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四天三地向前衝

作者: priscillazhou

導讀我想我一定是個貪心的人,否則四天的時間為何不找個海島爛在那,卻偏偏從北跑到了南,逛了三個地方,還一不留神就與當時讓大馬人怨聲載道的陰霾擦肩而過。不覺得這是一次走馬觀花的旅行,自以為看到了想看的東西,做了想要做的事,很開心。 曼谷-檳城(PENANG)(AUG 12, 2005) 時值泰國的節假日,雖然六月時已經在亞航的網站上訂票了,卻發現那天從曼谷到KL的票價 ...

我想我一定是個貪心的人,否則四天的時間為何不找個海島爛在那,卻偏偏從北跑到了南,逛了三個地方,還一不留神就與當時讓大馬人怨聲載道的陰霾擦肩而過。不覺得這是一次走馬觀花的旅行,自以為看到了想看的東西,做了想要做的事,很開心。

曼谷-檳城(PENANG)(AUG 12, 2005)

時值泰國的節假日,雖然六月時已經在亞航的網站上訂票了,卻發現那天從曼谷到KL的票價明顯地高過其他日,於是改變行程,先飛檳城。事前已經向若干去過檳城的朋友包括大馬的本地人打聽檳城好不好玩,得到的答案一致是不好玩,但是吃還不錯。聽了覺得有點要暈倒,對於一個對吃不太講究的人來說,如果光要吃的話,我還不如呆在曼谷吃呢,橫豎吃了都要長肉,在哪吃也都沒什麼大區別。罷了,決心拋開那些他人的感受,先研讀LP。果然不出所料,讀了LP後的感覺就是檳城至少需要呆個兩三天才夠。我沒時間啊,只好逛逛喬治城了。

亞航早上7.25的飛機讓我這個對時間很緊張的人傷透了腦筋。早上從家出發吧,5點想必是一定要上TAXI的,可又擔心天還沒亮,沒得車叫。(我有點小看人家泰國人民,其實都是很勤勞的,前不久不得已在5點早起時,我留神了一下窗外,看見了飛馳而過的閃閃紅招牌。)於是我就做了個自以為很聰明其實卻很笨的決定,在機場過夜。機場的硬板凳真讓人坐臥難耐,裹著帶去的大毛巾,還是覺得冷。機場裡熱鬧得很,直過了午夜,也不覺得靜下來。看看我周圍的幾位老兄也不知是哪國人,睡得可香甜了,有一位竟然還打起了呼。看來要在機場裡睡好覺,還是要下苦功夫的。直到CHECK IN後,看到登機口處的軟軟的椅子,馬上像只餓虎撲過去,先眯會兒,要養精蓄銳嘛。

檳城的BAYAN LEPAS AIRPORT位於島的南端,飛機下降時越過一片海面,就停在了機場,那景色還是很美的。針對國人入境馬來西亞可能會被拒的問題,在網上已看到很多討論了。我覺得被拒的可能性是比較小的,但在入境的時候耽擱的時間是比較長的。翻我的護照看來看去,又要求看返程機票,我是要回泰國的,她們可能覺得奇怪了,又問我在泰國干什麼,我做工啊,干脆把我的工作許可證給她們看,哈哈,把她們怔住了,因為滿紙的泰文,她們也看不懂,於是就放我過了。

接下來要想辦法去喬治城了。LP上說機場裡的TAXI固定價是23馬幣,好貴的。在換錢的時候,問了一下換錢的小姐和大叔,會講中文的。他們指給我看機場裡的豪華TAXI是30馬幣,更貴。本著節約的精神,我決定去坐巴士。這下他們卻不知道在哪裡坐了,只好告訴我出門後再問別人吧。我反正牢記鼻子下面有嘴巴,見人就問唄,最壞的打算就是打車嘍。出了機場,一路上問了不下5人,有聽得懂英文的,也有聽不懂的。總之走啊走,其實也不過十來分鐘的路,卻讓我覺得走了至少有半個鐘,因為心裡沒底啊,一路上怎麼看都不覺得是會有大巴士通過的。後來終於看見了大馬路,也問到了汽車站,於是就樂滋滋地奔過去了。等車的時候有個開摩托車在機場工作的大馬人和我聊天,不錯不錯,這樣比較容易打發時間。結果我只花了2個馬幣到了城裡,在KOMTAR(光大)下了車。KOMTAR是檳城最高最現代化的大樓,65層,裡面有很多小的大的商鋪,什麼都賣。根據LP,KOMTAR樓下應該是長途汽車的始發站,跑去一看,連個長途車的影子也沒見著。頗為疑惑,於是在樓下晃蕩了兩圈,看見了幾個賣汽車票的小店,也就隨便挑了一個進去了。一問竟被告知當晚去馬六甲的車滿了,頓時傻了兩秒鐘。不過小姐馬上接著說幫我再查查,後來也不知怎麼的就賣給了我一張票,35馬幣再加上2個馬幣的VAN去汽車總站的. 原來汽車站早就搬遷了,因為在KOMATAR太堵車了,如此看來LP應該要出新版了。

喬治城是個小地方,捧著張地圖,兩條腿走走就可以了。有兩個主要的地區,一個是殖民區,另一個就是中國城了。主要的景點有KAPITAN KLING MOSQUE-這個清真寺是很漂亮的,金色的大圓頂,建於1801年,是檳城最早的印度穆斯林的定居地。記得先前曾問過一個馬來西亞的華人去參觀清真寺要注意什麼,她說一般華人是不去的,女人去的話更麻煩。罷了,我就在門口駐足些許,拍了幾張照片後閃人;CHEONG FATT TZE MANSION-不知道中文怎麼譯的,反正是舊時一個有錢中國商人的中國特色的大宅子。我去的時候將近傍晚,錯過了每天的一小時TOUR的時間。人家現在可是頂級的住宿地和旅游點。我只好站在門外向內瞅瞅,深藍色的牆倒是讓人印像挺深刻的,好像是我在檳城注意到的唯一的藍色建築物;觀音廟-這是檳城早期的福建和廣東移民在19世紀初建的,門口有一大群鴿子;KHOO KONGSI-又名LEONG SAN TONG,也不知如何翻中文,有著七十幾年的歷史,被認為是檳城最美的廟;FORT CORNWALLIS-建於1786年,有一排的小平房內有很多圖片之類的歷史資料,每間屋的冷氣都開得很足,蹭蹭空調倒蠻舒服的。有古代的加農炮,還在一間屋子裡看見好多圓圓的炮彈,應該是假的,長得很像體育課上的實心球。付了三個馬幣買門票,賣票的小姐太熱情了,主動把我拉到FRACNIS LIGHT的塑像前,讓我帶上那個時候的大帽子,手裡拿著一柄長槍,給我拍照,覺得自己那個樣子怪滑稽的。ST.GEORGE‘S CHURCH-東南亞最老的ANGLICAN CHURCH,建於1818年,本人是滿喜歡看教堂的雖然並無任何宗教信仰。伊斯蘭博物館-以前是一個阿拉伯胡椒商人的家,現在是博物館,有很多關於伊斯蘭教的東西可看,3馬幣的門票,門口賣票的桌子上躺著兩只懶洋洋的貓,很可愛。喬治城裡還有一些建築可看,比如CITY HALL, SUPREME COURT, 沿著LEBUH LIGHT走就是了,路過那個PADANG也就是個大露天廣場時,聽見有人在試麥克風,好像在准備演唱會。後來我在KL看電視時,發現那裡真得辦了一場華語演唱會。在喬治城也是能看到海的,FORT CORNWALLIS 那一塊就在海邊邊,不過是沒有什麼BEACH的,有三兩人悠閑地釣著魚。

晚上的時間覺得有點難熬,要趕11點的大巴,如果找個小酒吧來上一杯似乎有點太危險,喝醉了就麻煩了。想來想去,決定還是到KOMATAR呆著,先看看小店鋪,沒什麼購買欲,最後在肯得基坐定,想吹冷氣的願望有點泡湯,店裡也熱得慌,寥寥無幾的客人,讓我決定做回好人,幫幫他們。兩大盒土豆泥和一大杯可樂下肚,LP也翻來翻去翻膩了,掛在牆上的時鐘還在慢騰騰地走著,真讓人懷疑是不是還正常著。決定走人,到賣車票的小店呆著去,那裡的人氣還足些,冷氣也超強,爽。九點多鐘,總算等來了一個乘客,大馬本地人,講華語,小姑娘左挑右背的,原來是搬家,這種方式就是化整為零,厲害。於是聊了起來,沒多久,又來了一個台灣大姐去新山的,還有兩個本地人送她,左一口老師,右一口老師的。後來知道這位大姐是做美容行業的,小孩都上高中了,可看上去真是年輕啊。三個女人在一起,就算演不了一台戲,也嘰喳個不停。聽說我是一個人背包的,還坐夜車,馬上給我上起安全思想課了,無外乎是說大馬晚上有多亂,劫財劫色的,還有身邊真實的故事為證,聽了讓人直冒冷汗。不過我是不見棺材不掉淚的那種,所以更多的認為這種故事人嚇人的成分比較多些。這新搬遷的汽車站可真遠,VAN 足足開了有半個多鐘,這兩個馬幣花得值。先前有說我的車票也不知怎麼ISSUE出來的,結果就真得出了問題。有人竟然拿著車票CLAIM同樣的座位,然後我就被趕下了車,換了另一輛車,重新簽給我的票才30.65個馬幣,虧了。唯一可以心理平衡的是先前那輛車的那個座位有問題放不下來,而現在的這個可以,於是就開始睡覺啦,有的車坐總比沒的坐好吧。

檳城-馬六甲(AUG 13,2005)

早上六點多就到了,天還黑著呢。馬六甲的汽車站也是新的,大得很,裡面還有很多商鋪,感覺不錯。在裡面亂竄著,尋找櫃台買好了下午3點去KL的車票,9.5個馬幣。天還是沒有亮,聯想到報紙上這幾天一直在講的陰霾,我真懷疑自己是不是就碰上了,隨便逮住一個人問為什麼天這麼黑,這個問題其實挺傻的,當然我也沒得到一個滿意答案。無奈坐在那等TOWN BUS,快7點了,天亮了,看來我是缺乏點自然常識。坐上公共汽車,0.8個馬幣到TOWN SQUARE。還沒怎麼看夠路旁風景,賣票員告訴我到了,就看見紅色的CHRIST CHURCH立在眼前,趕在跳下車前,問他在哪裡坐回程的車,這可是條單行道,馬路對面可沒的。手指指前方,天,我還是不知道在哪,罷了,先逛著,船到橋頭自然直。

馬六甲也是個小小的地方,城裡最有趣的地方主要在河東岸,圍繞著TOWN SQUARE的那一圈。TOWN SQUARE也叫DUTCH SQUARE,STADTHUYS(TOWN HALL)和CHRIST CHURCH就是荷蘭味的。清晨在TOWN SQUARE的感覺非常好,還是相當安靜的,看到一群中國大陸游客,還有三兩個招攬生意的三輪車車夫。那些三輪車裝飾得美倫美煥,時間多得話花個1個馬幣坐坐兜兜風倒也很愜意。有個車夫會講華語,不僅幫我拍照,還硬要我坐進他的三輪車,拍照留戀,真是個好人啊。因為實在是太早了,有些景點還沒開門呢,只好先爬上了ST PAUL‘S HILL,有一群晨練的中老年人。山上是個ST PAUL’S CHURCH 的廢墟,葡萄牙風格的,山下是PORTA DE SANTIAGO, 葡萄牙FORTRESS A‘FAMOSA的門,也是廢墟一片。站在小山上,遠望所見的那一片海就是馬六甲海峽了。感覺上在馬六甲就是不停地參觀博物館,SULTANATE PALACE MUSEUM在小山腳底下,是以前總督的宮邸,荷蘭人建於17世紀,現在陳列了很多有關蘇丹的東西。九點才開門,我不得不先在周圍晃著,等到點了才折返回去買門票,2個馬幣。紅色的STADHUYS好大的,是東方最早的荷蘭建築,建於1641和1660年之間。這裡包括了歷史和民俗博物館,可以花上個把小時研讀馬六甲的過去。有一些FREE的小卡片是介紹馬六甲的風景名勝的,做得很精美,看了真想每樣拿一張回去做紀念。此處還包括了LITERATURE MUSEUM,陳列了很多馬來西亞的書。還有一個鄭和的紀念館。STADHUYS COMPLEX的門票是5個馬幣,憑票還可以參觀GOVERNOR MUSEUM和DEMOCRACY MUSEUM,這兩個都在小山上。MARITIME MUSEUM長得很酷,是一艘大船的樣子。那是一條葡萄牙船,在運送馬來西亞珍寶去歐洲的途中沉沒在馬六甲海岸。好了,不說博物館了。在小河的西岸就是CHINA TOWN。當然少不了有中國廟和小吃店了。走累了,我就找了家店吃雲吞面,喝涼茶,很簡單,但覺得好美味,因為好久沒吃了。有個華人老先生自稱是干旅游這行的,和我拼桌。於是就聽他講帶團的故事了,他說不喜歡某些到馬來西亞旅游的華人,覺得他們陋習太多了,可能吧,時不時可見到此類故事見報的。接著又說到最近在雲頂發生的一件事,中國人覺得發給自己印有豬的餐券是種侮辱,就鬧起來,其實人家是用豬牛來區別吃何種肉的,覺得中國人有點小題大做,有點不屑的感覺。哎, 我聽了也無話可說,一面之詞,難以置評。後來看到有報載這事鬧到最後,業者還出來道歉的,想必故事不是那麼簡單吧。一路上看見好幾家中文學校,還看到了一個健身館之類的場所,外牆上掛了一個肌肉男的巨幅照片,好像是MR.馬六甲,看起來有點誇張。路過一條街,JL TOKONG, 中文就叫觀音亭街,短短一條街上就有好幾個廟,還有一處是佛教協會。KAMPUNG KLING MOSQUE長得不太像通常圓頂的清真寺,有好幾層,像個塔,也是馬來西亞最老的清真寺之一。 ST PETER‘S CHURCH 稍遠了些,從CHINA TOWN 走過去差不多要個20分鐘吧。由早期的葡萄牙殖民者建於1710年,是馬來西亞最早的羅馬天主教堂,現在仍在使用中。在馬六甲還有一座47米高的CHINA HILL,原來明朝時有個公主嫁給了當時的馬六甲蘇丹, 這個地方就是他們的居住地。在山腳下,有個許願井,是15世紀由蘇丹為他的中國妻子而建。這曾經是馬六甲很重要的水源之一,據傳說如果向井裡扔個硬幣,就可以回到馬六甲時代,不過我看到井上蓋了個網狀的大蓋子,想必是擔心真的有人會回到過去吧,哈哈。在馬六甲其實還可以來個BOAT TRIP,不過老實說,我雖沒有坐船,但到了碼頭一看,實在不覺得那小小也不太干淨的河有什麼吸引人之處。慢吞吞走回TOWN SQUARE那,尋找去馬六甲車站的巴士。人人都告訴我在那個MAHKOTA PARADE SHOPPING COMPLEX的後門就有的車坐,但怎麼都找不著汽車站,問了N 多人,也沒人能告訴我確切的地點。這個購物中心倒是很氣派,有空的話應該可以一逛。我只是在商場保安的指點下,從前門轉到了後門,發現了TAXI STAND,巴士站仍然毫無蹤影。問了兩個當地婦女,不過人家是開自備車,當然不清楚哪有巴士好坐,只好向我說SORRY 啦。真是天無絕人之路啊,突然發現有車在眼前的大馬路上駛過,馬上想了一下,覺得應該是反方向的才對,於是匆匆跑到馬路對面,又有一輛車開過,趕快招手一攔,車停了,上去一問,搭對了,好開心。

馬六甲-KL (AUG 13-AUG 15,2005)

從馬六甲坐大巴,兩個鐘左右就可以到KL的PUDURAYA汽車站了。這個汽車站真是恐怖,又舊又亂又熱,簡直和馬六甲的不能比,不過好在地理位置不錯,交通還是比較方便的。還未到PUDURAYA,就塞上了,一條汽車長龍,我遠遠看見一幢大樓猜肯定就是汽車站了.車上的人陸續下了車,步行都比開車快,我一開始還忍著,想反正時間有得是,後來實在是沒耐心了,也下了車,其實車上好像只剩下我一個了,再繼續坐著有點怪怪的。拿著LP,七找八找,反正沒走錯路就走進了中國城。一路上看見好多小吃攤,好興奮。KL的住宿不便宜,事前做了一番功課,訂了BUDGET裡的HOTEL EXCEL INN,55馬幣一晚,有熱水,空調,電視,電話,還可以啦,雖然性價比大大不如柬越的那種10個美金不到的小旅店。我的那間屋就在JL PETALING (茨廠街)上,透過窗,就可以看到樓下熱鬧非凡的市場,買東西真是超級容易。那個空調竟然還是中央空調,本以為它肯定老得掉牙,冷氣不足,沒想到晚上竟還覺得有點凍。買了張10個馬幣的電話卡可以打電話。當天晚上就在CHINA TOWN 裡逛夜市了,每個攤出售的紀念品大同小異,但開價迥異,有的簡直是開天價,特別是那些印度人擺的攤,非常不老實。反正記住一是要多問幾個攤,二是一定要砍價。有很多賣鞋,賣包,賣衣服,賣表的攤,不過質量就難說了。我一時興起,買了個假表,樣子很漂亮,價格也便宜,才10個馬幣。問題是當天晚上買回去後又在屋子裡試戴,一用力,表帶斷了。回來後,和家裡的鐘對對時間,又慢了一個多鐘,不曉得是電池不足,還是本身就有機械問題。所以老話說的沒錯便宜沒好貨。吃就不用多說了,隨便哪個攤都擠著一堆人,聞聞都很香,都讓人很有食欲。我最終吃的還是中國小吃,加上一大碗冰霜,撐死人了。

第二天早上去看PETRONAS TOWER。在距離中國城最近的PASAR SENI站坐PUTRA LRT LINE到KLCC站下車就可以了。可以直接在櫃台買票,在那裡注意到一個東問西問的亞洲臉孔的背包客,估猜是個日本人也是去看雙子塔的。果然出了KLCC,看見他又在問塔怎麼去,干脆上去打個招呼,同為游客嘛。被擠在地下室的免費派票處的長龍給嚇壞了,不過才八點剛過些,就看見顯示的登塔時間已經是下午一點了,剛和那個日本帥哥感慨了一聲,發現登塔的時間就又跳了一個鐘變成兩點鐘了。罷了,決定放棄登塔。排隊的多為老外,據後來我的一個泰國同事說,人家派票還會優先鬼佬的。她們同行的有個當地人長得有點像鬼佬,結果人家就把最後一張票派給她們了。如此推理像我等中國人面孔,是一點優勢也沒有的了。最搞笑的是,登塔也只是到41樓的SKY BRIDGE,想想我的辦公室就在41樓,實在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那個最後登了41樓的泰國同事提到這時,都會忍不住自嘲一番。KL還有一個KL TOWER,是個世界第四高的電信塔,據說登高後的景色好過雙子塔,還有一個旋轉餐廳。有個笑話是說這個KL TOWER還高過雙子塔,因為它是建在山上,當然就更高了。既然登不了塔,也應該要拍張照紀念一下,我反正怎麼拍也沒可能拍下全景,倒是看見好幾個老外為追求效果就躺倒在地拍啊拍,厲害。讓日本帥哥給我拍了張照,恰恰兩邊站了兩個人也在擺POSE,感覺就像是我的左右站了兩個保鏢,好笑。之後我就打了部車直奔皇家雪蘭莪當代錫蠟館,8個馬幣講價的,其實可以坐LRT的,只是我很容易地被KLCC區域的高樓大廈迷失了方向,怎麼也找不到LRT站。這次的錫蠟之旅讓人印像深刻。我想如果讓我重返KL,一定會再次參觀錫蠟館。參觀這個全球首家錫蠟館是免費的,入得門去,在接待處,有個年輕漂亮的向導小姐就迎了上來,帶我走全程。在這裡可以了解錫蠟的歷代風華,它展示了所有傳統的錫蠟制作工具,從世界各地的搜羅而得的錫蠟珍藏品,還有錫制錢幣的大型仿制品,如金錢樹和鱷魚。在這裡還可以了解到有關錫蠟的很多科學知識,其實它本身也是學生的一個科普教育基地。可以看到各種錫蠟的表面處理效果,例如平滑,槽紋,小窩等,可以通過敲擊聽到各種金屬發出的天然樂響,還有一張大圖表顯示錫蠟的主要合金成分,以及一個大秤,人都可以站上去稱稱呢。在館裡有個用7062個錫蠟啤酒杯疊構而成的雙峰塔,足有兩層高。去的時候正值周末,工人放假,看不到他們做工的樣子。還留有兩個工人做簡單演示,我也裝模作樣拿小錘在杯子上敲小窩,真是不敲不知道,一敲才發現用力,轉動杯子的速度都是有講究的,不然敲出的小窩就深淺不一很難看的。據說工人上崗前培訓都要三個月,就是這樣敲啊敲的,直到敲合格了為止。錫蠟館裡有面牆,映的都是工作了一定年限的員工的手印,可以自選錫蠟紋理,還刻有名字,覺得很有創意,也很利於提升員工忠誠度。錫蠟館的門外還有個上吉尼斯記錄的巨無霸啤酒杯。錫蠟工房提供了親手制作錫蠟的機會,不過需要提前一天預定,是很有意思的一項活動。它的專賣店裡有很多東西,不過都挺貴的。花了125馬幣買了個小啤酒杯,很喜歡。不過朋友嘲笑我說是決計不會拿來喝啤酒的,說的可能沒錯,回得家來有百來天,我還沒打開過精美的包裝盒呢。專賣店裡的很多營業員都會講中文,讓她們幫忙CALL TAXI,打了好幾個電話,都沒有車進來,真是感覺這地方進來容易出去難。只好步行去LRT WANGSA MAJU站了,還算路好找,走了半個鐘。一路上有路過一片居民區,有一幢樓的陽台上插滿了大馬國旗,好愛國啊。中午時分,回到中國城,盤算著下午要不要去黑風洞。天陰沉沉的,覺得有點不太妙。不一會竟然下起了大雨,有點恐怖,我只好呆在房間了,無所事事,干脆睡個午覺吧,這是被雨所困,不得已啊。第二天的報紙稱這場大雨是GLORIOUS RAIN,記得有份報紙的頭版頭條說得就是這場雨,還載了一個小孩子在雨裡揚著頭的照片。雖然PETALING街上都有搭棚,但雨太大了,不少大白天就擺出的攤忙著收攤,等雨停了才陸續擺出來。我也睡得差不多了,趁雨勢稍小點,也出門來個殖民區的步行。尋找那個很出名的建於1911年的KL老火車站,建築風格的確很引人注目,車站裡人丁寥寥,光線昏暗,在站台兩邊竄來竄去時還真有點嚇勞勞的。在火車站對面是MALAYAN RAILWAY ADMINISTRATION BUILDING,長得也很漂亮。從火車站可以走到MERDEKA廣場,周圍有國家歷史博物館,皇家雪蘭莪俱樂部,聖瑪麗教堂,以及馬來西亞高級法院,建築都非常的有特色。再走啊走,發現到了中央市場,這是個藍白色的建築,內設空調,有多家小店。沒幾分鐘,就又回到了中國城。晚上和一個馬來西亞同事約好了,去JL ALOR吃飯去。這條美食街其實也不長,但一家食店接著一家,來回走了兩遍,也不知吃什麼好,有的時候選擇太多也不好。後來決定吃肉骨茶,不要說KL的肉骨茶味和曼谷的不一樣,就是在KL,估計每家也有每家的獨特味兒,同事就是這麼說的。不過好吃就行了。吃完就去JL BUKIT BINTANG逛,這條星光大道好,是KL主要的購物區,有很多露天的咖啡座。有點遺憾沒有在白天來看個真切。此區有個時代廣場,室內有個游樂園,有360度旋轉的雲霄飛車,算是一大特色吧。同事問我這裡的購物中心和曼谷的比起來如何,對於我這個不太有購物欲的人來說,實在也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多了很多中文招牌,感覺像是在國內。

最後一天在KL了,重頭戲是要去黑風洞。這已經是在雪蘭莪州了.問了好些人,總算在中國城那片的BANGKOK BANK樓下找到了要坐的巴士。在中央市場門口也是個巴士站,每時每刻看見的都是一群人擠啊擠,其實蠻亂的。2個馬幣到黑風洞,這是一座風化的鐘乳石洞,包含了三個主要洞穴和數個小洞穴,最出名的是寺廟洞,裡面供奉了印度神。洞高約100米,需要爬上272步階梯才行,一路上有很多的小猴子。在洞裡看見了人家做法事,有點可怕。花個1個馬幣,可以參觀所謂的博物館,經過一片養著烏龜的池塘,來到另一個小點的洞,裡面有很多色彩豐富的印度神的雕像,有點可惜的是所有的解釋都是馬來文,看不懂,不然倒是很長知識的。老實說這比那個寺廟洞好看多了。印像深刻的是三個猴子的雕像,分別捂著耳朵,嘴巴和眼睛,文字說明是HEAR NO EVIL,SPEAK NO EVIL,SEE NO EVIL,很有意思。回到了中國城那片,剩下的時間就只能再去MERDEKA 廣場看看了。先是路過了MASJID JAMEK清真寺,之前已經遠遠地看了好幾回,站在門口正猶豫著要不要進去.時值正午,應該是人家休息時間。看門的老先生熱情地打開門讓我進出,一聊發現他竟然會講中文,借了條絲巾給我扎頭,又告訴我只能在四周走,不可以走到HALL裡面去,但可以拍照。於是就晃蕩了一圈,這個清真寺是東南亞最大的清真寺之一,也是KL的地標之一,反正很漂亮就是了。在MERDEKA廣場看到了長得像棵樹的噴泉,LP說這很醜,我倒覺得挺漂亮的。廣場上竟然還有人在拍片,一女二男跳來跳去,估計是在拍廣告片。饒有興致地看了一會兒走人,中午的陽光毒死人。回中國城吃飯,狂喝冰凍糖水,過癮。吃著吃著,一抬頭發現對面坐著一個帥哥示意可不可以和我SHARE一張桌,當然OK啦,誰說一個人的旅行會孤單,這不聊得開心都快忘了下午要搭飛機的。去機場最省錢的方法莫過於在LRT CHAN SOW LIN站坐機場大巴,10個馬幣,約一小時路程。出了LRT CHAN SOW LIN站就是巴士站,在那等就對了.每半點一班車,一開始只有我一個人等,真有點坐立不安,還以為是整點來車。後來來了輛出租車,下來個英國人,提著大包小包,知道肯定是去機場的,就安心了許多。KL機場還是很氣派的,不過找個出境大廳,還是搭了好幾層樓的電梯。出了關,覺得餓了,想起亞航是沒的吃的,於是到處尋找賣漢堡的,一不當心就被機場裡的工作人員盯上了,問我有什麼需要幫忙的,我只是肚餓而已。

總結一下,覺得KL應該再多呆些日子,還有很多的博物館,什麼鳥園,鹿園的沒逛了,想必是滿有趣的吧。檳城也可以多花些時間。馬來西亞還有些不錯的小島,東馬聽上去更吸引人,好,2006年再來。


精選遊記: 吉隆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