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7三江(程陽八寨)--驚鴻一瞥

作者: 天際流_fly

導讀與沙共舞:從江至三江的公路,是我們一開始無從想像的。 路迢迢,漫天黃沙,沙塵暴般席卷而來。若遇大車,伸手不見五指,禁閉車窗,濕巾捂嘴,閉眼縮鼻。 路漫漫,青山綠水,如撫慰般咫尺相隨。但見艄公,點竿泛舟江上,攜歌蕩漾,江水清盈,魚鵝暢游。 隔窗望去,此等美景近在幾步之遙,無奈只是望梅止渴。 離隊而行: 至三江,已過黃昏。 包車同仁們即刻 ...

與沙共舞:從江至三江的公路,是我們一開始無從想像的。

路迢迢,漫天黃沙,沙塵暴般席卷而來。若遇大車,伸手不見五指,禁閉車窗,濕巾捂嘴,閉眼縮鼻。

路漫漫,青山綠水,如撫慰般咫尺相隨。但見艄公,點竿泛舟江上,攜歌蕩漾,江水清盈,魚鵝暢游。

隔窗望去,此等美景近在幾步之遙,無奈只是望梅止渴。

離隊而行:

至三江,已過黃昏。

包車同仁們即刻趕往距三江半小時車程的程陽八寨。

我們四人(luna,小新和腐敗男),尚未決定去向,先前的一路風沙把我們折騰得夠嗆,找家地方吃一碗米粉已經是我們此刻想到的佳肴了。邊走邊討論行程,luna得知三江去往龍勝的路況更差後,便提議不去龍勝,去柳州轉火車達桂林。小新和腐敗男贊同。我雖不願再受粉塵撲面之苦,但是讓我放棄龍勝,我萬般不願。離得那麼近了,怎忍心錯過?

於是,我提出離隊。聯系了共同包車的david,他們已在半路。只得自己獨自包車前往。

尋摸著找了個貌似憨厚的阿伯,開了輛相當舒適的面包車,絕對有別於其它破舊的白面包。我想他一定賺了不少,不至於冒風險劫財劫色吧?開車前,小新讓我記下車牌發給他留存。萬一我不幸,還有人幫我討個公道。想到這個,我安心了。

程陽夜宴:

半小時後,我已安全出現在程陽八寨門口。

黑暗中,由售票小姐帶領我摸索著過了著名的程陽風雨橋,在橋頭,david同志總算把我安全接納到新團隊中了。

是夜,寨內搭台舉辦歌唱比賽。我等一起前去觀摩。比賽竟然於深夜22點之後舉行,請教坐我邊上的村人老伯,他說他們一日三餐為早9點、午2點、晚9點,晚餐過後村人會聊天、對歌、聚集一堂。欣賞了幾首參賽歌曲,我們熬不住回去睡了。第二天問起,這場侗歌盛宴竟然是夜半3點才落幕,真要佩服他們的好興致了。

八寨晨游:

清晨早起,纏著主人家做了此地著名的打油茶。嘗試了,與期待出處頗大。按耐不住取了相機直奔八寨門口,程陽風雨橋就坐落於此。昨夜黑暗無燈,星淡月隱,使得我錯失了初次觀望風雨橋的機會。晨曦引我再次虔誠凝視它,細細尋味這座被譽為侗族3大風雨橋之一的程陽風雨橋。它古意盎然,樓檐疊加,彩塑紛呈,凝重堅實地屹立著。

此時正值晨光初現,當慵懶地柔和光芒拂過它魁梧的身軀,不經然間的光和影、濃重和淡柔、卻勾勒出它的活力奕奕。那一幅畫面,美得何其莊重,美得可謂驚艷。我有些許遺憾,趕路匆匆,只得草草一瞥,幸而尚算見得它晨時那刻的美態。

風雨橋典故:

據書載獲知,侗族有三大民族民間文化特色:風雨橋(花橋)、鼓樓和大歌。其中,風雨橋是侗寨的標志性建築,驚人之處在於整座橋梁不用一釘一鉚,大小條木,鑿木相吻,以榫銜接。全部結構,斜穿直套,縱橫交錯,卻一絲不差。被譽為世界建築藝術史上的奇葩。不僅為人擋風雨,亦是議事娛樂之處。侗族的精神依托全然融於此三物之內,愈富裕安定之村寨,鼓樓便愈華麗高大,風雨橋愈保護修繕的勤。


精選遊記: 桂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