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游在彩雲之南(五)

作者: 依豆

導讀10萬人出師緬甸,生還4萬6千人。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200名女兵翻越野人山,幸存者5人而已。 誰說戰爭讓女人走開? 1942年,騰衝淪陷。1944年9月,收復騰衝,城內建築破壞殆盡,後世稱“焦土抗戰”。 是役陣亡將士近兩萬人,葬於騰衝城南國殤墓園。 在細雨中,我看到蔣中正的題詞“碧血千秋”,於右任題字“天地正氣”,李根源的《告滇西父老書》。 ...

10萬人出師緬甸,生還4萬6千人。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200名女兵翻越野人山,幸存者5人而已。

誰說戰爭讓女人走開?

1942年,騰衝淪陷。1944年9月,收復騰衝,城內建築破壞殆盡,後世稱“焦土抗戰”。

是役陣亡將士近兩萬人,葬於騰衝城南國殤墓園。

在細雨中,我看到蔣中正的題詞“碧血千秋”,於右任題字“天地正氣”,李根源的《告滇西父老書》。

歷史的吶喊聲在細雨中隱隱回蕩。

陣亡將士的名字,寫在小小的石碑上,整齊有序,墓上林木參天。

怎樣的一支精銳之師!

我喃喃自語:後來呢?

後來?後來在解放戰爭中,這支精銳部隊在東北戰場上被打得七零八落,風流雲散。

望著雨中靜靜的墓園,默默無語,心生感慨。

騰衝靠近緬甸,當地人到東南亞的很多,後來回國定居,比較集中的有和順僑鄉。

和順僑鄉距騰衝縣城四十分鐘車程。

民居有白族風格,而村莊類絕江南水鄉。

石拱橋,流水人家,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

僑鄉人文氣息濃厚,彌漫著耕讀傳家的味道。

艾思奇,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原姓李,心慕馬列,故改名艾思奇。所著《大眾哲學》、《生活與哲學》,在當時的青年人中影響深遠。

一九六六年三月,艾思奇卒於心髒病。同年六月,文化大革命的文暴正式席卷全國。

從艾思奇故居出來,下坡,過浣衣亭,有村女在亭內洗衣,明知是做出來的風景,還是看了一會。

前面一幢小小建築,粉牆黑瓦,初看不曉得是做什麼的。

再看原是公廁,柱上一副楹聯:“為方便躬身過之,求解脫鞠躬如也。”

此行的最後一站是熱海溫泉。這一處一定要推薦給喜歡泡溫泉的朋友。到熱海已是下午五點鐘。溫泉大門處的總服務台修得簡潔大氣。問了票價,168元/人,

包括30元的門票費,免費乘坐2次電瓶車,另外,在晚上九點以前可在餐廳免費用餐。

坐了電瓶車,進到谷中,看了各處溫泉,什麼珍珠泉啊、眼鏡泉啊、美人裙啊,印像一

般,只對那個熱海大滾鍋印像深刻。一池泉水,沸騰不已,四周圍著欄杆,石碑上有文字記

載,出水口溫度99.6攝氏度。旁邊地面開了長方形的口子,罩上鐵欄,幾個小販把土豆、

芋頭、花生、玉米放在上面蒸著。

剛找到餐廳,大雨就劈頭澆了下來。

坐在寬敞明亮的餐廳裡,邊聊邊吃,看門外雨中白茫茫一片,實在是件幸福的事情。

餐廳極簡潔,實木的桌椅、柱子,火山石的牆飾、盥手台,木有香,石有韻。

飯食只有一種:過橋米線。

色彩繽紛可愛,紅的西紅柿、黃的胡蘿蔔片、白色的米線、翠綠的韭菜。味道一般。

天色暗下來,換好泳衣披上浴巾走出來,晚風吹得頭發輕輕地飄揚。

人已很少,泡在池子裡,徹底放松,好像每個毛孔都舒張開來輕輕地嘆著氣。

泡一會,又去蒸桑拿,躺在草席上,熱氣從地底溫泉滲到地板,滲到全身,汗出如漿。

夜漸深,雨又不期而至。池畔燈光中,雨絲如弦,撥動風的心情。

仰面躺在水中,閉著眼,雨淋在眉間頰上,心中空空蕩蕩。

過去隔煙,未來隔霧,

惟有此時,此刻,我如蓮,開在雨中。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