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游記Day1—歡呼去,擠擁去,快讓人氣結聚
**不是警告的警告:本游記采用mmx獨門超級霹靂無敵口水成河的流水帳文法而成,耐性不足者慎入!又,因圖片眾多,本文超級殺貓,由於版位有限,不好通通都倒在這。
本人的BLOG是在
http://www.blogcn.com/user29/mmx139/index.html?tp=游記#md
2005/07/30上海—麗江
說起來,之前做功課也做了不少,不過我總是懶懶的,大概看看又去做別的,心裡也圖個省事。還是按著網上的口碑聯系好了一個司機(沈偉老大,13038613800),定下了8/1-8/7跟著他已經定下的那個7天的行程。
千辛萬苦定到的機票,當然,航班是沒得挑了,並不是我本想要的那一班了。上海到麗江是2班機,上午一大早那班是直飛,下午3點左右的這班機還要經停昆明。總算,飛雲南都在虹橋走,還不必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往返機場上頭。
在機場領登機牌的時候,司機來電,告知推薦的客棧的聯系方式。坐下候機的時候,看著號碼對手裡的攻略,的確是頗有名氣還是朋友住過的一家“藍月谷”,就打了過去預定。然而,旺季就是旺季,客棧都拽的不得了,“小本經營,恕不賒欠”的樣子,除非當場打錢過去,否則不留房,磨了半天也沒用,晚上到那就晚上再看,到時候有就有沒就沒。據說是因為古城客棧太多,很多人定了臨時反悔,甚至連行李都放下了過會兒回來要走得都有,他們也被悔怕了,想想也是,人家也要賺錢吧,留房留到晚上人若不去,這間房當天也就幾乎等於沒生意做了,偏我們生在一個沒有信用的社會,也實怪不得那些小客棧。
也不管那麼多,我也不信還真能讓我睡大街。上飛機再說,到昆明大約是2個半小時,經停候機的時候,給奮鬥在這裡水深火熱的Q飛發了短信表示問候,可憐的人,收到短信的時候,還在開會。停了大約45分鐘之後再度起飛,昆明到麗江真是快,40分鐘多些,也就到了。不過要強烈BS一下東航的這班爛機服務(當然當然,東航總是幾十年如一日的提供超爛的服務在飛往各地的每一班飛機上),空調怒小,所有人都汗流浹背拿椅背雜志扇風,至於飲料不僅爛而且少,一圈不到就只剩白水了。
麗江下機出門,總算並沒有一群黑車司機如蒼蠅般朝你湧來,一出門口就有機場班車,15塊/人,車程大約還有30-40分鐘。車上跟客棧聯系,果然已無房,短信聯系司機,很快回來另一個客棧“三江客棧”的聯系方式,說是已講好留最後一間,盡快聯系。電話過去總算落實。然後到古城門口,客棧老板來接,是個看起來蠻豪爽的阿姨,言談間告知原來是東北人,呵呵。
進古城,跳入眼簾的是青石路、木結構建築、小河、流水、水極清、河上搭塊木板就是簡易橋、當然還少不了石橋,之前並沒見過麗江的任何照片,因此對古城的第一眼印像,是蠻有些驚詫的,一幅典型的江南水鄉的畫面啊。然而,跟著老板娘在古城裡一路繞啊繞,觸目驚心的第一印像是“人多,人實在是多,人怎麼可能那麼多”,想起那個南京東路還不是步行街的大學年代,國慶節看燈的人流大約也就這個水平了,好幾次幾乎要跟不上老板娘找不見人了。
總算一陣七彎八繞之後轉入一條小巷子,一下子寧靜了下來,到客棧,一個納西民居,四合院式的,圍著大院子有兩層樓大約估計有8-10件房間的樣子,門口就是台電腦,店伙計在那裡一會兒瀏覽、一會兒qq、一會兒網游也不亦樂乎,掃描儀、讀卡器、刻錄機一應俱全(方便游客把數碼相機裡的照片倒出來),院子裡放著些桌椅,客人可以很隨意的坐在院子裡喝茶聊天,。一路上,乃至到房間裡,老板娘千叮嚀萬囑咐,千萬別告訴別人我給你們留的價是100,呵呵。不過總算更清楚為什麼客棧都不給訂房,這裡到了就住,老板娘也不急著拉你登記,訂金也不收,我跟老板娘提她還懶洋洋的“那就明天再說好了”,活活,若要碰上無賴回來拿了包就走,還真沒辦法。
稍事休整,出門去探索這個聞名已久的傳說中的城市。
當然,肚餓,開始尋找之前朋友吐血推薦的正宗“蒙自過橋米線”(我從來都是雲南過橋米線的最忠實追隨者),也順便先逛逛這座古城。對於這個人潮,已經過了初見的驚詫,能夠比較從容的穿行於這個pmps之間了。往古城看起來熱鬧的地方走,反正也沒個方向,就一頭扎在裡面瞎游蕩。與江南水鄉的不同在於,麗江是愈夜愈熱鬧,河邊的酒吧一條街簡直不輸新天地,而且遍地皆是老外,酒吧的地道使得整座古城簡直無比國際化。然而,倒沒有一絲不倫不類。
住地出來就是很熱鬧的大石橋,順著水走,河邊有賣河燈的(10元/盞,還真不便宜),當然不是給你買了拿回去,是用來放到河裡的,也頗有些人買了許願然後放進河裡的,很漂亮。(看到這個,腦子裡會跳出小時候看“聰明的一休”某一集的畫面)
那天正逢納西族的火把節,家家戶戶門口都點著這樣的火把,煞是熱鬧,不過走過邊上就一團熱浪了。
隨大流的走著,走到一家書店,趕緊買了一幅古城地圖“逛麗江”,說是手繪的,黃黃的好似牛皮紙上,很有意思。循著河邊走,終於餓到無法忍受,顧不上還沒找到正宗的蒙自米線,隨便在路邊的一家“勤雲小吃”的河邊位置坐下,趕緊點東西吃。除了過橋米線,問當地有什麼特色小吃,答過來“麗江粑粑”、“雞豆涼粉”,嗯,攻略上都見過,就要了這2樣。竟然餓得忘了拍照的說。麗江粑粑,是一塊好似雜糧餅,量大到吃完是沒可能的,我點的是閑得,不過比較淡,從口感上判斷,甜得應該會更好吃。雞豆涼粉蠻不錯的,值得嘗試。過橋米線,倒讓我有些失望,跟上海雲南美食園的比起來也差不多,並沒有期盼中那麼的超凡脫俗。
吃的飽飽,靜靜坐在河邊看一邊小河一邊人來人往。
然後繼續逛古城,沿著東大街往回走,路過納西古樂,進去時已散場,看了看場地,還有一群人圍著個老頭簽名拍照,心想回頭一定要來聽一場。納西古樂場地的邊上,倒看到了“蒙自過橋米線”,原來之前在兩條路中間竄來竄去,正好錯過這裡。再往後走到最有名的四方街,點了個超大火把有一群人圍著在起舞,人多的有些可怕,想著干脆回客棧休息吧,看著地圖,選了一條回客棧的路線,開始走,誰曾想......
其實麗江每隔一小段路,都有一塊指路牌幫忙指路的,於是看著路牌看著手中的地圖,很准確的在一個叫萬子橋的地方轉彎,一下子瞬間離開熱鬧地段,進入很僻靜的古城小巷。滿懷信心的繼續走,還很高興可以感受一下幽靜的古城風味,然而越走越暗,天竟然下起雨來,開始有些心急,因為不是熱鬧地段,也沒了指路牌,拿出電筒看路邊門牌,發覺竟然走在一條根據地圖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走到的完全相反的路上,頓時就急了。抓人就問,還都也說不清,最後只好問一個阿媽往四方街怎麼走,阿媽隨手指著手邊的一條岔路,於是死馬當活馬醫報著大不了繞回熱鬧地段然後循原路返回的心思走,誰曾想阿媽指的這條街竟然就是我們客棧所在的街,就這麼糊裡糊塗的回到了客棧。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為什麼照著這地圖走會和實際情況如此的截然不同(答案將在Day2揭曉)。回客棧的路上也不早了,街上的人倒未見得少,不過火把大多都點完,家家戶戶都在忙著馬上掃灰衝街。
客棧熱水是有的,只不過調節是個大問題,龍頭上細微的變動就可以讓出來的水由燙豬用變為凍豬用。有耐心的人大可花上數分鐘找到正正好好水溫的那個唯一的位置,而沒耐心如我,就索性在水由燙變凍再由凍變燙的過程中洗完這把澡拉倒。
然後嘛,都洗洗了,當然就睡了。ZZZzzz...
雲南游記Day2—若是你到小城來,收獲特別多
2005/07/31麗江、束河
古城客棧有一個問題是隔音普遍不好,反映到我在麗江的第一夜就是因為半夜下了極大的雨(恰逢雨季,當時還不知道,這整個行程就是伴隨著雨過的),竟是被雨聲打醒。
因此起得也挺早,出門時候大約9點多,計劃著去附近的束河晃晃,之前做功課的時候都看到說,麗江已經過於商業化而束河還保留了比較好的古城風味,而且這次火把節的中心在束河,據說頗有些東西可看。出門前問了老板娘,老板娘也很好心的告訴我們打個車15塊就到了,而且最近束河開始收門票,一人35,讓我們出個5塊錢可以讓出租車司機把我們帶到不用買票的地方。
上午9點多,古城倒要比晚上不知寧靜了多少,陽光下的古城和夜晚又是截然不同的一番風味。這裡幾乎家家養狗,而狗狗又都悠閑而慵懶,簡直跟我家的咪咪有得拼
白天看小河看得很清楚,水很清,水流倒也頗急,能看得很清楚裡頭的魚
河邊昨晚賣河燈的,白天就賣魚,好像是2/條,當然,也不是給你拿回去玩的,是給你放生的。想想他們這個錢還真好賺,賣給你的你還都得再放回河裡去。
古城裡有馬,可以騎馬游城,當然毫無疑問是要收費的,不過價格沒問。不過我從小愛馬,看到這樣的白馬,無論如何也要留個小影吧。
經過昨晚的探路,對古城的主要路線都已經清楚,走得也比較有方向感了。早餐就直奔“蒙自過橋米線”,呵呵,也實在是不甘心昨晚吃到的過橋米線味道,希望這家號稱最到底的能給我驚喜。不過,味道還是差不多,終於得出確切結論,上海雲南美食園的過橋米線不輸雲南本地了。當然,米線還是很好吃。吃的時候收到司機短信,約下午見一面,說起我們下午想去束河,很快收到回復說下午帶我們過去,不用買票,呵呵,樂得省心省事,這樣的話,上午就可以繼續在麗江古城轉轉了。吃完買單的時候,發現這家店門口有貼著一張古城地圖,仔細一看,終於明白為什麼昨晚會走錯,我買的那張地圖竟然是畫錯的!!!去麗江古城買地圖,記得千萬不要買我買的這張“逛麗江”,而要買另一張“行走麗江”,切記切記!
想起來之前一個朋友介紹的“萬古樓”,說是一邊可以俯瞰古城全景,一邊可以看到玉龍雪山,於是就循著地圖走過去。一路往上爬,爬得那個喘啊(當時還沒意識到,畢竟自己身處海拔兩千多米之地),萬古樓要門票,15/人,反正來也來了,就進去吧。進門左轉就有個平台,可以看古城全景,view還是很不錯的
在網上,要繼續爬樓梯,繼續喘,總算來到“萬古樓”前
一共5層,第一層有個和尚看著,第二層賣廉價紀念品,一個女孩看著攤子,錄音機發的流行歌曲流行程度與大城市毫無二致,3、4兩層都掛著些古城的畫和照片的,頂層提供望遠鏡服務。玉龍雪山被雲擋了,什麼也看不見,倒是一邊看出去麗江新城,另一邊看出去麗江古城,相映成趣的。
因為之前逛的時候發現很多小店都賣這個,總算是認識了,說出來這東東的名字,實在是和這個形像有點不符,這個就是“雪山雪蓮”。
其實萬古樓附近倒也頗有些客棧,如果不怕每天爬一下坡的話,住在這裡很不錯,有非常得天獨厚的視野。
下來之後,時間還有,隨便在河邊的酒吧一條街走著走著
猛看見對岸有2個人坐在河邊,吃一條烤魚,那條烤魚看起來誘人無比,想起攻略說這個也是特色,於是忍不住也走到對岸,挑了一家酒吧坐下,也要了烤魚。拿上來的和看到的略有不同,是2條小些的。不過,真的很好吃,非常非常好吃啊!烤得很透,又香又脆,特別適合我這種最怕小骨頭的人。點的那杯酸角汁也很不錯,酸酸甜甜(和酸酸乳沒關的),配著烤魚正好,爽,這頓吃的實在是爽。
這美味的烤魚搞得我饞性大發,吃完之後索性開始翻攻略決定繼續找吃的來完成這頓午餐,看到介紹必須要去“大石橋小吃”吃黃豆面,於是便興衝衝找過去,就在我住的客棧出來一點,門口還貼了一張剪報介紹這裡的黃豆面的,嗯,這樣有名的面條,我這樣的面條超人怎能錯過呢?點了一晚黃豆面,幾乎忍不住想再點一次烤魚,不過想想還是試試別的吧,於是點了一份“納西烤肉”。
納西烤肉很好吃,跟烤魚一樣好吃,同樣也是烤得很勻很透,連帶那裡頭的蔬菜也是一起烤出來的,入口即碎。只是那盛名之下的黃豆面卻著實讓我失望,真的只是很平常的一碗面而已,而且面湯裡不知為什麼要放那麼多酒,不喜歡。名不副實的黃豆面啊
差不多吃飽了,按照跟沈老大的約定,往古城入口的標志物“大水車”走,因為昨晚客棧老板是帶著從邊上的小路穿行進古城的,這還是第一次看這個古城的入口,古城的介紹啦,某領導的題字啦,當然還有大水車。
到大水車的時候時間還早,太陽又大,於是又在附近找了一家酒吧隨便喝喝茶,一壺標價60的“三七花茶”(據說活血化淤,不過我也沒指望喝這麼一壺就能活血化淤了),又點了一份當地特色“吹肝”
這“吹肝”竟是出乎意料好吃的東東,好像說是豬肝吹制而成,其實本身豬肝味道是好的,只是過於干膩導致口感不好,如今經過這一吹,有很多氣孔如烤麩般,完全沒有了口感不好的問題,實在是不明白這樣聰明的做法為什麼只有麗江才有。三七花茶,有些苦苦的藥味,頗似人參,不過回味很甜,對藥味不是特別敏感的人還是很容易適應的。有一點小驚喜是結帳的時候這壺茶只結了40,大概那個60的價格是給老外看的。
就這樣,一頓午飯吃了3家,自己想想覺得有點窮凶極惡的,進而發覺也許真的是平時的生活節奏太快,在這樣悠閑的地方我也坐不住,一個地方坐上個半個小時就已覺得奢侈的不得了,下意識的覺得該走了該去干“下一件事”了(雖然,根本並不知道下一件事是什麼,也根本不需要有下一件事),其實,在那樣的地方,就在河邊很隨意的坐上一下午發發呆,可自己也不知道要忙些什麼卻還把自己搞得匆匆忙忙。也許因為自己畢竟只是個過客不屬於這個古城,不屬於這樣一種悠閑的世界;也許因為畢竟時間寶貴,抓緊時間多看多吃也無可厚非;也許,太多的事情讓我再也找不回曾有的那份寧靜的心情;也許,已沒有也許。
2點准時再到大水車,終於看到了網上盛傳的沈偉老大,網上的描述是“高大”,我覺得加上“魁梧”更完整一點。老大帶了另外一對福建來的小夫妻,介紹說是接下來7天一起的同伴,下午就我們結伴游束河了。上了車,老大關照要我做前排跟他聊聊天,然後就隨便聊聊,抱怨束河的貴價門票,又抱怨現在玉龍的收費根本不好意思帶游客去,說麗江每年靠門票賺多少個億(還真是厲害,據說Sars這2個月麗江向國務院報損16個億)。說著說著,車開在田地間,不一會到了一條鄉間小路,老大關照下車往前走便是束河,然後很豪爽的問我收了100/人的接下來7天的訂金就走了(訂金的比率是8.7%,真的不算高)。
沿著這條路,往前走轉過一座橋,便進入束河了。國內頗多景點在初收費時,往往都有這樣的後門可走,我擔心再過個1、2年,束河也沒那麼容易就進來了。進入束河,第一眼看到的是很大一個客棧,門口有很大一塊空地,放著不少曬玉米的高架子,據同行的福州朋友說,他們前一晚就在這裡圍篝火烤全羊的,還有樂隊表演,客棧的名字真的很酷,而且整個環境營造出來的感覺還真非常襯這個名字
束河也差不多分了2塊,一塊比較古舊的老城區,另一塊是比較新的城區,房子、路都比較新
老城的味道的確很足,不過相對來說比較小,並不如麗江古城漂亮,但勝在人少,畢竟清靜許多,酒吧、客棧也都有,其實想想,到這裡索性在束河找一家客棧住下,也是個蠻不錯的選擇。家家酒吧都把啤酒飲料放在籃子裡然後浸在門口的小溪裡,便算冰鎮,不過那裡的天然水真的是又純又冰,真的很想直接喝上一口,不過以我的腸胃,還是怕拉肚子。
在新城區逛了一圈,到四方街(是,這裡也有四方街),據說晚上會有慶祝火把節的活動和表演。下午沒什麼人,於是便逛回老城找了家酒吧坐下喝東西,同行女孩說這裡的酸梅湯酸到一杯可以喝上一個小時,興衝衝的到他們昨天喝的那家點酸梅湯,只是沒想到這裡的東西質量不穩定,今天上來的我簡直嫌太甜,不過,是真的酸梅煮出來的,一碗裡頭還有很多梅子,很好吃。坐著喝喝聊聊,倒目睹趣事一樁,2個老外進來坐下,伙計遞上飲料單,突然又說給錯了中文的又遞上英文的,老外看了英文的單,氣衝衝的走了,然後老板開始埋怨伙計怎麼會搞錯,猛醒悟過來原來他們一定是中文和英文的單子上價格不同,老外就算看不懂字但數字總歸還是認得的,明顯的差別待遇當然不干啦,哈哈。這伙計也真是可愛,實在是還沒學會怎麼斬人呢。
坐到差不多時間,大家決定去四方街找個地方吃東西,然後占個好位置喝茶看晚上的表演。再到四方街的時候,的確還沒什麼人,先找了一家小飯館坐下,不過味道卻很一般,遠比不上麗江的那些飯館,而且上菜還真不是一般的慢,總算吃完了,那邊廂火把節的活動也真好開始。第一彈是“鬥狗”,人圍著一圈一圈,也實在是看不清楚,好不容易擠進去看了一點,2只狗還真鬥得刺刀見紅的,興趣實在不大,邊上倒還有個mm做解說,動不動就往人生與社會的嚴酷競爭上頭說,還真是無聊,我就不信老祖宗們玩鬥狗還真有那麼多講究,無非Just For Fun而已,愛看就看不愛看就走,哪來那麼多上綱上線的。於是去問街邊的一個茶館,二樓窗口的位置還剩最後一個,要設最低消費50/人,這把刀倒還蠻快的(不知道那個老板娘是不是從這鬥狗當中悟出了什麼來,這社會還真是嚴酷啊),想想也就難得一個火把節給她發達一下,也就答應了。
只是人人剛吃飽,非要點出200塊錢的東西還真難,哈哈。要了一壺120的普洱,同伴中有福建人的好處立刻得到顯現——有功夫茶喝。
4個人圍著一張桌,望窗外看著火把節,聊天、喝茶、吃零食、打牌,倒也真是悠閑。鬥狗之後,比較好看的節目是“上刀山”
,這梯子似的玩意兒上頭每一根,都是一把利刃,而那人就爬梯子似的蹭蹭蹭往上爬,爬幾個就停下擺一個高難度pose,梯子還要轉一圈
一共作了幾個pose我記不清了,反正什麼雙腳倒掛,單手,甚至用肚子頂著刀手腳全松開這些都作了,不知道這老兄怎麼連的,反正刀子對他來說根本就跟普通的棍子沒什麼區別。“上刀山”之後是“下火海”,還是這老兄,說是光腳從燒紅的鐵板上走過(估計就是類似鐵板燒的那樣子),因為視野的關系沒看清,不過我想反正刀山都能上,這火海還不是小菜一碟。再往下就是並沒什麼看頭的歌舞表演,只記住一首被反復播放的叫“好夢在麗江”的歌,應該是整個麗江地區的主題歌吧,我覺得寫得蠻不錯的,只是根據歌詞來看,為什麼不叫“夢回麗江”呢?嗯,還有個有趣的是介紹火把節的起源傳說,實在是很爆笑,說是玉帝某天閑極無聊往人間看,看到人間一片繁華,於是心理大不平衡,派天神下凡去燒了這美景,天神又不忍心,最後經過一番波折(當然一定有可歌可泣的犧牲啦),家家戶戶在門口點個火把讓玉帝以為一片火海就爽到了。這個故事倒是比鬥狗有現實意義多了——做老板,總歸要有點心理陰暗的。
因為火把節的歌舞表演好像是有電視播的,所以陣仗頗大,除了有電視轉播車,還有消防車隨時待命,可憐的消防官兵啊,就這麼艱難的條件下打著牌
節目結束也大約10點,結賬時跟老板娘爭了一下,這個老板娘黑心得很,我們沒點到200,本想商量一下,如果不願意也沒關系,我們就再要一些零食打包帶走,可沒想到她先是支支吾吾不肯幫我們算帳,然後又把零食按照說好的10/份加到15/份,連撲克牌都漲到10/副,最後居然又說她的茶室不是飯店,不可以打包帶走的,然後我據理力爭,老子坐回我的位置,重新點零食吃總可以吧,這下她沒了辦法,我們坐回位置,再點零食,然後倒進袋子放進包背走,我就不信你有種搜我的身。這麼黑心加愚蠢的人,還真不多見。記住,束河四方街邊這家叫做“鼎XX居”的茶室,大家能不去,還是別去了吧。
到門口打車回古城,面的大約3-4/人,出租15塊錢。人多就直接打車也舒服些。
再回到客棧,看F1,個死央視竟然是延時播,而之前在束河竟然已經有人把結果發到我的手機上了,總算Kimi贏回小矮子10分,大快人心。然後,想著第二天要早起,繼續燙豬,睡覺啰。
雲南游記Day3—山不再崎嶇,但背影伴你疲累相對,若我可再留下來
2005/08/1麗江—長江第一灣—上虎跳峽—哈巴小道—中虎跳峽
今天,正式跟隨沈老大車的7天行程,也是這次雲南之行的中心行程。
老大給的集合時間是上午8點20在大水車,所以也算起了個大早,7點多離開客棧。整個古城還處於半夢半醒之間,也隱約見到這個古城寧靜而平和的本色
當然我還是比較懶,如果有心的話,再早起些,看上午6:30-7:30左右的古城,應該會更加的美麗而寧靜(雲南事實上大約和上海有一個半小時左右的時差,因此日出也晚,實不必再早,否則天還未必亮)
在東大街上,看看時間還夠,於是又到第一天晚上吃過的“勤雲小吃”吃早餐,點的依舊是米線,一份過橋米線一份砂鍋米線,哈哈,我實在是沒有新意,我實在是米線超人。不過要說味道,還是過橋的美味得多啊,畢竟湯底是燉土雞湯。
准時到集合地點,人都到了,一車12人,把一輛金杯車塞得爆滿。除了昨天見過的一對福建同伴,還有一個老大的朋友,是來自昆明的mm,還有——三對廣州來的母女,女兒都在13歲左右。而這次比較特別的7天行程,就是她們策劃跟老大定下的,否則按老大慣例的標准行程和我的本意,4-5天即可。看到這個陣仗,我心裡簡直有些竊笑,哈哈,昨天老大跟我們分手的時候,滿面興衝衝的說“我要去機場接6個——廣州MM”,不知道他接到的時候有沒有在地上找眼鏡碎片。話說回來,真正名副其實一車的“婦孺”了,我和福建dd,僅有的2個男生當然是理所當然的坐最後一排了,好在我並不暈車,只是恐怕要苦了陪我坐末排的LP了。
發車,老大居然從車上拿出一個無線話筒(設備還真齊全),跟大家說了幾句套話(開始行程,大家能在一起就是有緣,要相互照應等等),然後讓大家自我介紹一下,而我現在的大腦日漸不聽使喚,一圈介紹完之後,誰姓什麼我差不多基本上就都記不得了。車上的音樂儲備還不算太少,讓我驚訝的是當時播放的那張碟,第一首歌,我1秒鐘聽出張學友的聲音,30秒想出這首歌“孤單的占領”,而接下來的“外星客”和“晴天雨天孩子天”讓我更驚訝的發現這是那張在我初二的時候中圖原版進口的“在我心深處”(這也是國內無數歌迷最早接觸張學友的一張專輯,這張專輯隨著去年復黑再版重建天日,沒想到竟然還有D版,而且D版還湊了一堆學友的經典粵語老歌,更驚喜的是聽到我極愛的那首滄海遺珠“當愛變成習慣”),而在這樣的情形下聽到這些歌,簡直是“他鄉遇舊知”啊。
開出麗江,老大說“我改主意了,反正我們時間夠,我帶你們去看長江第一灣和石鼓鎮”,然後說了石鼓鎮的革命傳說(具體我已然記不清,好像是當年紅軍從這裡過江什麼的,只記得他說帶頭的小伙子23歲,很帥)。一路上,但凡路邊有美景又或者我們要求,老大就會把車靠在路邊讓大家下來看景拍照,這張,是整個行程的第一次,其實倒也說不上名堂,只是很美
開著開著,來到一個收費站,原來現今往長江第一灣和石鼓要收費了,老大當機立斷,立刻再改主意,決定不去了,哈哈(看來這個收費站新開不久,這筆費用沒打入老大的成本)。我是挺不喜歡旅游的地方到處占山圈地收費的,雖然正常的收費也合理,但這種看看人多生意好就想分一杯羹的行為,實在未免過於功利且短視,所以最好不讓他們得逞,反正本來也在計劃外,一車人均無異議。回頭開了一段路,看到路邊有一個平台,據說這裡也是可以看長江第一灣的,果然路邊停了無數車,平台上頭有無數游客,更恐怖的是平台上的主流還不是游客,是無數無數的小攤販,老大說我們就不在這裡湊熱鬧了,他帶我們去前頭的一個小土丘看第一灣,起碼無人打擾。往前一點,老大把車靠邊,告訴我們沿著路往下走,然後怕上一個土坡,於是我一馬當先沿著山路走,越走越遠怎麼也不見土坡,只好傻兮兮的打電話問老大,才知道自己只顧兀自走山路,早已錯過,哈哈,再回頭,果然,其實走下來一點就是了,爬上去,往著長江第一灣的方向一陣亂拍,說實話,這那麼多彎彎曲曲的誰知道到底哪個是第一灣啊?
第一天上車,也著實興奮,一路上說話看景,2小時的車程渾然不覺,便到了虎跳峽。我們從麗江出發,因此自然是從上虎跳入。虎跳峽號稱世界三大峽谷之一,是由阿巴雪山和玉龍雪山相夾而形成的。老大指著對面山的一條小路告訴我們,虎跳峽原本上中下三段均在中甸,麗江看這裡游人漸多,也忍不住開發起來,於是便是我們看到的對面很低的近水的那條路,本想開出半山的那條路,但開道過程就跌死了3個人,只好廢棄作罷改用下邊這條。現在頗多旅行社從麗江出發為了圖省事的都到那裡便算是到虎跳峽了。我出發之前,老爸就說過虎跳峽最近新開一條很低的路,沒甚看頭不要去。
中甸這邊的上虎跳,也是旅行社帶游客來得最多的,這裡是開發有上下山路的棧道的(也就是階梯啦),原本並不在我們的計劃之內,在廣州同伴的要求下,老大說反正到也到了,你們就順便下去看看吧,限時半小時。
只需沿著階梯一路往下,就可以到水邊,這裡正好有一個落差,水下來衝力極大,打出一片水霧,很壯觀。
一路往下走走拍拍倒是輕松,然後痛苦發生在到了底下之後再回上頭的路程,路程其實並不長,然後就那麼短短的路要往上爬百米,而爬坡從來都是我的弱項。一路走一路停一路喘,走到後頭幾乎沒走10格左右的台階就要停下來休息,看著身邊不斷有各式老幼婦孺呼嘯而過,實在是慚愧,慚愧不已啊。
上來之後,已經汗如雨下,渾身濕透(雲南的一大特色是海拔高,太陽若是當空照,熱得可怕,而且紫外線遮擋少,很容易曬傷,防曬霜是必須准備的)。總算老大還說了一句,半小時上下你們還是蠻厲害的,呵呵,就算是騙我我也受用了。不過也是沒想到,自己的體力在這個臨時加出來的半小時節目面前就消耗殆盡了。
上車,車開起來,有風吹過,一下子就感覺恢復很多了,我總接下來累得一大原因是因為我胖,會出汗但是沒有風的話散熱跟不上(我覺得我就像一塊CPU,嗯,還是MMX的),車一開風一吹,散熱好了體力恢復也就快了。老大很輕松的說:接下來這段路你們就清閑了,我們偷工減料,從半途起步,走到駐地就可以了。然後停車,我們下車,老大幫我們請的向導已經在等著我們了,於是我們開始了這段“快樂的清閑的通往駐地之路”,而老大則駕著車走公路絕塵而去了。之前曾經還想過,我要是實在走不動,我就賴在車上不走,反正車總要跟著我們的,現在才知道,原來車就這樣開走了,沒辦法只能靠自己2條腿了。
跟著向導開始徒步,向導很好心的幫我背了包,開始還覺得不好意思而且一個包也不重,我自己背也可以,後來才知道向導幫了我多大的忙。向導說大約走2-3小時能到,不過這路程剛開始就給了我個下馬威,幾段山路的上坡(這裡說的山路,其實並沒有路,基本接近“爬山”的概念,踩著石頭上)爬得我氣喘不已,沒幾步就遠遠的拉在所有的婦孺後面了,開始後悔怎麼讓向導背包呢,水都在包裡,可我需要水的時候,他離我也太……遠了。好在總算走了一會兒,就有點“路”可以走了,相對來說,就輕松很多,走到某一處,回頭一看,哇,怪不得有人唱“山路十八彎”,而此時,才走了大概1/10。
腳邊就是陡峭的山崖沒有任何的護欄的,走得步步小心,磕磕絆絆摔一跤什麼可不是鬧著玩的(真要不小心摔上那麼一跤,搞不好摔下山崖那就死翹翹估計也沒什麼商量的了)。可那些馬啊,羊啊,在這樣的斜坡上竟然一點不怕,悠哉悠哉的在這樣高而斜的山坡上吃著下午茶
除了大氣的山水景致,只要有心去發現,路邊的細致處同樣有美景。這是花椒(哦,這些年食辣,最愛的還是四川的麻辣這一路,我是能夠享受一步小心咬破一顆花椒的那種感覺的),喜歡了那麼久,終於得見本色
走一段,向導也會讓大家停下來休息一下,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有我在拖後腿的關系。而這位向導在休息的時候還會擺一個酷酷的Pose,哈哈,忍不住配上旁白“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
就這樣時而走山路、時而爬山坡,停停走走,擺蕩在美景與疲累中間,當然,我只有在有山路走的時候才能欣賞身邊美景,爬坡的時候就只有狼狽,除了狼狽還是狼狽,大部分水都讓我直接澆在身上幫助散熱了。更慚愧的是,路上偶爾遇到一些徒步客,看起來都比我從容的得多了,更不要說當地人,個個健步如飛如履平地,甚至包括這樣上山采(藥/茶/草/菜???)的老阿媽,不知道為什麼,這個畫面總讓我想起我最鐘愛的《童年往事》
大約2個小時的路程之後,向導終於轉進了一個房子,竟是一間客棧,上前看門口的招牌,名字叫Halfway,看來什麼意思都不用解釋了,副標題是“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這是從上虎跳到中虎跳的這段徒步路中唯一的驛站。向導讓大家休息半小時,這裡的廁所號稱“天下第一廁”,不過實在不明白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稱謂,感覺並無甚特別。坐在休息室,終於可以讓腿稍事休息,點了一些吃的,坐著繼續享受著身邊的美景和這身體上片刻的輕松。有很大一簾布上寫滿了這裡的客人的留言,再加上另一本留言本,翻看著煞是有趣,很多徒步客走到這裡天色已晚,就在這裡宿上一晚,在這山裡,住在一個“飯菜香,而且價格便宜量又足”的地方,夜晚還可以一邊數數星星,這種畫面想想就令人神往啊。
叫的補給物端上來,酸奶澆水果,好看且美味
還有一大盆炸薯條,來不及拍照大家就分而食之了。又過了一會兒,大家已經漸漸遺忘的那份“蘋果派”端上來,真是怪怪嚇死人,服務員把這盆東東端進來的時候都把我看傻了
參看筷子和邊上那個一次性紙杯就知道這個蘋果派有多大了,口味和麥當勞可大大不同,呵呵,外面的殼挺好吃的,裡面是塞得滿滿的蘋果碎塊,純蘋果碎塊,呵呵,別有風味。
再買了幾瓶水之後繼續上路(這裡真是民風淳樸,這樣的山路裡頭就這麼唯一一個的補給點,一瓶飲用水依舊只賣3塊),站起來的時候那個戀戀不舍啊。
過了halfway之後繼續那樣走,走不久轉過一個彎後,終於看到遠方有路,差不多目的地就在那下頭有房子的一帶了,看看還好,向導說還要走2個小時,好在剛休息過,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好。水中的那塊大石頭就是中虎跳最有名的虎跳石,向導說,明天我們要下到那裡
走著走著,山路漸漸開始變窄,向導告誡“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也的確,一眼望出去景致都頗為壯大,加上往往有大片大片綠,乍看的確會有些暈眩的感覺,所以呢,雖然上坡路不多,我依舊拉在了最後一個。
路窄,才會有小插曲。在一條只能一人並行的山路山,迎面竟然走來2匹馬,悠哉悠哉的搖著鈴鐺(這裡的馬脖子上都有鈴鐺,走路叮叮當當的可好聽了)走過來,看架勢是一點也沒有要讓我們這些遠方來客的意思,那好吧,只有我們讓了,好在路邊還有條溝
間中走過的某一處印像頗深,邊上是一段小瀑布,跨過瀑布的那段,大約有2米不到些的長度,不是路,是2根…類似平衡木(大概比平衡木寬些),反正就是必須走一字步才能過,倒想起來小時候調皮,總喜歡走路邊的花壇的那個圍起來的邊緣(差不多也就是這個寬度),走著走著不穩了,順勢往邊上跳下地即可,這裡可不能往下跳,邊上就是山崖呢。走的時候還是格外小心,其實難度也不大,在那上頭大約2-3步即可。
山間處處點綴著一些小的瀑布,看到的時候總是很興奮,拍照的時候覺得好看,只是過一會兒才發現走啊走啊,就走到這瀑布處,然後要走過去,水就這樣打在我們走的路上再往下,這窄窄的山路還是濕的,走起來就比較吃力了,腳下每一塊石頭都要認准,每一步都要踩實了。
大約halfway出來半小時之後,就開始了大段大段的下坡路,心裡暗自慶幸總算不用再爬坡(再回頭去想想環法,每天幾百公裡的騎行在山裡,那體力簡直是可怕,穿得上點點衫的,實在是偉大),然而下坡有下坡的新問題,倒不是體力,而是腳疼,哈哈。上坡累,但是可以豁出全部的力氣就往前衝往山爬,下坡則不然,大部分的力氣用來控制,要讓腳牢牢地抓住地,有些地方坡度比較大或者比較滑的,只能小跑步往下衝,但力氣要全部花在控制腳步可以慢慢煞住。然而因為下坡,腳總是往前衝的,所以腳趾不斷的頂到鞋,那感覺就和“穿小鞋”毫無二致,哈哈,好似穿了一雙小號的鞋在爬山。開始還以為因為我穿得是雙新鞋,不順腳(因為出發前兩天去hyy那裡取經,被告知如果可能徒步的話,鞋一定要防滑,回家發現現在那雙常穿的運動鞋鞋底已經大片被磨平,結果出發前一天的晚上突擊買了2雙登山鞋回來的,這雙鞋實在是幫上大忙了),過一會兒發現人人都在喊腳疼,哇哈哈,這下心理平衡了。這時候才想明白怪不得店裡有賣登山拖鞋,為什麼看到老外的徒步客都在包上再掛一雙登山拖鞋,原來,原來,原來,是下山用的,不用穿幾小時的小鞋。
走著走著,身後竟有當地人牽著馬走過,健步如飛,蹭蹭蹭+叮叮當當的就上來了,我因為在整個隊伍最末,怪不好意思的回頭跟他說對不起,我們走得慢,他倒也笑笑說沒關系。不過走了一段之後,這老兄牽著馬從邊上看起來完全沒有路的地方走下去三步兩步就到我們前頭了,看得我目瞪口呆。然後看他們牽著馬從一塊斜斜的草坡走下去,開始感慨“還好我們不用走這樣的路”,話音沒落,就看到向導向右轉,起步走,衝著這塊草坡就走了下去,當場血濺三尺。兩腳使勁發力抓住地從草坡往下走,到中間大家忍不住停下休息。
歷時4個多小時,終於到達住地——鼎鼎大名的中峽旅店Tinas。第一時間進屋從頭到尾洗了一把,換上拖鞋,神清氣爽,輕松感簡直前所未有。Tinas有2棟樓,一棟是民居式的老樓,另一棟是近年新建的新樓,房間也是完全的標准房,據說老樓更有當地風味,不過我們住的是新樓。不過新樓門口的院子實在是太舒服,隨手拉過一把椅子,面對著對面的大山,把腳擱在花壇上,倒上一杯茶,看著沒有信號的手機,實在是難以言狀的暢快和輕松。完全不記得這一路走來的辛苦。
當然,肚子餓是抵擋不住的,好在開飯也快,也終於唱到早就在網上看到無數人念叨過的Tinas的“土雞湯”,真正是名不虛傳,鮮!現今的城市,早已被流水線生產的木頭雞占領,再也吃不到這樣的土雞了。
吃完後,坐回那個院子,繼續享受這與世隔絕的快樂。茶水是免費的,不過福建同伴喝不慣綠茶,拿出自備的茶葉,於是,繼前晚喝了一肚子的普洱之後今晚又一肚子的鐵觀音。搬了張桌子,拿出昨天打包的零食,繼續牌局。
間中老大走過來聊了幾句,才知道,今天走的這條山路叫“哈巴小道”,是從上虎跳到中虎跳的絕對經典徒步線路,但我們是半路起步,只走了7公裡(我始終不相信我們那4個小時只走了7公裡,也許老大說的是直線距離吧),怪不得,我記得之前hyy告訴我他從上虎跳到中虎跳走了6個小時,而他的體力絕對是超好的。而這條線路在他平時帶游客走得標准流程中是沒有的,我們因為行程特別長因此安排了這條小道。對我而言,這條小道帶給我一種嶄新的經歷,離開城市、離開柏油公路、離開汽車、離開電腦、離開網絡、離開中國移不動/中國聯不通、離開所謂的安逸,只有山路,只有自己的腿,甚至有一點危險,只有山、水、雲、樹,只有這天地間一片廣袤的自然,和自己。一路雖然辛苦,但那只是自己疏於鍛煉體力不好,而一路的美景(或者說,不僅僅是看到的美景,而是那種自己人處在這樣一種環境的帶來的前所未有的那種感覺)乃至最終到達終點時候的那種滿足感卻回味無窮(那一剎那,突然開始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矢志不渝的冒著生命危險吃盡苦頭去登山,我相信登頂的時候帶來的那種感覺是deserve anything的)。老大打趣說“不會心裡暗罵說怎麼把我帶到這麼個荒山野嶺連手機信號都沒有的地方吧”,呵呵,哪裡會,簡直感激不盡。
打牌打得漸漸天黑,也許因為是雨季的關系,雲多,也不見一顆星星,室外暗下來看不清,於是自己搬了凳子到二樓的一間空無一人的屋子繼續喝茶打牌,沒料到僅僅是把一個椅子從一樓搬到二樓,竟然都氣喘得不行。直到這時,我才反應過來,也許這就是所謂“高原反應”,畢竟身處2400多米,否則即便我體力再差也不至於爬一層樓就那麼累啊,畢竟在家裡再怎麼疏於鍛煉每天爬一層樓還是有的。天黑下來之後,看著窗外,簡直有點不可思議的黑,可以說伸手不見五指,大片大片的山、路,全都完全不見了,只是滿目毫無二致的漆黑,除了黑還是黑,這時候要是再去走山路,怕就把自己給怕死了。
回房休息大約也就10點多的樣子,不過人還興奮著,又躺在床上把《達芬奇密碼》看完,真正睡下去,也過了12點了。第三天,或者說真正的第一天,就這樣過去了…ZZZzzz…
雲南游記Day4—雪山、青草、美麗的喇嘛廟,沒完沒了的姑娘在沒完沒了的跳
2005/08/2中虎跳峽—中甸(松贊林寺、藏民家訪)
起床,腿如灌鉛,昨天的酸痛統統發作出來了,其實也是預料之中,我一向都是如此,基本上應該有的酸痛都是要睡過一覺才會發出來的。
昨天晚飯時已經訂好了今天的早餐,說是有面吃,那我這樣的面條超人當然不做二選。等到面端上來,蠻失望的,一晚番茄蛋湯面,還很淡需要自己加鹽,實在是不怎麼好吃,呵呵。懂得吃面的人都知道,番茄蛋湯和面,並不是什麼好伴侶。吃完後在旅店裡買了一包餅干、2塊巧克力和一瓶脈動作為補給。
吃完後,隨意走到Tinas邊上的一座小橋上,小橋邊就是一條瀑布,從上到下直接瀉到下面的江裡。
有2只極可愛的狗狗從橋的另一頭齊頭並進搖搖晃晃的奔過來,很粘人,而且形影不離,直跟著我們回到旅店,在院子裡互相打鬧取樂。
然而坐在院裡等出發的時候,卻開始了激烈而痛苦的思想鬥爭。同伴的福建女孩聽說今天的徒步路程約3小時且驚險程度遠甚於昨天的哈巴小道,且頗多下坡,決定今天不下中虎跳(奇怪的是,我懼怕上坡,而她獨懼下坡),LP也建議我不要下去了,畢竟平時缺少鍛煉,現在一下子沒個過渡就連續做那麼劇烈的鍛煉,身體可能吃不消,而且後頭還有好幾天。聯想到來之前hyy也告誡過這條路頗險,如果自己沒有把握就別下去了;又想到老大的標准流程是直接帶人來走這段路而不走昨天的哈巴小道的,看來也的確不是人人都有連續兩天這樣徒步的體力。給自己找了一堆理由,最後還是不死心的問了向導“到底有多少上坡路”,想到說從這裡走山坡爬到下面水邊,然後要再爬上來,上下坡一半一半,這些只好死心,也省得拖累別人走走停停等我。
其實心裡真的很想去,老大昨天也極力說這下去是多麼的好看(問他到底怎麼個好看法他只說你下去看到就知道了),可對體力又實在沒信心。按說人都到了這裡卻不下去,實在不是我的性子,換了以前無論如何也義無反顧的衝下去了,可現在漸漸對很多事情失去了曾有的那種信心,在不確定的能力範圍內,還是不要輕易嘗試了,太過自信最終只會讓自己頭破血流。也許,這就是所謂取舍,很多時候由不得自己。
就這樣,沒能下中虎跳成為此次雲南之行的第二個遺憾。
本來人多,老大是給我們找了2個向導的,因為一下子有4個人不去(昆明mm壓根就還沒起來),向導也就不用2個了,還是昨天的向導帶隊下去,另一個向導就留下陪我聊天,言談間知道這個向導是下去的向導的LP,呵呵。說了沒幾分鐘,就有一對廣州母女折了回來,說是路太險不敢下去,這下變成足足有一半的人沒下去。
向導翻出一些照片給我們看,總算看到了早就聽聞自己卻終不能到的“天梯”,是下中虎跳回程路上的一段直上直下坐在山崖上的梯子,大約20米高。又看到了一些中虎跳的景,只是向導說照片實在拍不出那個感覺,這個我是絕對相信的。還看到一些Tinas老板娘和子女的照片,說起這家旅店,原來因為老板娘姓田,就是Tian,於是後來改了個洋名叫Tinas,我估計是哪個老外給出的主意(都說虎跳峽是拜大量老外的徒步客所賜才出的名,果不其然,一路上見到無數老外,遠多於見到的中國人)
又說了些她帶客人的故事,有些客人體力不好的,一上一下6-7個小時(聽到這個時候,我實在是覺得蠻爽的,原來畢竟不是只有我體力那麼爛的),有些最後全靠向導拉著拽著甚至背著才能上來的。就在我們到的前不久,有個老外下中虎跳,心太過野,出了危險,他的向導就下去救他,結果2個人都被衝走再也上不來了,其實這個故事我走之前就聽hyy說過了,老大昨天也說了這件事,還感慨向導和導游的區別,說向導對客人是用自己的命去做保證的,想想也是不容易,做一次向導,也就賺個幾十塊錢啊。跟我們聊的這個向導,說她生完孩子沒多久就背在背上,又開始帶客人了,一直到孩子8個月,對我們而言簡直有些匪夷所思,聽她的口氣倒還稀松平常。
聊了一會兒,想想一上午就在旅店裡也未免太過浪費,於是便決定沿著公路走走看看。反正這裡也處處是美景,雖然錯過了經典的,可是只要有心,身邊從來不乏趣味。比如說路邊的小花
對面山崖上的一個山洞,反反復復很仔細的看了這個山洞,包括回來研究照片,百思不得其解,這個山洞看起來似乎並不純天然,洞口有修葺的感覺,可怎麼看這附近都沒有山路,不像是人能進去啊,到底怎麼回事呢?反正那一下子,從小到大看的小說的情節一個一個往外蹦,紅綾?武林高人?神仙?猴子?……
順著公路一直走,路邊的石頭一直有一家客棧廣告,怪怪的名字“Woody 山白臉”,昨天走哈巴小道的時候,離Tinas大約還有1小時的路程的地方開始就陸陸續續會看到這家客棧的廣告了。這2塊尤其好笑,1塊寫24hrs,可寫的不清不楚,我還以為是2-4hrs,可相隔不遠的另一塊又分明寫了10minutes,走過去的時候實在是讓我莫不著頭腦,簡直懷疑說第一塊24hrs的廣告是不是什麼競爭對手寫的,讓走到這裡的人心生絕望,哈哈。後來回程時候特別仔細的看了這塊石頭,才發覺原來寫的是24小時熱水。
我們走到這裡的時候,便在這大石頭邊歇息了一會兒,順手傍著石頭拍個照什麼的,然後LP突然驚訝的發覺這石頭上竟還有一排細細的黑字“中國移動此處有信號—by lucky tMZ”,簡直好似當年周伯通看到玉峰翅膀有字般。
打開手機一看,哇,真的諾,信號滿格,要知道,從哈巴小道開始手機就一直沒信號的。趕忙給老爸打了個電話報報平安。然而實在是很好奇,於是一邊繼續往前走一邊看著手機,看著信號漸漸由不穩定到逐漸衰減,最後變到再沒了信號,回頭看,此時距離那石頭大約70-80米左右。也就是說以這塊大石為中心,共大約150米有信號,我懷疑這大概是整個虎跳峽唯一有信號的地方了。估計留言的人一定也是走到這裡在這石邊休息,才那麼偶然的發覺手機有信號的吧。真的蠻奇怪的,這一路的環境,周圍的山況乃至植被都沒什麼兩樣,但唯獨就繞著這塊石頭的這段路程有信號,而且還是那麼強的信號,請再次允許我那豐富而又無聊的想像力開始發揮,信號石?外星人?(那些地球人怎麼那麼蠢,還要滿世界到處去架什麼基站,他們難道不會用石頭嗎?)……
路上見到很多老外的徒步族,那個腳力真叫好啊。印像深的是2個女老外,我估計跟我們一樣在公路下瞎閑逛,背著大大的背包,相向而行的時候很輕松的就超越了我們,再走了一會兒,看到她們的很遠的地方開始打回頭了,而這樣相對而行沒幾分鐘就又和我們擦肩而過。
一路上還經常會碰到牽著馬的當地人,往往會問我們要不要向導帶我們下中虎跳,呵呵,笑笑謝絕。心裡有些啼笑皆非,我是自己不爭氣,可不是沒向導帶我下去啊。
其實,下中虎跳若真的沒有向導呢,也不是完全不行,不過需要有比較豐富的戶外經驗,畢竟據說虎跳峽年年死人往往死的都是沒有請向導的,有個向導畢竟各方面都方便很多。下中虎跳有2條路,一條張老師小道,據說這條下去會比較好看,而且起點就在tinas附近;另一條一線天,我們在公路上走的時候看到了這個入口。
再往前走了一些,本想走到Woody去看看這家店子的,可是一眼望去前面一大段路都沒有,看來是沒希望了,也就打回頭了,太陽熱辣辣的直曬對體力也是一種考驗,而且雖說走的是公路,可畢竟還是頗有一些坡度的,回程路基本都有點上坡,速度也明細不如了過來的路。路上偶爾拍些景,這照片看看倒沒什麼,不過有些還真是我走出公路,走到山崖邊拍的呢。
就在快要走回到Tinas的時候,老大的車迎面開來,原來他帶著我們那3個同伴在這公路上看看,我們倒樂得上車,變了又掉回頭再走一遍我們走過的路了。路上把一路上看到的成果彙報給同伴們聽,尤其在那塊信號大石,大家紛紛下來打電話(然而我終於確認,中國移不動對客戶一定是分優先級的,我的全球通關機以後,別人的神州行才會有信號)。
開了沒一會兒就開到我們前頭折返的地方了,再往前一點,有一個客棧頗有名氣,是一名澳洲女子來到這裡,就嫁給了這裡的當地人,然後一起開了這麼個客棧,這個客棧的住客也幾乎都是老外,據說老板和老板娘很為當地人做了些好事。
老大說,到了這裡,中虎跳就到頭了,在過去就是下虎跳,下虎跳主要就是一個碼頭了。
事實上,當年無數老外把虎跳峽走出名氣的那條經典徒步穿越虎跳峽的路線,就是從下虎跳開始的,只是因為從這裡起步需要從玉龍雪山坐船擺渡過來,而近年玉龍的門票收費越來越貴,另一方面由於虎跳峽的聲名日響,上虎跳被逐漸開發成了旅游景點,因此才有了我們這樣從上虎跳起步的走法。
到了這裡我們也打回頭了,終究還沒是看到一路上都看到黃字廣告的Woody,事後才聽說Woody是下虎跳最有名的客棧,和Tinas一樣已有10數年歷史。回到旅店之後不多久,同伴的福建男生已經一馬當先回來了,差不多正好3小時,事實證明,沒有我在隊伍裡頭,才能真正看到大家的實力。回來的人都說下頭很漂亮,值得這一程路。雖然也是有些遺憾,可想想,我錯過了他們看到的,他們也錯過了我看到的,只是我錯過的比他們錯過的更好而已,而人生,本就是不斷地選擇/被選擇,放棄/被放棄……而已,。
午飯之後(再吃一遍美味的燉土雞,附帶老大推薦的油炸午餐肉,還真的很好吃),便上車出發了,路上老大特地指了指張老師家的客棧給我們看。開了不久,路邊有一道頗大的瀑布衝過路面,大家下來拍照,而調皮如我,自然直接從水霧中走過,走在水霧裡的時候,突然很想知道,那背後會不會有水簾洞呢?
上車繼續開,開了不多久,開過一個山洞,猛省悟過來,啊,這裡就是上虎跳,原來開公路才那麼點路啊,我們昨天翻山翻了4個鐘哎。
離開虎跳峽,下一個目的地是中甸,也就是香格裡拉縣。廣義的香格裡拉是一個很大的地域和文化概念,然而現今獲得香格裡拉這個名字使用權的就是中甸了。車上大家都紛紛開始睡覺,可我真的並不怎麼舍得睡,一路的美景啊。開開停停,拍照啊、加油啊、上洗手間啊,間中當然少不免被中國移不動的短信騷擾(歡迎您來香格裡拉之類,而且雲南的移不動的問候短信一發就是3條),進入中甸地區,身邊的景觀開始和麗江和虎跳又大不同,大片大片的草原,由很多很多的牛和馬點綴著。草地上有很多很大很大的木架子,說是用來曬糧食的,不知道為什麼,我的第一反應總覺得好似一個超大超大號的木椅子(可惜竟然沒有拍一張下來)。
虎跳到中甸大約也就2個多小時的車程,一點也不覺得長。進中甸不多久,便停在在一個小門入口,老大說接下來的目的是“松贊林寺”,而這裡有一塊草坪,是能夠看到松贊林寺全景的最好地點,只不過現在進這塊草坪是要收費的了,當然實在也真的不貴,2塊錢而已。一進門,便看到一個非常豪爽的藏族大漢守著一頭純白的犛牛,是收費拍照的,不過也真的不貴,5塊錢,事後回顧,整個行程見到犛牛無數,但真正純白的“神牛”,還真的就這頭,真的是漂亮!而且,這位藏民大哥真是厲害,不斷的一首一首唱歌給我們聽,有人付錢上牛,他就一邊唱一邊擺出各種Pose讓大家拍照,唱得真正是好!絕贊!絕贊啊!唱得都是歌頌草原、土地之類的歌,好比騰格爾那一路,Right song at the right place!
這時有2個藏族女孩各抱著一頭小羊問要不要抱羊拍照,當然也是要收費的,還是不貴,2塊錢。
還有還有,最可愛的收費模特,一個2歲的藏族小女孩(她們叫小卓瑪,藏語裡頭姑娘就是卓瑪)。
看起來,樣樣要收費好像特別商業化,其實我真的一點這樣的感覺都沒有,所謂“靠山吃山”,騎牛抱羊本身也是獲得一種服務,憑什麼不應該花錢呢?畢竟人家也不是收買路費,而且價格也真的是便宜。而我,真的很喜歡這塊草坪,會唱歌的藏民大哥,超可愛的小卓瑪,漂亮的白犛牛……
松贊林寺背後的山上,有諾大的“松贊林寺”4個字,藏文和漢字,據說是在山上用石頭堆出來的,也不是個容易的工程啊不我待。 短暫逗留之後繼續上車往前便來到松贊林寺
進去之後,這長長階梯著實嚇了我一跳,這可是海拔三千多米的地方,昨天兩千多米我還爬一層樓就喘,這要幾層樓啊?
到也到了,硬著頭皮也爬,反正走走停停歇歇,終究也怕了上來,上來之後再往回望,感覺自己原來和雲都平起平坐了,嗯,還能看到剛才那塊草坪,隱隱約約見到又有人進去了
進了一個主殿,蹭著別人的導游聽了一點解釋,知道了不能帶任何有色眼鏡進店,門檻不能踩是老早就知道的,至於跨門檻的時候應該左腳先還是右腳先…我已然忘記了。
並沒有每個殿都仔細看,在某一個一屋子都是轉經筒的房間(這個東東到處可見,據說因為念一遍經文時間太長,所以把轉經筒轉一遍就算自己念過一遍經文了,這這這…這都可以?!),也許因為酥油燈太多,缺氧愈發厲害,也就逃出來了。大約這樣走馬觀花的走了一圈(說實話,我從來對於寺廟這類宗教場所,並沒有太大的興趣,更從不下跪),也就出來了。
出來後,大家在停車的地方等同伴,因為松贊林寺的門票是一張明信片,而這裡一家賣藏刀的店同時也是郵局代辦點,於是大家紛紛開始寫明信片寄回家。
順帶看看那些刀,刀是真的蠻厲害,照著個鐵管子一刀下去……當然當然,不是應聲切成2截,呵呵,不過鐵管子上砍出清清楚楚一個缺口,刀絲毫無損,也夠厲害了。不過也不便宜,一把小小的也要兩三百,沈老大手裡這把大的,要千多蚊呢。
讓我覺得好玩的是掛在牆上的這些大劍,基本類似“風雲”才會出現的那種大劍,很難想像竟然會真的在現實中看到,誇張的大劍柄,很酷很邪惡的樣子(這種劍其實很不東方,路數上比較類似西方的中世紀大劍)。
LP很喜歡,竟很鄭重的考慮要買一把回家掛牆上,好在這家店也管寄,於是,於是我們就真的買了一把,劍只要280(我更喜歡的那把在劍身上刻了很多字的要480,太貴了),郵費倒要150的說。(而且,至今未到,呵呵,上周末讓老大幫我問問,老大倒是很快就替我問了,對方打電話告訴我說郵局沒有足夠大的木盒子包裝,等木盒等了半個月,才寄出,那我就繼續等吧)
集合之後,便往住地。因為預定的藏式客棧少一間房,老大說要有一間屋跟他住別地,3對母女自不必說了,福建的小夫妻也都比我小,當仁不讓還是我跳出來。不過還是先跟著車去看了看他們的客棧,門口邊上的小門裡頭鎖著一只藏螯,真厲害啊,不停的叫,老大從門洞裡塞個礦水瓶子進去,一秒之內就撲上來咬進去了,聲音異常恐怖,怪怪不得了,老大說這是他見過的最凶的狗。
穿過這扇門,是一個更大的院子,邊上2排大約10間房,還有2個餐廳,院子後就是一片水田,真是極舒服的環境阿
同伴們安頓之後,繼續上車跟老大到不遠處的一個旅店,很標准的標准房。讓我郁悶的是,房間在二樓,二樓啊,在這海拔三千多的地方,爬多一層樓都是大件事啊,喘得我。而且中甸頗有些冷,好在早有准備,不過也還好,套一件抓絨衫即可,人胖雖然耗氧量厲害,但是起碼御寒也厲害。洗了一把,竟有點冷。雲南這地方,龍頭一開,沒有所謂冷水,只有冰水,呵呵,有點誇張,不過那裡的冷水的確都偏涼,再加上我們也不住*星大酒店,小客棧或旅店往往使用太陽能熱水器,我們趕上雨季,熱水就比較小,洗澡有點不爽的。
然後就出發吃飯了,來之前就聽hyy推薦過到中甸一定要吃犛牛火鍋,中甸也的確到處都是火鍋,不過老大帶我們吃的不是犛牛火鍋,是烏雞腊排骨火鍋,也是很好吃啊。老大很好心,聽我說犛牛,就出去到外頭買了一大塊犛牛干巴(應該是犛牛肉經過一定的處理),讓老板炒給我們吃,端上來滿滿3大盆,味道極好,極香,只是大家已經都吃得頗飽,3盆都沒吃多少,想想實在舍不得,打了滿滿3大包,背走。接下來幾天,我始終背著這幾盒牛肉(因為是干巴炒的,這幾盒到後來基本接近牛肉干,而且是世界上最美味的牛肉干),這些牛肉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啊。吃完飯,出來的路上試著哼一首歌,那個累啊,簡直上氣不接下氣。
飯後的節目是“藏民家訪”,到了才知道其實真的不能算是家訪,只是到一個藏家大家圍圍坐,看藏民的歌舞表演。頗多旅行社的導游和私人向導都會帶游客去。吃的東西倒是很道地的藏族食品。酥油茶的正確吃法是加入青稞面,加白糖,然後用手捏啊捏,到最後搞得跟芝麻糊似的再吃,青稞面就放在這裡頭,呵呵,還有一張打開了拍裡頭的青稞面的,被我拍的曝光過度,只見一片純白了
說實話,這些東西我也真是看起來就不怎麼會愛吃,加上晚飯又吃得太飽,結果一樣都沒碰,就泯了一小口青稞酒,基本就是白酒啦。
節目內容主要是歌舞表演,印像比較深的是這位唱歌的大姐,唱得是真好,飆個“青藏高原”就跟哼個小調似的輕松拿下,唱得時候,大家紛紛上去獻哈達(反正進門時候人人有發)。舞蹈呢,看多了發覺變化不大,也就那麼幾招
邊上有一群人是一個旅行社帶來的,很會鬧,看起來都很High的樣子,間中有個女孩被起哄上去給伴舞,看那個舞姿竟是個專業的,起碼是練過的會家子。這個團居然烤全羊,烤豬,烤雞一個不落都上全了,老大偷偷跟我們說他們還真舍得花錢,這些東西挺貴的,這麼3個加起來要過2千呢。
其實感覺有些無聊的,對這些藏民而言,主持唱歌跳舞,上班而已。只是看到2個場景頗有些打動我,一是我坐的位置就靠近他們的“後台”(說廚房也可以),有一首歌的時候,同排的同伴起來走出去獻哈達,我站起來讓位置,無意中瞥見後台,一個女孩在那“後台”內隨著歌起著舞,並無任何觀眾,另一件是在我們最後散場離開的時候,那幾個唱歌跳舞的藏民在門口,說是送客人,其實他們只是自顧自在那裡打鬧玩耍,依舊那麼樂呵呵的唱著“遠方的朋友請你留下來”(之前我竟然還想到這首歌,高二在長興島學農的時候,生產隊的大喇叭天天放這首),這2件事讓我發覺,原來唱歌跳舞對他們而言,也許並不僅僅是上班……
回程車上,問老大(老大看起來跟他們很熟絡的樣子),他們真的是一家人?老大說,基本都是有親緣關系的表親,還有一兩個村子裡的朋友。其實想想這樣也不錯,何必把自己搞得那麼累。做做自己喜歡的事,挺好的。
回旅店,躺著一邊喘氣一邊看電視,然後…睡了ZZZzzz…
*虎跳峽Tips:
Option1:如果體力足夠好,時間足夠多,可以考慮全程徒步穿越,估計3天左右。
Option2:如果體力一般(但比我好),那麼我這個行程還是很不錯,挑經典路段走,過1夜。
Option3:如果時間緊張,可以按照老大的標准流程,直接下中峽,這樣不用在虎跳過夜
Option4:如果喜歡旅行團式的走馬觀花,那麼就上虎跳看看拉倒,最好不要走麗江段,太低了沒看頭。
Tip1:若要徒步的,一定記得弄雙防滑鞋,登山鞋最好
Tip2:走路小心些,並不可怕
Tip3:最好請個向導,這一點很重要
Tip4:Tinas的土雞湯 :-)~~~~~
Tip5:帶些能量高體積小的補充物,比如巧克力,牛肉干之類
Tip6:如果要打電話,沿著中峽的公路走去找那塊大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