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琅琊即便你第一次到琅琊來,你一定也會贊同我用這個名字--回到琅琊,回到心開始的地方。
和眾多的景點相比,琅琊山更像一位隱士,不喧鬧,不耀眼,然而,走在琅琊古道,每一塊青石,激蕩的是久遠歷史的回聲,每一片落葉,銘記的是千年的琅琅詩文。
琅琊山和我想像中的風景一模一樣。它不高,進了山門,你就沿著林蔭道緩緩地漫步,左手邊離路有幾排樹的距離是一條野溪,走路的時候,你會隱隱聽到一點聲音,循聲而去,再發現的時候就是一種驚喜。到了小溪的第一座橋,是元代的古橋,斑斑駁駁,過了橋,醉翁亭就在眼前了。
雖然過了千年,醉翁依然是琅琊山的靈魂。在琅琊,輕輕嗅來,滿是詩香和酒香。“酒冽泉香招客飲山光水色入樽來”,“鳥去鳥來青峰裡人醒人醉夕陽邊”,“願將山色共生佛 修到梅花伴醉翁”,這是亭、寺的楹聯,二賢堂內,立有歐陽修的塑像,一側陳列的是發黃的詩卷:“綠樹交加山鳥啼,晴風蕩漾落花飛。鳥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歸”,“淺深紅白宜相間,先後仍須次第栽。我欲四時攜酒去,莫教一時花不開”。醉翁亭是歐陽修最愛的所在,“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又最高,故自號醉翁也。”歐陽修還親手在亭下種了一棵梅樹。他在滁洲任官時約38歲,1007年生人,所以,推算這棵梅樹的年齡可稱是千年老梅翁了。我去的時候,石匠正在其側的山石上刻字“歐陽修手植梅”。已到初夏,繁茂如雪的梅花是不見了,葉間青綠的梅子倒是開始探出頭來。
醉翁亭一帶共有九處互不雷同的景致,精致玲瓏,亭前有讓泉,泉水流入“意在亭”下,是詩人們流觴頌詩的地方。泉水在此九曲八回,集會時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順流而下,停在誰的前面,誰即取飲,好不愜意。
人不可常在醉鄉,所以,醉翁亭外便是醒園。這裡的風格明顯開闊疏朗,再出到大門,步入琅琊古道,倘仍然醉於美景,不妨到洗心亭逗留片刻。洗心亭在將入山寺的山腳下,過去,善男信女須在此焚香褥告,洗心之後方能求神。來自喧囂塵世,你不妨在此洗洗塵埃。
沿琅琊古道可一直到深秀湖、同樂園、琅琊寺,古道邊樹木參天,成天然棚蓋,晴可遮陽陰可擋雨,隨走隨坐,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千百年的游人都在這條路上找到屬於自己的山水之樂。恍恍惚惚,不知古今。
不多說了。游琅琊很方便,距合肥2小時車程,離南京只須半小時。早去,晚歸。當然,若在山中住上一宿,更是賽似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