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錢湖之行

作者: 泥點子

導讀星期天天氣越發冽栗,不過卻是大晴天,倒是讓我的心情一下子歡悅起來。趁著好太陽,趕緊換洗衣褲、拆洗被褥,在陽台晾曬好以後,再順便曬曬自己。把本來遮蓋在陽台玻璃窗上的報紙一古腦兒撕拉下來,讓陽光肆無忌憚地照射進來。冬日的陽光最是可人,溫和無比,不傷人。輕柔地撫摸著你的每一寸皮膚,與毛細血管水乳交融,讓每一個毛孔都歡呼著,舒暢地呼吸著每 ...

星期天天氣越發冽栗,不過卻是大晴天,倒是讓我的心情一下子歡悅起來。趁著好太陽,趕緊換洗衣褲、拆洗被褥,在陽台晾曬好以後,再順便曬曬自己。把本來遮蓋在陽台玻璃窗上的報紙一古腦兒撕拉下來,讓陽光肆無忌憚地照射進來。冬日的陽光最是可人,溫和無比,不傷人。輕柔地撫摸著你的每一寸皮膚,與毛細血管水乳交融,讓每一個毛孔都歡呼著,舒暢地呼吸著每一縷陽光的溫暖。暖洋洋的,懶洋洋的。我泡了一杯茶,拾了一杯書,席地而坐。最喜歡就這樣呆在太陽底下享受著閑散時光,希望時光在就這一刻凝固。

老早就籌謀著到東錢湖的湖心景區去走一走,下午我終於定下心來走一遭,否則捱來捱去,可能遲遲復遲遲,什麼時候成行未可知。地處寧波鄞州區的東錢湖很遼闊,聽說面積是杭州西湖的四倍。由此推之,像我這樣算起來也曾兩度光臨東錢湖,卻一直未能全程游歷東錢湖,也是情有可原了。

記得第一次是在一個夏天的晚上,跟隨一干朋友心血來潮來游泳的。我是旱鴨子,實是慕東錢湖之名而來。朋友們下湖玩水不亦樂乎,我則自顧沿岸獨步而行。在朦朧的夜燈下,迎著柳絮河塘淡淡風,所見所聞到如此一種夜景:夜排檔上的推杯換盞、邊閑語家常邊乘風涼的村民、嬉鬧的頑童,猶如回到我的故鄉,故鄉的村落,恍然找到了那份熟悉的人情世故。再次光顧東錢湖於五一長假期間的一天,一個人在家悶得慌,於是搭上了去東錢湖的公交班車。許是心情低落作祟,入眼之處皆覺景觀破敗,轉悠幾個的景點過於慘淡蒼白,除了攀爬的“小長城”,並無可圈可點之處。印像頗深的倒是熱情無比的車夫、船夫蜂擁而至上前兜生意。

我所在的廣告公司拍攝了東錢湖的影視形像片,耳濡目染畫面上美輪美奐的湖光山色,令我不禁又對東錢湖之行開始蠢蠢欲動。

這次之所以選擇東錢湖的湖心景區,我是想尋一份新意。一進得湖心景區,感覺道路、亭子都像是剛修繕一新,至少看上去面目光鮮。臨水而築的亭台樓閣還是頗具匠心的,曲檻回欄、水鏡階台、垂柳婆娑,極力營造一種詩情與畫意。

今天的風刮得很緊,水潮借著風力激起驚浪,已無往日水面初平的婉約,不時拍岸而起。走過一座環形拱橋,又是一座,才親近“小普陀”。迎面果然在水面上見到了一尊觀世音菩薩塑像,通體上下潔白素淨,白衣袂袂立於水中央,面朝觀音似是拈花微笑的神韻,我微笑無語。我不是信徒,沒有虔誠地膜拜;也不是禪者,不能參悟到佛理。我只是一介凡夫俗子,一個隨興所致的行者。

這座觀音像自然是無法與舟山普陀島上的那尊巨像觀音相提並論,別忘了這裡是“小普陀”,猶如揚州的瘦西湖的氣勢無法與杭州西湖相提並論一樣,形神俱全是不可能渾然天成的。在觀音像幾十米方圓圍建了一座觀音閣,如此圍像築堤,說是某某人士捐資了多少善款,便於游人觀瞻之用。我倒是認為,還不及原來空曠的湖面上顯立出一座觀音像的意境更佳。景點人工的刻意雕飾和堆砌,有時候卻反顯露出造作不相宜,破壞了一種天然、自然的審美。現在中國各地的很多景區開發者,只知道想當然地以主觀臆想來大刀闊斧地構築自己心目中的美景,似乎是靠近了“人性”,又孰知喪失了人文。如今,我們游覽景區的時候,我們的感觀上已經越來越難以找得到“巧奪天工”這個詞了。

下午的天寒風緊,游人稀少,素菜館更是門前冷落車馬稀,索性關門歇業。風繼續吹,吹得穿著單薄的我渾身直打抖嗦,不敢久作逗留,於是踅進旁邊的霞嶼寺轉了一圈,裡面的和尚、尼姑也凍得蜷縮在一角,就像裡面沉寂的十八羅漢,皆默默無語。我呢,更像是一個過客,匆匆而來,匆匆而去。揮揮手,帶走了什麼?留下了什麼?我說不清道不明,我只知道我已經來過了。



(東錢湖1)



(東錢湖2)



(東錢湖3)



(東錢湖4)



(東錢湖5)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