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美的地方:127天丹麥童話之旅——一個北大女孩在哥本哈根的生活與愛(3)(陝西師大出版社)

作者: victoria1110

導讀1月30日:第一節丹麥語課 丹麥語課。 我的同桌是一位學建築的美國男生,叫Eric。他一看就是那種標准的中產階級的家庭裡出來的,教養很好,學習也用功,每天都待在自習室裡畫他的建築設計圖。這個家伙還很有語言天分,丹麥語學得輕輕松松,老師講一遍,他就可以幾乎一字不差地復述出來。他使我頭腦裡有關美國人不用功的印像大大改變。在現階段,丹麥語對我來說, ...

1月30日:第一節丹麥語課

丹麥語課。

我的同桌是一位學建築的美國男生,叫Eric。他一看就是那種標准的中產階級的家庭裡出來的,教養很好,學習也用功,每天都待在自習室裡畫他的建築設計圖。這個家伙還很有語言天分,丹麥語學得輕輕松松,老師講一遍,他就可以幾乎一字不差地復述出來。他使我頭腦裡有關美國人不用功的印像大大改變。在現階段,丹麥語對我來說,看看還行,聽著則不啻天書,不過,Eric倒是一個很不錯的老師,向他請教,十有八九都可以聽到很好的講解。

好吧,今天的日記不多寫了,溫書,丹麥語,至少不能讓成績落在美國同學的後面吧。

1月31日:互相認識了

晚上哥本哈根大學專門為我們這些國際學生召開了一個交流Party,目的是讓大家互相認識。看來Eric這個家伙不僅成績好,還頗有女生緣。他往那一站,不少女孩都願意去搭幾句話。不過,平心而論,他果真是一個很可愛的男孩子,說話時容易臉紅,舉止也相當文雅。下午丹麥語老師請我們班同學參觀哥本哈根著名的Round Tower(圓塔),逢到門前,他總是有禮貌地退一步,向後面的女生作一個“請”的手勢,讓女孩子先過去。其他美國男生喜歡扎堆打鬧,興致上來了敲桌子打板凳旁若無人,但Eric從不。他不喝酒,總是文文靜靜地站在一旁和人聊天。間或向那些打鬧的家伙們看一眼,目光很平靜很單純,好像那是另一個世界發生的事情。

我今天登塔時讓Eric這個家伙嚇了一跳。他以為我一個看上去弱不禁風的中國女孩子會落在後面,沒想到我第二個就登上了塔尖。看著他吃驚的樣子,我心裡不禁好笑,於是告訴他我的校園裡就有一個塔,有好幾百年的歷史呢。歐洲人最瞧不起美國人的就是沒歷史,他們往往驕傲地說這個城堡幾百年了,那個城牆幾個世紀了,言下之意是你們美國有嗎,美國人只好干瞪眼。如今看著Eric那副羨慕的樣子,我也像那些歐洲人一樣驕傲自豪了一回。

這座塔建於十七世紀,在裡面可以嗅出中世紀城堡的味道來。相傳當時的克裡斯汀國王為了逃避每天繁重的工作而修建了這座圓柱形的塔,他想休息了就跑到這裡面來待著。塔裡有個小展覽廳,兼賣紀念品,我相中一個縮微模型,很小,卻很精致,但覺得30多克朗的標價實在太高。結果晚上開Party時買了一瓶芬達,居然花掉我15克朗,此刻第一個念頭就是去把那個模型買下來——因為相比起來,那個價格已經很公道了。

美國人裡也有很多很傳統的,有像Eric那樣的不沾酒的,也有很多人拒絕煙草,原因很簡單,從小家裡不允許。不禁想起我的一個朋友,他在美國生活了多年,卻始終保持著種種在國人看來是標准的“好孩子”的習慣。起先我以為他的這些習慣緣於家庭內部的中國傳統,現在看來,這可能和當地上流社會的影響也有關系。

認識了一個學醫的男生叫Adam。起初覺得他的名字很好玩,和亞當同名,後來發現美國人用來用去就那麼幾個名字,他們還喜歡把姓給省略了。結果一叫Adam,David什麼的都是一群人一起回頭,他們也從不覺得麻煩。和Adam聊了一會就累了,找了個借口走開,去旁邊上網,給導師寫了一封Email。等到Party結束的時候,我的Email也寫完了。


精選遊記: 哥本哈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