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一日游(同裡古鎮)

作者: SINAB0Y

導讀同裡屬江蘇省吳江市,距蘇州20公裡,地處太湖之濱,古運河畔,是以水鄉橋多、深宅大院多聞名的江南古鎮。同裡舊稱“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改為“銅裡”,宋代,又將舊名“富土”兩字相疊,上去點,中橫斷,拆字為“同裡”,沿用至今。 下了車隨著人群走沒久,就踏上了古鎮的第一座橋——三元橋,這裡是古鎮的入口,有很多的商店、超市,人也漸漸多了起來 ...

同裡屬江蘇省吳江市,距蘇州20公裡,地處太湖之濱,古運河畔,是以水鄉橋多、深宅大院多聞名的江南古鎮。同裡舊稱“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改為“銅裡”,宋代,又將舊名“富土”兩字相疊,上去點,中橫斷,拆字為“同裡”,沿用至今。

下了車隨著人群走沒久,就踏上了古鎮的第一座橋——三元橋,這裡是古鎮的入口,有很多的商店、超市,人也漸漸多了起來,因為是黃昏,也就不需購票就進了景區。

迎面又是一座石板橋——中川橋,從橋上就可看到古鎮的小橋流水,粉牆黛瓦了,雖說自己也是居在江南,可心底還是有種不期然的喜悅。

過了中川橋,一邊是熱鬧的明清街,想來是現在時尚的商業街了,就沒走進去,而是順著大街信步走去,

天,漸漸黑了,沿著僻靜的小巷漫無目的地走著,走過一座座白牆黑瓦的低低的老房子,走過一家家有著原木本色或油漆斑駁的門庭的人家,不經意間來到了三橋(即太平橋、吉利橋和長慶橋)最有代表性。我電話預定了的呂家客棧(0512-63330674)就在這個地方,客棧,分上下兩層,挑了一間推開方格子軒窗就可看到外景的房間住下,覺得很滿意。

客棧門口放著藍印花布的桌椅,行人走累了可隨意坐下來歇歇腳嘗嘗小吃、看看只有三橋才有的鸕鶿表演和抬花轎表演,看看河面上晃悠而過的小船,真的是很詩意的。

放下簡單的行李,就去了鎮上閑逛.同裡鎮內街巷逶迤綿延,河道縱橫交錯,因而也就多古橋,這些古橋在漫長歲月風風雨雨的侵襲中仍靜靜地挺立著,堅硬冰冷的石頭仿佛變得有了歲月的溫情。

同裡人有過三橋的習俗,取其消災解難、幸福吉祥之意。三橋座落在成“╣”形的兩條交錯的河道上,相距只有幾步之遙,有小巧精致的梁式橋,有彎如新月的拱形橋,靜靜地橫臥在粼粼水波間,襯著搖曳生

姿的綠樹,傍著白牆青瓦的民居,真的是美不勝收。加之座落在古鎮的中心,自然成為同裡人氣最旺的橋。

最安靜的名橋當屬位於鎮子外圍的小東溪橋了,那天,我們沿著彎彎的石板路漫無目的地信步走著,不一會兒便覺游人稀少了起來,河的兩岸也漸漸地像安靜的鄉村了,迎面卻有不座不凡的拱橋映入眼簾,橋身的石壁上刻著一幅對聯,寫著“一泓月色含規影,兩岸書聲

接榜歌”。原來這正是江南很多小鎮都有的讀書橋了,也正是同裡歷史上出過很多進士舉人,進而應證同裡人勤奮好學美譽的橋 。

兩幅橋聯;“一線橋光通越水,半帆寒影帶吳歌”,“春入船唇流水綠,人歸渡口夕陽紅”確實如此

退思園,是同裡名園,建於清末的私家園林,園主任蘭生,字畹香,園名取《左傳》“進思盡忠,退思補過”之意。很喜歡園主人的名和園名,占地九畝八分,很細巧精致的江南園林,既質樸無華,又素靜淡雅,雖袖珍但布局獨特,亭、台、樓、閣、廊、坊、橋、榭、廳、堂、房、軒,一應俱全,並處處見水,清淡雅宜,更見靈氣。加之四時花草樹木點綴其間,亭台掩映,真的令人賞心悅目。

走過富觀街,既是古鎮區陸家埭,家家戶戶面對著河,沿河的門前有矮矮的類似走廊的廊沿,被稱為百米長廊。繼續順路往前走,覺得游客越來越少,想是無景可言,不想竟在街角看到了被稱為同裡一景的“南園茶室”,是因柳亞子、陳去病等曾在此商討成立"南社"而得此名的,想來以前只是中下層市民、四鄉農民喝早茶的去處。舊時江南,是很多這樣的茶樓的,為取水方便,也因那時交通都以水路為主,一般都建在沿河,是很有市井味的。

同裡一游的最後一站即是羅星洲,其實是一個普通的小島。給我留下最深的印像是同裡人很信佛。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