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皇冠上的寶石

作者: 邊走邊唱的魚

導讀“National Parks exist in order that every citizen of Canada may satisfy a craving for Nature and Nature’s beauty: that we may absorb the poise and restfulness of the forests; that we may steep our souls in the brilliance of the wild flowers and the sublimity of the mountain peaks; that we may develop in ourselves the joy and activity we see in the wild animals…” —-James. B. Harkin “國家公園存在的目的是滿足全體加拿大公民追求自然之美的渴望:我們可以在 ...

“National Parks exist in order that every citizen of Canada may satisfy a craving for Nature and Nature’s beauty: that we may absorb the poise and restfulness of the forests; that we may steep our souls in the brilliance of the wild flowers and the sublimity of the mountain peaks; that we may develop in ourselves the joy and activity we see in the wild animals…” —-James. B. Harkin

“國家公園存在的目的是滿足全體加拿大公民追求自然之美的渴望:我們可以在密林之間享受安謐和寧靜,我們能夠在野花與山峰之中升華我們的靈魂,我們得以在那些野生動物的身上尋找我們自己的快樂和靈性……” —-詹姆斯·赫欽

延綿不斷的高山、廣袤無垠的冰原、雲霧繚繞的峽谷、飛流直下的瀑布、翠綠清澈的湖泊、色彩繽紛的植被,種類繁多的動物……第一位登上瑞士馬特洪山(Matterhorn) 的愛德華·懷普(Edward Whymper) 也不禁感慨:這裡集中了五十個瑞士。

這便是加拿大落磯山脈(Canadian Rockies)中的班芙國家公園(Banff National Park)。

成立於1885年的班芙國家公園是加拿大最古老也最有名的國家公園,不僅被譽為加拿大皇冠上的寶石,也在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上占有一席之地。然而,直到十五世紀之前,加拿大的落磯山脈都只是動物的自由天堂和印第安人的寧靜家園。

從沼澤、恐龍到雪山、冰川

一億六千萬年前,這裡是恐龍的樂園。雷龍、劍龍、霸王龍這些史前君主就在這片海邊的泥沼裡留下了它們的腳印;在巨大的蕨類植物中間,或嬉戲玩耍,或追逐廝殺。白堊紀後期,這群龐大的史前君主突然慘遭覆滅、銷聲匿跡,給人類留下個不解之謎。千百萬年,地殼不斷變化,岩層升高,這片曾經水草肥美的沼澤也變成了延綿不斷的高山、廣袤無垠的冰原、翠綠清澈的湖泊、雲霧繚繞的峽谷、飛流直下的瀑布、種類紛繁的植被;各種各樣的動物開始在這裡繁衍生息。一萬年前,這裡是印第安人的家園。最後一個冰河季在亞洲的北美之間的白令海峽上面形成了一座陸橋,人類的祖先便從這座陸橋來到了北美。最早居住在這裡的印第安人後來就形成了黑腳、紅血、佩崗、儲艾那、和斯東尼等印第安部落。冰雪漫天的秋季和冬季,這些印第安部落移居到落磯山東部的平原地帶;春暖花開的春季和夏季,他們再回到山區捕魚、采集漿果、在落磯山麓和河谷獵捕猛犸像和原始美洲野牛。印第安人的生活沒有文字記載;然而,那些口口相傳的故事和那些千百年前曾用來捕捉動物的石牆遺跡,便是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在落磯山這片古老神聖的土地上留下的痕跡。

皮貨商、探險家、傳教士、淘金者

十五世紀,歐洲人開始了狂熱的探索,足跡幾乎遍及全球。當時的加拿大以其豐富的漁業資源和珍貴的海狸皮吸引著歐洲的漁民和皮貨商人。這片廣闊的土地不斷給歐洲的冒險家們帶來新的欣喜和驚奇。大批的皮貨商來到這裡,乘著獨木舟尋找印第安人,搜羅最佳的皮毛。他們已經不滿足於魁北克、安大略等東部地區,他們的腳步不斷地向西延伸。盡管連綿的雪山、冰川一直給冒險家西進的進程帶來了重重阻隔;利益的驅使卻給當時的皮貨公司帶來了無窮的動力。對加拿大西部的探索,成了所有皮毛貿易公司的目標。哈得遜灣公司 (Hudson Bay Company)為了和法國皮毛商人競爭,不斷地派遣貿易商深入西部內陸,說服當地的印第安獵人把貨物交給他們的公司。安東尼·亨迪 (Anthony Henday) 便是其中一員。

1754年,哈得遜灣公司的雇員安東尼·亨迪響應號召,志願加入進入西部內陸的探險隊。6月26日,接受了簡單探測訓練的亨迪從今天的曼尼托巴省 (Manitoba)約克堡 (Fort York)出發,在兩個克裡族印第安人的帶領下,開始了西進的探索之路。亨迪劃船沿薩斯卡斯灣河 (Saskatchewan River)逆流而上,繼而步行進入戰河河谷 (Battle River Valley)。秋天,亨迪在克裡族首領科納瓦帕帶領下終於到達了紅鹿地區 (Red Deer),並在那裡找到了被克裡人稱作“阿齊提那”(Archithinues) 的印第安人。然而,阿齊提那的首領,盡管客氣,卻對亨迪的生意經絲毫不感興趣,看似誘人的火藥、槍支、綢緞和珠翠似乎都不足以引起他們的興趣。首領告訴亨迪:“我的族人不能沒有野牛肉;我們對於東邊的危險世界也毫無興趣。”眼看嚴冬將近,亨迪只得失望而歸。 1759年,亨迪再一次前往紅鹿地區,然而,和第一次一樣,再次鎩羽而歸。盡管亨迪並沒有實現預期的目的,為哈得遜灣公司爭取到更多的皮毛,但1754年的西進之旅卻讓他成為文字記載中踏入落磯山區的第一個歐洲人。

伴隨著皮毛貿易的發展和競爭,越來越多的歐洲人開始踏足落磯山脈。在皮貨商對加拿大西部進行探索的同時,探險家和傳教士也在尋找著西進之路。 1841年,在其環游世界的路途中,喬治·辛普森爵士 (Sir George Simpson) 穿越了落磯山脈,並且發現了瑞迪恩溫泉 (Radium Hot Spring)。1844年,衛理公會派傳教士羅伯特·倫德爾 (Robert Rundle)穿越雪山,來到弓河河谷 (Bow Valley)對斯東尼印第安人進行傳教。

19世紀中期,眼看皮毛貿易漸漸衰退,昔日繁華的貿易站也日漸沉寂,菲沙河 (Fraser River)上游的卡裡布 (Cariboo)發現黃金的消息卻再次掀起了一個淘金的熱潮,吸引了大批的淘金者穿越黃頭隘口 (Yellow Head Pass)進入卑詩省中部卡裡部山區。然而,和所有的淘金熱一樣,卡裡布淘金熱也來得快去得也快。到了十九世紀七十年代,黃金淘采殆盡,淘金客也紛紛離開,只留下一座座空城,任憑風吹雨打。直到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完工之後,這些小鎮才有重新修葺,借以吸引游客的駐足。

皮貨商、探險家、傳教士、淘金者,這些對西部內陸充滿好奇和欲望的歐洲人來了又走;他們的故事卻被記錄在那些山川之上:亨迪山、辛普森山、倫德爾山……而昔日平靜的落磯山脈也無法保持再原有的寧靜。

加拿大的瘋狂之夢

加拿大歷史上最著名的事件之一當屬加拿大太平洋鐵路 (Canadian Pacific Railway)的興建。對於班芙國家公園的發展史,太平洋鐵路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太平洋鐵路的存在,也許我們只能從少數探險家的描述中想像冰川、雪山和翠湖。

1871年,卑詩省最終同意加入加拿大聯邦之中,而前提條件就是一條把西部太平洋沿岸和東部大西洋沿岸諸省連接起來、橫貫東西的鐵路;整個計劃預定在十年之內完成。這個用鐵軌把大西洋和太平洋連接起來的計劃曾被稱為“加拿大的瘋狂之夢”。而工程到了落磯山脈的時候,似乎變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工人們甚至找不到一塊可以容納鐵軌的地方。

工程負責人安德魯·昂德東克 (Andrew Onderdonk)預計,僅僅是穆迪堡 (Fort Moody)到飛鷹隘口 (Eagle Pass)之間的615公裡鐵路就需要至少一萬名工人。在工人緊缺的情況下,昂德東克提議招募中國勞工。這個提議遭受了多方的反對,一方面,種族主義者堅決反對大批中國工人的到來;另一方面,也有人懷疑中國工人的勞工能力。然而,當時的加拿大總理約翰·麥克唐納 (John A. Macdonald)卻力排眾議:“你們只有兩個選擇:要麼選擇中國勞工;要麼放棄鐵路。”“如果中國人能夠修築長城,毫無疑問,他們也能修築鐵路。”就這樣,這615公裡動用了1萬五千名工人耗時7年完成,而他們之中的九千人是中國勞工。正如無數史學家曾經感慨地那樣:太平洋鐵路的每一個枕木下,都有一個中國勞工的亡魂。

終於,1885年,“最後一口釘”(The Last Spike)被釘進了鐵軌,用鐵軌將大西洋與太平洋連接起來的“加拿大瘋狂之夢”終於不再只是一紙藍圖。

溫泉、城堡、國家公園

太平洋鐵路的建成,終於將大洋之間的廣袤大地連在了一起。也正是隨著太平洋鐵路的修建,那些著名的景點也得以在世人面前展現它們的風姿。落磯山由傳說變成了現實。

1883年11月一個寒冷的早晨,鐵路工人威廉·麥卡德 (William McCardell)、湯瑪斯·麥卡德(Thomas McCardell)兄弟和弗蘭克·麥克勃(Frank McCabe)悄悄地離開了弓河河谷的工地,希望能找到金子。在硫磺山(Sulphur Mountain)下,他們為那陣陣薄霧所吸引。循著薄霧而去,他們發現了一個小小的溫泉,這就是今日的溫泉洞(Cave and Basin Hot Springs)。

三個充滿經濟頭腦的鐵路工人立刻形成了一個偉大的計劃:“我們要在這裡修建療養勝地!我們要變成有錢人!”他們於是在這裡興建了一個溫泉浴室, 並且向政府申請這裡的土地所有權;但是,土地所有權的申請在落磯山脈並沒有得到認可。他們轉而申請礦產開發權;然而,按照當時的法律條文規定,溫泉並不屬於礦產資源。1885年,加拿大政府出面宣布,溫泉歸屬全加拿大人所有,並將附近的26平方公裡劃為保留地。1887年,聯邦政府將保留地的面積擴大到673平方公裡,並正式命名為落磯山國家公園(Rocky Mountain Park)。這裡於是成了加拿大的第一個國家公園;這也是繼美國黃石國家公園和澳大利亞皇家國家公園之後,世界第三個國家公園。而溫泉所在的小鎮,按照當時太平洋鐵路的兩位主管的出生地—蘇格蘭的班芙郡(Banffshire)—而被命名為班芙。

對於班芙國家公園的構想、建立到發展,有一個人功不可沒,那就是當時太平洋鐵路的總經理威廉·範·霍恩(William Cornelius Van Horne)。霍恩不僅僅是加拿大鐵路之父,也堪稱是加拿大國家公園的奠基人之一。早在班芙國家公園成立之前,範·霍恩就意識到了班芙地區連綿不斷的雪山、廣闊無垠的冰川、碧波蕩漾的湖泊、熱氣蒸騰的溫泉恰恰是維多利亞時代歐洲人所追尋的世外桃源和度假勝地。於是,1885年,極具商業頭腦的範·霍恩就宣稱:“如果我們不能出口風景,那麼,就讓我們引進游客。”範·霍恩很清楚,如果能夠吸引游客來到這裡,那麼,他們不僅僅要乘坐太平洋鐵路公司的火車,他們還要住店、吃飯、游玩。這些,都是潛力無限的商機。在這個計劃推動下,範·霍恩開始在落磯山脈、乃至整個太平洋鐵路沿線興建一系列的豪華酒店。

1886年範·霍恩邀請當時著名的設計師布魯斯·普萊斯(Bruce Price)來到班芙,請他在弓河與斯勃雷河(Spray Rivers)交彙處興建一座能夠包攬弓河河谷景色的豪華旅館—菲爾夢班芙溫泉酒店(Fairmont Banff Springs)。布魯斯·普萊斯果然沒有讓範·霍恩失望;他的設計美輪美奐:餐廳具有瑞士山中小屋特色、大堂展現了英國鐸多王朝時期的建築特點,而整體特色則完美地結合了法國城堡和德國宮殿的特點。終於,耗時兩年、耗資25萬加幣的班芙溫泉酒店於1888年6月1日開張了;這座擁有250個房間、2100米硫磺溫泉管道的酒店,立刻成為當時世界上最豪華的酒店,吸引了無數游客的駐足。雖然在後來的一百多年間,班芙溫泉酒店歷經修葺,甚至最古老的一部分,也在擴建中付之一炬;但是,酒店原有的風味卻始終沒變;範·霍恩的“拓展與卓越”的信條,也一直體現在酒店的服務理念之中。菲爾夢班芙溫泉酒店不僅僅被稱為“落磯山中的城堡”,也成為班芙國家公園的標志之一。

隨著鐵路和酒店的興建,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了落磯山地區。太平洋鐵路公司也不斷地推動著旅游業的發展。1890年,太平洋鐵路公司用城堡酒店取代了路易斯湖邊(Lake Louise)的小木屋。1892年,有“落磯山寶石”之稱路易斯湖及周邊地區也被納入到落磯山國家公園之中。1899年,太平洋鐵路公司“引進”了瑞士導游,把旅游業推上了落磯山的山峰之上。1911年長途汽車線的開通使得落磯山之旅更加廣泛化、平民化。 汽車之旅掀起了落磯山旅游的第二個熱潮。

早在20世紀初,班芙國家公園的管理員詹姆斯·赫欽(James B. Harkin)積極推動公園保護法案。他主張在加拿大全國範圍內建立新的國家公園,並且確立保護、監控、管理的新標准。他所提出的保護主義將加拿大國家公園的發展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1930年,加拿大國會通過了《加拿大國家公園法》,最終確定了落磯山脈幾個國家公園的疆界,制定了沿用至今的保護制度和管理條例,並且正式確立了“國家公園的維護和使用以不損害後代利益為前提”的法律基礎。至此,落磯山國家公園正式改名為班芙國家公園。詹姆斯·赫欽也被譽為“加拿大國家公園之父”。

敬畏、掙扎、索取、和諧

一億六千萬年前,這裡曾是恐龍的樂土。一萬年前,這裡曾是印第安人的家園。斯東尼部落首領約翰·斯諾(John Snow)曾說:“這些山川是我們的禮拜堂、我們的避難所、我們的棲息地。這裡是希望之地、這裡是夢幻之地、這裡是避難之地,這裡是一個特殊的神聖之所—在這裡,眾神與我們對話。這些山川是我們的聖地!”

二百年前,這裡曾是探險家的樂園。皮貨商、探險家、傳教士、淘金者、探測員、鐵路工、旅行家……為了實現他們的目的,他們不得不在風雨中苦苦掙扎。落磯山脈中的每一個發現、每一個探索、每一幢房屋、每一段鐵路,都見證著人與自然的抗爭。

今天,這裡是所有人享受自然、保護自然的聖地。正如《加拿大國家公園法》的積極推動者詹姆斯·赫欽(James B. Harkin)所言:“國家公園存在的目的是滿足全體加拿大公民追求自然之美的渴望:我們可以在密林之間享受安謐和寧靜,我們能夠在野花與山峰之中升華我們的靈魂,我們得以在那些野生動物的身上尋找我們自己的快樂和靈性……”



(硫磺山)



(莫茵湖畔)



(夜幕中的路易斯湖城堡酒店)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