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記憶——出租車

作者: 幸福像花兒

導讀今年夏天有一周的假期,所以忽然決定去三亞。朋友說八月是海南盛夏季節,不如冬天來的宜人,我笑道,中國不是有句古話,“擇日不如撞日”,我喜歡這種“突然”的感覺。而我選擇的自由行,又在親友中引起了不小的動靜。媽媽建議我跟團走,這樣有點小迷糊的我不會丟,妹妹則繪聲繪色地敘說著網上看來的經驗教訓,在旅游業蓬勃發展的風景區,部分人的心態還未能 ...

今年夏天有一周的假期,所以忽然決定去三亞。朋友說八月是海南盛夏季節,不如冬天來的宜人,我笑道,中國不是有句古話,“擇日不如撞日”,我喜歡這種“突然”的感覺。而我選擇的自由行,又在親友中引起了不小的動靜。媽媽建議我跟團走,這樣有點小迷糊的我不會丟,妹妹則繪聲繪色地敘說著網上看來的經驗教訓,在旅游業蓬勃發展的風景區,部分人的心態還未能與時俱進,於是有了流水的游客唯利的商家,宰人沒商量啊!我想,既然如今網絡那麼發達,我多看看帖子不就算經驗積累嗎?

機票如網友建議的買了旅行社的五天四晚的往返票,價格是便宜但時間非常不理想,晚去早回,白白浪費了兩個白天時光。所以,“一分為二”既是個很哲學的問題,也是很現實的反映,自己權衡利弊吧。

一下飛機,一卷熱浪夾雜著魚腥味撲面而上,錯不了,這就是三亞,一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地方(“春暖花開”應該就大陸的冬季而言要不何來的熱浪?)。夜已很深,機場外仍有一溜排的出租車在候客,司機師傅目不轉睛地打量著匆匆出港的旅客,好像並不急著載人,三言兩語地不成交便散伙,典型的買方市場。我也是有備而來,直截了當地奔向一位貌似海南人的車去。打個比喻,有點像電視廣告看多了,再選擇商品會對記憶裡的東西有種捻熟的感覺。真的實在沒理由哦,好笑也無奈地應允他,明天坐他的車去西島玩,這才痛快地把我們送到了酒店。這點我家鄉做得比較好,在機場或者火車站出租車有專門的上客點,車有序地排著隊,人也井然地上車,不給耍滑頭或拒載者一丁點機會。

我知道什麼叫“此一時彼一時”,什麼叫“如相隨俗”。只是怎樣才能既不勉強自己去那個“西島”也讓剛才的約定自然消除?應該還算運氣的或者說網上的功課做的好,南方人確實不如東北人會天花亂墜地神侃(那天我從亞龍灣出來遇到的那位東北兄弟口才可與趙本山一比,這是後話,),司機師傅一路並不多言語,我倒是自己找話說,我告訴師傅自己喜歡上網,網絡發達,所以三亞的娛樂項目收費是清清楚楚,我反問是否能搞到更優惠的票?他說,大家都差不多,若想去就給我打電話。說話語氣是平平的,聽得出不想做我們的生意了。

我到現在都不知道他的電話,當然,肯定沒有去什麼“西島”嘍。首戰勝利,我並不沾沾自喜,反而婦人之心起來。即使當初在機場被要挾去風景點,很清楚其意無非可以玩項目拿回扣,但換個的角度還是可以理解,當下不是流行什麼都講“性價比”嗎?出租車司機也在琢磨著怎樣付出最小的成本獲得較大的利益。只是什麼事沒有規矩難成方圓,……。我相信大多數三亞的出租車司機還是願意以誠信的方式生財有道。我祝他們生意興隆,好口碑在網絡流傳。


精選遊記: 三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