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旅行筆記(十三)新德裡、老德裡——德裡門分割歷

作者: wydkj

導讀??雖然紅堡不開放,但見不到這個德裡的經典古跡,總覺得不能甘心。於是,我們決定去看一看這個不開門的景點,順便觀光著名老德裡,因為紅堡就坐落在老德裡。本想在博物館附近把自己背包中的午餐先吃完,然後找車去紅堡,但我們幾次在路邊想停下來的時候,馬上就有穿著很髒的印度小孩圍上來乞討,你根本不可能在這中情況下開飯。於是,找了一輛“三嘣子”,准備 ...

??雖然紅堡不開放,但見不到這個德裡的經典古跡,總覺得不能甘心。於是,我們決定去看一看這個不開門的景點,順便觀光著名老德裡,因為紅堡就坐落在老德裡。本想在博物館附近把自己背包中的午餐先吃完,然後找車去紅堡,但我們幾次在路邊想停下來的時候,馬上就有穿著很髒的印度小孩圍上來乞討,你根本不可能在這中情況下開飯。於是,找了一輛“三嘣子”,准備先離開這些小乞丐。“三嘣子”司機似乎個個都有導游的本事,和他一聊,他馬上告訴我們,下午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參觀老德裡和紅堡外觀,而且,還可以去紅堡附近的賈瑪清真寺和錫克教的金廟。他建議,下午我們包他的車,他會帶我們參觀所有這些地方。我們同意了他的建議,經過討價還價(他開價每小時150盧比,最後以每小時80盧比成交),我們向老德裡出發,路上,他找了個清淨的路邊,我們匆匆吃了午飯,也減輕了行囊。??“三嘣子”司機的英語還不錯,和我們交流沒有什麼問題。有些司機只會簡單的英語,這對旅行者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如果要找個司機兼導游,不妨在出發前先和他多聊幾句,確認他能有用英語交流的能力。司機一般會打聽你在印度的行程,要求幫你訂票,訂房什麼的,目的是賺取一些小費。不用提醒,誰也不會輕易讓路上臨時碰到的人去辦這些事情。另外,如果司機建議你去他的家裡或店裡看看,最好不要答應,因為他只是在想辦法讓你花更多的錢在他身上,除非你特別願意深入到印度人的生活中去,而且不太在意衛生和安全問題。

??我們都知道,新德裡是印度的首都。其實,在當地人,大家都習慣把這個城市稱為德裡而不是新德裡。關於“德裡”一名的來歷,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或者說德裡是孔雀王朝的一位國王“德魯”的名字的諧音,或者說“德裡”一詞來自波斯文,意思為門檻、門口、山岡、高地、盡頭、流沙等含義,或者說德裡城曾經建立了許多立得不穩鐵柱,印地語“不牢”的發音“梯裡”是德裡名稱的來源,等等,但因為據說在恆河支流朱木拿河畔這個地方先後曾建立過七個“德裡”城,而且,印度也沒有特別准確的文字記載,這些說法就當故事聽聽罷了。

??關於德裡,下面的說法是可以確信的。17世紀中葉,莫臥兒王朝的沙賈汗國王把首都從阿格拉遷都到此,用10年時間建成了現在的德裡城(老德裡)。19世紀中期,英國將英屬印度的首都遷至加爾格達。1911年,英國殖民統治者駐印度總督將首都從加爾格達遷回德裡,並舊城以南興建新城,稱為新德裡,從1931年起,新德裡開始成為首府,1947年印度獨立,新德裡仍被宣布為首都。現在,新老德裡早就連成一片,新德裡成為新老德裡的共同名稱。雖然新老德裡沒有明確的分界線,但一般認為德裡門是一個人們通常認可的界限,德裡門以南是新德裡,以北是老德裡。因為老德裡是古都所在地,也有一種說法,不到老德裡就不能算來過德裡。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過了德裡門,進入老德裡。老德裡,果然名不虛傳,非常嘈雜混亂,市容衛生也很差,但沒有以前傳說的那樣,說髒的下不去腳。這裡街上人很多,從穿著上判斷,這裡的人生活都不太富裕,摩托車比新德裡那邊明顯增多,看著像樣點的小汽車就明顯少了,外觀破舊的小車大車卡車公共汽車不分車道滿滿地擠在街口,似乎所有的車喇叭都在響,此起彼伏,而且都是高音的,伴隨著大量“三嘣子”和摩托車的發動機聲音。這裡不穿鞋的人明顯增多,路邊對著牆小便的男人也常能看見(奇怪,倒還沒看見有女人當街道方便的)。因為剛下過雨,所以柏油馬路邊上的土路上有不少地方都是泥,但光著腳的印度人踩在上面,似乎根本沒有要繞著走的想法。本來就棕黑的皮膚,配上這情景,真難想像印度怎麼能夠改善他們的公共衛生。老德裡的街道旁似乎全都是做小生意的市場,賣衣服的、賣水果的、賣蔬菜的、賣機器配件的,全混在一起,秩序混亂,但從當地人的表情看,他們很適應這樣的生活環境。雖然德裡門的南邊並沒有現代化到什麼程度,但德裡門的北邊,肯定是很不現代化了。

??看到這樣的情景,你很難想像,這是一個據說決心要在十年內超越中國的國家的首都的一大部分,而且,更難想像,這樣毫無秩序的國度怎麼可能成為軟件的生產大國。也許,因為宗教的原因,生活在混亂環境中的印度人,內心是平靜而條理的。


精選遊記: 盧克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