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夫是很辛苦的,第一次近距離接觸他們,是在龍同壩的馬匹集散中心。我們打算喂一下肚子,就進了一旁一個小窩棚。裡面有很簡陋的廚房和2個桌子幾張凳子,已經有3個馬夫在那裡吃中飯了,兩女一男,看起來年齡應該都在50以上了,他們吃的不過是方便面。吃到一半,男人把手伸到女人斜挎的書包裡,摸索了半天,掏出半塊黑乎乎的干餅子來,用手掰了點下來放在面裡泡著吃。他們身上是很髒的,手也是黑的髒的,餅子也不會干淨。這就是他們的生活,這就是他們辛苦跑半天的午飯。
騎馬進山的路上,不時看到有從裡頭趕馬出來的馬夫們。他們很多人都不騎自己的馬,而是跟在馬後一路飛奔,開始我有點納悶,後來想明白了:馬是他們維持生計的基本用品,除了做生意,他們舍不得騎,怕把馬累壞了,這樣生意也沒了。
馬夫裡頭也有各色各樣的,有人厚道有人刁鑽。
比如從衝古寺到駱絨牛場,我的馬夫是個女人。她一路狂趕她的馬,為的是快點到達目的地再返程拉客。雖然我不斷的告訴她不要讓馬跑,她就是不理會,害我一路被顛得七葷八素,本來就因高原反應有點痛的腦袋,變的更為漲痛。而且後來我才得知,她把我放下的地方,離真正的下馬點還有兩、三百米。這個刁鑽的婦人!
厚道的馬夫也有。游完亞丁,因為我們每個人都背著大包,雖然包裡只有進山的一些必需品,不過也還是有點重的。所以我們要騎行都從衝古寺到龍同壩,這樣可以節省體力。我的馬夫把我扶上馬後,要我把包給他背,說我背著萬一掉下來很危險。於是他背著包我們上路了。一路上他一直走的很慢,完全是正常的步行速度,根本不需要我提醒他不要讓馬兒奔跑。而且他還不時回頭看看我,怕我坐的不穩當。而且若不是他告訴我,我還真不知道騎馬的時候除了抓住馬鞍,另一只手還可以向後拽著鞍子上的繩子,這樣身體和2只手就呈現正三角,可以牢牢地坐在馬上了。那個該死的女馬夫!
牛哥和別人就沒我這麼幸運。牛哥的馬夫是個孩子,牛哥提出要他背包的時候,被很干脆的拒絕了,理由是:我背不動。而別的同伴的馬夫,也有主動提出背包的,但條件是加10塊錢。
在這裡謝謝那個厚道的馬夫,祝他一切順利。

(亞丁馬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