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二日游

作者: 落霞·孤雁

導讀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鐘毓一處,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誠難覓如此佳境也。——孫中山《建國方略》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作為一個江蘇人,南京對於我來說並不陌生,這個城市我去過多次,或許是少不更事的緣故,每次去對南京的印像都很模糊。應同事要求,陪伴她一同游南京,我於11月12日再次拜臨了南京,終於對 ...

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鐘毓一處,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誠難覓如此佳境也。——孫中山《建國方略》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作為一個江蘇人,南京對於我來說並不陌生,這個城市我去過多次,或許是少不更事的緣故,每次去對南京的印像都很模糊。應同事要求,陪伴她一同游南京,我於11月12日再次拜臨了南京,終於對於這個城市有了較深的了解。

12日早晨我們乘3:36分的火車從上海出發,於7:36分到達南京車站,下車直奔玄武湖公園。

玄武湖公園——初識金陵

玄武湖公園七成以上是水域,環洲、櫻洲、梁洲、翠洲、菱洲五塊綠島鑲嵌水中,園內亭、台、樓、閣、廳、廊、館、榭疏密有致,雲光嵐影倒映,魚躍鳶飛,畫舫游弋。環洲煙柳、櫻洲花海、翠洲雲樹、梁洲秋菊、菱洲山嵐,風姿各具。公園的大半圍牆是明代的城牆,牆上長滿了青苔、爬山虎,磚大而厚實,多數上面還刻了些字,如“鹽城趙大虎謹制”、“蘇州官窯”等,記錄著歷史的印痕。玄武湖水面開闊大氣、清澈靈動,將石頭城的沉重化為無形。

獅子橋——品味金陵

也許是一路的奔波,我和同事不到中午卻已飢腸轆轆,從玄武湖公園出來我就帶著同事往湖南路方向走,親自品味金陵美食。

湖南路的獅子橋美食一條街,不論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一定去的地方。別看這條從湖南路上辟出的小街不長也不寬,可走進來細細一瞧,東西南北風味,中式西式美食一樣不缺,到了獅子橋,不怕你吃不好,就怕你吃不下。我們在食肆林立中尋找著,終於看到了伊式湯包的招牌,二話不說直奔而去。我們每人點了一籠雞汁湯包和一碗鴨血粉絲湯,同事一直誇說湯包比上海的南翔小籠好吃多了(PS:上海賣的南翔小籠多數為假冒的,此處只是打個比方,別無他意)。南京人愛吃鴨子,板鴨、桂花鴨、鹽水鴨、南京烤鴨、醬鴨頭、拌鴨舌…總之南京人可能是最會吃鴨子的了,而最精彩的當數“鴨血粉絲湯”,這東西簡單之極,鴨血、鴨腸、鴨肝配上粉絲,吃的時候,佐以小籠湯包,味道甚是鮮美。

飽餐之後隨便在街邊逛逛,正宗的北京糖葫蘆,甜甜糯糯的梅花糕,武漢小吃辣鴨脖,名字有點怪但味道不錯的撒尿牛丸……雖然一樣樣小點看著不起眼,但沿街邊走邊吃就能撐個半飽,我跟同事買了一份撒尿牛丸,味道較為一般,做法有點獨特,沒嘗過的可以試試。同事迷上了北京的糖葫蘆,也許她是廣州人的緣故,大概從小到大沒吃過正宗的,所以至今念念不忘那串讓她回味無窮的北京糖葫蘆。

雞鳴寺——南朝首剎

“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唐代詩人杜牧的《江南春》,寫盡了南朝建康佛寺之盛,而南京雞鳴寺的前身就是這四百八十寺之首剎——同泰寺。寺廟集山、水、林、寺於一體,環境十分幽雅。寶剎莊嚴,銅佛閃耀,寺內樓閣參差,殿宇輝煌,浮圖聳空,香火繚繞,游客不絕。佛殿建築精美佛像莊嚴;宏觀則山明水秀寺優美濃蔭碧翠留人步;登宏塔而俯瞰則群峰拱挹;煙嵐蓊郁。

總統府——歷史見證

沒有任何一座城市、也沒有任何一個建築群像南京長江路292號總統府這樣,毫無遺漏地見證了風雲激蕩的中國近代歷史,它完整地保存著如此眾多的中國近代史的文物古跡,成為中國近代百年史上最有力的物證。總統府,這座充滿東方園林優雅之美的院落,目睹了清王朝由盛而衰的屈辱,感受過太平天國“十年壯麗天王府,化作荒莊野鴿飛”的悲壯,也見證了解放戰爭時期的鐘山風雨和國民政府的興衰榮辱。

總統府大門是西洋古典式,大門內兩側數十米長的朝房是衛士的駐地。二門為中國古代衙門式大堂,幾十根粗大的紅柱立於其間,氣勢不凡。其後是一條很長的走廊,走廊兩側有禮堂、外賓接待室、總統休息廳及參事處、文宮處等中西建築,最後面是以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的號命名的5 層現代西式建築——“子超樓”。蔣介石和李宗仁都曾在子超樓的二樓辦過公。

總統府中軸線的東西兩側分別是一座中西合壁的大型建築群和一座極為精致的江南園林,經過數朝更迭、幾代積澱,總統府建築群具有復雜多樣的建築風貌,在南京眾多的名勝古跡中凸現出與眾不同的歷史價值。

瞻園——懷古賞新兩相宜

瞻園是南京現存歷史最久的一座園林,已逾600高齡。明初,朱元璋因念功臣徐達“未有寧居”,特給中山王徐達建成了這所府邸花園,清代乾隆皇帝南巡時,題書“瞻園”二字。這裡先後為東王楊秀清和夏官丞相賴漢英的王府花園,後毀於兵火。而今瞻園,舊院嫵媚,新容俏麗,深厚的基礎更添時代的活力。可謂是瞻前顧後皆妙景,懷古賞新兩相宜。

秦淮風光——記住南京

南京的傍晚屬於承載著無數脂粉氣的秦淮河。槳聲陣陣、月影搖紅,小舟順著秦淮河的水,緩緩向遠處漂流。青磚門樓,青瓦粉牆,從眼前悠悠滑過。閉上眼睛,再也不聽石頭城上的風沙,金陵城裡的流水繁華,懶懶的,恬靜的,記住南京。

我和同事住的是江蘇飯店5號樓,據說是民國時期的建築,這裡曾經是民國時期國民黨的高級官員和貴賓經常出入的地方,電影皇後蝴蝶,小諸葛白崇禧都曾經下榻於此,走在樓內有一種想跟故人對話的念頭。然而第一天的奔波著實讓人疲勞,我們兩人不久都進入夢鄉了,也記不得是否在夢中有沒有遇到這些曾經的風雲人物了。

第二天一早,我們稍適整頓,又開始了新的征途。

夫子廟——食色南京

夫子廟是南京小吃集大成之地,到過南京的人,不在夫子廟吃上一頓,算不上到過南京。這裡大大小小的林立著20多家小吃店,名店有“奎光閣”、“新奇芳閣”、“蔣有記”、“雪園”、“永和園”、“六鳳居”、“五鳳居”、“德順居”、“龍門居”等。我們選擇了其中一家“永和園”點了七、八種點心,每人又叫了一份涼粉。

酒足飯飽後,我們就抓緊時間游覽了夫子廟、江南貢院、烏衣巷、李香君故居幾處景點。一路下來,感受到了王謝堂前的風雅脫俗,也有過脂粉與絲竹交織的軟帳紅塵,如今燕子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秦淮河畔在我面前呈現的已不是孔聖人的威嚴,剩下了只有濃濃的市井情懷了……

鐘山風景區——青山有幸埋忠骨,松柏梅桂護幽陵

來不及在秦淮河畔細細體會,我們就急急忙忙趕向了中山風景區。當年諸葛亮曾驚贊“鐘山龍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也!”如今它也是南京人的寶藏。我在南京的2天中有1天花在了這裡,然而終究不過是淺淺一瓢飲。我把這裡的景點大致分為了兩個部分:一個是明孝陵及其護陵系列;一個是中山陵及其護陵系列。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屬皇家陵墓區,當年曾為禁地,今衰壁殘樓,氣氛神秘而凝重;中山陵埋葬著“天下為公”的國父孫中山先生,陵園肅穆、莊嚴而幽雅怡人。論年代,孝陵在中山陵之前,論地勢,孝陵在其之下,論對今人的影響,中山陵不可替代。

靈谷寺

走進這蒼樹環抱,花香飄逸,佛音繚繞,鐘聲悠揚的景區,悠久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內涵,即刻就讓我們剛剛從繁華的城市過來時的那顆浮躁的心平靜下來了。

靈谷,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埋葬和紀念國民黨三萬三千多名北伐和抗日時期犧牲將士的墓地。雖然梅花形的墓牆外暮鼓晨鐘敲出的是安詳的念經聲,那古老的南朝古剎靈谷寺朱牆青瓦上縈繞的卻是經久不散的英魂。

沿著丹桂遍植香氣浸潤的甬道,一座宏偉的建築“無梁殿”出現在眼前。無梁殿原名無量殿,因供奉無量佛而得名,是原靈谷寺僅存的一座建築,因整座建築全用磚石砌成,無梁無椽,所以又稱無梁殿。殿前有一座五楹帶頂的陣亡將士牌坊,中間坊額刻"大仁大義",背面刻"救國救民"。坊前置一對漢白玉雕成的貔貅。殿內牆上書刻孫中山的《總理遺囑》,殿內石壁上刻著國民革命陣亡將士名單。

指肚在每個亡靈的名字上摩過,涼氣從碑石裡透出,沉默的筆劃告訴我們那個年代沉澱的太多故事。不論是上將師長還是下等兵,此時都已經睡去,一並睡去的還有當時激烈的戰鬥和他們的犧牲場景,留下經久不滅的是抹不去的歷史。行走在三萬三千個名字中,行走在沉重的歷史中,不能言語,輕點輕點,腳步放慢,不要驚醒了亡魂英烈。

除了無言的石碑,殿後還有一座九層八面高六十米的靈谷塔亦是為紀念亡靈而造。靈谷塔原名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紀念塔,建於1931年。除第九層沒有碑刻外塔內外壁均嵌有碑刻,錄有孫中山先生在黃埔軍校的開學校訓等。

從塔心的旋梯拾階而上至最頂層,視線豁然開朗。叢叢桂樹圍塔吐燦,翠璋迭繞,松柏挺立。極目遠眺,藍白色的中山陵在紫金山的懷抱下熠熠生輝。清涼的山風從臂間穿過,讓人情不自禁要放喉長嘯。

下得塔來,右側是層層密密的山林,亂石鋪就的小道從林間穿過,引領我們繼續探尋靈谷的幽境。遍地可拾的橡子,綻開的刺殼告訴我們秋天的來臨。無字碑、石龜、石馬、牡丹花台、僅剩斷恆殘壁的紀念堂,無聲地坐臥在雜樹荒草中默默紀錄著歷史。

山清氣涼、游人如織、落葉颼颼,道不盡的秋意,賞不完的秋景,訴不完的秋情,等你來靈谷親品。

中山陵

中山陵的具體結構在此我就不詳細述說了,好在它的資料很多,大家也都有一定和比較一致的觀感。沿中山陵石階而上的時候,人會自然地產生肅朗而景慕的感覺,仿佛感受到“三民主義”樸素而大氣的氣氛,自然地投入到對中山先生、對民國創舉的懷想中去……把“三民主義”和“天下為公”的博愛精神體現得如此精妙、深入的設計者呂彥直,我是十分景仰的。延博愛坊進去,蹬至台階再到陵門,經過三百多余級台階,直抵紫金山中山陵,蹬至石階盡頭的祭殿從側門跨入墓室,只見中央砌有圓形的墓穴,雕有中山先生的臥像。抬頭望去,上面是繪有國民黨黨徽的陵頂,在燈光的照射下此地更加的莊嚴肅穆。我不由想起剛才在陵門處看到的無字碑,那是孫中山先生不想把自己的偉績刻在石碑上,後人自由評說。就更加對先生為敬佩。心中翻湧著中國近代史上那段風雲變換的歲月,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從陵殿慢慢出來,向眼前望去,漫山碧綠,蒼松翠柏郁郁蔥蔥,加之陵園都是用青藍色的琉璃瓦和銀灰色石壁砌成,滿目冷清色調,觀之更加的莊嚴肅穆。

明孝陵

到達明孝陵時,已接近傍晚,所以只是匆匆游覽了一下孝陵殿,周圍的神道、梅花山等初我們只能在在地圖上“神游”一番了,這大概是我們此次出游的一大憾事。

繼續北行經大紅門進入享殿,即是重修的孝陵殿。幾經毀損之後,今天的享殿已經淪為了賣旅游品的商店,只有從三層石造須彌座和56個巨大的石柱礎依稀想見當年的雄壯……按照台基的面積和柱礎的位置,推想當年的享殿,面闊九間,進深五間,規模與北京的長陵享殿相近。 (又是太平天國那一幫農民毀的,包括後面的明樓。)殿內僅存一碑,為康熙手書“治隆唐宋”四個大字,意思是誇明太祖治國治得好,好過了唐宋。(實乃收買江南人心之舉,暗含稱頌自己之意,“大清終究滅了明”哦。)殿門旁還有一個特別之處:《特別告示》碑。碑額“特別告示”四字為篆書,正文卻分別用日、德、意、英、法、俄六國文字刻成,大意是“此處為文化古跡,請愛惜保護之。”奇的是,碑是清宣統元年兩江洋務道台和江寧府知府(相當於今南京市市長)立的。由此可見,在大清國風雨飄搖之際,南京的官員還不忘保護明孝陵,南京文官的文人風氣可見一斑。

過享殿,經方橋(因橋呈方形,顧名,橋欄亦毀),便是方城和其上的明樓。方城是“寶頂山”(明太祖墳山)前面的一座大建築,全以大條石建成,方城正中有拱門,從此入口是圓形拱形隧道,由數十級台階組成。外圍的須彌座上,依稀可見精雕細啄的團花(蓮花)祥雲花紋,經過數百載的雨水侵蝕,許多地方已呈現出溶洞石筍般的形態。這對比是如此強烈,不覺讓人心頭一震。

方城之上是明樓,如今也僅存無頂四壁磚牆,內黃外紅。傳說原大殿重檐飛角,覆黃色琉璃,造型華麗,雄偉壯觀。樓內白方磚鋪地,今日夜與天日相對,恐怕是它們始料不到的。明樓後面即是墳山,樹木幽翠,間有清風鳥鳴,正面僅清秀的“此山明太祖之墓”幾個字,據說也是後加上的,不過是個擺設了,朱元璋的屍骨,恐怕早已不知所蹤了。

回頭的路上偶然在享殿前西側古柏之間發現一巨大的石龜趺,長4、5米,寬2米多,上托“無字碑”,高3、4米。據說整個鐘山景區,這樣的石龜趺還散布著很多,可能是當年棄而不用的碑材。整個明孝陵,氣勢恢弘而破舊,滄桑感伴隨始終,似乎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修繕和保護,不知是用意還是無意。

還有紫金山天文台、紫霞湖、中山植物園、定林山莊(王安石被貶之後的山間別墅)等處也是值得一游,可惜時間短暫,只好留到下一次來南京時。

整個鐘山景區,融人文和自然景觀於一體,走在任何一處無不被綠色所圍繞,滿目蔥郁,清氣沁脾,鳥鳴山幽,怎不讓人留戀?

短短2天,實在有太多的遺憾,所游之處仍唏噓未盡意,更不要提那沒能去的清涼山、隨園舊址(袁枚著《隨園詩話》處,亦即江寧織造曹寅府邸,“大觀園”原形)、莫愁湖、白鷺洲(“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鳳凰台、桃葉渡、幕府山(長江之濱,可遠逃長江滾滾,大橋如虹)、雨花台、棲霞山、湯山(明孝陵碑材出處)、……唯盼他年有幸得以重游細賞而已!

行程:

第一天:

7:36早上乘火車從上海出發到達南京

7:36~11:30 游玄武湖

11:30~13:30 前往獅子橋吃午飯

13:30~15:00 游覽雞鳴寺

15:00~16:00 游覽總統府

16:00~17:00 游覽瞻園

17:00 在秦淮河游覽,吃夫子廟的特色小吃

第二天

7:30~9:00 在夫子廟吃早點

9:00~11:00 游覽夫子廟景區(夫子廟、江南貢院、烏衣巷、李香君故居)

11:00~18:00 游覽中山景區(明孝陵、中山陵、靈谷寺)

20:30 由南京返回上海

旅游小貼士:

1.以上景點門票價格:

玄武湖20元

雞鳴寺 5元

總統府 80元

瞻園40元

夫子廟景區 40元聯票

中山景區 80元聯票

2.美食:南京的美食小吃多聚集在湖南路獅子橋和夫子廟兩處,大家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其中獅子橋的美食更加正宗一些。

3.南京新火車站剛剛建成,非常漂亮,頗有飛機場的感覺。

4.南京的出租車起步費8元,停車等候時不收費,市區內的各處景點基本上都是一個起步價就可以到。

5.由於網上關於南京的資料很多,在此我就不詳細說明了。


精選遊記: 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