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游記(散文)作者:於曉明(本人父親)

作者: 霜兒:)

導讀作者:於曉明(發文人父親) 青城山距成都68公裡,山中林木蒼翠四季常青,群峰環繞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93年9 月我隨女市長分會理事會的代表登青城時,這裡已有了索道。我們一行人進青城山門,渡月城湖乘纜車直抵上清宮。到此大部分女市長就原路返回了,其實這裡只是青城山之游的很少一部分,故而她們並未領略青城山精妙所在。 我同儲傳亨副部長及一些尚有興致� ...

作者:於曉明(發文人父親)

青城山距成都68公裡,山中林木蒼翠四季常青,群峰環繞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93年9 月我隨女市長分會理事會的代表登青城時,這裡已有了索道。我們一行人進青城山門,渡月城湖乘纜車直抵上清宮。到此大部分女市長就原路返回了,其實這裡只是青城山之游的很少一部分,故而她們並未領略青城山精妙所在。

我同儲傳亨副部長及一些尚有興致的女市長繼續拾階而行,山路崎嶇危岩突兀林木蔥蘢,沿著石階上上下下彎彎拐拐攀登不遠便已是氣喘噓噓,不由得放慢了步伐。談笑間發現已來到一處別有洞天的景點----朝陽洞。這是一個洞口向著東方的石洞,洞深且闊可容百人。站在洞口向東望去翠綠的群峰閃出一道峽谷,每當朝陽初露時,晨曦直射洞內,洞內如華燈輝映光亮異常。傳說當年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就在這裡布道。細細看去正對洞口的石壁上影影綽綽地現出呂洞賓布道的身影,更使人覺得沐浴在仙氣神霧之中。

中國的名山總是和名人聯系在一起的,倘若一座秀美的山川沒有名人逸事相襯那就會少了許多的趣味。正因此青城山的許多道觀建築都與名人有關,建築於唐代的祖師殿環境清幽靜謐是尋仙修道的絕佳境地,唐皇的公主、宋代的名士都曾在此隱居,拋去塵間的雜念伴隨著殿內的真武祖師八大仙人的遺蹤清苦平靜地追尋著仿佛伸手可及的夢想。

由祖師殿拾階而下就來到青城山最大的建築群----天獅洞。這裡三面環山一面臨澗,古木參天,洞門前一株古銀杏樹高約50米,據說樹齡已過2000余年。主殿前的石欄上有許多光屁股頑童嬉戲的石雕。有一種傳說是唐朝時佛道兩家為爭奪青城山,各不相讓。偏偏當時的皇上篤信道教,皇上朱筆一點把青城山賜給了道家。心滿意得的道家遂在院內刻上了光頭光腚的和尚以嘲笑佛家。但觀內的道人並不同意此說,他們認為,道家信奉清心無為,返樸歸真,而石雕頑童正體現了人性的純真無邪樸實無華而已,我信道者所說。天獅洞院內有一副楹聯也是很有意思,它的上聯是“事在人為,休言萬般皆是命”,看到此不免讓人疑惑,信奉張天師的道家怎麼會認可如此“唯物主義”的信條呢?待看下聯“境由心造,後退一步自然寬”。你會豁然明了,這才是道家修身養性無為而治的真諦所在。它確實很有哲理。我想到數年前夜宿青城山與青城山道長傅元天把盞夜談。談到很有興致時,他喚小道士取來他正研讀的台灣學者陳鼓應所著《老子注釋》,結合他的理解講了許多道教的深意。可惜我大多忘卻了,但他有一段有關道、佛、基督三教差異的概述卻給我留下極深印像。他說基督教認為人生來是有罪的,教徒一生都在祈求上帝傾聽自已內心的懺悔,他們以這種方式尋求解脫心靈中負罪的陰影。並期望死後能跟隨上帝進入天堂。佛教認為人有三世:前世、今世、來世,今世的萬般苦難都是因為前世的罪孽,今生念經頌佛是為來世得到佛祖的蔭護。而起源於中國本土的道教則不然,修身養性不為來生來世,只為今生今世。道教宣揚清心無欲無為抱一守樸並不是什麼都不要做,而是要順應自然之道。記得我當時笑問老道長“如此說來,道教應該是唯物主義的了”。道長笑而未答緩緩言道:“那是你的理解。其實,不只是道教,對佛,對基督,對真主每個人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如今站立於“事在人為,休言萬般皆是命”的楹聯面前,每個人不是都有著不同的理解嗎。

走出天獅洞觀宇大門,你頓時感覺到處在綠色的包圍中。四周望去嫩綠的新芽,淺綠的青草,淡墨相錯的青苔,翠綠的灌木,濃綠的竹林,蒼綠的喬木,濃濃的綠層層疊疊鋪滿了山脊溝豁,像綠色的海濤順著山谷向天際湧去。與遠遠的天色連成一片。院門前的石徑蜿蜒而下,石徑右側是深澗,澗底的流水也泛著淡淡的綠色,山徑左側是陡立的山崖,那突兀的岩石也是綠色的,岩石上布滿著青苔,細細的水絲從石縫中沂出點點滴滴地撒落在石徑上,山野安靜極了,幾只小鳥在岩石青苔間覓食也是靜靜的。站在靜謐世界中,我不禁想大聲地呼喊,但“喲呵呵”呼聲剛剛出口就像被融化了一樣消失了----沒有一點回聲,它們被幽靜的山林汲收了。山風幽微,曲徑幽深,野花散發著淡淡幽香,漫坡的芳草青幽,路邊的溪水清幽,沿路的歇腳亭個個顯得幽情雅趣,間或一聲鳥鳴也輕輕幽幽。這時你才能真正體會到“青城天下幽”的韻味。置身其中你能感覺純潔的風會洗去心中的污垢,忘卻城市的喧囂,忘卻塵世的勾心鬥角……

我已記不清這是第幾回游青城山了。但這是我離開四川十年之後第一次重游,青城山已新修了一些旅游設施,有了一些變化,但所幸的是它青青幽幽的風格依然如舊,令人留戀,令人難以忘懷。

(後記),從青城山返回成都時,坐在大轎車上興致未減的女市長們輪流地唱歌、頌詩。有人提議:歡迎咱們車上的男士於總編也出個節目。我說:我不會唱歌,昨天游青城山有一些市長中途返回了,許多精彩的地方沒有看到。我就說說你們沒看到的景色吧。然後雲山霧罩地侃起來。聽完我的一番敘述全車人鼓掌稱好。廣州市姚蓉賓副市長說:聽你講,就像在聽一篇散文朗誦。我很喜歡看散文的。女市長分會秘書長王蔭萍說:你真可以整理出一篇散文。我想既然如此,何不真地寫作一篇小文呢,於是在偶得閑遐之時在口述基礎上修修補補,有了此篇游記。


精選遊記: 成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