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自古繁華(二)

作者: wang50318311

導讀飛機到杭州的那天晚上已是十點多,再坐機場大巴到市區,放好行李,出去約會美食時,大街上已經看不到幾個人。 在機場買了份地圖,知道住處離河坊街的仿古街很近,打車過去,家家都打烊了。深夜,飢腸轆轆,只好打車叫司機領我們去吃大排檔。還是選了先前看到的那家,在望江路靠中河南路這頭,人很多,街沿上擺滿了桌子,很有吃的氣氛。大排擋估計是兩父子開的 ...

飛機到杭州的那天晚上已是十點多,再坐機場大巴到市區,放好行李,出去約會美食時,大街上已經看不到幾個人。

在機場買了份地圖,知道住處離河坊街的仿古街很近,打車過去,家家都打烊了。深夜,飢腸轆轆,只好打車叫司機領我們去吃大排檔。還是選了先前看到的那家,在望江路靠中河南路這頭,人很多,街沿上擺滿了桌子,很有吃的氣氛。大排擋估計是兩父子開的,不然大廚和二廚看著怎麼長得那麼像!大廚炒龍蝦,二廚炒田螺,熱氣騰騰的兩口大鍋當街擺著,甚為凶猛。

我們點了炒龍蝦、啤酒鴨、鹽水毛豆和喜蛋。點喜蛋的時候,小妹問我們要全喜還是半喜,我們都沒聽懂,就說隨便,隨便。涼菜先上來,同吃的張老師說,這個蛋比較奇怪,怎麼沒蛋黃,我們都還不引為意。直到黃老師吃了大呼,啊,怎麼蛋裡還有毛?!趕緊找來小妹,氣勢洶洶地說:你們的蛋裡居然有毛!小妹直笑,啊呀,這是喜蛋呀,半喜的沒毛,全喜的就是有毛!我立刻決定自己的那一個不吃了,張老師說幸好吃的時候不知真相,只有黃老師說有意思,我來吃剩下的那一個。

幾乎在那裡吃的每一桌都點了炒龍蝦,所以,我們的那些蝦還排著長長的隊焦急地等著被師傅扔進油鍋,而我因為將喜蛋讓給了他人,沒有東西吃,便跑來看師傅炒龍蝦。客觀地講,我在此處看到的做法,遠沒有四川的龍蝦做法技術含量高,甚至沒有我自己的獨門做法有技術。主要還是那滾燙的一鍋油,家裡做的時候,無論如何都下不了決心全倒進鍋裡的。湯料裡放了一些香料,吃的時候口感比較有精神,還有回甜味兒,我覺得還不錯,別人都不感冒。

好多來此吃大排擋的杭州人都半夜開著車來,這種干勁,我覺得和成都人是比較容易溝通的。在深夜的大街上,浩浩蕩蕩坐著吃宵夜打發夏夜清涼寂寞的,在成都,被叫做吃冷淡杯。

後來才知道,這夜我們一邊吃東西,一邊觀望的旁邊類似深宅大院的高牆,那裡面就是昔日中國首富紅頂商人胡雪岩的故居。

第二日,騎車游完西湖附近美景,還車的地點,是西泠橋頭的小賣部。我隨口問阿姨,杭州哪裡的東西好吃?就怕阿姨跟我說去吃樓外樓的西湖醋魚或是叫化雞。名頭越響的東西,越難找到正宗的味道!阿姨很篤定地說,那就去“知味觀”了,那是杭州最好吃的地方了,你一個人最多吃十來塊錢就夠了。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天底下還有這等便宜?

找到蘇坡路上的“知味觀”時,裡面人山人海,裝修得像快餐店的中式餐館,我從來沒看到過這般好的生意。蟹黃灌湯包、荷葉仔排、百葉.....江南誘人的小吃密密麻麻地擠在“知味觀”的菜品名單裡,真讓人茫然。這真是一個要十天半月天天來吃才能吃個大概的地方。我開始熱切地盼望這個百年老店能夠發展成全國連鎖,哈,多麼惡俗和貪婪的盼望。

在飛機上看到民航雜志裡有文章寫梅家塢的農家小菜,覺得真是一個寫意的地方。所以游完西溪,我們便迫不及待地打車向山裡去,一路上涼風習習,滿眼的青綠和山野靜謐。我始終記得文章裡作者說,抬頭便見農家屋頂瓦片上的青苔,我很向往。只是這樣的風景沒讓我看到。梅家塢的農舍已不是山野風情,嶄新的棟棟現代樓房,看不出長青苔的潛力。後來我們吃飯的地方,應該已過了是梅家塢,不過那裡背靠青山,傍依小河,也有幾分野趣。點的霉菜小筍很清香,清蒸溪溝魚是熟悉的江南口味,淡淡的,卻透出純粹的鮮。還有一道筍干鹹肉煲,湯有點鹹,不過味道也很香。吃完後才想起,我們只給第一道菜留了影,後面兩道菜沒有留存此照,直接吃進肚皮裡去,沒法在想念它們的時候看著解饞了。

我們去南山路的國際青年旅社溜達了一圈,看到樓梯口的張貼欄裡介紹尋找杭州美食的好去處,居然就有我們到杭州第一夜就去吃的那家大排擋。還有一家,我覺得走之前一定要去一次。因為這家杭州著名的慧娟面館,離我們住地只有兩三百米,最重要的原因,是當年金庸和張國榮都曾慕名前來獵艷,所以,我一定要去。我昔日的偶像逝世已有兩年多了,到他吃過東西的地方去吃一次,也算一種緬懷吧?慧娟面館的面品種相當豐富,我點了一碗三鮮,碩大的碗,上面的澆頭內容豐富,有N個魚丸和肉丸,還有鮮蝦和饗皮、竹筍,很美味。黃老師點了碗片兒川,澆頭的主要內容只有雪菜和蝦仁,雖然他的那碗比我的貴(片兒川要十塊大洋,三鮮八塊),但他吃的時候一直無比羨慕地注視著我碗裡的無限風光。我把我碗裡的澆頭吃完後,遺憾地剩了很多精到的面條,吃不下了!

我最近買了一本書,書名叫《好吃》,開篇題記裡就說:世界上本沒有好吃的東西,是好吃的人創造了好吃的東西。我引為座右銘。所以將好吃之人所吃好吃之物呈列如上,為繁華之城鑲一道美味的花邊,以表感激。


精選遊記: 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