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展開波蘭華沙之旅這是華沙的像征 老城廣場的華沙美人魚雕塑 但華沙並不是一無所有。被高大漂亮的古城堡包圍著的,就是還相當古色古香的舊城區。裡面有個小廣場,中央矗立著不大但是聞名遐邇的美人魚像。手持寶劍的美人魚像是華沙的像征,代表的是住在維斯瓦河的守護著華沙的女神。

(華沙美人魚雕塑)
華沙是一座讓人肅然起敬的城市
她一次次被摧毀,又一次次堅強的站起來,因為她從不妥協,寧肯戰鬥到最後也不投降

(馬車)
石頭路上得兒得兒的馬蹄聲,仿佛可以將人拉回到中世紀
從地理位置來看,波蘭應該是歐洲的心髒,東至敖德薩,南到威尼斯,西達阿姆斯特丹,北抵奧斯陸,距離都不過2000公裡,就可以通到海上了。這個國家地勢平坦,沒有天災, 是不是天時地利太出色的緣故,才招來那麼多外強的覬覦呢?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曾經有那麼100多年,波蘭這個國家在世界版圖上找不到,因為她已經被俄國、奧地利和普魯士 瓜分了。但波蘭的名字從未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反而前所未有地根深蒂固。因為那個年代是居裡夫人的年代,流亡的科學家用祖國的名字命名了她發現的放射性元素“釙”。那個年代也是肖邦的年代,流亡的音樂家念念不忘死後要把自己的心髒送回祖國。
華沙是一座讓人肅然起敬的城市
波蘭人與眾多委曲求全的歐洲鄰居不同的堅強性格,因為多次遭受戰亂又不肯屈服,這個城市古老的經典建築被戰火摧毀得差不多了。
現在看到的老城建築是1945-1966年修建的,完全按照原來建築的外型修建,內部則進行了科學的休整.居裡夫人的故居就在老城外的一條普通街道上,很不起眼.
1596年,波蘭王城從克拉科夫遷移至華沙古城,從此華沙成為波蘭的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大興土木,華沙即刻興盛起來。1656和1702年華沙兩次被瑞典人摧毀,又兩度重建。18世紀末華沙成為歐洲最大的城市。
二次大戰末期,華沙舉行反納粹占領者起義,起義總指揮部設在古城。起義失敗後,希特勒下令把華沙從地球上抹掉。古城90%被毀。戰後,人們急切地展開了重建工作。到1966年,所有舊城的紀念建築都依照14至18世紀原樣重新修建。華沙文化中心靠近維斯圖拉河岸,城市圍繞著集市廣場發展起來,主要特點是街道按照方格網狀進行布局規劃。隨著街道從市中心向外延伸,這種布局的規範性逐漸消失。寬闊的廣場提供了廣大深遠的視野。 16-18世紀的建築物外牆為華沙提供了一種賞心悅目的景色,裝飾著壁畫和石門的房屋沿市場一直延展開去。廣場附近另一排房屋正面建造了裝飾性的拱頂和游廊。老城邊上靠近城堡的地方,一連片色彩艷麗的住房與整個城市和諧地融為一體。

(廣場上的小酒館)
左邊這座不起眼的門進去是華沙城市博物館.我去的那天恰好是周日,免費開放
裡面非常大,最震撼的是華沙1944年的照片-完全被摧毀的東歐巴黎,老城廣場變成墳地!
最華美的是描繪幾百年前華沙美景的油畫

(左邊這座不起眼的門進去是華沙城市博物館)

(廣場上空的飛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