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美的地方:127天丹麥童話之旅——一個北大女孩在哥本哈根的生活與愛(4)(陝西師大出版社)

作者: victoria1110

導讀2月1日:步行兩小時去“串門兒” 和我一起從北大來的一位姓朱的師弟跑來訪我,坐了不一會就起身,邀我一起去看看另一位同學的丹麥家庭。那位同學姓蒲,算是我師妹,住得離我家不遠。朱在這幾天裡已經吃夠了面包+奶酪,昨天聽說蒲師妹從國內帶來了一些做回鍋肉的調料,他頓時喜形於色,呵呵,此番前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回鍋肉也。 我們在車廂裡聊了一 ...

2月1日:步行兩小時去“串門兒”

和我一起從北大來的一位姓朱的師弟跑來訪我,坐了不一會就起身,邀我一起去看看另一位同學的丹麥家庭。那位同學姓蒲,算是我師妹,住得離我家不遠。朱在這幾天裡已經吃夠了面包+奶酪,昨天聽說蒲師妹從國內帶來了一些做回鍋肉的調料,他頓時喜形於色,呵呵,此番前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回鍋肉也。

我們在車廂裡聊了一路,可能是剛來的緣故,彼此都在不知不覺地拿中國和這裡作比較。我們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像,就是在過馬路時,國內總是行人讓車先走,動作慢了挨司機罵兩句是常事;這裡卻總是汽車讓行人先走,司機看見有人要橫穿馬路,不論有沒有紅綠燈,都會老遠就放慢了車速,甚至在你面前停下來,揮手示意你先過去。當然也有開快車的,但是極少。

朱說這裡“民風淳樸”:如果你迷路了,根本不用擔心,隨便攔住一個路人,說“Excuse me”,他們都會停下腳步,認真地為你指引方向。有回我向一個德國人問路,他說自己也是剛到這個城市,隨身帶著地圖,於是我倆就站在馬路旁邊打開地圖指畫了半個小時。在地鐵裡就更好辦了,穿制服的工作人員只要看見你面露迷茫,就會向你走來問是否需要他們的幫助。

不過今天問路這招卻不靈了,丹麥雖然風景絕好,可是人煙稀少,大路上竟然看不到一個人,讓我和朱很是撓頭。按說蒲的住址離我並不遠,下了火車之後,坐兩站公共汽車就到了。今天是星期六,公車比平時少,朱看了看車站的汽車時刻表,下一班車還要半小時才能到。我倆商議著一共才兩站地,擱在北京最多也就走個二十分鐘,於是決定步行前往。

事實證明北京的交通規律到了丹麥完全不好使,我倆走了有足足40分鐘,連一站地都還沒走到。已近中午時分,二人飢寒交迫,我的腦海裡持續浮現出李安的電影《飲食男女》中的各種飯菜飄香的畫面。

不得已敲開一戶人家的門。這家人盛產孩子,十幾個小家伙估計沒見過中國人,盯著我們看了半天。女主人的英語很有限,跟我們比劃了一陣,終於明白了我們要去的地方。她讓兩個孩子帶我們去。孩子們在前面走,我們老老實實在後面跟著。其中的一個小女孩睫毛特別長,忽閃忽閃的,像極了我小時候玩過的洋娃娃。

就這樣,十一點從我家出發,到了蒲那裡已是中午一點,午飯只好在那裡蹭。嘗到了正宗的鵝肝醬,其實味道不過如此,朱悄悄的說,還不如咱們的“阿香婆”哩。

丹麥真是個安居樂業的地方,星期日全國休息,超市商場統統關門,這對國人來說就是放著現成的生意不做,簡直不可思議,但是看看這裡的人們就知道,這是有道理的。他們已經習慣了悠閑自在的生活,這從行人的步伐就可以看得出來:什麼叫怡然自得,什麼叫閑庭信步,這就是了。而在北京,到處都是匆匆的人群,手機永遠響個不停,哪裡能有什麼閑情。

Sophie感冒了,我拿了兩袋板藍根囑她喝下,到晚上她的症狀就減輕了很多,還是咱中草藥好使。

2月2日:麻煩的一天

中午吃飯時又碰見Adam,今天可沒有時間跟他聊天。我今天下午的課是有關民主問題的討論,從國內帶來的有關資料全都存在我帶來的活動硬盤裡,可這硬盤在哥大的蘋果電腦上罷工,我得趕快去找計算機部的人來幫忙。

輾轉找到計算機部,誰知大門緊鎖,門上貼了個條說今天不上班,唉,丹麥人就是放假太多。

垂頭喪氣地回到餐廳,Adam還在慢條斯理的品嘗他的三明治。他開玩笑的說你好像很忙哦,我本來懶得跟他說話,禁不住他三問兩問,於是告訴了他我的硬盤問題。他在隨身的筆記本電腦上試了試我的硬盤,依然不行。看著我沮喪的樣子,Adam帶點幸災樂禍地唱著自編的歌:“I can’t help you. It doesn’t work (我幫不了你了,它就是不工作)”。

下午的課因為沒有資料,只好准備瞎說一通。反正是小組討論,丟人也是組內的事情。我們組只有Eric一個男生,他很有風度地請女士們先發言。於是我在發言時告訴他們中國人集體觀念很強,不像美國人崇尚個人主義,所以中國實行民主集中制等等。待我說完,老師宣布討論時間到了,不好意思,我把Eric的發言時間給占了。下課後計算機系依然沒有人,只好心情郁悶地去逛街,也對丹麥物價之高有了初步體會。因為稅高,超市裡的東西很少有標價十克朗以下的,服裝和日用品都比中國貴出許多,便宜的只有兩樣,巧克力和化妝品,尤其是化妝品,香奈兒、蘭蔻這些化妝品的價格只有國內的一半。


精選遊記: 哥本哈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