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全家福vol.2(三日自助游游記+旅行提示+PP)

作者: namowen

導讀黃山全家福vol.2(三日自助游游記+旅行提示+PP) 關於衣食住行、吃喝玩樂、實用攻略大彙總請見《黃山全家福》的vol.1: 黃山全家福(衣食住行、實用攻略大彙總+游記+精美PP) 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2039 更多PP以及圖文並茂的游記,請見我發在無忌的帖子: 黃山全家福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320252 聲明:本游記和文中圖片歸本人所 ...

黃山全家福vol.2(三日自助游游記+旅行提示+PP)

關於衣食住行、吃喝玩樂、實用攻略大彙總請見《黃山全家福》的vol.1:

黃山全家福(衣食住行、實用攻略大彙總+游記+精美PP) 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2039

更多PP以及圖文並茂的游記,請見我發在無忌的帖子:

黃山全家福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320252

聲明:本游記和文中圖片歸本人所有,未經許可,不可隨意轉載或用於其它用途。

黃山全家福

題記:2005年國慶節假期,我們全家五口(父、母、姐姐、姐夫&me)來到安徽亳州——我女友的家鄉,為我和女友舉行訂婚儀式。十月二日,宴請親友,歡聚一堂,給雙方父母敬茶改口,其樂融融。從此GF升級為了fiancée,何時完婚也提到日程。喜悅之情自不必說,更有一份成家立業的責任感和自豪感在心中油然而生。度過了這個人生重大轉折點之後,按照事先的計劃,我們全家(這時已經是六口了)去黃山游覽,也算是一次小小的honeymoon之旅吧,雖然不是我和fiancée單獨相處。在黃山游歷三日,飽覽黃山美景。期間風雲變幻,雨霧,雲海,晴空,紛至沓來,不變的是黃山的絕美。在風雲變幻之中,黃山向我們展現了其多彩風姿。全家人興致盎然,為美景所震撼,深深陶醉於其中,三日間步行數十裡而未覺疲憊,在黃山之上留下了一張張洋溢著幸福和歡樂的全家福。黃山歸來,心情久久不能平復,一路美景一路行程,每每縈繞於心頭。試以圖文記之,遂成此篇《黃山全家福》。是為記。

一、風塵僕僕——奔赴黃山

我fiancée的家鄉亳州雖與黃山同屬安徽省,但一北一南,相隔千裡,且無直達的火車,因此選擇了取道蚌埠。十月三日上午十時許,辭別了岳父岳母,坐上汽車。從曹操華佗的故鄉——亳州出發,一路經老子故裡——渦陽、莊子故鄉——蒙城、大禹故鄉——懷遠,來到了皖北交通樞紐——蚌埠。不知這一路從各位先哲先賢的故裡是否借得了一絲靈氣,不過運氣多少倒是有了些,日後行程中的好運或許就源於此吧。

在蚌埠稍事休息,吃飯購物。我們這次去是自助游,本著能省則省的原則,山上吃用之物基本上都是自備的,主要是在蚌埠購買的,後來又在山下補充了一些。當然,為了將這些東西背上山,雙肩背包是必不可少的,我們一共准備了四個,其中包括一個登山包。順便說一句,這四個背包花費近千元:)。

晚21:39,登上了北京—福州的K45次列車。我們一家六口跟別人調了下位置,剛好對面坐在一起,聊聊天,打打撲克,並未覺得疲憊。再順便說一句,還是本著能省則省的原則,我們全程選擇的都是硬座。雖然是國慶節出行,卻沒有出現我想像中人滿為患,甚至難以立足的情況,基本上都有座位的。一路上充滿了期待和憧憬,不時在心中歡呼:“黃山,我們來了!”歡呼了一陣,困意襲來,就改為呼呼了:)。

二、初到貴寶地——從屯溪到湯口

一覺醒來,車上開始有人兜售黃山地圖,還有旅行社的在“拉客”——是一步一步來的,第一步是讓你乘他們的車,上了他們的車之後再說服你參團。看到落在車窗上的雨點,知道外面在下雨,心中不禁暗暗擔心天氣不好。

十月四日清晨5:40,列車到達黃山火車站。火車站所在地是屯溪,離黃山風景區還有六十余公裡。出了站,有事先聯系好的旅店舉著寫有我名字的牌子接站(關於出行前的准備工作和旅游中要注意的事項,將附在文後,希望能對後來者有所幫助),接站的人把我們送上了一輛中巴後,又去接乘坐其它車次到的旅客。我則趁著這個工夫,把返程的火車票買了。等了十幾分鐘,人到齊了,車開始向湯口進發。

一路上小雨下個不停,聽車上的人說,黃山這兩天都要有雨,心頭一沉。但不管怎麼說,既然來了,游玩還是要按原計劃進行的,只能期待天氣轉好了。車上都是來自各地的驢友,有老有少。我跟旁邊的驢友(一對夫妻)交談了一會兒,交流了一下登山的路線和計劃。感覺他們准備得不是很充分,時間也很倉促,只能當天上下山,又趕上這種天氣。在此建議要來黃山的驢友,來之前的准備工作一定要做足,時間也盡量安排在兩天以上,要遍覽黃山,在山上至少住一晚還是必要的。

剩下的大部分時間,我就陪著fiancée看窗外風景,說悄悄話了。姐夫隔著車窗,拍了一些照片。

感覺時間過得很快,大約一個半小時,我們就到了湯口鎮,在訂好的旅店門口下了車。旅店的服務人員很熱情,招待我們吃過早飯,安排好了住宿。旅店的三樓一共三個標准間,剛好夠我們一家住下。見雨一直不停,又問了問旅店的謝經理,得到的答復也是說這兩天都是雨天。於是我們上午就不安排出行了,回到房間開始補覺,畢竟坐了一夜的硬座啊。

在這兒說說我們事先的行程安排:山下一天,有宏村、翡翠谷、九龍瀑這三個景點備選,根據情況機動安排;山上兩天,第一天從後山雲谷寺坐索道上山,走始信峰、游北海、穿越西海大峽谷、看飛來石、登光明頂,夜宿天海,第二天上鰲魚峰觀日出,攀蓮花峰、爬天都峰,從前山經半山寺至慈光閣步行下山。這條路線的好處是不重不漏,黃山風光,一網打盡。這與後來旅店的導游推薦我們走的路線完全一致,也是我們最終所走的路線。可見出發前做好功課的重要性啊:)。

三、熱熱身,先——黃山九龍瀑

上午十一點多,大家起床下樓吃午飯。趁著等上菜的時間,在旅店的超市中買了三對連心鎖和一把平安鎖,自己刻上了名字。吃過飯,見雨絲毫沒有停歇的跡像。商量了一下,宏村路遠首先排除,翡翠谷適合晴天游覽,於是決定去九龍瀑,雨天水勢會大一些。跟旅店的謝經理說了一聲,謝經理很快就給我們聯系好了包車,往返每人10元。我們每人買了件雨披就出發了。事後證明沒買雨褲和鞋套是錯誤的。

一路上見識了盤山路和司機師傅開車的技術,十分鐘左右,我們就來到了九龍瀑景區門口。門票30,憑證半票16。跟司機說好等下游覽完畢,給他打電話讓他過來接,就買票進門了。

進入景區首先看到的就是龍女潭。雖然我沒見過尼亞加拉、黃果樹,但也知道眼前的瀑布是無論如何談不上壯觀的。

由於是自助游,沒有導游講解,只有自己看了。不過這也是自助游的好處,可以自己安排時間,我們也不急著趕路,且拍且行,往往是身邊過去幾撥兒旅游團了,我們才開始前進。

由於我是菜鳥,以前淨拍到此一游的片了(各位大俠從我發的片中也能看出來),相機又是新買的,不很熟悉,只能撞大運,一頓亂拍了,反正是小DC。

往前走不遠,到了一個賣旅游紀念品的棚子。這種地方一路上共有好幾處。游人也可以在此歇腳休息。

下雨天水勢果然不小,景色也還好。不過由於沒穿雨褲和鞋套,雨雖然不大,可時間一長,褲子和鞋就遭了殃。沒辦法,忍了。沿途看看溪中形態各異的石頭,也不錯。

褲子和鞋越來越濕,身上也被雨衣捂出汗來,正不知這苦旅何時結束,前方突然傳來隆隆水聲。精神一振,急行兩步,發現前方左上一注瀑布激蕩而下,撞擊山石之後,分成兩部分,左側部分順岩壁瀉下,右側部分其勢不減,帶碎玉無數,挾風雷之聲,奔入潭中,隆隆作響。

在此處第一次感受到了游人眾多之苦。見縫插針,搶拍幾張,草草收兵,雖心有不甘,徒呼奈何。

蹭了個旅行團的導游一聽,才知道原來這是九龍瀑的第九瀑。敢情前面見的都是跑龍套的,正主兒這才出場。

由第九瀑左行,拾級而上,數百級石階之後,到達觀瀑亭(會龍亭)。此處是觀九龍瀑的最佳地點,可見第三、四、五瀑。但見一銀練懸於山壁之上,一頓一折,一瀑一潭,落差高、水勢大處,水流激蕩,騰起一片水霧,更顯神秘、壯麗。

在觀瀑亭逗留了約半個小時,拍照、休息,無意再去爬對面山上的石階了,主要是為登黃山保存體力。於是一家人開始沿原路返回。一路上的景致看也看過了,拍也拍得差不多了,隨手拍了些花花草草、石階竹林,即興小景,聊以解悶。

快到景區門口時,給司機師傅打了個電話,讓他過來接我們。結果出了景區大門,又等了十余分鐘他才到。上了車一共走了沒幾米,就要拉我們去景區門口的茶場品茶。我們說要回旅店休息,想婉拒了,可他說每拉一批客人去,會給他兩升汽油(不知是以什麼形式,油票or現金?總之是有回扣的了)。看到他也交底了,本著與人方便自己方便的原則,我們就決定幫他這個忙。說好讓他在外面等,然後就進去像征性地聽茶場裡的工作人員講解了一會兒,十分鐘左右就出來了。可到門口一看,那個司機卻沒了蹤影,我們很是生氣。茶場的工作人員向我們問了司機的電話,幫我們叫了那個司機回來。過了一會兒,他才回來,跟他理論了一下,才知道原來他趁剛才的工夫又去拉了兩個游客,還說沒想到我們這麼快就出來。在此給包車去翡翠谷和九龍瀑的驢友兩條建議,一是游覽快結束時,提早打電話讓司機過來接,免得等的時間太長,二是如果不想買茶,就直接謝絕品茶的提議。至於想買茶的朋友,在此能否買到質優且價格不太離譜的茶葉,我就不得而知了,不敢妄加評論。

回到旅店,吃過晚飯,又去附近的菜市場和超市補充了一些水果、黃瓜和面包,以供山上之用。經詢問得知明日還是小雨天氣,想起今日雨淋之苦,就去旅店的超市補齊裝備,買了雨褲和鞋套。這些在後兩天的行程中卻沒有用上,不過我覺得這是好事兒。購買妥當之後,旅店的導游給我們講解了一下游覽路線,並告知我們為了避免排隊等索道的時間過長,明天早上5:30就要出發,因此會在4:30左右叫我們起床。我們交了當日的住宿費和預定的明天山上房間的住宿費,回到房間,把明天上山需要帶的和要留在旅店寄存的東西分別收拾停當,就抓緊時間睡覺了。

四、始信未盡信——始信峰

十月五日凌晨4:30,服務員打電話叫醒我們。下樓吃飯,發現一樓的餐廳幾乎坐滿了人。看了看外面的天氣,雖然不下雨了,可霧水很重,對好天氣又多了一絲企盼。

吃過早飯,大家紛紛登上了旅店幫忙聯系好的汽車。人還真不少,整整坐了三車。車行駛約兩三分鐘,經過了黃山南大門,此處距索道站有二十分鐘左右的車程。此時天色還很黑,過了南大門,汽車在盤山路上曲折前行,路旁黑漆漆的,看不清什麼。

不到6點鐘,來到雲谷寺。下車付了車費,每人十元。售票處的外面,已經有幾個旅行團在等候了。我和姐夫趕緊分頭去買了門票和索道票。門票200,憑證半價,索道票65,無半票。驗票進門,直奔索道站排隊處。乍一看,我還以為是分三列排隊呢,仔細一看才知道,原來是一隊,折了三折,排成了“之”字形,中間有欄杆隔開。好在我們去得夠早,排在前面的只有百十來人。索道8分鐘一趟,只等了一班,就輪到我們了。後山纜車上下各只有1個車廂,一次能乘坐50人,因此每次都是查著人數往裡放人的。好運氣在這裡第一次發揮了作用——我們一家人站在一起排隊,我在最後壓陣,剛好查到我的時候是第50個人。

此時霧氣仍然很重,上了纜車,四周白茫茫一片,一路上看景色就不要想了。纜車漸行漸高,運行得很平穩,只是每到一個轉折點,略有一些坐過山車的感覺。就這樣一路騰雲駕霧,2800多米的索道,8分鐘後就到了盡頭——白鵝嶺索道站。

在這裡有一個小插曲。我們從山下一共帶上來兩根拐杖,給我的父母用。沒想到我父親用的那一根,剛出索道站沒走幾步就折了。心中暗暗慶幸,如果要是在爬山過程中折掉,那可就危險了。另一根拐杖我母親倒是一直用著,可是在第二天登天都峰的途中,一不留神,失手將拐杖掉下山去。建議最好不要帶拐杖,有時是省些力,可當它成為累贅時,你把它怎麼辦呢?拐杖不是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是沒法變成繡花針塞進耳朵眼兒裡去的。當然了,如果你有專業的登山杖,則另當別論。

出了索道站,認明了路標,直奔始信峰。民諺有雲:“不到始信峰,不見黃山松。”又有“始信黃山天下奇”之說。一路行來,奇松果然見到不少。黑虎松、連理松、龍爪松、探海松,形態各異,精彩紛呈。還有一些不知名的松樹,也別具風情。

奇松雖見了不少,可由於始信峰封山無法登頂,加上霧氣茫茫,能見度不是很好,因此黃山之奇卻未敢輕信。由於有霧,過始信峰往前的觀音峰景區就沒有去。後來回想,應該去看看的,說不定霧中觀景更佳。

回過頭來說一下黃山的路標。黃山上的岔路不是特別多,且每一個岔路附近都會有標識得清楚明白的指示牌,因此即使是初到黃山,也不必擔心走錯路。但還是要給各位驢友一些建議,一是遇到岔路不要急於選擇,首先要找到路標,認清要走的方向,二是如果實在自己分不清方向了,就多問一問,最好是問山上的工作人員,如果附近沒有工作人員,就多問幾個游客,以免走錯路。

五、突如其來——北海景區

游罷始信峰,沿原路返回黑虎松,右轉去北海景區。一路上游人越來越多,且多為戴著各色小帽的旅行團隊。十幾分鐘的路程,仿佛轉眼就過去了。說來也怪,在黃山上的兩日,我好像失去了時間觀念,即使再遠的行程,也沒覺得花費很長時間,包括五六個小時的穿越西海大峽谷之旅,以及三個小時左右的翻越天都峰之旅,在我的感覺裡也只是很短的一段時間。

不過在去北海的這一段路上,我遇到了一個很急迫的問題。什麼問題?人有三急嘛。不要問我是哪三急,我很早以前就Google過,可沒有滿意的答案。不過我這一急肯定是有的了。本來黑虎松附近是有一個WC的,可我走過了才知道,就沒有回頭,心想忍了,到北海再說。在這裡提醒各位驢友,黃山上的公廁數量有限,而且為了不破壞景觀,常修得比較隱蔽,雖有路牌指示,但也不是總能看到,不過好在公廁多是修在游客比較密集的地方的。再給大家兩條建議,一是遇到廁所盡量去,多有多給,少有少給,免得急時無處解決;二是如果實在找不到,還是多問,尤其是在北海、天海、光明頂、玉屏樓等人多的地方,肯定會有公廁,問一問就能找到了。

快到北海景區的時候,遠遠就聽得人聲嘈雜,其中隱隱有雀躍之意,預感到好的景致就要呈現在面前了。走出了林中的石階小路,來到一塊比較開闊的地方,首先看到的是北海賓館。只是大概地掃了一眼,便順著人聲傳來的方向看去。雖然心中有所准備,可還是被眼前突如其來的美景所震驚了。

遠處層巒疊嶂,山峰秀美,更有無邊雲海,似滾滾而來,稍近處,綠樹蔥蘢,松石爭奇,淡淡的雲霧在山峰間繚繞。美景入目,卻如直透心扉,胸口如中一悶槌,震撼和驚喜濃濃地堆積於心中,久久化解不去,那感覺就仿佛啜一口醇香的美酒、品一口清香的香茗、呷一口濃香的咖啡。

說得這麼熱鬧,可惜由於我對這突如其來的美景准備不足,所受震撼過大,導致有些恍惚,只是機械地按動快門。什麼夢筆生花、筆架峰、童子拜觀音,根本也分不清哪是哪兒,胡亂地拍了一通。結果回來一看,全軍覆沒。不禁懷疑那時的美景只是我誇張的想像。

其實仔細想想,拍不好也正常。當時遠有雲海,近有霧氣,峰巒起伏,松石眾多,我一個手持小DC的菜鳥,怎麼能應付得來這種大場面。不管怎麼說,仍是有些小遺憾的。

北海景區留給我的另一個印像就是——人太多,如同趕集一般。小小的圓形觀景台,裡裡外外擠了好幾層人。好不容易擠到裡面一層,才拍了幾張,就又被擠了出來。也無心戀戰,想起自己有一急還沒有解決,趕緊轉身去找WC。

出來之後,一身輕松。打聽了一下道路,與姐夫直上清涼台、獅子峰。半路來到一個小亭子,也不知是不是曙光亭。停留了一下,想拍幾張。誰知眼見大霧彌漫而來,轉瞬之間就四下白茫茫地一片了。

亭子旁剛好有一位清潔工人,上前打聽了一下,告訴我到清涼台還有200米,還給我指了石猴觀海的方位。我道了謝,自言自語道:“這麼大的霧,上去也什麼都看不到了。”那位清潔工人聽到了,對我說:“上去試試運氣唄,沒准兒到上面霧就散了呢。”可想到上去等到霧散不一定需要多長時間,而家人都在下面等待,只得作罷,返身下山。就這樣,與那只觀海的猴子擦肩而過。

下來之後,休息片刻,拍了些到此一游的照片,就開始向光明頂進發。此時霧氣果然散開了,遠處的山峰和雲海又可見到,我雖想再上清涼台,可又不能脫離集體,獨自行動,就這樣錯過了拍石猴觀海的絕佳時機。

六、大失所望——光明頂

因為要先去天海安排住宿,整理行囊,所以沒有去西海,而是順左側岔路直奔光明頂。路上沒什麼景致,霧氣仍很重,只是埋頭走路了。一路上坡,大概走了50分鐘左右,來到了光明頂。

光明頂是黃山第二高峰,海拔1860米。看看我臨行前所查的資料中是怎麼說的:站在光明頂上,南可觀黃山第一高峰——蓮花峰,黃山第一險峰——天都峰,黃山巧石組合——鰲魚馱金龜,北可觀九龍峰,西海群峰,飛來石等景觀,天氣晴好的時候,還可以遠觀四大佛教名山——九華山。也看過在光明頂上拍的照片,確有登高遠望之感,蓮花峰、天都峰都可看到,遠處的九華山也清晰可見。因此心中還是很期待的。可眼前的情景卻讓我大失所望,四面霧氣彌漫,所能見的,不過是峰頂方寸之地。

在這裡說一句,我們全家一路游山玩水,心態極好,全程幾乎沒有出現疲於趕路的情況,除了由半山寺至慈光閣下山的一段之外。在這什麼也看不到的光明頂之上,我們仍逗留、休息了十余分鐘,才開始下山去天海。

十點左右,我們就到了天海,住進了預定好的天海招待所。吃了自帶的午餐,整理好行囊,又休息了一會兒,已是十一點多了。下午計劃要走西海大峽谷,昨天旅店的導游說最好在11點之前出發。見時間不早了,不敢再多耽擱。十一點半左右,出了賓館,開始了西海大峽谷之旅。

七、成功的一半——步仙橋

從賓館出來,沿通往白雲賓館的路直走,繞過白雲賓館,有一段木板搭成的向下的台階,從這兒下去右行就是通往西海大峽谷的入口——步仙橋的路了。

霧依然是一路上的主題,遠處的風景看都看不到,更不用說拍了。只好拍一拍腳下的路。還有近處山崖上的小松樹。而稍遠處的風景拍出來是這個樣子的。

路上不時能見到小松鼠,動作十分靈活,想給它們留個影還真不容易。好不容易拍到過一張小松鼠的背影,還叫我後來用DC回放的時候,由於沒想起來那張拍的是什麼,一不留神給刪掉了。可以帶些松子、花生之類的,看看能不能把松鼠引到身邊來。

道路還算好走,沒有感覺到特別危險。其實要說到危險,所有山路都挺危險的,在哪兒不留神,一失足,都夠骨碌半天的了。因此還是要安全第一,處處小心為好。從賓館出來大約二十多分鐘,來到的一段山路還是比較險的。這段路是從光禿禿的石頭上鑿出來的,兩側沒有護欄和扶手。此處向右有個小岔路,我們開始就差點兒走錯,不過那個岔路再往前就到了一個峭壁,沒有路了,所以我們又折了回來。沿岔路左側的石階向下行,就到了我剛才說的那段路,感覺就是在山脊上走,不過留神一點兒就沒事兒。再往前走就沒什麼險要的地段了。

從賓館出來走了不到一個小時,12:30左右,我們來到步仙橋。

雖然沒有想像中的險峻,可也還算新奇。走過步仙橋,來到一個觀景台。附近的景色十分美麗,尤其是對面山尖上的小石塔令人嘖嘖稱奇。

抬頭見頭頂峭壁上長出的松樹姿態也不錯。

雖然一路上霧氣彌漫,不過到了步仙橋之後,天氣漸漸晴朗了起來,加上風景不錯,心情也不錯。西海大峽谷之旅總算有了一個好的開始。

八、漸入佳境——西海大峽谷

在步仙橋停留了近半個小時,想到後面還有好幾個小時的路程,這才不得不出發。從步仙橋這一側下行是去往白雲庵(釣橋庵)、出黃山西大門的路。因此須從步仙橋返回到來時的路上,再繼續前行。各位驢友在此處必須要注意,不要走錯路。

剛從步仙橋出來不遠,見到一株形態不錯的松樹,於是舉起相機准備拍照。這時我突然發現取景器中的畫面似曾相識,心中一動,不禁脫口而出:“這張照片我在網上看過,就和現在我取景器中的一模一樣。”旁邊有幾位經過的驢友,聽我這麼說,都笑了起來。說歸說,笑歸笑,片還是要拍的。喏,就是下面這一張了。

峽谷中的霧氣終於漸漸散去,稍遠處的山峰也清晰可見了。不過仍有淡淡的雲在山峰間繚繞。

此後一直到谷底的這段行程中,雖然霧散開些,可由於是在山峰間穿行,視野也不夠開闊,沒見到氣勢宏大、震動心魄的景色。

快到谷底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山上的工作人員,讓我們登了記,是為了統計進出峽谷的人數,一旦有人發生意外或者失蹤,好去搜尋。

從步仙橋出來,走了一個小時左右,終於來到了谷底。抬頭望去,只見自谷底向上的山路沿著山壁曲折向上,最險要處,繞過一個山尖,似消失在雲霧之中。

不過既然都走到這兒了,打退堂鼓是不可能了,只得一鼓作氣往上爬。爬至半路,回頭一看,山下又開始有些霧氣。

遠處的山峰又一片朦朧了。

約半個小時之後,來到了二環的岔路口,終於看到了峽谷中唯一的一個廁所,趕緊跑去方便了一下。稍事休息之後,我們選擇了從右側

天氣漸漸晴朗起來,柔和的陽光灑滿峽谷。漸行漸高,雲霧都跑到了腳下。身邊沒有了霧氣,身上也感覺干爽起來,暖洋洋的,很是舒服。

路上景色果然不錯。

走了約半小時左右,出了二環的另一端。此處注意不要走到循環路的另一側上去,否則就繞回去了,應該往排雲亭方向繼續前行。又走了一會兒,聽到一直走在最前面的母親召喚我們:“快來看,雲海。”我一聽,一下來了精神,緊趕兩步,來到一個比較開闊的小平台,果然見到了雲海。

由於在北海看到過一次,因此這次再看到雲海就比較從容了。可由於近處山峰林立,視野不是很開闊,拍出的效果也不是很好。於是又拍了些近處的松樹和山峰。

從二環岔路口出來,走大約二十分鐘,來到了一環岔路口。我們在這裡休息片刻,吃了點兒東西,就開始沿左側岔路向排雲亭方向走去(此處也是旅店的導游推薦的,說這一側怪石較多)。一路上邊走邊拍。

到了拍下面這張照片的位置,我才知道是麼叫登高望遠。原來我前面拍了半天,都是下面這幅圖中的東西。

終於有了點兒新元素,又是一陣狂拍。

拍來拍去總覺得視野不夠開闊,難道在峽谷中就是這個樣子嗎?怎麼拍出來的一點兒氣勢都沒有?

約半個小時之後,出了一環的岔路口。這時遠遠地已經能看到飛來石和排雲亭了。游人漸漸地多起來,都是旅行團的,不走大峽谷,只好在門口轉悠轉悠。我們也沒有著急,走走歇歇,我又抓緊時間拍了些照片。

從松樹的枝杈之間看去,遠處的山峰已幾乎被雲海所淹沒

群峰似大海中的島嶼

雲霧似浪花在山峰間翻騰

此時此景,真如人間仙境一般

西海大峽谷一路走來,此時已漸入佳境。

奇松雲海,相得益彰

露出的山頂,如驚濤駭浪中的礁石

而在這張片中,翻騰的雲海被左側的松樹搶去了些風頭

走了大約半個小時。4:40左右,我們終於走出了峽谷,來到了排雲亭。

排雲亭也是一個游客比較集中的地方,因為這裡怪石較多,很多導游在此一一指點解說,身邊還聚集了不少游客。一時間又仿佛置身鬧市,峽谷中的清幽不復存在。這讓在峽谷中穿行了一下午的我們很不適應,無心停留,連怪石也沒有看,稍事休息,就又出發向飛來石走去。

說到怪石,確實是我們這次旅程中的一大遺憾,由於天氣所限,很多都沒有看到。

回頭說說在峽谷中遇到驢友的情況。去之前看的游記中,都說在整個穿越西海大峽谷的過程裡碰到的驢友不過十個左右。可我們這次一路上碰到的遠不止這個數,數十人肯定是有的了,可能是由於十一長假的緣故。一般都是與我們相向而行的,也就是從排雲亭那邊下來的。遇到的基本都是年輕人,不要說比我父母年齡大的,就是同齡人也沒見到,第二天翻越天都峰的時候也是如此,難怪我父母要以此為自豪。他們確實也應該自豪,兩日內接連穿越西海大峽谷,征服黃山三大主峰,對年輕人來說,也不是輕易就可以做到的。

至於峽谷從哪端進入好走一些的問題,我倒覺得無所謂,其實兩邊差不多的。不過從排雲亭下到谷底的那段景色比從步仙橋這邊走要好得多。因此我覺得我們選的路線是不錯的,尤其是配上天氣由霧天到晴天,以及後來雲海的湧現,每走一段路,就有新的、更好的景致使我們不斷地振奮精神,一路行來,漸入佳境,一點兒也未覺乏味。

在峽谷中遇到的問題就是水沒有帶得太充足。由於峽谷中沒有買東西的地方,因此進入峽谷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備。大概需要帶1升左右的水,畢竟是要走4個小時左右的路。最好帶運動飲料,這樣出汗多、體力消耗大的時候,鹽分以及一些微量元素可以及時有效地得到補充。吃的倒不用多,帶些牛肉干、巧克力之類,必要時補充下能量就行了。

特別要提醒注意的是安全問題,尤其是拍照的時候。我就有一次,站在護欄邊拍照的時候,向後退了一小步,想靠護欄一下,沒想到護欄不是固定的,而是鐵鏈,我一靠感覺“忽悠”一下。幸虧我沒有用太大力,沒靠實,而且及時扶住了旁邊的立柱,否則下面就是絕壁深淵,後果不堪設想。當晚睡覺的時候,我還心有余悸。在這裡再提一下那句老話:“走路不觀景,觀景不走路,大景不放過,小景不留連。”拍照時應特別注意安全,選擇絕對安全的地點和角度,一定要注意岩石有無風化現像。切忌貪景“退後一步”釀成不幸。

九、緣定三生——飛來石

從排雲亭出來向飛來石方向走二十分鐘左右,來到行知亭,此處已離飛來石不遠。一路上道路兩旁的樹木很密,看不到什麼風景。在行知亭沒有停留,幾分鐘之後便到了飛來石。

向上通往飛來石平台的小路擠滿了人,我們也小心翼翼地加入到隊伍之中。如果不是和fiancée商量好,要把連心鎖留在這裡,我就不湊這個熱鬧了。上到平台之後,fiancée留下連心鎖,把連心鎖的鑰匙從這裡扔了下去,然後又摸了三下飛來石。據說是“一摸官運,二摸財運,三摸福運,四摸桃花運”。我卻認為fiancée這三摸代表的是緣定三生之意。

照時間推算,下面這張照片應該是在飛來石平台上拍的,可我怎麼也想不起來拍過這張。片中的亭子應該就是行知亭吧。

下了飛來石,繼續向光明頂走去。本來是打算趕去光明頂看日落和晚霞的,可是太陽不等人,我們一路走,太陽就一路沉入雲海。由飛來石至光明頂,是向東南方走的,因此我不時地回過頭來,看看太陽的位置。一路走來,也拍了些照片。

回頭遠望,只見飛來石在夕陽的余暉中如同披上了一層紅霞,在前方雲海的映襯下煞是迷人。

而這一張片中的索道大煞風景。難怪很多人都呼吁不要過度開發黃山,不要再建多余的建築,以免破壞自然風貌和生態環境。

還是在去光明頂的路上。此處視野不夠開闊,景色已如此,如果此時是在排雲亭或丹霞峰看日落和晚霞,定是流光溢彩,無比壯觀。

快到光明頂的時候,回頭見太陽馬上就要沉到雲層中了,連忙登上路邊一個地勢較高處(記得旁邊還有一個房子,不知道是干什麼的),也沒來得及細想,連拍了幾張。就下面這張還勉強能看看。

快到六點的時候,我們來到光明頂。此時太陽已經完全沒入雲層了。在光明頂上停留了一會兒,就下山回到了天海招待所。看了看門口服務台的日出時間和概率預報,發現都沒有寫出來,可能是概率為0吧。

吃晚飯的時候,主食不夠,去餐廳買了四碗米飯,一碗5元。吃過飯,先後洗了澡。收拾好了行囊,決定明天早上5點起來,去鰲魚峰試試運氣看日出。一看時間已經10點多,大家就都開始睡覺了。

在這兒說一下山上的住宿情況。山上住宿房型有:標准間、單間、三人間、4-6人獨衛或者多人獨衛、四人間、四人平鋪、4-6平鋪或者多人平鋪、八人間或者多人高低鋪、過道高低鋪等。以上房型除了前三種房型以外,其他房型人多時均有可能要和其他人合住,且男女分開。除非你們一起游玩的人數正好住滿房間的床位。

住宿的位置主要集中在北海、西海、天海,此外還有白鵝嶺賓館、玉屏樓賓館。首先應該根據游玩路線,選擇合適的住宿位置,然後再找該位置有合適房型的賓館。此外還可以考慮自身的經濟情況、游玩成員人數和男女比例等因素。由於山上賓館都屬於黃山旅游發展股份公司,各賓館的價格相差不多。不過根據淡旺季、平時和周末、節假日,價格會有浮動。其中五一、十一長假價格最高,且人多,住宿緊張,建議盡量避免在這兩個時間段來黃山。來之前應該預訂好山上的房間,以免到山上沒有房間,或者花冤枉錢。預訂可以通過旅行社、山下旅店,或者直接打電話到山上賓館預訂。具體情況請見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2039

十、美中不足——鰲魚峰

十月六日。早上4點多,一家人就陸續開始起床。到外面看了看,又有很重的霧水,天上的星星也看不到,看來今天的日出要泡湯了。不過既然已經起來,也就不願在賓館裡多耽擱。退房後離開賓館,5點半左右開始向鰲魚峰走去,做觀日出的最後嘗試。賓館裡住的旅行團此時也都起來了,不過他們要去光明頂看日出,與我們不同路。

提醒各位驢友,提前關注日出時間和概率,根據住宿位置及季節情況,選擇合適的觀日出地點。我們沒有選擇光明頂的原因一是不想走回頭路,二是怕光明頂人多。

貼一段從網上找的《何時何地看黃山日出》。

黃山乃是一座“八百裡內形成一片峰之海,更有雲海繚繞之”的奇山,所以既能看到“群峰拱日”的美景,又能欣賞“雲海日出”的斑斕壯麗。但想同時看到這兩種美景,選擇合適的時間和最為理想地點是關鍵,才能如願以償,一飽眼福。一般說來,地勢高曠向東之處都是合適的,這樣視野既寬且遠,能更好的欣賞或拍攝到太陽躍出地平線或雲海面上的瞬間美景。觀賞黃山日出的時間請參看日出時間表。如果您觀看日出,肯定需要在黃山山上住宿一晚,而一般情況下,酒店大堂都會有當天准確的日出日落時刻表供您查看。

傳統認為在北海看日出,只因黃山以前沒有開發,住宿幾乎就在北海,於是便有了:北海看日出,西海看日落的說法。現在黃山看日出的地點有許多:曙光亭、清涼台、獅子峰、丹霞峰、始信峰、棋石峰、貢陽山、光明頂、白鵝嶺、石筍峰、玉屏峰、蓮花峰、天都峰等處。其中北海的清涼台和獅子峰是最理想的觀賞地點,其次是光明頂和玉屏樓以及西海的丹霞峰。觀賞日出亦早不亦遲(請根據您的住宿地點和觀看地點選擇合適的時間前往觀看),免得有了美景卻錯過了時間才是最大的遺憾!

來之前帶了兩個手電筒,此時派上了用場。走到半路,壞了一個,只得用剩下的一個來給一行六人照亮,不過好在在清晨的微光中,道路已經能看得較清楚了。在此插一句,手電筒雖然不一定能用上,但最好帶一個,以備不時之需。一路上霧水很重,很快頭發就被打濕了。走了一會兒,來到一個亭子(應該就是海心亭吧),出現了岔路。剛好亭中有兩個工作人員,打聽了一下去鰲魚峰的路,被告知應該直行。那右側的岔路應該是通往步仙橋的路吧。

從賓館出來大約走二十分鐘,來到鰲魚背下。此時已有不少人在此等候了。我們找了塊比較平坦的地方,鋪上台布,放下背包,坐下來等候日出。轉眼就已六點多,日出的時間早就過了,可眼前還只是一片霧氣沉沉,看來日出是看不到了,這是此次黃山之行的最大遺憾。

其他人見看不到日出,紛紛離去。我們沒有著急,就地解決了早餐,6:15左右,我們又向旁邊的工作人員問了道路,經鰲魚洞向蓮花峰方向開始出發。

穿過鰲魚洞,經與一線天交彙的路口,十分鐘左右,來到百步雲梯。經過昨天穿越大峽谷的鍛煉,百步雲梯已是小菜一碟,很快就到了蓮花峰腳下。

十一、霧裡看花——蓮花峰

蓮花峰是黃山第一高峰,海拔1864米。此時在蓮花亭前已有不少人,看來是一個旅行團的。導游在勸他們,說霧太大,即使登頂也看不到什麼,最好從山腳下繞道而行,游客聽從了建議,從山腳下繞行了。我沒想那麼多,先前後左右拍一圈再說。

拍過之後,跟家人商量了一下,仍然選擇攀登蓮花峰。這裡畢竟是黃山的第一高峰啊,而且聽說今年十一之後就要封山了。

7:20左右,開始登山。霧水始終不散,頭發都濕透了。不要說遠景,就是近景也看不真切。

(圖中的挑夫在挑水,說是從山上挑下來的聖水)

大約40分鐘之後,我們到達蓮花絕頂。

今天霧氣比昨天上午還重,站在蓮花絕頂,除了白茫茫的霧,四周什麼都看不到。在峰頂石碑旁拍了幾張到此一游,便開始下山。下山路感覺比上山路難走些。天氣仍未見好轉,一路上只有拍些小景。

(這張片是向下俯拍峭壁上的小松樹,卻沒有表現出奇、險的感覺)

路旁的連心鎖。那個嵌在山壁中的鐵環,應該是修路時用來拴保險繩的吧。

無語問蒼天

從山頂下來不到十分鐘,來到前面提到的挑夫取“聖水”的地方,就在一段山路的拐角處。是一個長約40釐米左右的長方形的洞口,上面覆一塊石板,裡面的水面離洞口不高。真不知在這高山石壁之上,如何能有此水井。

下山的時候遇到的游人漸漸多了起來,多是旅行團的游客。大約走了40分鐘,來到山腳。吃了些水果,就向玉屏樓、迎客松方向走去。雖然還是有霧,可一路上也沒閑著。

十二、慘不忍睹——迎客松

9:16分,到達了玉屏樓。一眼就看到了迎客松,雖然在霧中有些朦朦朧朧。迎客松應該是黃山上最負盛名的景觀了,可以說是黃山的名片。

此處游人如織,連在迎客松前拍照留影都要排隊。我們一家人不能免俗,也去排了隊。可能是天氣不好的原因,排隊拍照的游人並不很多,等了不到十分鐘,就輪到我們了。進去趕緊一陣狂拍。出來之後才發現,沒有單獨給迎客松拍一張。不過也不太遺憾,因為霧氣實在是太重了,拍也拍不好。後來還是在周圍的幾個角度拍了幾張迎客松。回來之後一看,都照得慘不忍睹。

遠處的景色就不必說了,什麼“松鼠跳天都”、“孔雀戲蓮花”,都被霧氣遮了個嚴嚴實實。近處的奇松怪石也只看個大概,例如獅石像石、陪客松、情侶松。送客松在保養,外面不知道用什麼罩了起來,未能一睹真容。

在這裡我們一共逗留了近兩個小時,其間吃了些東西,權當午餐。後來想想,真不知道當時為什麼在那裡待了那麼長時間,也許心裡還是盼望天氣能轉好,好好拍幾張迎客松吧。

十一點正,我們才開始動身前往天都峰。

十三、無限風光——天都峰

從迎客松下方的路離開玉屏樓,經蓬萊三島、一線天、渡仙橋、小心坡,一路下行,大約二十分鐘之後,來到天都峰腳下。天都峰海拔1810米,是黃山第一險峰。

我們在天都峰腳下休息一會兒之後,對是否登山的問題產生了一點兒分歧。我是主張一定要登山的,而家人有兩種意見,一種是由於體力原因不想登山,還有一種是想登山,但考慮到霧中登蓮花的經歷,怕白挨累的。開始我提議兵分兩路,一路登山,一路繞行。可關鍵時刻我母親突然橫下心來,決定登山,使情況一下有了轉變。於是大家統一了意見,開始登山。建議各位不要因為體力原因放棄登山,要知道,我的父母都已年近花甲,還接連征服了蓮花、天都兩座高峰,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啊。

11:35,我們踏上了征服天都峰之旅。一路上霧氣仍沒有散,我心中也很沒底,不知道自己堅持登山的想法是否正確。不過在心裡還是期待著登山過程中好天氣的出現,就像昨天下午漸入佳境的西海大峽谷之旅一樣。遠處的風景看不到,只有拍些花草樹木。黃山上總是不乏形態各異的奇松。

一路上不時遇到從前山翻越天都峰過來的驢友,都說前面的路會更艱險。其實從我們上山這一側下去,也未見得輕松。我就親眼見到一個下山的游人,腳下一滑,跌倒了,手中的拐杖也折了,幸虧身體是後傾的,一屁股坐在了台階上,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再次提醒驢友,爬山時一定要小心。

過了十二點,天氣開始忽好忽壞,太陽偶爾露出頭來,暫時驅散雲霧。12:20左右,來到了號稱黃山最險處的鯽魚背。此時霧氣突然又重了起來,能見度很差。在大霧之中,我稀裡糊塗地就過了鯽魚背。

12:30,我們終於登上天都峰頂。此時天氣也終於放晴了。霧氣散去,雲海湧起,從天都絕頂四下望去,風光無限。旁邊有的驢友激動得又蹦又跳,放聲呼喊。而我則趕緊趴在崖邊的一塊大石頭上,不時地按動快門。其間又有一位朋友也趴在了我旁邊的位置拍照,讓我大有志同道合,惺惺相惜之感。可惜當時雲層有些高,蓋住了不少景色。我只有趁雲霧被吹散的瞬間抓拍了幾張。

隨著天空放晴,壓抑了一上午的心情也隨之得到釋放,加上登高遠望,風光無限,讓人流連忘返。半個小時之後,想起還有更為艱難的下山路,才不得不又開始了旅程。

一點正,我們開始下天都峰。上山的時候有一些游人和我們一起登山的,可一路上遇到從前山爬山上來的驢友,都說前面的路特別難走,三人成虎啊,大部分人都聽信了他們的話,登到頂峰之後又從原路返回了。我們卻沒有如此,而是從另一側下山。不知此時他們看到的風景如何,我們下山一路行來,景色絕美,讓我們連呼過癮,大有不虛此行之感。

在比較險要狹窄的地段,一般都修了兩條路,構成循環道,分別標明上行和下行(按右側通行的原則)。

山路曲曲折折,仿佛走不到盡頭似的,陡峭的路段也比上山時多了不少。此時我們相信了上山時遇到的驢友的說法,從這裡上山真的是夠艱險的。不過好在我們是下山,體力消耗不是很大,只要注意一點兒腳下就可以了。

途中見到一個游客向山下扔空礦泉水瓶,鄙視。在此提醒各位驢友,一定不要亂丟東西,否則砸到花花草草,可就不好了。

14:45,終於走到了天都峰腳下的天都新道口。近兩個小時的下山路,讓我的小腿肌肉也不禁隱隱作痛。又向下走了三五分鐘,來到半山寺。

十四、急行軍——半山寺到慈光閣

在半山寺休息了十幾分鐘,因為要坐晚上的火車走,見時間已不早,於是匆匆上路,一路急行。但也沒耽誤拍照。

此時已忘了疲憊,一路狂奔。我和fiancée在前,開始還等等家人,後來為了把隊伍的速度帶起來,干脆也不等了,向下急行。

從半山寺開始下山,經過四十分鐘的急行軍,到了慈光閣。

慈光閣正在重修山門,弄得一片狼藉。不過聽說前兩天(11月6日)已經修好重開了,不知現在如何。還有一個游人中心,當時由於急著走,沒有進去看看,應該進去看一眼的。

此時我們的食物和水剛好消耗殆盡,也許是量入為出規劃得好吧。

出來不遠處就是下山的車站,車費還是10元/人,買票上車,返回湯口。

十五、黃山再見——踏上回家的路

在回湯口的路上,又經過了黃山南大門。上山的時候由於天還沒亮,沒看清,此時看了,卻也沒什麼特別的感覺。

車進了旁邊的轉乘站,有去屯溪的可以在這裡轉車。車並沒有在站裡多停留,轉了一圈就又出來,繼續往湯口走。我在車上隔著車窗拍了幾張黃山大門,算是到此一游。

回到前天住宿的旅店,取了行李。旅店的謝經理又幫我們聯系了回屯溪的車。上車的時候跟司機說了一聲,讓他把我們直接送到老街。

從湯口出來大約一小時零十分鐘左右,我們到了老街的西側入口(離火車站較遠的一側)。

此時已六點多,天已黑了,老街上的游人還是不少。

一家人拖著疲憊的身軀,把老街逛了個遍。走到另一側街頭,在一家飯店裡吃了晚飯。

吃過飯已經8點多,打的直奔車站,5元/車。不到十分鐘,來到黃山火車站。

到候車室等了不到半個小時,我們乘坐的N550次就開始檢票進站了。9:38分,火車駛出了黃山火車站,我們一身疲憊但滿心歡喜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黃山,期待再次相見,相信那會是另一段同樣美好的時光。

(全文完)



(波濤翻滾、浪花飛濺,果然是雲之海)



(萬綠叢中一點紅)



(飛來石)



(雲蒸霞蔚)



(無語問蒼天)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