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賞杭州,落葉滿徑隨風去

作者: eyry

導讀今年的生日怎麼過,原本有眾多提案,而最終決定去杭州也是一閃念。 但這一趟沒有去靈隱寺、飛來峰,也沒有去虎跑泉,甚至沒有上雷鋒塔。靈隱寺、飛來峰已經變成捆綁銷售,你看了一個就非得看另一個;虎跑泉、雷鋒塔則是過度開發、東施效顰的結果,雷鋒塔還很好心地安裝上雙排電梯,說是方便游客,在我看來,正如當年清洗敦煌洞窟的人,用水柱衝刷洞壁一樣,只 ...

今年的生日怎麼過,原本有眾多提案,而最終決定去杭州也是一閃念。

但這一趟沒有去靈隱寺、飛來峰,也沒有去虎跑泉,甚至沒有上雷鋒塔。靈隱寺、飛來峰已經變成捆綁銷售,你看了一個就非得看另一個;虎跑泉、雷鋒塔則是過度開發、東施效顰的結果,雷鋒塔還很好心地安裝上雙排電梯,說是方便游客,在我看來,正如當年清洗敦煌洞窟的人,用水柱衝刷洞壁一樣,只是另一起沒文化的官員好心辦壞事的愚蠢案例。聽得太多看得太多,導致我對這些所謂的景點毫無興趣。

3天,基本的交通都是靠步行,沒有錯過任何細節。

旅游的淡季帶來的另外一個最大好處,就是不會太熱鬧,不用忍受挨挨擠擠的人流,自然也能享受到更加周到的好服務。

第一天, 我們買的1點半的車票,到的時候已經3點半,到賓館安頓下來,發現居住的對面有古老的巷子,用紅色磚頭砌成的房子,老到泥灰都開始剝落。牆壁上爬滿了綠色的植物,藤藤蔓蔓不清的糾纏。院落裡泥土潮濕,聞起來是淡淡的古舊氣息。漫步,已經走到夜色下的西湖,安靜是我每次逃離上海的最大理由。

第二天, 睜開眼,踩著厚厚軟軟的地毯,唰的拉開窗簾,陽光燦爛。蘇堤、白堤、花港觀魚,在西湖邊一直坐到天黑。西湖的確沒有東湖大,更沒有給我想像中的驚艷,也許是因為我在東湖旁待了快10年的原因。東湖的大氣和野趣,是眼前西湖所沒有的,西湖有的就是後天的濃妝淡抹,有的是看不見的鈔票運作。這麼常年累計規劃的好處是,賦予西湖眾多人文因素,讓每個景點都可以從一木一石體會到一世界。


(一葉知秋)

去西泠印社的途中,經過了蘇小小的墓。小小的,在湖邊要上橋的地方,可是面對著夏季最好的風景-一片荷花。只是,秋季的荷塘是凋零。



(西湖殘荷)

走過生意興隆的樓外樓,繞過一群拉拉扯扯滿臉酒氣的大肚男,險些錯過了我最想去的西泠印社。幾乎沒有任何招牌,只在門口的圓形拱門兩旁掛著標記。正碰上學生寫生,外面看上去不大的西泠印社,卻可以將不少的人吸引在各個角落。台階一層層上去,往往又是一番洞天。舉著相機,發現很難取舍,每一處的精致和旁邊,都是共呼吸的,我實在無法將他們分離。下午去了九溪。九溪給我的驚喜,遠遠大於西湖。秋季的火紅紅、金燦燦還有成排綠油油的茶樹,甚至蜿蜒5公裡的龍道,沒有1個閑雜的游人打擾,緊張的情緒就這樣隨風而逝。偶爾有汽車經過,也不是上海街道上喧囂的勢頭,而是輕柔了許多緩緩開過。最有意思的,莫過於龍道。龍道不寬,彎彎曲曲一頭聯接九峰煙樹,另外一頭,就靜靜的延伸,延伸,延伸,消失在一排排披著青苔、筆直站立的樹林後。(九溪煙樹)



(九溪煙樹)



(4月采過的茶田,獅峰龍井)



(龍道問茶)

本打算看完九溪就返回西湖拍夕陽,遺憾的是,傍晚天氣轉陰,沒有看到雷鋒夕照和西湖斜陽。

第三天,陰雨綿綿。西湖的魅力在雨中才顯山露水。在湖邊找了個茶座,一杯龍井在手,偷得浮生半日閑,享受一份從從容容和松松散散,杭州的魅力,終於在玻璃杯旋轉飄搖的茶葉裡,從冷冷清清濕漉漉的小街道裡,綿綿地散發出來。


精選遊記: 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