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香格裡拉

作者: reis

導讀行程:昆明-香格裡拉-麗江-瀘沽湖-玉龍雪山,十月初 香格裡拉原名迪慶,幾年前更名,爭議頗多。地處雲貴高原,海拔三千五百米,每年從十一月開始降大雪直至次年四,五月,除了青稞和土豆,別的作物難以存活。所以藏家一日三餐,吃的是青稞炒面,犛牛奶酪,喝的是青稞酒和酥油茶,天天如此。 我初聞香格裡拉這個名字是從一首歌, 好像是這樣開始的: “我美麗的香 ...

行程:昆明-香格裡拉-麗江-瀘沽湖-玉龍雪山,十月初

香格裡拉原名迪慶,幾年前更名,爭議頗多。地處雲貴高原,海拔三千五百米,每年從十一月開始降大雪直至次年四,五月,除了青稞和土豆,別的作物難以存活。所以藏家一日三餐,吃的是青稞炒面,犛牛奶酪,喝的是青稞酒和酥油茶,天天如此。

我初聞香格裡拉這個名字是從一首歌, 好像是這樣開始的: “我美麗的香格裡拉,我美麗的香格裡拉,我深深地愛上了她我愛上了她“。 此歌的音樂傳達了一種悠閑的,懶洋洋,舒適的小資情懷。現實的香格裡拉完全不是那樣子的:她 的天空藍得眩目,是那種深入靈魂的藍,碧塔海的空氣似乎是透明的。湛藍的天空,廣闊的高原,聳入雲霄的雪山,偶爾飛過的安靜的烏鴉,陽光下轉動著的巨大的轉經塔,藏人黝黑的臉膛,色彩絢麗奪目的藏屋和屋前大木架上晾曬的青稞麥,這就是香格裡拉。

嚴酷的生活環境加之似乎是與生具來的虔誠信仰,造就了藏人更具有一種沉靜的性格。香格裡拉古城的有座祠堂,負責講解的青年告訴我,他曾經在北京住過,所以漢語說得好,問他為什麼回家鄉了,他沉默了片刻,答說:漢人太復雜了。

香格裡拉地區享有盛名的寺廟噶丹松贊林寺,是雲南藏傳佛教寺廟之首,俗稱小布達拉宮,可見其規模之大。建於山坡上,在高原的陽光照耀下,以藍天白雲為之依托,遠觀大殿金光閃爍,近看廟宇紅牆碧瓦,蔚為壯觀。寺廟實際上是一個龐大的建築群,有七百多僧人修行於此。藏民篤信藏傳佛教,誰家出了一位修行的僧侶會是件十分榮耀的事。 他的父母會傾其所有替他在寺廟附近造屋供他居住修行。除了常常去寺廟祈禱,每家每戶的院落裡都設一座轉經塔,每日清晨起身第一件事是繞塔頌經一圈以求平安。向小導游達娃姑娘詢問請醫問藥的事,她說有病時藏人往往去廟裡求助於喇嘛,因為喇嘛多學問高深精通藏醫,但是藏藥價格不菲,所以平民百姓常摘采雪山玫瑰,將其曬干,有個頭痛腦熱就飲下一杯用它衝泡的玫瑰茶。

達娃姑娘最大的心願是親眼看看火車是甚模樣的!迪慶近年因旅游業興旺建設起了飛機場,何時通火車還很遙遠。有趣的是,俺們來到海拔高處有高原反應,達娃到了平原也有低原反應,症狀相似,頭暈頭痛之類。

從香格裡拉往南,前往麗江, 沿著盤山公路,車行六,七個小時。一路看見那奔騰洶湧的金沙江,感覺仿佛是追趕著那江在跑。“金沙水拍雲崖暖”即此地;“大渡橋橫鐵鎖寒”是在四川。

這一帶山高路險,據傳此乃三國時諸葛孔明七擒孟獲之地。據說孟獲軍隊的後人就散居在這大山裡。

麗江: 摩肩接踵的人流,爭先恐後的店鋪,我心目中的麗江古城在何處?麗江的垃圾車聲勢浩大,“震撼人心 ”, 恐躲之不及。新義街積善巷人流較少,巷子深處有一快小小的空地, 周邊幾家咖啡館,隨意進去上樓坐坐,是個看古城看雪山的好地方。積善巷兩側的小店也頗具特色。

新華街上有一,二家專賣西藏古董的小店,其貨品之多樣,質量之高是上海的店家無法比得上的。

位於麗江城西北四公裡處的束河古鎮值得一游,游人首先進入新造的“古鎮”, 我覺得可笑為什麼在老城之外先造一新城,誤導游人懷疑老城的真實性。步行一會兒方深入到真正的束河。所見才是麗江地區的真實面貌,幢幢老屋和小院錯落有致,綠色蔥籠,流水潺潺,鮮花盛開,犬吠不止,一片農耕景像。老太們坐在門口的台階上聊天,見到我們的相機鏡頭,她們都將臉遮掩起來,顯然游客們打擾了她們平靜的生活。我停下腳步和路邊一位正在掰苞谷的老太搭話, 她那被高原的陽光曬成深棕色的臉膛, 因勞作多年而變形的手指, 眸子裡樸素的目光……

束河的四方街就是歷史上茶馬古道的馬幫歇腳,商人交易之處。馬幫將產自雲南的茶葉運往西藏,換回毛皮銀器等物。在束河博物館能看到有關茶馬古道的介紹。與一位研究東巴文化的納西族年青人交談,據他所稱東巴文化編篡有經書三萬多冊之多!其中保存在雲南的僅六千多冊,兩萬多冊皆流失海外。他正在看的一本譯成漢語的經書,內容不外乎天地之初,混沌世界,頗像盤古開天地的故事。

東巴教並非納西人所渲染的那般神秘。參觀高築在玉水寨上的東巴人祭神台時,看出東巴教是在原始崇拜的基礎(名目繁多的山神樹神)上加入濃厚的佛教信仰元素。寺廟大殿裡佛像端坐正中。東巴崇拜告誡眾生多行善事可升入天堂,多行不義則下地獄;神台地上刻畫著生前愛搬弄是非之人死後其舌被兩條天狗拖曳經受天火的灼烤,頗為有趣。

在游覽了香格裡拉,瀘沽湖後,除高峻的玉龍雪山外,諸位大可不必費時費銀子趕場子般地奔波於麗江周邊的景區,倒不如呆坐在束河的某個小院裡, 聽聽鳥叫養養神,想像一番當年馬幫過境時的鈴聲。

從麗江出發翻越五座三千米高的大山,顛簸6,7個小時,就是為了一睹瀘沽湖那藍幽幽清澈見底的湖水,真是匪夷所思。摩梭人的走婚習俗,無甚可表,擔任講解那位摩梭美女那傲慢的態度,好像偶們從未走婚真老土一樣!倒是泛舟碧藍的湖水上,遙望著遠處延綿起伏的山脈,藍天之下,耳聽那摩梭青年豪放的歌聲,不由地想:此曲只應天上有啊。

摩梭人信奉藏傳佛教,位於湖泊的中央小島上有一座精致的小廟,村民們家家戶戶輪流,每日派一名男性成員清掃寺裡寺外,維持香火,接待游人。

瀘沽湖位於麗江的東北部,跨越雲南和四川兩省。從麗江出發,翻山越嶺,途經寧蒗縣,這裡屬全國最為貧困的地區,山民們多居住在低矮陰暗的木屋裡,守著一方貧瘠的土地,以種土豆和玉米為生。車行之處不時看見戴藍黑方頭巾的彝家婦女在田間耕作。這裡就是雲南小涼山彝族自治區,當年紅軍長征經過的地方,五嶺逶迤,山勢險峻,雲霧繚繞,無限風光。紅軍在此與彝族土軍交戰,幾番戰鬥失利,後劉伯誠將軍與土司滴血盟誓結拜兄弟,紅軍得以繼續北上跋山涉水進入四川境內。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呈現的滇黔桂一帶特有的卡斯特地貌:山體表層被石灰岩所覆蓋,不利於樹木生長,所以翻山越嶺數小時也難看見一棵高大的樹木,靠近平地的植被大都被彝家放養的山羊們啃吃掉。雨水充足但地表難存,皆流入地下,造成地下水豐富。昆明附近著名的石林景區,廣西的桂林都屬此地貌。


精選遊記: 香格裡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