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美的地方:127天丹麥童話之旅——一個北大女孩在哥本哈根的生活與愛(14)(陝西師大出版社)

作者: victoria1110

導讀2月29日:西餐的壞處是增肥 ? 早起寫論文,從8:00奮戰到中午3點,終於告捷。? 這篇歐洲史的論文正文不過1500字而已,卻寫了我整整7個小時,從椅子上站起身時兩腿已有些發軟。? Elizabeth送來一塊奶酪蛋糕,說我學習太辛苦了需要補充甜食。丹麥是我見過的最喜歡甜食的國家,路邊的糖果店一家接著一家,琳琅滿目,在店裡逗留的不僅是孩子,老中青三個年齡段的都有。當 ...

2月29日:西餐的壞處是增肥

?

早起寫論文,從8:00奮戰到中午3點,終於告捷。?

這篇歐洲史的論文正文不過1500字而已,卻寫了我整整7個小時,從椅子上站起身時兩腿已有些發軟。?

Elizabeth送來一塊奶酪蛋糕,說我學習太辛苦了需要補充甜食。丹麥是我見過的最喜歡甜食的國家,路邊的糖果店一家接著一家,琳琅滿目,在店裡逗留的不僅是孩子,老中青三個年齡段的都有。當然,有些點心的糖份含量實在太大,像我這麼嗜好甜食的人都覺得膩,其甜可想而知。

午飯雖然沒好好吃,卻“補充”了一塊巧克力蛋糕一塊巧克力幾塊餅干一個蘋果,再加上這塊奶油蛋糕,天吶,看來真的要長腰圍了。?

不想再看書,索性把從國內帶來的幾件夏裝翻出來試穿,以此測試是否長胖。果然不容樂觀,好幾件已經是緊巴巴的,看來這些甜點的“催肥”效果很厲害。最近和國內的朋友通信,大家都說一個人在外面生活,身體是第一要務,一定要吃好睡好,不要減肥。我也是依言而行,但不由得擔心如果照此趨勢發展下去,前景實在堪憂。To be diet or not to be diet, that is a question (節食還是不節食,這是個問題) !行文至此,腹中好像又有了飢餓的感覺,My God。

3月1日:可愛的教授

起了個早去“偷聽”20世紀丹麥建築史,今天講丹麥的住宅建築。我對這位教授在課上展示的圖片尤感興趣,更讓我高興的是,教授很少使用術語,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聽得興味盎然。

這門課的教授約50多歲,頭發花白,腿腳不便,步行需拐杖,不過氣質儒雅,舉手投足間透出十足的紳士風範。課間我去問他問題,正趕上求教的人特多,他便微笑著對我說“Sorry,please wait a minute(對不起,請等我一會)”。等解決了我前面的一個學生的疑問,他就和藹地轉向我:“Sorry, what about your question?(對不起,你的問題是什麼)”。我問完問題,有點不好意思地說明並沒有選他的課,只是來旁聽,他的微笑更加和藹了:“It doesn’t matter, if you are interested, you are welcome always(這沒有關系,如果你感興趣,那麼就歡迎你常來)。”讓我感動了好半天。?

明天考歐洲史,回家趕緊溫書。一翻開筆記,那個可愛的Peter老教授的形像又浮現在眼前,這個有趣的老頭在談到第一次工業革命過程中人們大量生產紡織品時,煞有介事地指著身上那件西服的領口:“It is not texitle,but anther one is ——it is in my home(我的這件衣服不是紡織品,但我有一件是——我把它放在家裡了)。”?

我的可敬可愛的教授們,你們身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幽默,善良,儒雅的因子呢?它們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

3月2日:中國學生未必得高分

歐盟課成績下來了,分數並不理想。其實大部分題答的都不錯,關鍵是虧在了那張該死的歐洲地圖上。

在國內時我們總是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高,對美國學生的能力估計過低,很多人還有這樣一個思維定勢:中國學生在國外學習一定比外國學生成績好。其實並不盡然。這次測驗就是一個明顯例證。

與美國學生相比,中國學生畢竟多了一個語言關。拿我自己來說,在大學時曾經以非專業身份“混”過了英語專業八級考試,平時又選修了一些英文授課的課程,而我的其他中國同學也無一例外都是系裡英語佼佼者,但一旦進入西方的授課環境,我們依然會有一段時間的適應期。這裡的老師很少有我們在國內已經習慣了的標准美音或標准英音,他們大多操有濃重的各地口音,說著“德國英語”、“丹麥英語”等等,要完全聽懂他們的話,的確需費時日。?

?

旁邊的兩個美國女孩,一個得A,一個A-,我感到了壓力,原來持有的美國人學習不用功的偏見從此煙消雲散。?

3月3日:國會裡的童話

今天又是歐盟課的現場教學,這一回是參觀國會。

?

上一次來國會聽辯論,對於國會大樓的建築和裝飾風格只是走馬觀花,這回才是正正經經的參觀。我們由導游帶隊,一大隊人馬浩浩蕩蕩開進國會大門。?

丹麥的城堡多,連國會也設在一個城堡裡——Christiansborg。城堡建於1736年-1746年,占地30,000平方米,有380個房間。城堡前有一個很大的院落,後面是一個廣場,前後都很開闊,氣宇軒昂,襯托出一派宏偉莊嚴。國會設在這裡,有它的道理。?

這一回由於沒有議員參加,也沒有辯論,所以取消了安檢,心理上頓覺輕松。我們跟著導游去看最大的會議廳,從樓上俯瞰下去,一圈一圈的桌椅以主席台為軸心圍成從小到大無數嵌套的扇形,國會的179個成員就在這裡開會,投票,一些大型政治活動也在這裡舉行。

丹麥黨派眾多,其中以保守黨和社會自由黨為主。一般來說,首相將從這兩黨中產生。但有一年出了個例外,那次選出的首相既非保守黨也非社會自由黨,他在選舉中甚至提出了一大堆很可笑的施政綱領,比如他說在社會競爭中應該把工作機會全留給那些沒什麼能力的“弱者”,因為只有被推上實際工作才能讓他們“強”起來,而那些有能力的“強”者反正已經很強了,工作不工作對他們無所謂,諸如此類的建議還有很多。大家覺得他的思路太可笑了,有點像一個頑皮的孩子闖進了大人的世界,於是大人們反而對這個孩子產生了興趣,想看看他到底能鼓搗出什麼名堂,結果大多數人懷著好奇投了他的票。呵呵,丹麥真是一個富有童話色彩的國家,政治都可以變得這麼可愛。?

國會內壁的腰牆上畫著各種花紋,每隔一段花紋畫有一個動物,有熊有牛有貓有雞,活潑可愛。其實,每一種動物都代表一定的涵義,就拿牛來說,它有一種生理習慣叫作“反芻”,即把吞下去的東西又返回口中進行咀嚼,如此反復好幾遍,才能完全消化,人們把它畫在國會的牆上,是以此來喻指政治論爭總是懸而不決,耗費時日。我還看見一只睡熊,憨態可掬,據導游介紹,這只熊表示:如果你不想參與政治鬥爭的話,大可以閉上眼睛對身邊的風波充耳不聞,那麼對你來說一切都是寧靜無波的。牆上還畫著一只母雞和一只公雞,母雞是在女性獲得選舉權之後畫上去的,意即“不是每一位女子說的話都是對的”,以此警示那些女議員和女選民。後來,有人抗議,說這是嚴重的性別岐視,於是國會又在牆上添了只公雞,表示“不是每一位男子說的話都是對的”,以警示男議員和男選民。如此一來,提出抗議的女權主義者們便無話可說了——至少在圖畫的形式上,男女是平等了。?每天都有不少人光顧國會。來時就看見一群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站在門口安靜地等候——不知道他們心目中的國會是什麼樣子的,我想,至少那些圖畫能夠引起他們不小的興趣。


精選遊記: 哥本哈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