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西安(5)

作者: sukafei

導讀(四) 出門旅游,最喜歡的是自然的風光狀態,當然了,我是個比較貪的人,只要是出門,任何沒有去過的地方對我都有吸引力。因為,我總是覺得走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地方會有一種流浪的快感。 在城市旅游,走了幾個景點,其實是很無所謂的一件事情,要緊的是看看這個城市,感受一下這個城市的氛圍,體會一下這個城市裡的人,當下的生活狀態。 所以,很希望到 ...

(四)

出門旅游,最喜歡的是自然的風光狀態,當然了,我是個比較貪的人,只要是出門,任何沒有去過的地方對我都有吸引力。因為,我總是覺得走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地方會有一種流浪的快感。

在城市旅游,走了幾個景點,其實是很無所謂的一件事情,要緊的是看看這個城市,感受一下這個城市的氛圍,體會一下這個城市裡的人,當下的生活狀態。

所以,很希望到一個陌生的城市,這個城市裡會有一個好的朋友,哪怕只是一個可以聯絡的朋友,可以去他們家吃頓飯,而他最好是跟父母一起住的。這飯也就只是他們平常吃的那樣,不用刻意更無需什麼山珍海味,要的就是最平常的狀況,他們吃什麼我也跟著吃什麼。

這樣一頓飯,就一個陌生人,相對於一個城市的了解,簡直就是走了一條捷徑。就好像以前打仗,城牆都比較堅固,要是城裡囤積豐富,真的可以堅守很久的,可若是有個內應在城裡,那結果就大不一樣了,這座城遲早被攻克。

這一頓飯,簡直就是個內應,了解一個陌生城市的內應。可以,什麼都好,就是少吃了這麼一頓飯,死活覺得對這座城的了解打了點折扣。

在西安,去的第一站就是陝西省博物館。了解一個城市,除了去平常人家吃一頓飯,了解一些當下的狀況,還有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就是去當地的博物館。

現在的陝西歷史博物館,是91年落成開放的,是國內第一座大型的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館舍建築面積達55600平方米,是一坐規模宏大的仿唐建築群體,館舍的布局緊守“中央殿堂、四隅崇樓”唐式風格。

關中大地是中華民族生息、繁衍,華夏文明誕生、發展的重要地區之一,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周、秦、漢、唐等十三個王朝都曾在這裡建都,所以有著豐富的文化遺存,深厚的文化積澱。

館藏的文物,含蓋了從遠古人類初始階段開始,歷經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各個時期的文物精品。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特別是其中的商周青銅器,讓你感覺精美絕倫,而歷代陶俑更是千姿百態,漢唐金銀器獨步全國,唐朝墓道的壁畫舉世無雙。真正可謂是琳琅滿目、精品薈萃。

不過,說實話,我對於歷史的了解,接近於空白,所以走在博物館裡真正的感覺就是走馬觀花,雖然常常會被展出中的文物深深地吸引,但是,真的看不出什麼門道來。

還好,有很多的解說員在其中,館內參觀可以請專職的解說員,不過,說來有點難為情,我們一大幫人都沒有請解說,而是分散了行動,各自混進別人的隊伍裡蹭解說來聽,哈哈

最搞笑的是,這次出游,行前大家都預先借來不同的學生證,希望買門票的時候可以打個折便宜一點。當然,最初是因為好玩。

大家手裡拿到的學生證真可謂是各式各樣,內頁裡的照片更是誇張得不得了。想想大家畢業也都已經多年了,可低頭看看手裡的照片,那一張張的臉怎麼看都是青春年少啊!

打小就是聽話的孩子,長大了也是實在人,從來沒做過這樣的事情,手裡拿了別人的學生證,照片怎麼看都不像自己的,你倒說說看,怎麼去假冒???以前讀書的時候,考試都不敢作弊的,現在混門票的感覺就跟考試作弊沒什麼兩樣的,擔心不已。

還好,隊伍裡有M9,現在想起來都忍不住要大笑,他年紀跟我差不多,可手裡拿的那本學生證,上面那家伙竟然是83年的,怎麼看都只有一條路——穿幫!可是,大家都說好了由他先去做試驗,要是他這樣的反差也能過關,那麼大家都沒有問題了,哈哈哈哈

M9,就好像實驗室裡的白老鼠,哈哈哈哈,不過,說實話,他其實是很嫩的,所以不光是陝西歷史博物館,這一路走下去,每一個景點都輕松過關,這次第怎麼一個服字了得!

(五)

陝西歷史博物館,建造得很漂亮,但是,走在其中並沒有太大的感覺。

總覺得國內的博物館都缺少一點氛圍,缺少一點感覺。歷史,是文化也是積累,它應該有個與之相對應的環境去表達去陳列,而國內大部分的博物館是沒有的。想得起來我也去過的,只有一個故宮還比較有感覺。

南門裡面靠近城牆,有一條仿古街,街口立了個牌坊,上書——書院門。

從牌坊下穿過,街的兩邊一溜排開全是一家家的店鋪,鋪子裡多是賣些字畫,古董,假文物。。。。。。不過,賣得最多的是陶俑和唐三彩。

當地的人依托了這兵馬俑,唐三彩的復制品也確實賺了不少錢了,復制出來的兵馬俑大大小小的,有各式各樣的尺寸,也有一些原型大小的兵馬俑立在那裡,那容貌依舊是那麼生動那麼鮮活,那身材還是那麼挺立魁梧,只是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它沒有和我心裡的感覺相對應上,引不起我心深處的那一絲共鳴。

走進書院門是在下著大雨的午後,有點失望的是,街上的地是明顯做過的,可是既然是仿古的街道,那麼就應該有點古的樣子吧?地上用的竟然不是條石,青石板或者別的有點歲月痕跡的石頭,而是打磨得很平整很光滑的大塊石板。

據說,天氣好的話,開在書院門的這些店家就會把攤子擺到店門口來,也會有很多書法,字畫的愛好者,甚至是賣家,當街寫起字畫來,甚至有些人提了大筆,蘸了清水直接就在這石板街上寫字!可惜,一直下不停的雨把什麼都趕走了,什麼都沒能看到。

沿著書院門往裡走,走過一段城牆腳,走到盡頭便是著名的碑林了。

雨,一直都下得很大,路過城牆的時候,感覺很好,因為總覺得有近城牆這樣有歷史有深厚沉澱的建築,最好有個陰雨的天氣相配合,那樣感覺更厚重一些。

這一段的城牆還在整修,牆邊的地上還有很多的建築材料,零零落落地堆積著,而城牆的牆體還沒有全部整修粉刷好,可能是因為下雨,把很多表面的東西都衝刷掉了,也可能是我看得太仔細太認真了,結果就看到了牆皮下露出很多的紅磚!

竟然用的是紅磚!!!真是太失敗了!仿古,既然花了大的代價,怎麼著也應該仿得真一點吧?至少對於“古”要有點尊重,不然再大的代價都是空的,再多的努力都會是失敗的。

碑林,始建於北宋元佑二年,曾經是文廟的所在,現在的陝西歷史博物館是91年落成的,在它落成之前,碑林一直都作為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館址。

現在碑林有7個大型的陳列室,8個游廊,8座碑亭,收藏著漢、魏、隋、唐、宋、元、明、清各代碑石共2300余件,是我國歷史上保存碑石最早的地方,也是我國現今最大的石質書庫。因為碑石如林,故稱“碑林”。

進入碑林,一直往前走,便到了一座碑亭,亭上寫著“碑林”兩個字。碑亭裡存放著一道很高很大的方形石碑,碑身上刻有《石台孝經》的經文,經文主要記述了孔子和他的學生之前的問答。這塊碑刻於唐天寶四年,是由唐玄宗李隆基親自注釋作序、並以隸書所寫的。

碑亭的背後就是碑林的第一陳列室,裡面陳列著唐石經共114方兩面刻文的石碑,計65萬余字,因刻於唐開成二年,所以也被稱為《開成石經》。石經的內容包括了《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公羊傳》、《谷梁傳》、《論語》、《孝經》、《爾雅》等12部古代儒家學說經典著作。

而從第二陳列室開始,一直到第六陳列室,都放置著從漢朝到清朝,各個朝代的書法名家的精品之作。篆書、隸書、真書、草書。。。。。真正是字字珠璣!

無論從章法,結構,哪怕只是細枝末節的點劃,都充分顯示出各家獨特的藝術風采。尤其以王羲之、李斯、李陽冰、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張旭、懷素、智永、李隆基、以及米芾、蔡京、趙佶、蘇軾、董其昌、林則徐等人的作品最為引人注目。

走過那一塊一塊刻滿了文字的石碑,就好像聽到一首首沒有聲音的歌一樣,而那些跳躍而靈動的字符,像被精靈依附了,閃著耀眼的光彩。

碑林,真正是一座藝術的寶庫。只是,說來丟臉,在這樣的寶庫裡,我覺得自己像個文盲!不認識大多數的碑文,要不是看了介紹,蹭著聽了點講解,簡直什麼都不知所雲。只有到了西安這樣歷史深重的城市,看到碑林這樣厚重的歷史,才真正體會到自己的淺薄。

碑林值得去看看,就算什麼都不懂,也應該有一顆朝覲的心。

只是,對於碑林的保護真的有點擔心,因為裡面的工作人員不停地在做著拓片,而每拓一張對於碑的損傷都會加深一層,這種只為了錢而不計後果的做法真正令人寒心!!!

這麼珍貴的碑石實在不容得被糟蹋!

碑林的偏院裡,院子的空地上,密密麻麻地立了很多的一人多高的石柱子,樁身多為四方形或者八角棱形的,柱頭的頂部雕刻著一些獅子、猴子或人物造像,整根的石柱,上下通體都是用整塊的石坯雕鑿而成的,所以柱體看起來相當粗大結實,有種很不一樣的沉實的美。

這些柱子有一個統一的名字——拴馬石,民間也有叫抱馬柱的。

最初,它們不過是祖輩門用來拴牛拴馬的石頭而已,可是經了歲月的風剝雨蝕之後,拴馬石的價值才慢慢地體現出來。這普普通通的拴馬石,被歲月打磨成了一顆古老的藝術明珠。

柱頭上的獅子,猴子,人物。。。。。。都已經不太看得清本來的面貌了,可是,立在柱前你依然感覺得到獅子的威武,猴子的靈活調皮,而那些各式各樣的人,或者抱頭在沉思、或者合掌在禮佛、或者昂首在發威。。。。。那些不同的年齡狀況,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瞬間表情。。。。。

被歲月施了魔法似的一一定格住了,最終被沉澱,被歲月收藏。

(1)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5714

(2)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5715

(3)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5717

(4)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5718

(5)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5719

(6)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5720

(7)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5721

(8)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5722

http://bbs.hangzhou.com.cn/viewthread.php?tid=2105558&highlight=&page=1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