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起來,泡了杯雪山涼茶,打開門,跑到廊子上深呼吸。雨後的空氣,帶著木葉的清香。
出門時看到陽光淡淡地撒在走道上,猶豫了一下,把外套放在房間裡,穿了短袖T恤和膝蓋上有洞洞的牛仔七分褲就鎖了門。
我們去到一條小街吃早餐,小店門面很小,三五張桌子,在門外擺了幾個爐子,爐子上放著大鍋。其中有一鍋煮著黃黃的糊糊,我以為是玉米糊,很開心,連說“我要一碗玉米糊。
“玉米糊”端上來了,糊糊上面撒著些作料,糊糊下面是白色的米線一樣的東西。我這時已知道,這東西叫“稀豆粉”,是碗豆粉做的,米線一樣的東西是餌絲。味道鹹辣鮮香,一大碗被我吃得干干淨淨。
今天的行程很輕松,就是游蒼山。我們走在古城街上,悠閑得完全不像游客。
街邊有一溜小攤,叫賣烤乳扇。乳扇又是雲南的特色小吃,應該是用牛奶做的,薄薄的一張薄片,放在爐子上一烤,就卷起來,半焦的,纏在竹簽上,兩塊錢一串。我嘗了嘗,實在是不習慣它的味道。
上蒼山的索道有兩處,我們選擇從感通寺上山。上下山的雙程票標價是85元,古城裡就有人找你兜售,開價只要65元。我一直沒搞明白他們的票是從哪裡來的。
我們買了四張雙程票,然後出了十塊錢的車費,票販子就叫來一輛面包車把我們送去感通寺索道入口。
仰望蒼山,林木郁郁蒼蒼,雲霧迷蒙,望不見山巔。
纜車平穩上行,樹林從腳下滑過,偶爾看到小松鼠在枝葉間跳躍。空氣安靜。
到索道終點,更冷。而且開始下雨,越下越大。好在有出租雨傘和外套的,雨傘租金5塊錢一把,外套15塊錢一套。我們帶了兩把傘,又跑去租了兩把。出了索道,就看到大棋盤,大棋盤實際上是一個壩子,刻了楚河兩界,擺了兵馬士車將相帥,一個棋子的半徑大約有半人高,據說金庸來蒼山時曾經在此駐足。
到蒼山用“爬山”這個詞其實是不太准確的,准確地說,是行走蒼山。
蒼山十九峰十八溪,一條玉帶路橫亙山腰,從此峰至彼峰,實際上就是在這條玉帶路上行走。
我們一人撐一把傘,爬了一小段山路,就到了玉帶路。
這個地方是旅行團很少會到的,他們大多到了索道終點,看看大棋盤再看看清流溪瀑布就止步了,所以,整條路上,只聽到我們四個人的腳步聲。
雨密密地打在傘面上,碎碎的小水珠濺到臉上。向上望去,白茫茫一片,向下望去,除了眼前幾棵松樹,亦是一片白霧茫茫。
在岩石下避雨的時候,後面來了一對情侶,在這種地方碰到,大家都是友善地笑笑。
等雨小一點,又重新開始趕路。計算時間,剛才一公裡的路,我們居然用了差不多一個小時來走,真是雲中漫步。
山路兩旁看得到很多種植物,我印像最深的是各種顏色的野菌子,有深紫,有胭脂紅,有淺黃,有米白,還有一種褐色的,色澤絲般光潔,邊上鑲了一圈淡黃,酷似金絲絨舞裙的裙擺。
白色的山茶花,大朵大朵的,墜落在石板路上,拾起幾朵來看,每一朵都帶著說不出的憔悴。
雨住雲散之後看得到山下的大理古城,陽光下白色的屋頂,還有在建中的天龍八部城,據說是以金庸的《天龍八部》來構思的一個建築群。
路上的人稍微多了一點,三三兩兩,全是自游人,很多是老外,背個大包,行走山間。
走了十五公裡,爬了一段山路,看完一個瀑布(我居然不記得它的名字),原路下山,在路邊小食攤歇腳。
食物很簡單,一共只有三樣,煮雞蛋、煮玉米、炸土豆。
我們要了一份炸土豆,三塊錢。另外要了四根煮玉米,八塊錢。反正趕不及下山吃午飯,就拿它當午餐了。
攤主是個年輕女人,背著一個一歲多的孩子,旁邊一個年輕女子不知是小姑還是妹妹在幫忙。
一條大黃狗在篷子下跑來跑去,扔幾顆玉米給它,它嗅嗅,然後起勁地吃起來,我大快,繼續喂它。
回到大理古城,已接近下午五點,算了算時間,在蒼山上走路大約花了四個多小時。
抓緊時間補了一小覺,去吃晚餐。
晚上的節目是去逛洋人街。
這是大理古城很有名的一條街,在復興路上(街名不確,不過你如果問洋人街,當地人都知道)。
街兩旁鱗次櫛比皆是工藝品小攤、小店以及酒吧,酒吧從門裡開到街上,到處可見老外。有去喝酒的,也有賣酒的,衝你喊“你好,歡迎光臨”,發音相當標准。
饒有興致地逛那些賣工藝品的小攤,粗糙的手鏈、項鏈、戒指、手機鏈,還有發簪、耳墜、銅鏡、扎染的手袋,一樣一樣,在昏黃的燈光下,給人美麗的錯覺。我很願意在這樣的錯覺裡尋找快樂。
挑挑揀揀過後,我買了一對耳墜,看上去像藏銀,其實什麼銀都不是。
在酒吧喝啤酒,玻璃燈罩裡紅焰躍動,燈影裡,明媚笑容。
往事歷歷杯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