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如夢

作者: JJJ0216

導讀我們說到揚州,其實是需要注腳的,因為我們所說的樣子,並不等同於現在。 想像中的揚州,應該有著“揚一益二”的繁華。隋煬帝為了下揚州看瓊花,動用數十萬民工的勞力開鑿京杭大運河,自此由於地處京杭運河和長江交彙之處的便利條件,加之兩淮鹽稅治所長設於此,揚州逐漸成為溝通南北的錢糧,米賦的集結轉運之地,隨著錢物的聚集,人口也聚集於此,而酒樓、 ...

我們說到揚州,其實是需要注腳的,因為我們所說的樣子,並不等同於現在。

想像中的揚州,應該有著“揚一益二”的繁華。隋煬帝為了下揚州看瓊花,動用數十萬民工的勞力開鑿京杭大運河,自此由於地處京杭運河和長江交彙之處的便利條件,加之兩淮鹽稅治所長設於此,揚州逐漸成為溝通南北的錢糧,米賦的集結轉運之地,隨著錢物的聚集,人口也聚集於此,而酒樓、茶館、旅店、乃至妓院等服務行業也當然興盛而起。

唐詩中說“煙花三月下揚州”,“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叫吹簫”,從當時的記載就可以看出,揚州在當時是全國數一數二的大城市,不但是絕佳的旅游勝地,還是頗為曖昧的風月之地。想來以當時揚州經濟之繁華,當地之富庶,揚州話應該如同現如今的上海話,廣東話一般,是很為人所崇尚的流行。

清代是揚州的鼎盛時期。康熙和乾隆皇帝下江南,使兩淮的大鹽商們有了一次近距離巴結天子的機會。他們花重金在瘦西湖一帶疊石造景,形成了“兩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的盛景。從今天西園賓館門前的御碼頭出發,經過卷石洞天的景點,可以駕小舟慢慢搖入瘦西湖。瘦西湖的美,在於移步換景,景隨人動的特點,如果用船游杭州西湖,覺得動靜相同,背景變化不大,但揚州瘦西湖卻是有立體感的中國畫廊,具有充分的隔斷和縱深。畫舫的雕花窗戶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要是以它再做畫框去鑒賞瘦西湖的山水,那自然有無窮盡的變化,加上細雨蒙蒙或者溶溶月、淡淡風類的天氣條件,瘦西湖從來就不會給人以重復的感覺。

乾隆以降,國力勢微。國家再也沒有巨大的財力來應付南巡的開銷,鹽商們對於瘦西湖的興趣也逐漸減弱,兩岸凋敝之狀初現。從這個角度說,即使今天瘦西湖的景色恐怕也再不可能恢復到當時的繁華景像,這個也是為什麼我們如今游覽該景區的時候會覺得零亂和有些荒疏的理由。相應地,揚州私家園林卻逐漸興起,揚州園林既有北方之雄渾,也有南方的婉約,均是博采眾長的經典之作。揚州商人經營的主要是具有壟斷性質的鹽業,而蘇州則以絲織業為主,所以在造園的底氣和成本方面,揚州有更勝一籌的能力。他們不但把疊石作為獅子林般的情趣之作,還要力圖貫以主題和意境,這個是別處的園林所不多見的。比如個園,用太湖石表現夏天蒼翠而欲滴,再用黃山的宣石代表秋天的明淨而如妝,沒有大把的財力支持,這樣的匠心獨運只能變成巧婦人之炊了。

揚州以茶肆勝。來此的客商以物易錢或者以錢易物之後,自然可以放心休息幾天,即便趕路的客人,到了揚州,也大抵走了一半的路,於是也要在此停留數日,解解旅途中的困乏。所以揚州是一個節奏很慢的城市,凡事都講一個閑適。用揚州評彈講故事,或者在揚州水包皮,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把可以在半個小時裡面做好的事情變成半天或者一天。而淮揚菜和揚州點心,自然也有精雕細啄出名。揚州的小吃不但在酒樓茶肆裡面有,還可以隨你的心願送到書場、浴室或者畫舫上面,這個也是在別處不多的事情,所以其他地方都不能和揚州比茶肆,因為揚州本來就是一個大的茶館店了。至於說揚州的淮揚菜,則更是以考究的刀工和輕火慢燉出名的,雖然用料不如粵菜講究,味道不如川菜鮮辣,但就是能把普通的食才做得好吃有味道,這裡不知有多少刀火工夫在裡頭。

鴉片戰爭,中國戰敗。開埠以後,南北的交通運輸先是沿海興起,後來津埔鐵路通車,運河徹底沒落,揚州自此破產。原先聞名全國的重鎮,一下子跌落為長江內的三線小港。這樣的類似境遇,在中國歷史上如同曾經也占據運河和黃河之利的開封,一度在北宋時人口超過百萬,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但如今也是中原的一個破敗的小城市。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有時候想,揚州大概再也沒有回到原先那種繁華的可能了。我們憑借殘留下來的一星半點的痕跡拼命做想像,但想到的也並不會是當年的景像。好像傳說中的淮揚名菜大煮干絲和揚州炒飯,今天我們吃到的都是豆腐干絲和蛋炒飯,全然不是過去的味道。歷史和人生,大抵如此,我們今天去感嘆揚州,若干年過去,也會有人來感嘆上海或者我們。繁華和落寞的困頓,只在夢境的疏忽之間。


精選遊記: 揚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