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土佬自助腐敗游-山西五台篇(08of18)

作者: 國外土佬

導讀國外土佬自助腐敗游-山西五台篇(08of18) (全文詳情,敬請光臨土佬網站 - http://laohoo.atspace.com)9/24 晴應縣木塔,五台山-東台,.游覽羅喉寺、五 爺廟、塔院寺、顯通寺、菩薩頂。坐纜車游覽黛螺頂一早退了房,7:00到餐廳隨便吃了些實在不怎麼樣的早餐,外頭天高氣爽,高高個子的張海軍師傅(手機-13509789165,車號-晉BT5540,捷達車)早在停車場等候了,他西裝革履,很有專業行頭, ...

國外土佬自助腐敗游-山西五台篇(08of18)


(全文詳情,敬請光臨土佬網站 - http://laohoo.atspace.com)9/24 晴應縣木塔,五台山-東台,.游覽羅喉寺、五 爺廟、塔院寺、顯通寺、菩薩頂。坐纜車游覽黛螺頂一早退了房,7:00到餐廳隨便吃了些實在不怎麼樣的早餐,外頭天高氣爽,高高個子的張海軍師傅(手機-13509789165,車號-晉BT5540,捷達車)早在停車場等候了,他西裝革履,很有專業行頭,精神的很。昨天帶我們的劉師傅已和他電話聯絡過,他已知道我們昨天已去過懸空寺了。我跟他打了商量,既然不去懸空寺,麻煩他到五台山台懷鎮之前,先上五台山的東台,他說那兒有個路費要付,我滿口答應當然沒問題。於是7:30從大同賓館上路,前往應縣,上了大同直通山西南端運城的大運高速公路,路上行車很少,我猜一般老百姓大概都為了省錢不走高速,而還是擠收費較廉的國道。如果洛杉磯的交通像這樣的話有多好。

張師傅並不健談,年紀輕輕的但很老實,開車是從他當兵就開始,可說經驗非常豐富老道。他一般都跑長途,五台山大概一個月要跑上十幾趟的,路也熟的很。一路上說說笑笑,他由懷仁縣下了高速,轉到應縣。途中經過了一座規模非常大的“梨花春酒廠”,就到達了木塔所在。

俗稱應縣木塔的全名為“佛宮寺釋迦塔” ,是遼代的建築,至今約九百多年。我們近身一看,正面塔身掛著大匾佛宮寺釋迦塔。木塔平面呈八角形,外觀五層,其實聽說夾有暗層四級,實為九層。總高約70米,是中國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構塔式建築。整座塔比例適當,渾圓對稱,我們走到在木塔對面新搭的一條仿古街上往回一探,木塔全景映在眼底,巍巍聳立,蔚為壯觀。仿古街都是賣些衣服、紀念品,游人不多,走在仿古街上,人們都好奇的端詳我們,心中大概在猜想這對是打從啥地方來的!

木塔鬥拱交錯,曾經歷過大地震和炮擊,雖然損壞了幾根梁柱,但目前尚無倒塌之憂。我們沒買門票(60元/人)進去,就繞了木塔一圈,在牆外面觀看,清晰地感受到木塔已經向東北方傾斜非常厲害,像個垂垂老者,不堪重負。 聽說如再遇大的地震、大風,後果可能不堪設想。但為啥只斜不倒?據說專家判斷有下列原因:其一木塔設計精巧,塔內各層,使用了中國傳統的斜撐、梁枋和短柱等建築方法,使整個塔連成一個整體,其二木塔選材精良。現在每天上塔的游客,多則數百。木塔原來對游客開放可參觀到第三層,現在只允許上到第二層,一次只能上20人,限時10分鐘。但執行不嚴,很難有效控制。甚至國內有些沒水平的游人,在上面故意顛動雙腿,試試樓板是否結實。因此游人上去,只能加重人為對木塔的破壞。

木塔周邊都是些小店賣紀念品的,我們走到木塔的西邊,發現一個書畫齋,很多小朋友在練習臨摹毛筆字,我好奇的舉著攝像機拍下他們的情景,奇怪的是他們練的是繁體字。裡面一位老先生開口了,他歡迎我們進去參觀,聽說我們是美國華人來山西游玩,更與我們禮遇。原來他是位書法老師,在周末時將當地小朋友集合在他的書畫齋裡練字,他的精神和小朋友認真學習的態度令我們非常感動。

離開了應縣,我們延著太行山脈的盤山公路往五台山奔去。路上一輛運媒卡車大概是轉彎時速度太快,整個翻覆,橫躺在路當中,張師傅眼明手快,連忙打方向盤在倒在路肩的媒堆上開過去,他說如果現在不走,就永遠被困走不成了!盤山路彎彎曲曲的,蠻危險的。聽說上個月一部依維科(Iveco)的中巴掉到山下深谷,死了11個人,我猜多半是因為超載所致,政府為了亡羊補牢,花了幾百萬修築山邊鐵欄杆,雖然是心理作用,但看起來覺得安全的多了。山路上插滿了五星旗和大紅標語布條,心想很可能是有啥領導人要來視察了,看起來就是有些官僚作風,非常做作。

中午時分到達五台縣,交了10元的過路費,我們直奔東台頂。往東台的路全是土石頭路,張師傅小心翼翼的慢慢開上山,我們在搖搖晃晃的車內看到當地男女老少在光禿禿的半山腰植樹苗,動員農村勞動服務在中國是絕非難事的。沿路上有很多的堆石和經幡,很有藏人信仰的氣息。到了東台頂,這兒也稱為望海峰。在許多游記中,游人在東台頂上觀日出奇景,稱望海觀日。望海峰並非指能看到東海,是因東台本身高峻,氣勢磅礡,而東面的平原卻地勢陡降,站在東台頂極目東眺,一望無際。

東台頂上一座望海寺,坐北朝南,它始建於隋朝。正殿是文殊殿,殿內供奉著銅質的聰明文殊像。進入正殿,但見香煙繚繞,佛香撲鼻。Elysa在和尚師父的撞鐘聲中,朝拜了聰明文殊。寺旁有一座石塔,叫笠子塔。寺後山腰上,善男信女們立了更多的石堆和五彩繽紛的經幡,經幡隨風鼓舞,有一絲特別凄涼的感覺。在望海寺前,新蓋了一座臥佛,佛身修長,遠眺東海,像似期許世人眼光不要短淺。在此可以清晰見到北台和南台,風景秀麗,是絕佳的登高望遠的高台。

下了東台頂,我們進入五台山境內,進山費每人要90元(在此需要特別交代,一定要告訴售票員說不要保險,否則他自動加上5元),最不合理的事是,進山費是連司機的也得客人繳!張師傅因為一天到晚跑五台山,跟管閘門的管理員很孰了,就打馬虎眼通過,那人也沒強制要我們替他買票,這倒省了一分不小的開銷。

原先我早就根據網友的推薦,在美國就打了長途電話,預訂好住在台懷鎮窯子村的張銀良家(30元/人),張海軍師傅說他家的窯子村距離鎮中心太遠了,出來交通很不方便,建議我們住在鎮中心,於是我們聽從他的建議,來到鎮上的“金界山莊”,金界山莊掛牌2星,門面尚佳,戴付眼鏡的老板娘一副愛理不理的態度,說山莊西樓要300元,我在網上早就研究過前輩網友的游記,此地最多才150元,我說我們都早在前頭窯子村訂好房了,是師傅建議我們來此,她冷笑一聲:窯子村有啥賓館呀?,我砍價到120元,她不屑的又回了聲鼻子冷哼,最後還是150元住東樓成交。多繳了200元押金,登記住房時,看到我們手持美國護照,好像態度轉好些,不是勢力眼吧?進了房間,一股潮氣,設備奇差,浴室昏暗,衛生間和浴室共處,裡頭一個淋浴頭供衝澡,洗臉盆的水龍頭是松動的,轉的時候,還須另一只手把住龍頭。哎,一個字-爛。安慰Elysa說,忍耐著點,就一晚。

我邀請張師傅一塊兒吃午餐,他勸我不要到街上去吃,容易被宰。於是屈居在金界山莊的餐廳部,隨便點了:小蔥豆腐(豆腐有股味道)、油菜炒香菇、木耳肉片(還不錯)、刀削面和一碗米飯,那刀削面不是湯的,上面還擺番茄魯,跟我想像的湯湯水水的山西刀削面要差了十萬八千裡,共51元。與張師傅互道珍重,再三感謝他的辛勞。我們這趟到山西玩,大同賓館和雷鋒車隊員給我們的良好印像,左右了我們對大同人的感覺。

休息片刻,下午我們拎著水瓶出征,我希望能在半天的時間,至少能將台懷鎮上的五台山重要寺廟群大致看完,明天就比較輕松了。五台山座落在山西省東北部,大同的東南方。東、西、南、北、中五峰對峙,故稱五台山。

五台山頂的海拔均在三千公尺左右,它與四川峨嵋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並稱四大佛教名山。由於佛教經典中所說的文殊菩薩住處─“清涼山”、“五頂山”,同五台山的地形氣候、環境極為相似,所以,佛教徒便把五台山這個五峰聳出的自然景觀,當作是文殊菩薩住地了。這樣,五台山就成了佛教徒們競相朝禮的聖地。實際上五台山佛寺的創建,而後成為佛教聖地,應該是從唐代開始的,更是借助於唐代王朝的強盛而加以發揚的。在當時,佛教備受推崇,文殊菩薩尤其為佛教徒所尊崇。朝野都尊奉文殊菩薩,視五台山為佛教聖地, 所以五台山空前隆盛,名僧輩出。

台懷鎮上就只有一條大街。我倆先由金界山莊順著大街往南走200米,對准高聳的大白塔方向一條巷子右拐,路上很多號稱導游的男女纏著我們,只好躲進一家雜貨店,3元買了份五台山地圖,一看所有寺廟群都相距不遠,於是大步向前,先到羅喉寺。

羅喉寺(門票5元)創建於唐代,清代曾多次重修。高牆大院,院內有卵石小徑,幽深古老。門前有一對雕刻精致、造型粗獷的唐刻石獅,是罕見的珍品。寺內現存有天王殿、文殊殿、大佛殿、藏經閣、廂房、配殿、廊屋和禪院。羅喉寺後殿中心裝有遠近聞名的開花現佛,四尊佛像坐在蓮花瓣中,如果轉動地下圓盤,操縱花瓣開合,花瓣中四尊坐佛會隨花瓣之開合而或隱或顯,故而取名。我們去時,游客稀疏,幽靜的很,驗票的小僧在打盹,也沒看到啥開花!Elysa倒是輕松的跪拜了菩薩。接下來,由羅喉寺的邊們出來,就到了顯通寺。

顯通寺(門票6元)始建於東漢,內有殿堂、樓房、僧舍數百。我們進寺來,就跟著旅游團隊,仔細的在旁聽導游講解。這大顯通寺是明太祖朱元璋重修後賜名的。據說顯通寺的前身,與我們日後准備去的洛陽白馬寺同為中國古代最早的寺院。大雄寶殿是顯通寺的主殿,也是舉辦盛大佛事活動的重要場所。殿內正中並列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三座塑像,十八羅漢塑像分列兩廂。大雄寶殿後,是顯通寺著名的無量殿和銅殿,這兩座殿可稱之為寺中瑰寶。無量殿稱無梁殿,屋頂是砌磚而成。銅殿。據稱明朝當年征集十三省、一萬家、一百萬斤純銅建造而成。銅殿的殿內供一座銅鑄的騎獅文殊像,四周銅壁上鑄滿小佛像,雕鑄精巧美觀。

接著,看看地圖,決定就近功略菩薩頂。菩薩頂(門票5元)位於靈鷲峰上,是五台山黃廟(喇嘛廟)中的首廟。始建北魏孝文帝時期,初名大文殊院。清朝時成了皇室的寺廟,地位尊貴。寺廟遠看似西藏拉薩的布達拉宮,因此人們又把它叫做喇嘛宮。菩薩頂其實是滿語,意思是文殊菩薩居住的地方。在它的山門外,有康熙皇帝親筆題寫水牌樓上的靈峰聖境,及文殊殿前石碑坊上的五台聖境。寺廟內部布局具有濃烈的喇嘛教韻味。就因為菩薩頂在靈鷲峰上,從峰下到達菩薩頂,需要爬108級陡峭石階,我們就如登天梯,上梵宮佛國似的爬上了山頂。氣喘吁吁的爬完石階後,定神一看,只見菩薩頂上瓊樓玉宇。再回頭一望,五台寺廟群及台懷鎮上,香火繚繞,白塔突顯,盡收眼底。

菩薩頂雖是喇嘛寺廟,但布局好像跟其他寺廟也差不多,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文殊殿等。。兩旁有鐘樓、鼓樓、禪院等。菩薩頂的雕塑,倒還比較具有濃烈的喇嘛教色彩。大雄寶殿內供著阿彌陀佛和藥師佛,前面則供奉喇嘛教創始人宗喀巴像。寺廟後院內存有四口大銅鍋,這些鍋是過去在每年農歷的正月、四月、六月、十月和腊月舉辦佛事活動時煮粥用的。

原路走下了108級石階,忘記那位導游怎麼說的,下山還要一口氣,不能回頭的。爬山讓兩位國外土佬給累壞了,路上喝了不少水,就有點招架不住了。還好在菩薩頂山腳下,看到了有WC字樣的指標,心想有救了,誰知道那廁所用鐵鏈鎖著在維修,繞到後方,看見草地上有幾灘人為的排泄物,在佛國聖地隨意小便,實在太不禮貌了。再往後走,有一個舊廁所,進去以後,臭氣熏天,濃重的阿摩尼亞味道,幾乎讓我窒息,憋住氣趕緊逃了出來。往前走,草地上立著一座銅像,是個面如惡煞的禿子,一手執長槍,另一手抱著酒曇的雕像,旁邊豎立一塊牌“魯智深練功處”。我們百思不解,為何醜化一介英雄人物,一則欺騙世人,誰聽說魯智深來過五台山的?二來將他喝酒吃肉的形像,拿來褻瀆寶山眾佛,到底居心為何?路旁很多賣紀念品的小店,其中角落一家的店門口站立著幾位光頭彪形大漢,穿著唐裝,打仔模樣的假和尚,看見了我這小個頭,向我招手吼道“嘿,這位施主,師父跟你今日有緣,請你過來一下!”我頭也不回的繼續往前走,心想“誰是誰的師父了呀?”他不罷休,還在吼吼叫叫,我早知這些騙局,可別小看我身材“苗條勻稱”,要是他再近身,可別怪我來個“玉女穿梭”,一記“野馬分鬃”,加上個“指檔捶”,讓他去見他的十八代師父。

解決了人生大事,全身可就舒坦的多了,又有精力往下一站了,我們來到了塔院寺。

塔院寺(門票4元),是以塔命名的佛教寺院。因寺院中有釋迦牟尼舍利塔、和文殊發塔,釋迦牟尼舍利塔就是在幾十裡路外都可見到的藏式大白塔。因大白塔的造型優美,又在五台山的台懷鎮中心,所以它便成了五台山的標志(Logo),要照五台山的全景,裡面一定少不了有大白塔。塔院寺主要建築除了大白塔以外,和其他寺廟大同小異,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文殊發塔院、山海樓、伽藍殿、祖師殿等。天王殿內供著觀音菩薩像,觀音身後背對背的是護法神韋馱像,兩旁是四大天王。大雄寶殿中供著釋迦牟尼佛和文殊、普賢菩薩像,兩旁是十八羅漢像。藏經樓,在大白塔的後方,內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迦葉佛等佛像。樓內還有遠近聞名的轉經輪。轉經輪是木制的六角形經架,高有十余米。最下層底下裝有轉盤,可以轉動。轉經輪上面放有經書,僧人和信徒每轉動一次,即像征著又念了一遍經。我雖不信佛,但也來湊個熱鬧,心中祈求家人平安,而且讓我們此次旅游圓滿,轉了個幾圈。

塔院寺中最有名的的是大白塔和文殊發塔。大白塔為喇嘛塔,造型優美。塔身為磚砌,左邊的石洞內有康熙年間的修塔記事碑。塔的垂檐和束腰上掛著風鈴,清風吹來時,悅耳動聽。文殊發塔,又稱小白塔,雖不及大白塔雄偉,但因聽說供奉著文殊菩薩的頭發,前來的僧人香客很多。

出了塔寺院,不知東西南北,Elysa去問了位女尼,知道了萬佛閣的路,就漫步走去。

萬佛閣(免費)也一樣是創建於明代。 它是五台山眾寺廟裡最靈驗的,聽說是有求必應。我不信佛,Elysa雖誠信佛學,也主張心誠則靈而已。寺廟主要建築為文殊殿,五龍王殿,和古戲台。文殊殿內供文殊、觀音、普賢三菩薩,文殊騎獅,觀音騎“朝天吼”,普賢騎像。五龍王殿內供著金臉五龍王,也俗稱五爺。因此很少人知道萬佛閣的名稱,因為老百姓們都叫它是五爺廟。古戲台在五龍王殿對面,傳說是專為給五龍王唱戲而設置的。一般而言,菩薩是超塵脫世,而就是五龍王對塵世生活感興趣,很愛看戲(現代人的口語,大概他被卡拉OK給著迷了吧)。每年六月都要大開殿門,讓五爺居高居中觀賞,求得五爺歡心,恩賜及時雨,這當然只是趣談罷了。

台懷鎮眾寺廟都在短短的一個下午看的差不多了,我倆欲罷不能,決定在太陽下山之前,上黛螺頂去玩,那麼明天就可以早一點出發到太原去了。主意打定,拖著沉重的腳步,由五爺廟步行了20分鐘到黛螺頂山腳下的索道站,如果要爬上黛螺頂,得走上1080級石階,我們想不必太虐待自己了,就決定來個半腐敗法,上山時偷個懶,乘坐索道(25/元/人),下山時走馬道回來。

黛螺頂,是在陡峭的半山脊上。從山下仰望,只見山頂寺牌樓圍在叢林中,雲霧繚繞。山形如大螺,一片黛青,故山頂寺宇名為大螺頂,又稱黛螺頂。乘坐索道,5分鐘就到了山頂。出來後,偷眼又瞧見一些假和尚在裝神弄鬼的,他們看我行裝不同,大聲想把我攔住,我頭也不回的往索道出口快步出去,Elysa老實絕頂,她不明究理,以為我不能走那個出口!在後面一直叫喚,出來之後,我跟她解釋,才恍然大悟。這些騙子真是已經無法無天了,不但破壞佛門的名聲,更是令人痛恨!

黛螺頂是鳥瞰台懷鎮最佳的地方,在日落十分,一樣可以清晰看到北台和南台頂。而腳下的台懷鎮更是一清二楚的。黛螺項是人們所說的“小朝台”,只因黛螺頂把五座台頂文殊菩薩的五種法像都集中塑在一起,來到這裡,就好比上了五座台項,一次就能朝拜五尊文殊菩薩,所以就叫“小朝台”。所以人們常說:不登黛螺頂,不算朝台人。寺內中殿立有乾隆御制大螺頂碑記,其他結構都也大同小異。只有一點特色,在大殿的對面,立著幾塊黑板,裡面清除的記載如何不會受騙上當,不要隨意買香火被宰,看樣子,連佛門子弟也看不管這些害人的騙徒了,我很奇怪,既然如此,為何就沒有當地的地方法治單位來掃蕩,而讓這些繼續惡棍那麼囂張呢?

我們以往差點去峨嵋山和菩陀山,都因為其他原因沒去成,好了!這號稱四大佛山的五台山總算來朝拜過了,倆人小心翼翼的順著馬道由黛螺頂下山。我前面一直數落金界山莊的不是,但老實說,它只有一樣好處:地點實在好的沒話說。下了黛螺頂山腳,就是山莊的停車場。廣場邊上一座大賣廠和小吃攤位,都在兜售記念品和台磨,那玩意兒可不便宜,最好問都別問。我們怕路邊東西不衛生,只買了只煮玉米(2元),回賓館去吃干糧,喝熱茶。晚上也免洗澡了,想開熱水洗把臉,打開水龍頭很久,還是冷水,找著了管理小姐詢問,說是“龍頭的冷熱邊裝反了”,於是回到房內索性將兩邊的水龍頭都打開,滴了30分鐘還不見水熱,再去跟她理論,結果說“熱水器是裝在院子外頭,需要等一回兒”,哎呀!算了,我也不計較了,用冷水洗把臉,刷個牙就算了。晚上很冷,又怕空調不靈,穿了一大堆衣服睡下,回想到住草原蒙古包的情景,感嘆這金界山莊也不比蒙古包高明到那兒,我們原先早有心裡准備,知道五台山的條件差,但沒料到這還真是扯爛污。


精選遊記: 五台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