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終於結束了所有車上的行程,剩下的幾天就是純粹的休閑了。
(1)“喀什--幸福祥和的國慶節”。
睡了個自然醒,出來的時候已經 12點多了。因為是國慶節,全城的人們都出來了,我們以最慢的速度走著,沒有乘車的顛簸,才覺得腳下的土地如此踏實。往清真寺的方向去,經過的政府廣場上很多小孩在玩,快樂地跑著,小販們塑料玩具擺了一排又一排。姑娘們大多穿著紅色的套裝,很
紅很紅,帶著花花的頭巾,像過年一樣的喜興。很多老人穿著整潔,藍色或黑色的中山裝或半大風衣,一個服裝市場前面有幾個維族小孩吹吹打打,招攬顧客。
像所有內地閑散城市一樣,清真廣場上噴泉邊很多孩子玩著水,喂鴿子。而大媽們三人一堆兩人一起坐在台邊聊天,也有老人們出來曬太陽。因為是星期六,要4點之後才對外開放。後來買了票進去,沒什麼特別,除了那塊昂貴的地毯式伊朗總統送給當地阿訇的,有人出價20萬美金也沒買走,是無價之寶。出來的時候,我和老公拉手被伊斯蘭教教徒制止了。“原來在清真寺裡是不可以拉手的”。
於是我們去手工藝品一條街逛,喜歡裡面丁丁當當的響聲。買了一把叫“熱瓦普”的新疆樂器,吃了“爛唧唧,但無比甜美的”的新鮮無花果,餓了就吃羊肉串,烤鴿子,釀涼皮,累了就歇著,過著和豬差不多的生活,竟然如此美妙。
維族大嬸們都鑲著明晃晃的金牙,閃爍在陽光下,分外耀眼。據說在新疆,有錢人才可以鑲得起金牙,財富就是體現在嘴上的。
去了香妃墓,喀什市內比較有名的景點,像是為了完成任務。喀什是乾隆皇帝的寵妃香妃的家鄉,她的衣冠塚在此,因為伊斯蘭教崇尚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所以墓中沒有任何值錢的金銀珠寶,所以也沒有盜墓現像,保存完好。也去了余師傅推薦的香妃墓旁邊的“果園”,說是裡面有美女和維族歌舞。結果裡面冷冷清清,只有一棵梨樹上掛了幾個梨,沒有其他果子。有兩位長相極為難看的維族女孩跳了一段舞蹈,其中一位面無表情。後來我提出和其中一位雖然醜陋跳舞還有點味道的女孩合影時,她說“和我們合影,要收錢”。。。。我。。。立刻昏倒。。。然後出園嘔吐。。。。
我安慰老公說:“那些蒙著臉的都是美女”。
晚上去了一家裝修很豪華的“歐日大飯店”吃晚餐,有兩個中年維族人,彈著冬不拉,唱著民族韻味很濃的歌曲,有一個很小的小姑娘忍不住跑出來跳起了新疆舞蹈,脖子很是靈活,氣氛一時間達到了高潮。
喀什很有民族風情,其實我們才是少數民族。
(2)“烏魯木齊不小心吃到最好吃的烤串”
在喀什不敢多買東西,去的時候行李太多了,我就帶了睡袋,床單和春夏秋冬的衣服等等,所以在喀什就是閑逛,感受民族風情。
飛回烏魯木齊的時候已經半夜1點多了,最後一天睡了個大懶覺。出來的時候已經中午,一直希望找到大家說的著名的南門烤肉,在市裡繞了一大圈又一大圈,被告知,南門烤肉搬了,走到新搬的地方說,沒了。我說這南門烤肉惹誰了呀,咋就不見了呢。
一路上買了黃師傅推薦的寒梅椒麻雞,哈薩克馬腸子,打算晚上回去就啤酒吃,因為大部分的伊斯蘭餐廳不提供酒水,也不允許喝酒。
在路過一個通道的時候還照了大頭貼照片(無聊吧),真的想家了。
很餓,就在酒店附近找了一家天天經過的清真飯店,門口的老爺子用緩慢的速度串肉烤肉,長的很慈祥,於是決定在這吃吃看。我們的評價是:肉嫩,味濃,好吃。之後又回到老公念念不忘的“多味煲”吃了煲仔飯。
其實美食和風景一樣,有的時候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有點累,我們說先回酒店睡一覺,7點起來到二道橋的大巴扎看維族歌舞演出,然後買些東西送給朋友,結果一覺醒來,已經晚上10點。最後的一天有大半天都在睡覺,多遺憾。
(3)“回家,回家”
在新疆經歷了春夏秋冬,從半袖T恤到羽絨服,因為衣服准備充足,食欲良好,身體情況保養不錯,帶的藥沒有用上,防曬霜基本光光(建議一定要多帶防曬霜)。
回來一秤,居然胖了一斤,不對,新疆說法是半公斤。:)
的確,“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此行包車跑了6000多公裡,也只是跑了新疆的一部分,日行平均500公裡(北疆5000多公裡,南疆近千公裡),飛行距離加車行距離至少18000公裡。
和北京的兩位同伴從素不相識到成為朋友,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互相謙讓,雖然一直在更改日程(很抱歉,我這個人比較善變,想法比較多),最後總是能達到共識(是你們謙讓我:)),總是找到我們認為“最完美”的答案。
後來我們總結:在新疆旅游,要隨時做好改變行程的准備,心態要好,隨遇而安最重要。
總之回家真好。
老公說近三年不折騰了,如果旅游只去三亞,我學著廣告詞說“明年休假不旅游呀,不旅游呀不旅游,旅游只去海南島呀”,然後我又嚴肅地說“明年,咱們去西藏,我相信只有西藏的路比新疆的差,只有西藏的天比新疆的藍”,老公唯有苦笑。。。
(THE END,累死我了,寫東西比旅游還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