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勤篇之――衣著~~~~~衣服要輕便易脫,帽子是必需~~~~秋天黃龍九寨氣溫多在5℃至18℃,晝夜溫差較大,特別是10月後的深秋,平均溫度是10℃左右,晴朗的中午有15℃,可穿兩件中等厚度衣服,到了夜晚降到5℃以下就得穿防寒服。考慮到黃龍爬山、九寨走棧道運動量大,應該穿輕便易脫、正面拉鏈的衣服。黃龍爬山過程中山風大,九寨清晨風冷,所以除了衣服要能防風,一頂保暖防風的帽子也很必要,否則很容易著涼,我老公就因為沒帽子頭被吹涼感冒。這點以前網友沒有強調。不建議穿毛衣,因為較重又不擋風。建議穿抓毛絨(fleece)材料制成的休閑運動服。一般休閑品牌如Baleno,李寧、佐當奴Giodano都有不少抓毛絨的夾克、背心,就是那種有點厚度的有點絨的材料。這類材料質輕,而且保溫性好,據說同等重量的fleece和同等重量的羊毛相比,前者的保暖要強於後者。fleece材料的導汗性也很不錯,缺點是防風性差些,但羽絨背心、羽絨衣都防風,套在fleece衣服上,這一組合是戶外運動中非常流行的穿著方式。以我自己為例,一件貼身秋衣,外套fleece運動夾克加羽絨背心,中午熱了就脫下羽絨背心放在背包裡,很方便。下面是一件秋褲加厚運動褲。不建議穿牛仔褲,重且彈性差,不適合爬山。九黃機場和黃龍九寨都有輕便的防寒服賣,機場的價格是五六十塊,顏色樣式都不難看,不想帶厚衣服的人的好選擇。鞋當然是輕便防滑運動鞋,防水不很必要,為保護環境是不讓游人接觸水的。旅游團中穿皮鞋西褲的還大有人在,中年人居多。值得表揚的是女士穿高根鞋的很少了,反映了中國人著裝觀念的一大進步。不過我還真看到一個穿細高根爬黃龍的,還生機勃勃活力四射的,我對她的景仰,滔滔江水啊。。。後勤篇之――高原反應~~~~~高原反應到底多可怕?~~~~回來後一個對九寨溝覬覦已久的朋友特擔心地問我,高原反應是不是特嚇人?會不會嚴重得下飛機就暈過去了?這種想像太誇張了,但她的心理很多人都有。我之前也對高原反應特犯怵,看了大量帖子和資料,在川主寺還花五十買了盒紅景天(在成都35塊,但忘了買)。其實呢,高原就是氧氣稀薄一些,身體機能好的,沒覺得什麼,只是容易累一點,身體機能差點的,不運動也沒事兒,爬山時就因為缺氧而有點頭暈耳鳴頭疼惡心什麼的,只要歇一歇,也不會很嚴重。 所以沒事兒別做劇烈運動,如見到雪山激動不已而飛奔、大吼什麼的。紅景天之類成分就是營養藥,幫助你提高身體機能。我們四人都在三十左右,體力算中等偏上。我體質並不好,但之前擔心自己體力,所以有鍛煉,每天走一個多鐘頭,隔天慢跑約1000米,覺得提升到中上了。一對朋友在美國也有堅持健身一段時間。但他們時差沒倒過來,高原反應比我們強。九黃機場、黃龍山腳海拔3100米左右,機場到黃龍要爬過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但這段沒有什麼運動,所以都沒事兒,大批旅游團的老頭老太太一直到山腳都生龍活虎的,年輕人更別提了。我最大的異樣感受,就是聽自己的聲音覺得比平時近很多。黃龍爬山過程中,高原環境的影響就很明顯了。坡度緩時還好,坡陡時爬不到三四十米就累了,氣喘心跳,腿沉如鉛,就是長跑達到極限狀態時的感覺,但只要停下歇兩三分鐘,立馬就恢復了。所以我們又驗證了網友的經驗,就是勻速緩爬,累了不要逞強,立刻小歇一下,很快力氣又回來了。爬山過程中沒看到難受得挺不住的人,相當多的中老年人都堅持了下來。至於氧氣罐,聽從大家經驗,沒有買。山路上有幾個氧吧,一元一次,可以吸氧帶休息。如果想吸了就進去,不要等下一個,因為隔得還有些遠。我陪著朋友吸了一次,沒什麼明顯感覺。有不少帶著氧氣罐爬山的人,也常常休息,沒看出有氧氣罐就精力充沛的感覺。實在累了有滑杆坐,單程150-200左右,兩個人抬,好累好苦啊。坐的多為老年人和很胖的人。從黃龍到九寨溝的路上,我們都紛紛不行了。一是游黃龍體力消耗大,二是出汗吹了冷風多少有點著涼,三是盤山路上上下下、彎彎曲曲而吳師傅又開得生猛。暈車+高原反應,頭暈頭痛、惡心想吐、發冷發熱的。朋友那對較厲害。不過到了酒店,洗個熱水澡,吃點東西,再好好睡一覺,第二天就沒事了。九寨溝海拔比黃龍低,運動量沒那麼大,完全沒高原反應。所以,不要畏高原反應如猛虎,心理負擔重反而讓你更難適應。一般人都沒什麼事兒,反正從沒聽說誰只能躺在酒店裡沒法出去玩兒的.

(Fleece 近看)

(Fleece 夾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