們又徒步進行了一段艱難的行程之後,無功而返。回到山下,我們走訪了一個叫子克的傈僳族村寨,這個只有31戶人家的小村,卻給了我們最高的禮遇,他們跳起了青蛙舞,在歡快的樂譜中,也留下了我們晃動的身影。古樸純正的傈僳族人民,過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生活,由於交通不便,他們還很貧困,我人真誠祝願一覺醒來時,這裡的一切能發生改變;當然,我們更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注他們!
二月二日,大年初二。我們前往距六庫12公裡處的三岔窯,去參加傈僳族人一年一度的“澡塘會”,“澡塘會”又叫“春浴”,是傈僳族人的盛會,在這一天,無論男女老少,都在一個塘子裡沐浴,洗去去年的疲憊,不幸及其它,求得來年的幸福。面對突來的陌生人的目光,傈僳族婦女卻顯得異常平靜,甚至,她們在我們面前脫去及服,跳過塘中。我們與一個叫阿花的漂亮少女交談,她是個幸運兒,也是大山深處少有的走出來的人,雖然在她身上已見不到傈僳人的氣息,但她告訴我們參加“澡塘會”是她每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過完年,她要翻過大山,去山外的城市裡打工,明年的阿花還會參加“澡塘會”嗎?她的臉上還會有這麼燦爛的笑容嗎?我們祝福她!

(同心酒)
在距“澡塘會”約50公裡外,有個地方叫百花嶺,這裡每天都會傳出嘹亮的歌聲,這裡更是個神奇的地方。當地人,甚至連字都不識,卻能將“無伴奏四聲部合唱”演奏的出神入化、精彩絕倫;而這在大都市裡,非經過專業訓練,簡直是不可能的。上天造物弄人,就有這麼多奇跡!在無盡的回味中,我們沿江北上,前往福貢縣。
久聞傈僳族的風味大餐“手抓飯”,還有婚俗喝“同心酒”,今天我們有幸親身體驗了一次。抵達福貢已是夜幕降臨了,在女主人的歌聲中,我們都要過一關——唱酒,然後方可入內就座。“手抓飯”果然名不虛傳,看似簡單的工藝(或許身為大廚的你會不屑一顧),卻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深的印像是:香。在歡快的舞蹈及誠摯的祝福中,我扮了一回“新郎”,和傈僳族少女一起同時喝下一杯“同心酒”,“對愛的執著”之心天日可見。傈僳族青年男女以此方式結下“海誓山盟”,恩愛一生。

(溜索)
二月三日,大年初三。繼續前行,我們將抵達雲南最邊遠的一個鄉——丙中洛。在抵達之前,要經過雲南乃至中國最邊遠的縣——貢山縣。途中,怒江人的過江工具“溜索”吸引了我們濃厚的興趣。“溜索”其實是橫在江上的一根很粗的鐵索,兩端在江兩側的懸崖峭壁上固定,怒江人通過自制的滑輪,將隨身攜帶的蔬菜,木柴,甚至牛羊,通過這種過江方式,運送至對岸。過江時,人如一陣風,向對岸滑去,驚心動魄之後還心有余悸,我們向怒江人與大自然抗爭的勇氣與膽量致敬!
在貢山縣城裡,居住著唯一的一位獨龍族紋面女——江松,我們有幸見到她。她嫁到貢山後,生活還好,她告訴我們,以前為了抵御外族的掠奪,獨龍族少女不惜以紋面這種毀容的方式,來保存本族的女人,以求得本族未來的發展,人丁興旺。江松的講解,讓我們的思緒回到了從前的部族時期,各種血與火的場面浮現在腦海中,需要指出的是,就在幾十年前,獨龍族還生活在刀耕火種的階段。
從福貢到貢山這段路,太漫長。離開貢山,前往丙中洛,海撥在繼續攀升,江兩岸的植被更完整地被保存,在距丙中洛3公裡的地方,怒江在這裡擺了個U字型,形成壯觀的怒江第一灣,仿佛在說,真正的怒江美景從這裡才開始。湛藍的江水讓你無法想像,還以為是雲南的倒影,天的濃縮!

(傈僳族服飾)
丁大媽的名字在丙中洛是熟為人知的,她家也就是我們在丙中洛的住處。這位藏族大媽有六個孩子,加上娶的妻子,這個家庭有藏、獨龍、傈僳等多個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與文化追求在一起碰撞,交融,蘊育出一個獨具特色的群體。用她們辛勤的雙手,我們一頓豐盛的晚餐躍然桌上,少數民族的純樸民風又一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這頓餐所有的菜都是我們從昆明帶下去的,因為落後的交通,讓當地人付出了更為昂貴的生存成本,一斤蔬菜要二三元錢,而肉則賣到了十多塊錢一斤。
這裡的夜沒有大城市裡的喧囂,奔騰的怒江水聲清晰地在我們耳邊回蕩,在水聲中,我們拖著疲憊的身體,入睡了。
天亮了,已是二月四日,在丙中洛這塊山間壩子上,各種色彩交相輝映,渾然一體,辛勤的人民走上地頭,開始一天的勞作。一片人與自然各諧相處的場景。這裡,又是一處香格裡拉!

(怒江第一灣)
再向北行進一點,到達石門關,也是我們怒江之行的最後一個點,這裡北接我國西藏,西南與緬甸毗鄰,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來到這裡車已無法前行了。只有一條小路,是供馬幫通行的,這裡是古“茶馬古道”的一個分支,藏民們用他們的牛羊,馬匹來換取茶葉等物品,昔日繁忙的馬幫運輸今已不見,更多留下的是一串串思考與問號。
在明媚的陽光中,在高山峽谷中,在滔滔江水聲中,我們返程了。
我的思緒禁不住像江水一樣,湧動。好客的少數民族,純正的民族風情,婀娜多姿的山河,血與火的場景,歷史與現實的變遷,交通不便的現狀……更多的感覺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也許需要你身臨其境,才能體會到吧!
西部很美!
西部需要了解!
同樣,西部需要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