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美的地方:127天丹麥童話之旅——一個北大女孩在哥本哈根的生活與愛(15)(陝西師大出版社)

作者: victoria1110

導讀3月4日:自助游的第一步——預定旅館 我基本確定了春假旅行計劃:德國—捷克—奧地利—法國—返回丹麥。? 我們去STA預訂青年旅館。今天先訂了布拉格(捷克首都)的旅館,整個過程很順利,3個晚上,235克朗,今天錢沒帶夠,不過可以明天補齊。捷克目前還不是歐盟國家,簽證費也不便宜,350多克朗,我還得帶上旅館預定單,否則人家不給簽——沒有人能證明你要在捷克 ...

3月4日:自助游的第一步——預定旅館

我基本確定了春假旅行計劃:德國—捷克—奧地利—法國—返回丹麥。?

我們去STA預訂青年旅館。今天先訂了布拉格(捷克首都)的旅館,整個過程很順利,3個晚上,235克朗,今天錢沒帶夠,不過可以明天補齊。捷克目前還不是歐盟國家,簽證費也不便宜,350多克朗,我還得帶上旅館預定單,否則人家不給簽——沒有人能證明你要在捷克呆幾天,萬一賴下不走了怎麼辦——捷克5月1日就要加入歐盟了,現在移民日漸增多,捷克政府就怕這個。

在歐洲自助旅行比較經濟的是坐火車——坐夜車還可以省下住旅館的錢。聽Elizabeth說有一種Inter-passport(國際火車通票),又可以給我們省不少錢。今天趕緊去哥本哈根中心火車站買這種通票,接待我們的是一個中年男人,一臉的冷淡(這在丹麥還是頭一回碰到),說你們才在丹麥呆了一個月,不能買Inter-passport,只能買Euro-passport(歐洲火車通票)。天,Euro-passport的價格足比前者高出1/3還要多。我問他是不是有更便宜的選擇,比如如果我們單買從柏林-布拉格的票會不會反而更便宜,他斬釘截鐵地說no,那樣更貴,你們只有一種選擇,歐洲通票是最便宜的。?

我對他的話將信將疑,回家問Elizabeth。Elizabeth認為布拉格旅館的價格比較公道,但沒有不能買國際通票這麼一說。她建議我們在柏林買火車通票,說那樣會便宜很多,因為丹麥稅收很高,什麼都貴,火車票也不例外。她還答應明天幫我打聽Intel-passport的確切消息。?

Elizabeth今天也去了哥本哈根。她本以為會在回家的列車上碰見我,結果卻沒有。她買了一本丹麥語詞典送我,這本書上把每個單詞的音標都注了出來,呵呵,解了我燃眉之急。興奮之余,我突然想起來應該把書錢給她,Elizabeth笑道:“That is a present of Sophie and mine (這是Sophie和我給你的禮物)。”

3月5日:在哥本哈根逛書店

從早晨8:40到下午3:40,我連續學習了7個小時,抬起被電腦屏幕折磨得發酸的眼睛:窗外陽光燦爛,想出去走走。

隨意而散漫地走在哥本哈根街頭,閑閑地看著櫥窗裡花綠綠的商品和街上不同裝束的行人,是一件饒有興味的事情。看看表時間還早,不用著急回家,想起昨天Elizabeth曾向我推薦那家賣丹麥語字典的書店,決定今天去逛逛。

?

穿過這條熱鬧的商業街,書店的招牌赫然入目:KULTORVET。門口有三個活動書架,全是打折的書。丹麥稅重,紙貴,又無盜版,這三個因素加起來產生的直接結果就是書價奇高,一般一本200頁左右的書要賣到90到100克朗(人民幣120到130元左右)。而這家書店門口的架子上標著:一本40克朗,三本100克朗,已經相當便宜,甚至和國內外文書店裡賣的進口原版書相比,價格也要低很多。我翻了一下,幾乎都是小說,大多使用一種表面有些粗糙的毛邊紙印刷,手感很好,也輕,攜帶較為方便。

?

書店的一層有很多漂亮賀卡,還有些給孩子們讀的立體圖畫書。沿著窄窄的圓形旋轉樓梯(丹麥很少見國內那種直的樓梯,都是旋轉型的)下到地下一層,這裡才是書店的主體。?

地下的書種類很全,幾乎都在打折:大廳旁邊有個小門,進去又是一個房間,房間裡邊還有一個門,門裡又有門,整整三間,滿滿地擺著打折書,20一本、40一本、60一本的都有,一個中年男子抱了一摞出來交款,儼然一副撿了大便宜的歡喜相。我相中一本“Radio and Television(廣播與電視)”,廣播電視博物館出版,講的是廣播電視形態的變遷,當屬科普讀物。裡邊的圖片相當精致,居然收有最老的收音機和電視機的照片,簡直就是一本紙上博物館。紙張質量和印刷水平都屬上乘,我一翻定價:138克朗,猶豫半天,終於忍痛放下。?

轉過去又看到一本:“Dictionary of Dreams(夢的字典)”。這是西方人解夢的書,不過設計成字典的形式,可以按照字母表順序查到想“解”的詞。比如想查“dinner(晚餐)”一詞,翻到那一頁,下面就有注釋,說如果夢見吃晚餐就表明白天有緊張情緒沒有釋放出來雲雲,有點像“周公解夢”,不過寫得更通俗明了,沒有那麼“玄而又玄”。

?

從書店出來已是黃昏,進店前有些浮躁的情緒不知何時已淡定下來,心裡充實了很多。其實,我平生最大的願望,就是能住在一個巨大的圖書館裡,每天被各種書環繞著,縱然沒有時間細讀,只要摸摸書脊,翻翻書頁,便可滿足了——這樣的感覺只可意會,說出來就有些痴氣了。

?

3月6日:丹麥人不喜歡安徒生

?

上午打電話給國內的兩位好友,欣和慧麗,得知朋友們一切安好。?

跟Elizabeth去LÜngby逛街。這是一個很大的購物區,雲集了好些大的“shopping center(購物中心)”。我在這裡嘗到一種叫作Scone的點心,中間有巧克力,口感很特殊,有點像面包又有點像蛋糕,這是英國傳統的甜點,張愛玲曾經對它充滿感情。還有一種叫Muffin的蛋糕,也是夾巧克力的。這兩種點心都很便宜,後來又買了一個熱狗,午餐就這麼打發了。

對面的Magzin是丹麥最昂貴的連鎖購物商城。在裡面逛了一陣,不知怎地就開始想念起北京來。正如欣所說,幾乎這裡所有東西都可以在北京買到,連我在丹麥家裡喝水的杯子上都刻著“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剛才問朋友們要帶什麼禮物,她們都是眾口一詞:不用了,北京什麼都有。

在國內時,對丹麥的了解僅限於安徒生,但今天在火車上和Elizabeth閑聊時得知,其實丹麥人並不喜歡安徒生,盡管他很有才華。因為他“did not like a to spend money(不喜歡花錢)”,卻喜歡在別人家蹭飯,搞得鄰居們都不理他。前兩天偶然讀到一本丹麥人寫的安徒生傳記,作者口吻也很值得玩味。書中用了一種很微妙的語氣提到,安徒生的母親同他父親結婚時已經懷有幾個月的身孕,身邊還帶著一個四五歲的女兒,沒有人知道這個女兒的父親是誰。他母親本人自己也是血統復雜,從小就不知道父親在哪裡。按照這個邏輯,出生在這樣的一個家庭裡的安氏養成不花錢吃飯的習慣是很自然的事,他後來同時有好幾個情人也不足為怪。無論如何,他的童話是美的。Elizabeth給了我幾張唱片,其中一張是世界四大男高音的經典演唱會,一首“Memory”仿佛又把我帶回了北京。那時我和幾個朋友經常去卡拉OK,在我出國前的那次聚會上,一位朋友還特地把這首歌送我來表達惜別之意——再寫下去,恐怕思鄉的眼淚就忍不住了。


精選遊記: 哥本哈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