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游得與失(7日):迷失鳳凰 + 雨霧張家界 + 奇妙意外
雨霧張家界2伴隨著新奇,進入了金鞭溪,雨把天空和溪水連接在了一起,弄濕了整個世界。沿著小溪一路前行,雨時斷時續。此時,溪中的金鞭魚引起了我們的興趣,成群結隊的競賽似的翻騰著,炫耀自己銀亮的軀體,放眼望去銀光一閃一閃的此起彼伏,小溪變成了寶石項鏈(寶石是LP酷愛的)。後來還看見一堆被游人喂肥的猴子在溪中打鬧,猴子竟然能游泳而且會潛泳。隨著向山谷的深入,發現了殘酷的現實,如此凄慘的天氣還有密密麻麻的游人,比金鞭魚還多,但不閃光,你在一堆堆的旅行團中擠來擠去,暈!!!完全沒有心思看風景。韓國游客更多,當天估計有90%是韓國人,絕對這裡的猴子都能說韓語。
終於在我們避開游人的要求下,導游帶領我們回到了天堂,步行攀往袁家界。一路上沒見到一個游客,此刻,我們3人占有了整個張家界。不錯的老天爺,也已經能讓我們看見100-200米遠的物體了,雨中的張家界罩上了朦朧的面紗,山谷中的峰巒被濃霧糾纏著,時而被吞沒,時而被蟒蛇般的薄霧盤繞,這時的霧與山都具有了生命,相互嬉戲著。清山幽谷中間或的鳥叫聲清脆悅耳,潺潺的流水聲更是沁人心脾,《高山流水》隨風飄來,又被雨霧稀釋。
據說此時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極高,無比清新,我們不時閉上眼睛,把鼻孔、喉嚨、肺葉乃至毛孔都充分的張開,貪婪的吞入仙氣,以治愈城市廢氣對身心的荼毒。一路停停走走,發現著路邊的花花草草,遠處若隱若現的石階吸引著我們盤旋於山間,出乎意料的輕松,約2小時後就到達山頂。爬山的強度不超過北京的香山公園,整個公園的道路狀況很好,還有纜車利於中老年人前來游玩,但傳統路線對於年輕游客過於無趣了點。
午飯後,在山頂的旅館房下行李後,我們選擇了不帶導游的自由行動,在這樣的環境裡隨意的行走是愜意的,烏龍山還是值得一去的,如果晴天到山頂應該視野不錯。當然在烏龍寨也免不了感慨土匪生活的不易,以及土匪頭子的管理能力。沾染匪氣後時間已晚無法去其他景點了,但又不甘心就此回去,於是便沿著馬路信步走走,繞到山的另一側時,發現突然我們身處在的是半山腰,豁然開朗,純粹的水墨畫,越過眼前灌木上欲滴的霧珠,淡蘭色的遠山與稍近的青山之間,灰白色的霧正慢鏡頭似的滲向山坳中的梯梯農田,有水的梯田映射出天空的青白色,如數片晶瑩的水晶散落在深綠的山野中。界於山和天空之間的是覆蓋著青灰瓦的農舍,屋頂飄出透明的青蘭色炊煙,裊裊升起,直至與霧、與天空融在一處,農舍前點綴的白色雞鴨忙碌著,這絕對是一幅中國古代的文人畫,就是淵明當年采花的地方。稍一走神,遠處的濃霧已醞釀得更濃更白,其推進速度也明顯加快,千軍萬馬般洶湧的撲向整個山坳。霎時,整個的畫面由起初的細節和含蓄,變成了潑墨的簡潔與豪放。張家界的霧絕對有點精神分裂,忽而輕盈,忽而濃烈,忽而溫順,忽而暴虐,其靈性和奇妙遠非一個畫面、一段文字所能表達。不過張家界的霧讓我進一步理解了水墨畫的法則,人們若要傳神的描摹霧中的自然,只有一個解,霧,水也。所以利用水的靈性在紙面上再變化一次,而墨可以記錄下水的痕跡,以便讓人幻想。其他的畫種則很難再現這樣的奇跡。油畫無法表現霧的輕盈和自由,水彩中過多的復雜色彩和細節會削弱霧的清新;只有國畫中的青綠山水方能肆意為之。
一夜的住宿倒是讓我意識到湘西民眾的普遍身高問題,旅館的被子很短,一不小心會讓四川人的腳伸出去。
D4
天下第一橋的景致比較集中反映了張家界的特色,一個至少幾裡方圓的大坑,足有上百米深,坑的內壁像木桶的內側般直砍下去,若站在桶邊緣看桶底,誰都會倒吸一口涼氣,好險!比前一天見到的石柱更裸露,據說是這裡N年前為一片汪洋大海,槍打出頭鳥的緣故,過早露出水面的山峰由於常年風化形成了殘缺的柱狀,符合時下流行的骨感。與剛進山時行走其間只能仰望到的神秘相比,身居高位,一切盡收眼底,石柱頓時呈現出秀麗的一面,無數石柱像是少林寺練功的梅花樁,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密集的從谷底鑽出,挺拔俊朗,整個景點就是個盆景,可惜大了點,沒法偷回家。張家界天子山果然名不虛傳,可以和秀美的黃山媲美,特別是空山新雨後。有照片自己看吧!

(傾雲結流靄,點燃無限風光)

(險峰厲刺)

(湘地蓬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