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土佬自助腐敗游-內蒙草原篇(04of18)
(全文詳情,敬請光臨土佬網站 - http://laohoo.atspace.com)9/20 晴北京飛往- 呼和浩特,往輝騰席勒大草原Tina一早就替我們倆准備好了水果帶著上路,小戴在上班之前,先送我們到首都機場,准備搭國航CA1124 (7:45AM)飛往呼和浩特的班機。原先以為由北京順義區前往機場根本要不了多少時間,結果失算,首都機場高速公路嚴重堵車,到了機場,距離飛行時間只剩35分鐘。我倆連滾帶爬的背著承重的背包,拎著一個大包,找了個人較少的窗口,沒想到辦理速度奇慢,眼看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閃過,排在我們前頭的,是到武漢的一位台商,看我們急的如熱鍋上螞蟻似的,就讓我們先辦理手續。再三向他道謝後,匆忙辦好手續,到了安檢時又是排長龍,好不容易通過後,趕緊小跑趕到了最底端的40號登機口,心想總算松口氣了,沒料到櫃台貼著張白紙,上面以中文寫道:“CA1124 往呼和浩特改為42號登機”,於是又跑下樓,找著了42號登機口,門口一輛大巴生火待發,准備接駁。一位女職員舉著塊牌子,上面英文些著“Hu-He-Hao-Te”,我如果是個老外,絕對不知道這就是前往呼和浩特的機場巴士,因為呼和浩特的英文名是“Hohhot”呀!上了波音737的飛機後,發覺我倆的位子距離一前一後,相差十幾排座位,我搞不清楚那位天才櫃台小姐是怎麼劃位子的,我只好禮貌的請問隔壁小姐要求她與Elysa換位,她人很和氣,一口漂亮的京片子欣然同意。坐定後,飛機等了約半小時,一個台灣來的旅行團上來以後,才起飛,想必他們一定也是被首都高速公路堵死了。
奇怪的是,這班國內飛機的女空服員,英文講的就比昨天越洋的國際航班上那些溜的太多了,而且機長的廣播也字正腔圓,非常不錯。飛機上每人發了一個三文治,還很可口。9:05AM安全降落呼和浩特機場,比預計的慢了10分多鐘而已。提了行李,問了機場人員,知道民航專車在出門口搭乘,跳上民航中巴(5元/人),除了我倆以外,其他人好像互相都很熟悉,有個感覺,好像只有我倆買票上車!50分鐘坐到底站,好像是叫做“伊利廣場”。初初瀏覽了呼和浩特市全貌,高樓大廈到處可見,這是我心目中的蒙古嗎?想當年的“萬裡干戈,力拔山河,豪氣蓋世”的情景何去?"呼和浩特"是蒙古語,意為 "青色的城",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中部,是自治區的首府,我們小時候讀地理時,這裡還稱為“歸綏市”。1954年,中共拿出一個冠冕堂皇的名義-認為“歸綏市”是所謂“封建統治者所沿用,不利於民族團結”的名稱,改稱蒙語的“呼和浩特”,我倒是覺得不中不蒙,不倫不類的,念起來也怪別扭!下了民航專車的終點站,就是國航的分公司辦事處。找了一輛夏利計程車,到火車站很近,只需要6元起步價。進了售票廳,這對國外土佬可傻眼了,(我們可是一輩子還從沒有在中國國內親自買火車票的!)望著排著長龍的售票窗口,四只大眼睛瞪著牆上的時刻表,而不知所措。定下心來,我拿出預備的小抄,決定先把後天由呼市往大同的1712次列車的車票搞定。找到了預售窗口排隊。乘客要買車票時跟女售票員,雙方都須透過麥克風,因此,他們之間的對話所有人都聽的很清楚,有一位乘客不知道問了什麼問題,只聽得售票亭裡傳出的尖銳厲聲說“...你有病兒呀?!...”。總算輪到我買票時,卻把我嚇的結巴,語無倫次了,裡面傳出“你對著麥克風講!”,定下神找到了麥克風,買了2張1712次往大同的硬臥(61元/人),任務達成後,非常有成就感。接下來,再排“當日購票”的窗口,買了K502次(10:30發)到“卓資山”的車票(16元/人)。距離開車時間只有10分鐘,我們急忙跑到二樓候車室驗票,接著再下樓幾乎跑了半個月台長的車廂,才到了“6車”,氣喘吁吁的找到了我們的的車廂座位,大嘆旅游還一定要體力好呢!火車廂很干淨,舒適,走道進口還各有字幕屏顯示火車資訊。我們在到站前,在車上先上了還算很干淨的廁所。(網友游記說卓資山車站沒有廁所)。
下了卓資山火車站,打算先預購明早到包頭的火車票,不料售票員目露凶光的說“沒有預售,隨到隨買!”喝,挺威風的嘛。車站外一位司機叮著我們直瞅,說了:“到那兒呀?”...“黃花溝!”...“打車去不?”...“怎麼個價錢?”。交涉結果,最後以一百元成交,來回黃花溝。師傅姓範(手機13191581011),看來還很老實,開了部小面包。上了車,我們由卓資山縣城,經過一座號稱亞洲最大的風力發電場,就看到草原中一根根直立的的風車群,隨風鼓動,在美國加州Palm Spring及新疆達板城我們看的多了,雖不稀奇,但還是覺得蠻壯觀的。到了“輝騰錫勒”草原的入口,首先是個叫“白樺林”的旅游渡假村,接著,就是99泉渡假村、蒙古原始部落,鐵騎、和一大堆其他的渡假村。這個“輝騰錫勒”草原,蒙語意為"寒冷的高原"。距呼和浩特大約135公裡,網友一致說是呼市附近最美的草原。土地肥沃、降水充沛,照理說,每到五月至九月間,鮮花遍地,蔚為花的海洋。但今年缺水,再來我們9月此時來游,已過季節,草原已然枯黃,看不見那碧綠的景觀了。
範師傅說帶我們到當地的牧民家住蒙古包,我想他們互相也都熟識的,多少有些好處吧。到了一位姓張的牧民家門口,一大堆的蒙古包,他挑了個較小的蒙古包,開價220元,我砍到100元,什麼設備也沒有,土炕正中央放著一張小茶幾,邊上整齊的疊著三床棉被,蒙古包上面吊著根電線,拴著一盞昏暗的燈泡,動一下就會熄滅的,張先生上了一壺馬奶茶,我喝了幾口,Elysa皺了眉,沒動。別說有啥衛生設備了,說是在晚上就蒙古包後邊,就近解決吧。後來他拿了份“菜單”來說要不要點菜吃晚飯。一瞧,手扒羊肉35元/斤,其他像什麼黃花菜、沙蔥、羊肉燉土豆都是80到95元不等,我們說不必了!外頭的風可真大又冷,張先生主動拿了兩件解放軍大衣來,別小看這軍大衣,賣像笨重難看,我倆國外土佬,穿在身上像兩只企鵝似的,但卻可管用的呢!我們請他找了兩匹馬(30元/人),搞了半天,結果是他的媽媽牽馬過來,嘿!好個家庭企業嘛。那馬還真馴,大媽牽著Elysa的黑馬,我一人騎匹白馬,不要兩下,我就基本上能控制自如了。上了半山腰,大媽就換手,交給了她先生繼續帶領我們下黃花溝底。
輝騰錫勒有90多個天然湖泊,因此俗稱“99泉”,當地人稱之為海子。整個草原水草豐盛,鮮花遍野,牛羊游動,冷颼颼的強風,夾帶馬道上動物排泄物的氣息,繪織成一幅自然而不太協調的草原秋畫。被譽為塞外江南的黃花神蔥溝,有一番詩情畫意,我們由張大爺牽著馬,慢慢帶往溝底,看到山勢險峻,奇峰突兀,曲徑通幽,水流潺潺。而森林茂密,在初秋時分,葉子已然轉黃煞是美麗。張大爺人很老實,可惜我們要半猜半懂的聽他說的方言。騎馬回來到蒙古包,也才下午四點多,我們冷的直打哆嗦。索性吃了點帶來的干糧,然後鋪起棉被,准備睡下。
外頭的強風吹的經幡和蒙古包的邊條,霹靂啪啦的發著巨響。我們開了房東張先生准備的電毯鋪在下面,那電毯也是夠爛的了,開了幾個鐘頭還不見熱!我們倆穿上了好幾件衣裳外套,圍巾,加上棉被,裹上軍大衣,還是嫌冷。蒙古包外的狗叫了一晚,馬群也不甘寂寞的嘶鳴,到了深夜,氣溫大概在攝氏3度以下。著實受罪折騰了一晚,Elysa氣得跟我賭氣,一語不發。夜裡如廁時,倆人拿著手電筒就近在蒙古包後面解決了。當天唯一的好處是,這早睡的結果還幫助了我們越洋的調應時差了。一夜痛苦,就免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