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在洛克的游記《消失的地平線》中聽聞了香格裡拉的美麗故事,早就從驢友的傳頌中記下了滇西北諸湖的幽藍和寧靜,早就聽說梅裡太子雪山的雄偉與美麗,早就聽說香格裡拉藏區草原的廣闊與絢爛,早就想領略一下藏傳寺廟的神秘與威儀。瀘沽湖邂逅的那位武漢的驢友曾在飛來寺等了三天,但未曾一睹梅裡芳容的期待,那個關於日本人一到梅裡必不露臉的傳言增加了梅裡雪山的神秘。我們終於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裡,在一曲《姑娘走過的地方》的歌聲中向著神山進發了。
11月2號麗江的天氣很好,藍天白雲,一路景色如畫,車一出麗江,就在路邊樹木的間隔中,時不時的看到玉龍雪山美麗婀娜的身姿,導游小小和告訴我們,梅裡雪山的風光只會比這更美,而這幾天的好天氣為我們增加了看到梅裡英姿的希望,不由得心馳神往,恨不得馬上飛到梅裡。車上同行的是一對廣東情侶和其媽媽,可愛的不得了,看到什麼都很新鮮,看到破舊的土房和金黃的玉米堆也會興致勃勃地湊上前去拍照留念。
一路上經過了幾個景點,長江第一灣,上虎跳,景色也很美,但我依然心系草原,心系梅裡。經過幾個小時的山路盤旋,前面出現一片寬廣的草原,依稀看見道路兩邊的牛羊和藏族特色的房屋,從這裡開始進入香格裡拉藏區了。於是興奮的下車拍照,這裡雖然交通方便,但藏民的房子卻大多數還是用木頭搭建的,頂上已經采用了青瓦,窗欞與窗戶滿是美麗而色彩絢爛的圖案,帶有濃重的藏族特色。草原上現在是秋季,一片枯黃,倒是片片的高原紅給這一片黃色增加了色彩,牛羊在恬靜的吃草,絲毫不理會這一群陌生人的靠近,暖暖的陽光映襯這藍天、白雲、草原、遠處的青山,不由得感覺整個心胸也便如這草原,無限的延展―――。
等我們回到車上的時候,可愛的小麗給我們手心了放了一把如麥粒般的東西,說嘗嘗藏民給的炒青稞。原來在我們沉醉在草原美景之時,他們“魯莽”的闖進了一家藏民家,其實應該是廚房,正在炒青稞,雖然語言不大通,但是很熱情的要給他們一鍋青稞,推辭之余,接受了一把後心滿意足的回來了。聽小麗陶醉的將其“藏民家訪”的經過,不由感嘆藏民的寬容和熱情大方,在這高原上,眾多植物難以生長,沿途的很多高山上很多是岩石和青土,青稞產量應該不會很高。在細細品味這一粒粒青稞時,又回望那一片寬廣的草原,回望那簡單而樸素的藏民之家,宗庸卓瑪的《香格裡拉》蘊涵的氣勢與胸懷才日漸領略。
傍晚時分感到了奔子欄,奔子欄原來是一座茶馬古道上的古鎮,主要就是一條街,但正是一條街給來來往往的商旅提供了溫暖而舒適的中途驛站。
第二天一早,繼續趕路,開始一片上坡路,而且經常是180度的大轉彎,幸好已經經過了瀘沽湖路上的“磨練”,而就座的也是越野車,再加上吃了防高原反應的紅景天,倒沒有特別難受的感覺。匆匆經過香格裡拉的縣城中甸附近的納帕海後,繼續向梅裡進軍。遠遠的看到了一片雪山,一片歡騰,結果那是白馬雪山,雖然白馬雪山難有後來看到的梅裡雪山的壯麗與威嚴,但從來沒見到過雪山的我們還是興奮的下來駐足觀看,頂著凌厲的寒風(那邊海拔已將近4000米),欣賞遠處的白學皚皚和附近的黃葉秋景。
經過了白馬雪山的丫字口後,開始盤旋下坡,路邊上已經開始有了點點白雪,經歷了一片興奮區域後開始困意綿綿襲來,正在與瞌睡蟲鬥爭期間,突然前面一亮,前面一座座漂亮的雪山浮現眼前,梅裡雪山出現啦,於是大家都興奮起來,希望早點到達霧農頂觀景台。
終於到達了霧農頂,整個梅裡群峰都一無遮攔的展現在眼前,導游小小和也興奮的告訴我們:今天我們的運氣真的不是一般的好,本來碰上個這樣晴朗而無雲的好天氣就比較難得,而且現在接近中午時分,很多時候由於雪山的冰雪蒸發形成的煙霧會遮擋梅裡雪山的部分容顏,但今天――好好享受這一刻吧!

(神女峰)
梅裡主峰卡格博峰是藏傳佛教的朝覲聖地,傳說是寧瑪派分支伽居巴的保護神,位居藏區的八大神山之首。遠處的太子十三峰巍峨雄壯,線條優美,氣質若蘭的緬楚姆峰神女峰,其他子烏格東峰、瑪兵扎拉吾學峰、甲娃林安峰也是神態各異,而後就是特別雄壯而寬廣的梅裡主峰-卡瓦格博,意為“雪山之神”。今天的卡瓦格博迎著溫暖的陽光,盡情舒展著他金字塔寬闊的肩膀,頂上的冰雪映著陽光發出閃閃的銀光,便如一尊巨佛,將世人擁抱在其光環之下;而其陡峭而近乎90度的金字塔面展示著他的威嚴、雄壯、神聖和威儀,使人望而生出神聖之感。卡瓦格博是藏民的朝覲聖地,雖然此時並沒有藏民,但邊上的亭閣和路邊掛滿了色彩絢麗的經幡和雪白的哈達,迎著清風,漫天飛揚,便如那虔誠藏民祝福卡瓦格博的目光。路邊還有一排高達幾米的白塔,白塔底座上刻著美麗的藏族風格的圖案,每一座白塔的龕中都供奉有面色慈祥的佛像。天空,藍的沒有一絲雲彩,而遠處奕奕生輝的卡瓦格博,面前信仰和建築並重的白塔,連空氣都漫溢著純淨和高尚,不由得什麼也不想,就想在這高原雪山間,靜靜的佇立,默默的祈禱。

(卡爾格博白天)
導游終於催促我們前進了,依依不舍的上了車,驅車前往明永冰川。
明永冰川可能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海洋性冰川,竟然不到3000米,不過從山下的明永村到上面的太子廟,還是有幾公裡陡峭的山路,騎馬慢慢悠悠的上山,一步一景,一縷清泉在峽谷間緩緩流淌,邊上到處是姹紫嫣紅的狼毒和高原紅,不時有金黃野生的銀杏葉隨著微風晃晃悠悠的飄落,撒滿一地,遠處青山秋意正濃,針葉綠、銀杏黃、楓葉紅和滿山的姹紫嫣紅灌木相互交錯,目不暇接,到了冰川後,已是傍晚,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壯麗,我一直夢想著的踏在萬年冰川上的願望也因柵欄的阻隔沒有實現,近距離瞻仰了一下卡瓦格博的面容後,開始下山了。
等我們趕到飛來寺的旅店時,已是天黑,而且竟然沒有電。原來是變壓器壞了,於是在一點燭光中完成了旅店手續,更是在燭光中,吃了一頓美味的犛牛肉火鍋,然後就著燭光簡單洗簌後就蒙頭大睡。

(卡爾格博日出)
一大早被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驚醒,快日出了。於是趕緊起來,一出旅店門外,便被清晨的寒風吹得直打哆嗦,天還沒全亮,但遠處的雪山已清晰可見,不過沒有看見金頂迎日的場面,不由有點失望,難道這就是聞名遐爾的梅裡日出麼?寒風中嗦嗦發抖的我正猶豫著是不是回到旅店繼續睡覺,卻聽別人說:快看快看,日出了!定眼一看,一縷金色的陽光已經撒在神女峰和卡瓦格博主峰上,整個峰頂映成了美麗的金色;而隨著時間一點點推移,金色的陽光日漸從峰頂慢慢灑向山峰底部,直到整座山峰籠罩在一片神聖的金色世界中;旁邊的藏民已經開始手腳匍匐著地的頂禮膜拜,然後是用松柏燒香敬獻給心目中的神山。看著黑色的夜幕線漸漸在金色陽光的照射下從峰頂漸漸後移,直到整個山峰被一片金紅色籠罩,清晰而神聖,感謝卡瓦格博的恩賜,感謝梅裡神山的寬容,給予我們如此美麗的真容,讓我們這一群外來的闖入者融入這一片原本屬於她虔誠的子民的神聖場景。這幾天的長途跋涉、昨天的長夜燭光、這兩天的高原反應、清晨的寒風凌厲,在這一刻都化為對自然的崇敬,對卡瓦格博的景仰!
或許沒有親身到過梅裡的人很難體會那種神聖的感覺,但我這一刻卻突然明白了那麼多的藏民如此虔誠的頂禮膜拜,因為自然的偉大,因為自然的和諧,也許藏傳佛教中的很多教義就是人與自然的和睦相處,也許正是卡瓦格博的聖潔與神聖更加激發了他們的信仰,每年才會有這麼多的人到這裡來虔誠的祝福,還有眾多的信徒到這裡來轉山,也許正是這樣,雪山不允許外來的子民踏上頂峰的土地。
終於開始踏上回去的路程了,中間又經過了白馬雪山丫字口,我們在這海拔4292米的地方停車,開始向更高的海拔處進軍,越望上走,雪就越深,每一步都走得越來越艱辛,看著前面似乎不遠處的山頂,很想做一會衝上峰頂的英雄,然最後高原反應終於使我停止腳步,只能看著納西的導游輕松的竄上山頂,在那裡放聲長嘯,原來英雄也是需要平時積累的啊!
這一天的下午和第三天的上午去參觀了藏傳佛教的寺廟東竹林寺和松贊林寺,或許是地理的關系,東竹林寺顯得更古樸一些,美麗的佛教壁畫,精致的唐卡和色澤鮮艷明亮的酥油畫,更有專心修行的紅衣喇嘛,莊嚴神聖的寺廟大殿,及萬盛佛像,都讓人流連往返。
由於日程關系,最終沒有去成屬都湖,於是到了麗江邊上的拉什海。拉什海是麗江邊上的一個湖泊,這裡水草茂盛,湖水幽藍,邊上楊柳垂陰,水鳥自由的在湖上飛翔,還有湖邊的一片片草原,孕育了這裡獨特的麗江馬種。小小和開始騎上一匹快馬,在湖邊飛馳,馬身印在美麗的湖面上,還有“啪啪”的馬蹄聲,白色的衣服印著藍天白雲,很是英姿颯爽。我知道自己沒有如此好的馬技,只有在旁邊欣賞這一片動與靜的完美結合,這一片水與草的水乳交融,這一處人與自然的和諧動人,這一片藍天白雲下的愜意舒適,這一段夕陽下的美麗記憶。

(拉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