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21日,我和旅伴乘坐的2286次“廣州-襄樊”的火車准點從廣州站開出,向宜昌奔去,開始了我的九寨溝之旅。在購票的時候,我才知道這線路平時也很熱,硬臥3天前賣完了,只能買軟臥,票價是258元。
第二天的清晨06:30,火車提前到達了宜昌車站。一出站,我和旅伴就被的士司機包圍了。司機們高喊著:“坐車一律五元!”我們把行李放到了車箱,表明去九碼頭還自己買了船票,並問司機:“你到九碼頭是走東山大道還是走沿江大道?”於是我們被請下了車。我們拿回了行李,走出了車站範圍,截了另一的士,重復了剛才的一幕,司機要求打表,我們同意了。途中,司機刺探我們買船票的情況,我們編制了故地重游,朋友幫買了船票又沒時間接車,九碼頭接頭的故事。
從火車站到九碼頭打表是6元。其實司機是想把旅客拉到旅行社以賺回扣。
“九碼頭”是地名,相當於廣州的“大沙頭”,我們的目的地應稱為:宜昌港客運碼頭。來到了售票處,不見其他旅客。買了22日10:30宜昌-重慶的船票,是“江山”系列旅游船,三等艙,票價204元。時間尚早,我們沿著江邊,朝著市中心方向散步。清晨的宜昌,被薄霧摟在懷裡,朦朦朧朧地蘇醒。寬闊的沿江大道,草坪如茵,樹木油綠。不遠處又見一碼頭,似稱“九枝頭碼頭”。我們拐入了與沿江大道平衡的內馬路。這裡小吃店一間緊接一間。一間賣“土肉渣餅”的顧客不斷。餅約3平方分米大,出爐時冒著泡和熱氣,我們各要了一個。旅伴吃完了一個,我嘗了一口,很脆,但又上火又辣,吃了四分之一就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