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陝之旅(二)

作者: audrey_liu

導讀這些都是值得去的地方:雲崗石窟不愧為四大名窟之一。1500年前的雕塑依然栩栩如生,背風面還保留著鮮艷的色彩。可惜,面對的是一座煤礦,它們不得不披上黑紗。 晉祠同樣有著厚重的歷史,因為有了溪流而變得生動起來。尤其是我們從太原城區出發,經過鋪滿厚厚塵土和煤灰的道路顛簸,更加驚嘆他的生機!唯一窩心的是,我們必須經過一個公園才能到達這裡。當初和 ...

這些都是值得去的地方:雲崗石窟不愧為四大名窟之一。1500年前的雕塑依然栩栩如生,背風面還保留著鮮艷的色彩。可惜,面對的是一座煤礦,它們不得不披上黑紗。

晉祠同樣有著厚重的歷史,因為有了溪流而變得生動起來。尤其是我們從太原城區出發,經過鋪滿厚厚塵土和煤灰的道路顛簸,更加驚嘆他的生機!唯一窩心的是,我們必須經過一個公園才能到達這裡。當初和同伴打賭,門票肯定超過25元,結果,竟然是5元。進了門才發現不過是個種了些花花草草的公園,難道這就是專家們極力推薦的晉祠嗎?辛辛苦苦走了一個多小時,只是為了逛公園嗎?更何況,同伴們也沒計劃來!盡管他們沒發牢騷,我已有點無地自容了。不過,到了出口處,才發現另有一翻天地,真正的晉祠到了。難怪剛才的門票寫著返程有效。

那天是五一,游人如織。除了照相不方便,我們真的喜歡這裡!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每一樣都有著自己的故事。我們流連其間,不知不覺,竟然呆了3個多小時!

喬家大院清末民初,富商的宅院,因為“大紅燈籠高高掛”而遠近聞名,自然也是人頭孱動。喬老爺辛苦掙來殷實的家業,為了延續繁榮,定下嚴厲的家訓,其中之一是不准納妾。結果被張藝謀改成了妻妾成群的大宅子。如今的游人一邊驚嘆他的財富,一邊指點著:這是大姨太的院子,那是二姨太的。。。 四院點燈。。。不知他的後人作何感想!

平遙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城,由於太大,所以,滿街跑著汽車,摩托和人力車。我到的時候已近傍晚,通往城門的路上車水馬龍,彩旗飄飄,好一番熱鬧景像!而城裡更甚!幾乎每個十字路口都有阻塞,焦急的人群穿插於車輛間的縫隙,汽車只好趴在原地無奈地鳴著喇叭。而我們,為了找一處棲身之地幾乎尋遍整個古城,最終在光緒曾經下榻的地方住下來。這是一個古色古香的院落,只因皇帝住過就變得金貴起來,對於那些好奇的游客,必須付出十塊大洋才能一睹風采。而我們住下來的人,汲著拖鞋,耷拉著剛洗過的濕淋淋的頭發,迎著游人們詫異的目光,得意地穿行於正屋和廂房間。

後來,我們在古城繁華的街市上看見很多類似宅院,自然,錢是不會亂花的。對於這樣一座古城,我們更想看看背街小巷尋常人家的生活,而結果卻是失望的。可以走進去的院落亂糟糟的堆放著材火和磚瓦,合住著的幾戶人家分割著不多的地盤。那些讓我們眼睛忽然一亮的地方,冷不丁會竄出個人來收取參觀費,我們只得掃興而去。

平遙顯然承載不了突如其來的盛名。原本樸實的人面對潮水般湧來的游客,有點不知所措,不過,他們血脈中沉寂了許久的善於經商的基因卻被激活了。大量翻修過的民間博物館呈現在我們面前,凡是稍有歷史的也被圈了起來,不付出代價就甭想進門。好不容易造出古代的繁榮,因為穿行於街市的汽車不時地與人搶奪道路而有些不倫不類,平遙人急迫地推銷著祖宗遺物又讓她失去了韻味。惟有騎著自行車走在高高的城牆上,遠眺星羅其布的四和院,土牆灰瓦,間或一兩株泛著新綠的香椿和梧桐,我才找回一點古城的感覺。

和麗江比起來,我更喜歡後者。不僅是她驚艷的自然風光,還有麗江人恬然自得的生活方式,難怪會有那麼多的游人因為羨慕而留了下來。

壺口瀑布告別了讓我有些失望的平遙,有兩個同伴要先回去了,我和阿哲繼續著旅程。火車到臨汾時不過才上午十點半,卻找不到去吉縣的班車。原來所有的車因為旅行團包車而取消。真是沒想到,連班車也會見利忘義!幸好,功夫不付有心人。我們在汽車站裡很快等到兩個去壺口的人,正好包車。

司機是個快樂的人,一路上說笑著,路兩旁的風景也逐漸美麗起來。越靠近壺口,山也越綠,花也越多。猛然看見一條靜靜的河流蜿蜒於山澗中,絲毫不起眼,但那就是黃河,和黃河大合唱中所描述的完全不一樣。帶著疑惑,我們來到壺口,牢記著朋友的囑咐,趕緊在瀑布邊找個住處。

這時已快5點了,河兩旁依然聚集著很多游客。我們走下河灘,穿過寬闊的、布滿黃沙和巨石的、平緩的河床,直到河面升起的一團雲霧闖入眼簾,濤聲猛然間大了,快步來到黃河邊,我們被眼前的景像震憾了。

上游的河水原本安靜地流淌著,寬闊的河面驟然收縮,傾入數十米深的石槽中,宛如茶壺倒水,卻驚濤拍岸,萬馬奔騰。河床被洶湧而來的黃河衝刷得層層疊疊,站在瀑布邊,看著河水濺起的金色水霧在風中散開,仿佛有一種魔力吸引著我,搖搖欲墜,想追隨咆哮的黃河東去。我不知道為什麼文學作品中的毛澤東常常會在這裡構思著中國的未來,我卻是什麼也不會想,除了聽著怒吼的水聲,看著她奔騰而下,我只會產生想溶入其中的念頭。問過身邊的阿哲,他也一樣。大概,偉人就是不同於我們常人吧!

靜靜地坐在黃河上游的岸邊,我們迎來了夕陽,也迎來了冉冉升起的明月。兩岸的游人早就散去了,我依舊想親近她,觸摸著冰涼的河水,我不禁感嘆,這就是孕育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搖籃,她承載了太多的民族榮辱,但仍然散發著震憾人心的力量。

延安延安在上輩人的心中格外神聖,我既然到了壺口,當然想去看看。輾轉4趟車,經歷了7個小時的顛簸,沐浴著陝北的陽光和風塵,我們終於到了延安。其實,來之前我就知道,延安早就不是過去的樣子,現在已非常的現代化,有自己的機場和大學,繁華的街頭不時出現熟悉的飯館:譚魚頭,阿一鮑翅。。。只差麥當勞和肯德基了。

寶塔山在記憶中是光芒萬丈的,而實際上卻是灰土土的,沒有一點神氣,尤其是面對山腳下現代十足的城市,更加黯然失色了。我不喜歡延安,太髒,太亂。走在街上,汽車揚起的塵土讓我幾乎窒息,唯一穿城而過的河流早已干枯,只留下三三兩兩的水蕩泛著滲人的綠色。

鬧市背後的山上散落著的窯洞吸引著我,也許,透過居住其間的人家,我還能找到一點過去的影子。的確,在他們臉上我看到了熟悉的淳樸,在與現代文明咫尺之遙的地方,守著自己的一方天地,安然地生活著。

黃帝陵離開延安,我的心情又開朗起來,因為離回家的日子近了,離家的距離短了。路邊的土地因離風沙漸遠而逐漸肥沃,麥地裡的莊稼郁郁蔥蔥,茂密的蘋果樹林預示著又一個豐收,難怪炎黃子孫的祖先會選中這麼一塊風水寶地埋葬自己。

印像最深刻的是軒轅親手栽種的松柏,歷經中華五千年的變遷,依舊是蒼翠有力,生機勃勃。而晉祠裡三千年的周柏卻不堪歲月的摧殘,早已斜臥在隔壁同伴的身上。位於橋山上的黃帝陵不愧為淨土,山腳下鼎沸的人群到了這裡,都變得安靜了。古老的柏樹林守望著陵墓,也守望著歷史,虔誠的人紛紛跪拜在祖先面前,希望祈得平安和幸福。

西安恐怕沒有人像我這樣游覽古城西安。上次來,只去了久負盛名的兵馬俑,這次也只去了大雁塔,剩下的歷史博物館,碑林,還有華山,留待以後再去。其實,我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再來,但潛意識中我肯定會回來的。

也許是這次去了太多污染嚴重的地方,所以到了西安,一切都是那麼美好。車水馬龍而井然有序,路兩邊栽種的樹木早已成林,走在濃密的樹蔭下,呼吸著沒有塵土的空氣,我感覺舒服極了!

因為有充足的時間,我和阿哲很悠閑地在大雁塔裡逛著。在舉著小旗子的一隊隊人馬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年輕和尚的身影。大概是得了佛教高僧的真經,他顯得格外儒雅,風趣的話語使得西天取經的故事迷住了我們,跟著他穿流於寺院間的人變得越來越多,直到他結束講解,人群才依依不舍的散去。後來,我仔細觀察這裡的僧人,發現他們真的不同於其他寺院的和尚,人人都有著一份特殊的氣質,應該是飽讀經書的緣故吧!

後來在回家的火車上碰到幾個來西安旅游的人抱怨大雁塔不好玩,我懶得和他們爭辯。因為對於歷史遺跡,如果只是以游山玩水的心態,而不想了解曾經發生的人和事,確實沒趣。但我喜歡這裡!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