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西安(7)

作者: sukafei

導讀(八) 我得承認,我被電影,被張藝謀給騙了,活生生地。 去秦始皇兵馬俑之前,對於兵馬俑所有的認識和了解,都來源於一些圖片以及影視作品,最深刻的印像來源於電影——《古今大戰秦俑情》。在看過電影很多年後的今天,我甚至還想得起來影片裡的一些情節以及畫面,還想得起那首葉倩文唱的歌: 焚身以火 讓火燒了我 燃燒我心 頌唱真愛勁歌 人不顧身 讓痴心 ...

(八)

我得承認,我被電影,被張藝謀給騙了,活生生地。

去秦始皇兵馬俑之前,對於兵馬俑所有的認識和了解,都來源於一些圖片以及影視作品,最深刻的印像來源於電影——《古今大戰秦俑情》。在看過電影很多年後的今天,我甚至還想得起來影片裡的一些情節以及畫面,還想得起那首葉倩文唱的歌:

焚身以火

讓火燒了我

燃燒我心

頌唱真愛勁歌

人不顧身

讓痴心去撲火

黃土地裡

活我真摯愛的歌

情濃寫我詩

讓千生千世都知我心

萬載千秋也知你心

同享福禍

焚心以火

讓愛燒我以火

燃燒我心

承擔一切結果

很多年都過去了,那電影留下的那種深深的震撼,到今天都還回蕩,所以,這次行程定下來要去西安,心裡就覺得兵馬俑應該是首要去看的,現在說起兵馬俑,心裡都會有些觸動的感覺,在那裡反復,一再地不能平復下來。

我其實已經准備了很久,為了看到兵馬俑,我已經准備了很久,所以,當我走進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走進博物館最出名的一號坑的展廳的時候,我心裡已經做好了所有要震撼的准備,甚至連呼吸都已經被反復地一再地演練好了。

可是,當我站到規模最大的面積達12000 平方米的一號坑前,真正看到那個舉世無雙的地下軍陣的時候,震撼還是有的,只是遠遠不及電影給我的衝擊,我忽然感覺到自己被欺騙了,那麼多年,一直都心甘情願地被騙著。

一號坑裡,最前面的是前鋒,二百多名武士俑,橫列成三隊,手持著弓駑,身上背負著箭囊,他們的身後緊緊跟隨的是身穿鎧甲的步兵,間雜著駟馬戰車組成很多路的縱隊,從十幾條坑道裡湧出來,軍隊左右各有側翼,一直排布開來,整個軍陣布局嚴密,有一種整裝待發的氣勢,很容易就讓人聯想到當年,當年的秦始皇金戈鐵馬,橫掃六國,所向披糜。

後來才知道,之所以感覺一號坑遠沒有想像當中來得震撼,是因為技術的原因,一號坑又重新回填了,把4000多個兵馬俑重新又埋回黃土裡,而只剩下這1000多個兵馬俑站在那裡招呼我們,於是我們看見,整個展廳的後半部分都是又高又厚的黃土的封層。

夾雜在參觀的人潮裡,當我好不容易擠到展坑的護欄前,面對著2000多年前的士兵,忽然感覺到無語,這兵馬俑的布陣是那樣地寂靜,可是,我又仿佛聽到隊列裡有整齊而洪亮地吶喊傳來!那震天的吶喊聲,從兵俑們不說話的嘴裡,總在說話的眼睛裡傳遞出來。。。。。。

兵馬俑,是作為陪葬品被塑造出來的,據說,他們的原型是秦始皇的近衛軍團,而能夠入選近衛軍的,不論士兵或者將領,都是當時秦國軍隊中的佼佼者!

那個束了發的新兵,臉上明顯有著一臉的稚氣,而那個留著胡子的老兵,眼神裡透露出的剛毅,讓人心折,那個神情嚴肅的將軍,不怒自威。。。。。。這些兵馬俑雖然是作為陪葬品而誕生的,質料也不過就是驪山上的土,可是,每個陶俑的臉仔細看都是不一樣的,真正是千人千面。

據說,這些陶俑本來都是彩色的,可是出土的時候,把陶俑從土裡取出來,卻發現俑上面的色彩永遠地留在了土裡。那一張張沒有色彩的臉,和那些殘缺殘破的身體,不由分說地把歷史拋在了時間之外。

兵馬俑的坑在秦陵東側,它的規模之大令人驚嘆,一號坑的規模最大,面積有12000平方米,有俑馬6000余件;二號坑次之,面積是前者的一半,有俑馬1000余件;三號坑只有500余平方米,內有武士俑68個。根據專家的判斷,這幾座從葬坑,像征著秦始皇生前的近衛軍守衛著陵園,而三座坑是按兵法布陣的,其中三號坑是總指揮部統帥三軍。

走在兵馬俑博物館裡,仿佛一不小心踩上了時間隧道,所有的視線,感官都被這歷史牢牢地占領住了,再寂靜的石頭上,都會有最靈動的舞蹈,我只感覺自己被這厚重的時間擊得粉碎。

(九)

中國,曾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那個時候,歷史正好走到唐朝,以至於後人常常都用“盛唐”來形容。

只是,千百年的時光都過去了,人類在這個漫長的過程裡,實在太微不足道了。利益,一直是千百年來人們對於事物評判的重要標准和依據,所以,時至今日,除了唐高宗李治和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以外,唐朝所有的帝王陵都已經被盜掘過了。

去乾陵的路上一直在想一件事情,那就是陝西的農民真是強啊!!!

想當年,黃巢40萬大軍挖了幾年,甚至挖走了幾乎半座大山,都沒能挖出乾陵來;五代耀州刺史溫韜,領兵挖了十幾座唐陵,可就是沒能挖出乾陵來;民國初年,國民黨將領孫連仲,帶兵軍演意在乾陵,可是依舊沒有成功。。。。。。

大大小小的盜墓賊,挖了一千多年都沒能把乾陵給挖出來,可是,1960年,陝西的幾個農民放炮炸石頭,很輕易地就把這藏了一千多年的墓道給炸出來了。

再遠一點,就說秦始皇吧,公元前210年秋秦始皇下葬後,幾千年來墓穴始終都無人打開過。1974年,幾個農民在打井竟然挖出了和真人一樣大小的陶俑,於是號稱“世界第八奇跡”的秦始皇兵馬俑——秦始皇的宿衛軍先於始皇與世人見面了。。。。。。

陝西的農民真是強死了!哈哈哈

乾陵在西安西北方向,跟西安相距比較遠,因為時間的問題,我們只能在乾陵和法門寺之間做個選擇。一對夫妻,兩朝皇帝,最後卻合葬一室,這樣的事情在全世界都是極其稀罕的,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唯一敢廢棄正統,戴上皇帝帽子的女人只有武則天一個。。。。。。最後,我們選了乾陵。

乾陵位於西安西北的梁山上。唐朝諸多的皇帝死後都喜歡以山為陵,其中以乾陵最為典型。

它是鑿山建穴的,因山為陵,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壯觀。

從乾陵頭道門踏上石階路,據說有537級台階,落差超過八十米。走完台階即是一條平寬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這條道路便是“司馬道”。道路兩旁現在還有華表1對,翼馬、駝鳥各1對,石馬5對,翁仲10對,石碑2道。。。。。。我們是在西安火車站外,坐旅游車去乾陵的,買了門票進入,卻發覺已經站在平坦寬闊的“司馬道”上了,而不是乾陵的頭道門。

到西安,頭兩天遇到的都是大雨,於是西安的天氣變得非常地涼,跟出發時的杭州完全不是一個季節的!在西安城裡走走,還好一點,能對付一下。去乾陵那天,天倒是放晴了,只是風很大,氣溫很低,大家的准備嚴重不足,站在空曠的司馬道上,陰陰的風從四面八方吹過來,結果,各個在那裡跳腳叫冷,凍得縮手縮腳。

我把衝鋒衣的拉鏈拉到頭了,可還是覺得大風從脖子往裡灌,實在撐不住了,就用手把脖子上的衣服拉緊,可是,這也並不是什麼長久之計,手被吹得凍不住,只能不斷地交換著拉衣服的手。

沿著司馬道往前走,地面上所以的建築都已經毀了。

那塊傳說中的無字碑在墓道的東面高高地立著,武則天掀翻李唐自立武周的旗號,那年她已經66歲了,而到她82歲過逝,她硬是做了16年的皇帝,而她死後更是給自己立了一塊無字碑,據說這碑最初是黑色的,只是現在已經沒不到黑色的痕跡了,可能是因為歲月的衝刷吧?

沒有人知道,這個女皇帝為什麼要給自己立一塊無字碑?千百年來已經有過太多的猜測了,可依然是個迷,比較大眾比較統一的一個猜測是:留一塊無字碑,是武則天想將自己的功過是非留給後人去評論。

無字碑是由一塊完整的巨石雕成的,通高7。53米,重達近百噸,上面不著一字,卻是占盡了風流。在墓道的西面,同樣的位置立了一塊述聖記碑。

述聖記碑,因為由7截巨石壘疊而成,所以俗稱“七節碑”,是武則天為高宗立的記功碑。碑高卻只有6。3米,比日後武則天給自己立的碑矮了一截。

無字碑和述聖記碑之後,立著六十一番臣像,每尊像都寬腰束帶,躬禮侍立,只是遺憾的是頭都被砸掉了,甚至沒個石像的腳尖也都被砸掉了,追其原因,傳說紛紜。

這些番臣像,是因為唐高宗駕崩後,各國的王侯與使節,紛紛來長安吊唁,並且親自到乾陵送葬,為了紀念當時的盛況,武則天命人將參加葬儀的各地王賓和使節,仿真人服飾及大小雕刻成61尊像分站在墓道的兩旁。

乾陵附近周圍還有17座葬墓,包括了已經挖掘的永泰公主墓、章懷太子墓及懿德太子墓等。

這些陵墓裡我們還去了懿德太子的墓,懿德太子李重潤是唐中宗李顯的長子,女皇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的孫子,據記載當年李重潤因為玩男寵被發現,結果被奶奶武則天亂棍打死,死的時候,他只有19歲。懿德太子墓是武則天過逝之後,李重潤的父親唐中宗李顯登位之後,按照帝王陵的規格修建的。

因為去之前聽說太子墓裡,墓壁的壁畫線條流暢,形像生動非常出名,所以慕名前往。什麼叫上當?到了懿德太子墓才真正有體會!

25塊錢的門票跑進去卻什麼都沒有看到,墓道被整修得像個防空洞,傾斜著向下走,墓壁上的壁畫早已經被牆皮連牆體一起鏟挖掉了,據說這些牆體和壁畫都保存在陝西省歷史博物館裡,有時候會想,這樣的保護算不算是一種盜墓呢?也許,這應該是一種有執照的盜墓吧?

懿德太子墓曾經被盜,沿著墓道往地底下走,走到半道的時候,忽然聽前面解說的人員說是墓道左上方的洞就是當年的盜洞,抬頭往上裡看,果然有一方型的洞,只是洞裡卻是漆黑一片。

真正地感嘆當年那個盜墓賊真是有本事啊!!!而懿德太子墓裡唯一給我留下印像的就是這個漆黑的盜洞。

(1)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5714

(2)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5715

(3)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5717

(4)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5718

(5)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5719

(6)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5720

(7)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5721

(8)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5722

http://bbs.hangzhou.com.cn/viewthread.php?tid=2105558&highlight=&page=1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