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哉西塘二日游(05.11.12-05.11.13)

作者: EleanorWang

導讀僅以此文感謝CTRIP上的驢友們。 說起去西塘倒是有一段時間了,可最近才成行。說來也巧,天時、地利、人和都給湊齊了。中國古鎮不能說上千,但至少也有成百,為什麼選擇去西塘呢?這是因為二日游的選擇余地有限,而烏鎮、同裡都太商業化了,西塘的古鎮特色也算齊全,地小更易“容易消化”。 第一天: 我們一行三人集合於新客站,座上了那種古老、破舊的火車(寧 ...

僅以此文感謝CTRIP上的驢友們。

說起去西塘倒是有一段時間了,可最近才成行。說來也巧,天時、地利、人和都給湊齊了。中國古鎮不能說上千,但至少也有成百,為什麼選擇去西塘呢?這是因為二日游的選擇余地有限,而烏鎮、同裡都太商業化了,西塘的古鎮特色也算齊全,地小更易“容易消化”。

第一天:

我們一行三人集合於新客站,座上了那種古老、破舊的火車(寧波-無錫5081次火車),才八塊錢,實在是太便宜了。火車上在說笑之間發現,坐在對面的一對情侶也是去西塘,果然像網上說的不經意間就會看到“熟人”,在互相聊著網上蕩下的秘籍時,嘉善站到了。出了站,直衝售票處買了明天回程的車票,拿到票時有點郁悶,時間挺好,只是火車是那5081次的兄弟5082次。出了售票處就看見了保險大廈,的確像網友們所說的三輪車夫們在兜生意,他們的惡行眾人皆知,白眼前進。保險大廈左轉,就到了嘉善汽車站,乘上了216路,大概二三十分鐘就到了西塘。

在車上時打電話給預定客棧的老板出來接我們。下車後一直往前走,看見農工商超市,和老板就約在那裡,在農工商的門口還看到很多人,都在等我們這樣不買票門票的住客。老板告訴我們現在西塘每個門口都有“紅袖章”,進去要費一番周折,有一種搞地下工作的感覺。我們從石皮弄進入,沒走幾步就到了慎德堂——晚上落腳之處,我們不是那種苛求臨水而居、雕花木床的人,所以選擇慎德堂。他也正好有二張單人床的小房間,價格實在是太便宜了。

休息了一會兒,一看時間十二點,我們決定先解決溫飽問題。在網上有極高聲譽響堂和老品芳之間我們選擇了老品芳,想把最好的留到晚上。在老品芳吃到了傳說中椒鹽南瓜,外脆內糯、甜鹹適中、清香撲鼻,興奮中又要上了一盤。老鴨餛飩煲,的確入味,裡面的餛飩也很有味道,特別是皮做的薄。鴨汁豆干,超級實惠的選擇,3元的品質,真是吃了才知道,同行的一位女生是當天就要回去的,在出鎮之前,她又到老品芳買了一份鴨汁豆干和2份椒鹽南瓜。

出了老品芳隔壁就是鐵匠鋪,也許是對平安鈴的幻想太多,看到了有些失望,不是想像中的銀色、也不是手鐲,只是紅絲線穿著幾個小鈴鐺,聽了老師傅講了平安鈴的來歷,我們禮貌的告辭。徑直走在北柵街上,來到了臥龍橋,是一座比較難走的橋,在老品芳的菜單後有它的介紹。

三人走走停停幾乎把整個西塘欣賞了不下三遍,晃晃悠悠的又來到了送子來鳳橋上,橋分為兩邊,男走一邊女走一邊,也有說是生男還是生女,朋友立馬笑了起來,說道:“看來我們都有希望生兩胎了,湊成一個好字,哈哈。”在橋下一排桌椅臨水而放,挑了一個比較舒服的位置,三人坐下小憩,要了壺綠茶,雖然不是龍井、碧螺春,但在這樣詩情畫意的午後,普通的綠茶喝起來也有一番韻味。

閑聊之間發現已經五點了,其中有一人要回上海,我們就快速行動,陪她去徐森林的芡實糕店,作為手信(廣東話禮物的意思)。來到了煙雨長廊的響堂,憧憬著網上盛贊美食,卻沒想到差距實在太遠,東西做到非常一般,人倒是向網上所得挺熱情。所以,悟出了個道理,小店的水平時好時壞,人的口味也總有差異。我們點了蠶衣包圓、河蚌湯、白水魚等等,只有白水魚還算可以,香菇青菜簡直無法下咽。還好有一只貓咪和我們共進了晚餐,帶了一點樂趣。

從煙雨長廊出來,把朋友送出西塘,走的是蘇家弄。就剩我們兩個人了,決定在逛他一遍,夜色中的西塘,分外妖嬈,現在流行越夜越美麗嘛。除了美景,“長槍短炮”到處安營扎寨,准備抓住最美的一刻,只可惜我們有三角架,夜景需要長時間曝光,唉~~~還好有橋,就姑且把橋上的柱子當三角架用吧,因地制宜嘛。看來我的想法是對的,很多我這樣不專業人,都選擇在橋上柱子。

看了看時間,夜場保留節目開始了——游夜船。到了游船碼頭(10元/人),迅速的上了船,發現留在西塘玩耍過夜的,大部分都是70`、80`的。船上,我們十來個不認識的年輕人先是集體把手上的相機、手機伸出船外抓拍夜景,可惜都不是專業人士,大家拍出的東西半斤八兩,船夫見狀說道:“不要把照相機伸出去,這裡經常有照相機掉水裡的。”齊刷刷的都收了回來,船夫的話還是真有用。船到了河的中間,左右都是紅燈籠,我腦袋一熱,拍拍同伴:“看像不像倩女幽魂裡的鏡頭,雖然這裡沒有蘭若寺,可這些紅燈籠看上去真夠邪的,會不會那些照相機,是被水鬼給拿走了,現在鬼也需要高科技嘛。”因為是個電影迷,在船上分解了電影中的一些鏡頭,和一志同道合者攀談了一會兒,不久就到了岸邊,游船結束,歷時半個小時。

二人准備去鎮上的酒吧看看。一個是陳家老宅一樓的,一個是江南憶(中午看到有一幫老外在裡面),陳家老宅只有一個吧台,看上去不舒服,更像一個過道。江南憶門可羅雀,對面的明清食代卻人流如織。找不到泡吧的感覺(更像咖啡館),決定回客棧,欣賞老板一家的才藝。

到了慎德堂,我們回來的最早。和老板聊了一些西塘、老宅的故事,研究了一番雕梁畫棟的含義,長不少知識,原來老板家裡以前出過一位探花,也算是書香門第,經歷了文化大革命,抄了家、分了產,也就落寞了。同住的人也陸續回來了,老板看人齊了。拿出二胡,和老板娘一起“婦唱夫拉”,老板娘唱的是越劇,我一句也沒聽懂,可當時的感覺甚好。也許培養現在的年輕人聽地方戲,還是需要情景結合,才能有效果吧。老板也會撤兩嗓子,唱了段京劇,這個我還算聽得懂,嘻嘻。

自娛自樂結束後,同住的年輕人帶來了144號文件,集中學習。我們兩個人決定再次外出覓食,畢竟晚飯吃得不盡如人意,決定用夜宵來安撫安撫我們的胃。看了看打印的地圖,決定去找天下第一面,看看能不能吃出武林的味道。出了西街右轉,聽人說就在出鎮的這條路上。一路上就是沒有找到,都走到胥塘橋,外面就是大馬路了,折回。再仔細一看,原來××面店旁邊,掛著塊黑乎乎的白旗,上面寫著“天下第一面”,店面不大,裡面放著二張方桌,二人叫了一碗鮑魚鱔絲面(鮑魚—其實就是熏魚,不要誤會)7元/碗,一下筷子,啊!!太好吃了,湯汁香濃、面條筋鬥、澆頭的素質在這樣的小鎮上也算突出了。想想倉浪亭、吳越人家基本也就是這個味道嘛,就是環境干淨一點而已。

第二天:

很早我們兩個就醒了,准確地說是半夢半醒,在迷迷糊糊中的聊天,讓我仿佛回到了大學時代的臥談會,隨著意識越來越清醒,突然有個當地人在外面叫道:“兩個小姑娘吵死了。”那麼小的聲音,吵到了隔壁的大叔,老宅的隔音效果可見一斑。這一叫總算是清醒了,收拾了行囊,和老板一家到了別,離開了慎德堂。

早飯在小鎮上可是有N多選擇,來到永寧橋早飯攤位聚會處,還沒想好先吃什麼,就又看到煞風景的“紅袖章”已經“上班”了,聽當地人說這些“紅袖章”大多數是退休工人,每個雙休日上班,一天30元工資。

錢老伯的豆腐花攤位已經坐滿人了,我們趕緊排隊。吃到嘴裡,又滑又嫩,“吃豆腐”要的就是這個味。網上看到過管老太臭豆腐,還是在下西街找到了,叫了一份,外脆內嫩,總結了經驗,水鄉人家水磨豆腐,當然都很嫩拉。在環秀橋附近的阿牛粉蒸肉那裡買了粉蒸肉一塊,二人分來吃,一般般啦,東西和糯米雞差不多,但絕對沒有糯米雞好吃,可能是真的太久了,油水也少了一點。過了環秀橋,來到了煙雨長廊,在一戶人家門口,看到了黑乎乎一團一團的東西,從主人那裡得知這叫麥芽餅,甜甜糯糯,還算好吃。二個人吃得飽飽,只花了7.5元,實在是超級節約。有名的陸氏小餛飩沒有嘗試,因為看到了主人的湯底是衝出來的,有一點倒胃口。

吃飽了,要運動。走到燒香港,找到了水陽樓(水的北面為陽,故命名為水陽樓),此處是我們唯一支付門票的地方,5元/人,女主人熱情好客,講解員一看就是個熟練工。這可要比那些公家景點來的舒服自在,主人也更好客,畢竟賺了錢是自己的。講解員講述了該樓的一些故事,看到了李嘉欣當時拍畫魂的一些照片,走到樓上,男主人又給我們說了些故事,他們家的陽台絕對適合發呆和幻想,幽靜清雅。

出了水陽樓,去了徐森林芡實糕店,雖然網上有各種關於一線天、芡實糕的爭議,但我們看到的徐森林熱情好客,我們兩個人才買了五斤,他還是客氣的送了一些,給我們火車上吃。在煙雨長廊找了家陽台對水的食店,二人喝茶聊天,閑話家常,不知不覺臨近中午。

午飯時間,我們還是去了老品芳,昨天的午飯吃得實在開心,當然今天也不能錯過。點了河蚌豆腐湯、糖醋排骨、響油鱔絲、二盤椒鹽南瓜等等,算下來應該吃了60多元,可是沒想到就收了34元,馬上叫來了老板,我們想小本經營不應該占人家的便宜,最後計算下來我們沒算錯,老板也沒算錯,只是菜的實際價格要比菜單上的便宜而已,差就差了外賣的一盤椒鹽南瓜,合計40元。我們准備外帶兩份的鴨汁豆腐干,眼睜睜的看著被當地一個小妹妹一股腦兒全部買走了,好吃的東西真的要先下手為強啊!

有吃有拿的離開了西塘。

特別提示:

1、拍照找不到角度嗎?就找那些“長槍短炮”的專業人士,站在他們旁邊,他們去什麼景,你就跟著,保證漂亮。

2、很多飲食點、餐館東西一般,價格又貴,建議還是到招待當地人的店去吃,體會當地人的生活,東西好,人厚道,價格更公道。推薦:老品芳


精選遊記: 西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