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杭古道風雨獨行(游記)(一) 一波三折
一直很想去走一走徽杭古道,一是因為舊時徽商入浙必經此路,從看胡雪岩的傳記故事起就對此充滿好奇;二是因為近年來它已演變成一條熱門的徒步路線。去走走看看,懷古休閑,亦頗有情趣。
既然是徒步,最好是邀三五人同行。可找遍網上的資料,只看到“景色秀美”的贊譽,卻沒有足夠吸引人的圖片來誘惑更多的人同行。也有個別死黨樂意奉陪,稱只要能出去透透氣就行。但終因時間或天氣的原因,出行計劃從初春推到夏末,又從夏末推到深秋。
最誇張的一次是九月初,和同伴分工,她買車票我購物。等我大包小包從超市出來時,接到她的電話,說聽到緊急預報,我們既定的出發之日,正好是台風登陸之時,所以沒買票!然後那個周末就在屋外狂風暴雨,室內零食遍地中度過了。
時間很快滑到十一月初,眼看2005年就要過去,心有不甘。想起曾有驢友發帖時總會加上一句“風雨無阻,一個人也去!”,看看連日來秋高氣爽,不再有天氣之慮,獨自出行也不失為一個好主意。於是乎告假兩天,避開周末,出發!(二) 風雨獨行
7日買完車票,想起來還是應該關心一下天氣情況,一看嚇一跳,從8日晚上開始將是連續三四天的小到中雨。沒辦法,總不能再次推延吧,反正對這條線路的景觀期望值也不高,走就走吧。
其實一個人的旅行有很多的便利和優勢,我獨自出行的歷史始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那時旅行的人不多,獨行的更少,因此途中總是遇到好奇的目光和關切的詢問,真能感覺到世上就是好人多,一路都有貴人相助,能逢凶化吉。而且沒有同伴的固定圈子,更容易深入接觸旅途中的其他人和事,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這是多年以後的首次獨行,覺得世界還是如此可親。9日早晨到績溪時已是下了整整一夜的雨。從火車到站、打車去汽車站開始,出租司機、中巴售票員、魚川小店的店主、古道飯店老板、逍遙山寨和逍遙人家的主人、還有幾個古道途中遇到的鄉親,一直到永來村、浙基田的村民,都因我在這樣的風雨天一個人行走而備加關切、熱心指點。真是風雨古道人心暖呀!(三) 瀑布雲霧秀
從魚川往古道方向走,離古道飯店還有一段距離時,就開始聽到嘩嘩的水聲從溪間傳來,有一點點落差的地方就形成小小瀑布和漩渦,我忽然意識到今天的雨水應該能成就古道的另一番景色,煙雨朦朦溪水成流的山景也是美不勝收呀。
在古道飯店稍作停留,老板和老板娘直誇我的運氣好:昨晚的雨下得特別大,今天山裡的瀑布肯定很好看,很少有人在這樣的大雨天走古道的。不知這是該感謝還是該抱怨如今越來越准確的天氣預報,還好我是一個幸運的漏網者。老板娘說唯一的遺憾是秋色還不夠濃,要是再過十幾天山裡的顏色就更漂亮了。確實,古道飯店的四周山上還是郁郁蔥蔥。不過,進山後才發現,山裡該紅的紅了,該黃的也黃了,一切比想像中的更完美!告別古道飯店, 一路拾級而上,很快就到了古道的標志性“建築”――江南第一關。從這裡開始,仿佛就進入了一個瀑布博物館。雨中的山谷似乎再也容不下多余的水滴,水流爭先恐後地從任意一條石縫中噴湧而出,形成三步一瀑、五步一泄的壯觀景像。古道的行路特點是沿著峭壁一側鋪路,另一側就是懸崖了,而瀑布多在懸崖對面的山上。沿著古道蜿蜒而行,遙看對岸的成群瀑布,就像在一個經過精心布置的展廳中信步觀賞。不再感覺到雨中行路有何艱難,也不覺得茫茫古道獨自行走有何孤寂。
此行的最大失策就是沒料到古道的景色超乎想像。為了減輕徒步負擔,三角架肯定不會帶,連相機充電器也免了,心想一塊電池拍個百余張照片就足矣。但是,過了江南第一關就開始後悔了,如此美景怎能不瘋狂下手?單槍匹馬在雨中拍照真是不容易呀,一手撐著傘,一手舉著相機,雨天的光線使快門速度降到1/40以下,幸好有根在古道飯店化一元錢買的小竹杆,權當簡易獨腳架了,再啟動2秒的自拍功能,拍下的照片大概能再現百分之六十的景觀美感吧,就算留個紀念,知足了。
真正讓我追悔莫及的是雲霧的變幻。山風吹過,雲霧時起時落,時濃時淡,變化之快,簡直就像一場超級雲霧秀!往往剛拍完一張照,看了看成像效果,再抬頭,又是另一番景致了,忍不住又舉起相機,此時唯一能做的似乎只有傻傻地不停地按快門。看著相機電池一格一格地減少,那叫一個悔呀!景色最美的是從黃茅培村到清涼峰橋,四周的群山已是秋色甚濃,濕潤潤的火紅和金黃襯托著溪流、瀑布、雲霧,組成了一個夢幻景區。我以最慢的速度行走在這條山路上,我知道只有連日的大雨才能造就這樣的景致,是可遇不可求的機緣,是上天的恩賜。
此情此景令我想起那次去西藏去尼泊爾邊境樟木的經歷,也是大雨傾盆,也是瀑布成群雲霧漫山。當時感嘆西藏真是旅行之風水寶地,竟有如此奇景佳色,大有西藏歸來不出游之意了。可是,第二天當我們從邊境原路返回時,發現陽光燦爛下的山谷不過如此,激不起任何心跳的感覺,昨日的夢幻奇景已煙消雲散。
所以,我相信在晴天走過徽杭古道的人不會把這一段當作最美的風景,也理解為什麼在藍天凹可以搭個小亭子來收門票了。藍天凹的徽杭之家是古道的最高點,登高遠眺,成巒疊嶂、風起雲湧,景色十分大氣。不過,相比之下,我更留戀於前一天走過的觀瀑布、聽流水、賞雲霧的蜿蜒古道。
(四) 秋日映山紅
越往山上走,秋色越濃。雨中的山谷無人打攪,成了小鳥小蟲小動物們的快樂天堂,據說偶爾還能遇到猴子甚至野豬。
行走古道,聽著兩側草叢中不知名的蟲子集體發出悅耳的鳴叫,間或看到不知名的鳥兒從樹林驚起掠過空中,我為這“不知名”的形容滿心悵然。想想中學時曾是生物老師的得意門生,每次考試都得九十多分,如果現在面對當年的老師,真不知該如何表達我的感想。記得去年行走新疆時,沿途見到許多不知名的植物,幸好同伴中有一位其父母在林科院工作,耳濡目染竟替我們解答了不少疑惑,令我們對她肅然起敬。發現第一束映山紅是在黃茅培村附近,轉過一個彎道,猛然發現遠處一團紅得發艷的小花,朦朦霧氣中,一枝獨秀。走進細看,竟是映山紅!這是小時候清明節去山中掃墓時必采的山花,也是這個節日我們小孩樂意上山的理由,應該不會看走眼。可現在已是深秋,怎會有映山紅?連我僅有的這一點點生物學常識也將被徹底否定,真是暈啊!環顧四周,獨此一束,也許是基因變異所致吧,權且如此安慰自己。如果真是稀罕之品種,可千萬不敢去摘,拍張照作個紀念,然後揮揮手向它告別。
從黃茅培村一直走到逍遙人家,再沒看到第二枝映山紅,看來我的推測是對的。晚上跟逍遙人家的女主人方嫂閑聊時,再次說起這朵奇怪的映山紅,方嫂一點也不覺得怪,說這個時節山上是有很多映山紅的,我更暈了,急急分辯:這一路我只看到這一枝映山紅呀。方嫂還是很肯定,春天和秋天都是映山紅的季節!
待第二天,到達古道最高點藍天凹,再往下走時,才發現沿途真的開滿了一簇簇的映山紅,和原先記憶中春天的映山紅並無區別,反而在秋風秋雨中顯得更加嬌艷奪目。我不得不承認自己的無知。隨即也沒有了愛護珍惜品種之念頭,挑了幾朵又大又艷盈盈欲滴的映山紅,插入我的小竹竿裡,仿佛是枯竹開新花。提著一根這麼別致的竹竿行走古道,心情不要太爽!
行至浙基田,把小竹竿留給了龍潭大酒店的老板,把映山紅換到了礦泉水瓶裡,打算把它帶回家。一路小巴轉中巴,中巴轉大巴,從浙基田到昌化,從昌化到杭州,再從杭州到上海,隨著離大都市越來越近,我手中的映山紅贏得了越來越多的回頭率,更有好奇者再三和我確認是否真的從山上采下來的。其實看我這身行頭,看看膝蓋以下都是爛泥雨水的,也不像是從自家盆景中采了映山紅出來把玩的。
路人好奇的目光和詢問,問得我很爽,看來無知的人很多呀,我迅速找回了平衡,可心安理得地淹沒在都市的人群中,繼續日復一日、自以為是的日子了。(五) 古道多“逍遙”
行前只知道古道上有個“逍遙人家”,因為逍遙人家的網上宣傳做得不錯,也是我預定的住宿地。
中巴到魚川時,魚川小店的老板就說自己和逍遙人家的主人是親戚,看我是一個人走,給我詳細講解了一遍線路後,還要打電話給逍遙人家,讓他們中午時分下山到“小木橋”路口來接我。我想時間很寬裕,路線也很清楚,就再三推辭不需要他們來接。小店老板還是很堅持:因為進了山就沒有手機信號了。盛情難卻,我只好說不用中午就下山接我,如果到五六點鐘我還沒到,再來找我吧。
因為不趕時間,沿途拍照停留,我越走越慢,中午十二點多才走到黃茅培村。村邊有條小溪,溪中亂石成堆,水流甚急。我繞道走到溪邊,感受一下溪水造就出來的彭湃洶湧。這時好像聽到身後有人在遠遠地喊,心想我一直走得很小心,應該沒有破壞莊稼什麼的。走近了才看清,是一位大嫂還帶著兩只狗,她開口就問我是不是從上海來的,我有點驚訝她怎麼猜得這麼准。沒想到她說她就是“逍遙人家”的女主人方嫂,特地來接我,在小木橋等了會兒沒見人,就一直迎到這兒。
方嫂見我精神不錯,也不像個容易迷路的,就同意我的提議,她和狗兒們先回去,讓我慢慢走慢慢拍。可是沒走多遠,又遇見方嫂。原來在回去的路上,其中一只狗貪玩跑到山坡上,被村民用來逮野豬的夾子夾住了腿。方嫂自己松不了夾子,而狗兒又認生,其他人也不能近身去松夾子,只能等外出的男主人方學軍回家路過此地時,才可把狗兒解救下來。方嫂說這種夾子很厲害,狗兒的腿肯定被夾斷了。想到狗兒得忍痛等到傍晚,而且得休養個把月才能恢復傷腿時,我特別內疚。如果不是為了下山接我,它也不會遭此一劫呀,真是罪過!
和方嫂再次告別,我繼續在山間晃悠。滿山的景色誘惑著我一直走到了清涼峰橋(其實我已錯過了小木橋的岔路口,但我一直誤以為小木橋是在清涼峰橋之後)。過了清涼峰橋,看看路標有點暈,橋身左側的扶欄上寫著“逍遙山寨住宿露營”,箭頭指向一條上山的小路;右側扶欄寫著“下雪堂”,指向稍寬的山路,但怎麼沒有“逍遙人家”呢?沒有路人可以詢問,翻出從網上下載的攻略看,幾篇攻略對此處的描述都不甚明了,甚至有點互相矛盾。看時間才到下午二點,不著急,憑直覺選擇往“下雪堂”方向走。
這時山中忽然湧起大霧,遠處十米以外就什麼也看不到了。雨還在細細密密地下,濃霧迷漫的山林靜寂得可怕。我仍在依著網上看到的照片找尋“小木橋”,越往深處走,就越不像是照片上的地形,走了近二十分鐘時,我決定折返。
再回到清涼峰橋,看著“逍遙山寨”這幾個字發愣,莫非“逍遙人家”和他弟弟開的“水雲間客棧”現在合稱“逍遙山寨”了?但奇怪的是,牆上還有個示意圖,從“逍遙山寨”再往前可以直達“上雪堂”,不需經過“下雪堂”了。不管怎樣,起碼往這兒走肯定可以遇到人吧。就算逍遙山寨是另一個住宿地,權當我是去踩點的。
通往“逍遙山寨”的路上果然有一座小木橋,但怎麼看也比照片上的那座橋結實得多,也許是最近剛加固的?再往上走,山路一下子變得非常狹窄非常陡峭,兩側的竹林仿佛要把人吞沒,和前面走過的路完全不一樣。我開始有腿酸乏力的感覺了,走幾步就得停下喘口氣,後背也開始出汗了!往下看,山路陡直得讓人害怕,我默默祈禱“逍遙山寨”就是“逍遙人家”吧,要是真走錯了需要原路返回,我是肯定下不來了!
在濃濃霧氣中爬山整整半小時(這是兩天徒步行程中最累的半小時),終於看到了一幢半舊的兩層樓房,也終於確定我肯定走錯路了,“逍遙人家”是和“水雲間”緊挨著的兩幢新蓋的樓房,這兒不像。房子四周都很安靜,無法確定裡面是否有人,我上前使勁地拍門,好半天終於聽到二樓有人開窗。一問才知,這兒就叫逍遙山寨,不是我要找的逍遙人家,逍遙人家果然是要往下雪堂方向走,現在我必須原路返回!
這下我真有點擔心了,上山容易下山難,這麼陡的山路我能否安全下去?我正猶豫著往回走,又聽到身後傳來開門的聲音,有人招呼我先進屋歇歇。原來是逍遙山寨的主人夫妻倆,他們剛才是在樓上,正睡午覺,沒想到這樣的天氣會有人上山來。得知我走錯路了,他們熱情地把我迎進屋,讓座倒水,還拿出自家院子裡結的柿子讓我品嘗。怕逍遙人家擔心,他們想給那邊打個電話,我看時間還早,打算歇一會就走,就不麻煩他們打電話了。
“逍遙山寨”以接待背包客為主,門前大片空地可以支不少帳篷,還有一個特色項目是烤全羊。他們的羊是徹底散放的,三四月份把羊放到山裡,等哪天要烤了才去抓一只回來,所以味道絕對正宗。我忽然想起,剛才在山中確實遇到過無人看管的羊群。它們見了我,和我見它們一樣好奇,我當時還給它們拍了照呢。於是把相機拿出來,他們一眼就認出領頭的那只就是他們家的羊,因為羊角上塗了綠色的油漆。
將近四點鐘時,我離開逍遙山寨,鼓足勇氣去走下山的這段路。可奇怪的是,當我真正踏上回程的路,發現下山時並沒我想像的那麼艱難。相反,覺得這濃密的山林別有一番情趣,途經半山腰時發現一個小水庫,碧綠的池水,叢林環抱,宛如一個小九寨溝,難怪眾多的背包客會選擇這條線路。看來很多時候困難都是我們自己臆想出來的。
很快就下到山腳,再次回到清涼峰橋,再次往下雪堂方向走。剛繞過一個彎,就看到前面走來一個人和一只狗,仔細一看竟是方嫂。原來她在兩點多鐘又去小木橋接過我一次,可那時我已經錯過小木橋走到了清涼峰橋。方嫂回山上後一直沒等到我,就猜想我是不是走錯路,去了逍遙山寨,打電話到逍遙山寨得到了確認,此時我恰巧離開。於是方嫂就沿著這條路,第三次來接我!
此時濃霧已經散開,我發現上次折返的地方離逍遙人家已非常之近,如果不是因為霧氣太大,當時應該能看到逍遙人家的房子了。有時偶然的因素就能促成必然的失敗,還好我的行程寬松得可以容忍我的失誤,而不至於釀成大錯。
隨方嫂回到逍遙人家時天已漸黑,溫馨舒適的客棧有回家的感覺。若是平常的周末,這裡總是游客雲集,最多的一晚接待過六十多人,而今天就只有我一個貴客了。晚飯和方嫂一起吃,正宗的農家菜,青菜是自己種的,鹹菜是自家腌的,筍干也是取自後院的竹林然後烘干的。最值得一提的是方嫂做的紅燒肉,噴香美味,一塊入口後就欲罷不能了。白天走山路,晚餐吃大肉,這真是高級享受啊!
晚飯後坐在客廳看電視聊天,方嫂拿出了山裡的特產山核桃和小蜜桔招待我,順便借用方嫂的小炭爐烤干了我的鞋墊和濕褲腿。記得很小的時候,家裡沒有空調和取暖器,帶我的婆婆家就有一個這樣的小炭爐,婆婆常常把爐子弄得暖暖的,讓我焐焐手焐焐腳。在這雨夜的山林,回想起兒時的溫暖記憶,真感嘆逝去的流年。
等男主人方學軍回家時已很晚了,他是一路背著受傷的狗兒回來的,狗的腿真斷了,它只能靠另外三條腿走路。方嫂說另一只狗以前也斷過腿,過一個月左右就會自己痊愈,也不用特別治療,看來動物的生命力就是比人強。方嫂說他們家的兩只狗都叫“烏嘴”,一聲“烏嘴”兩只狗就一起過來了。後來方學軍糾正說它們還有個名字叫“無敵”,確實,這個名字比較符合它們倆的形像!
告別逍遙人家時,夫妻倆盛情邀請我明年春天再來,因為古道的春天是最美的。山間林裡,百花盛開,穿行其間,滿山飄香。方嫂提議我下次把兒子也帶上,讓他也來看看山裡的美景,如果他走不動,就讓方學軍下山去把他背上來!呵呵,山裡人真實在。希望明年春天我們能如期成行!
(六) 行後感
短暫的出行總是留下悠長的回味。
生命猶如一根長長的細線,出行的日子凝結成粒粒珍珠,將平淡的生命演繹成一串沉甸甸的珠鏈。
向所有在旅行路上曾經遇到過和將要遇到的好心人致意,祝好人一生平安!
附:詳細攻略
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2787
2005年11月24日 上海

(秋日映山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