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還是很晚才睡(每次出門前一晚,總有各種事情讓人不能早睡),但是第二天一大早,我們還是精神抖擻地出發了。早晨的街道空曠寂靜,與平日的喧囂判若兩樣。6點鐘從科華路出發,只用了20分鐘,我們就打車到了茶店子汽車站。在車站吃了早飯,坐上了開往若爾蓋的大巴。我們的6張車票,有5張是最後一排的5個位子,找了一陣,才發現最後一張票的位子是右手車門邊的單座,這個座位的旁邊後來加了一個小塑料板凳,我們可愛的橋橋妹妹和王志勇同學就輪流坐在這張塑料小板凳上,共享車前窗加邊窗共計270度全落地觀景大玻璃二人世界,彎腰駝背一路辛苦而渾然不覺——這不覺的境界是要用時間來修飾,大家才能體會到高深的——因為整個行程的時間比我們預先掌握的情報整整多了4個小時,也就是說,我們一共坐了14個小時的汽車才到達若爾蓋。當然,在辛苦之余,270度全落地觀景大玻璃帶來的視覺衝擊,也是我們坐在最後一排又吃又睡的人無法享受的,尤其是在翻越鷓鴣山時,正是太陽預備落山的時間,燦爛的光,灑在山麓間、轉黃轉紅的樹梢上,映得漫山遍野色彩斑斕,波瀾壯闊!加上鷓鴣山的山路是沒有修整過的土路,山勢險峻,顛簸崎嶇,那一刻,不由得你不驚呼出聲——為那美景,也為那汽車轉彎時一回頭的絕望!鷓鴣山本是有隧道的,因為之前連續下了半月的雨,隧道靠紅原的那頭有一匹山塌了大半,短時間內無法清理,所以只能翻山。翻過鷓鴣山,就是美麗的紅原草原了,道路狀況好得讓人驚艷,筆直的柏油路一直通向天際,路兩旁是起伏的山,漫延的草原,蜿蜒的河道,棗紅的灌木零落在山水之間。成千上萬的犛牛和羊群兀自吃草,還有間或騎馬馳騁其中的牧人,汽車行駛在高處的時候,俯瞰山谷在夕陽的余輝裡沉靜爛漫,任何形容詞都無法闡釋其時的天地之美。在十四個小時的旅途中,天氣不錯,黃老師遙想著即將要去的地方,一直很興奮, 除了不停地索要吃食外,還不斷的抒發情感:啊,真不錯!大太陽、大草原、大湖、大馬、大塊羊肉,都是我的最愛!我終於確信,關於美的起源的一種說法:據說,人類最早對美的確認是緣於羊長大後肉質的豐美,所以漢字“美”是由“羊”和“大”組成的 。此情此景,怎一個“大”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