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當年錦城沒有這般高樓,杜甫他老人家從何處看見西嶺的雪呢?詩人的想像總是好的,總希望足不出戶,坐擁天下風景。
為著滿足自己每年必要看雪爬山的願望,好友雲兒亦在此時來錦城,便促成西嶺一游。之前在網上查到新南門車站有直達車,趕過去被告之金沙車站才有,浪費了上午時間,又忙忙去金沙,坐錦城到大邑的中吧。到大邑再轉西嶺鎮的小吧。途中風光如畫,滿目青山,點綴著叢叢金黃的銀杏,這已讓人心曠神怡了。到西嶺鎮後仍沒有直接到前山的班車,本地跑出租的面包車已紛紛圍上來,據稱,門票30,如果坐他們的車,兩個人七十塊,不用買門票,直接送進去。看樣子也沒其它選擇。
果然逃票成功!給了車費,皆大歡喜。和雲兒抖摟精神,向山上走去。時間是下午一點多,不需要地圖,只管順著石板路走便是。茶地坪至兩溪口,是一條縱貫3.7公裡的曲折而幽深的溪谷,跨越十多道小橋,山溪淙淙,泉水縱流。雖無百花燦爛,山間林木卻更有番深秋的清爽,又讓我想起太白山區,一時覺得恍惚,那種淡淡的古中國味又彌漫開來。途中再無行人,雲兒和我且行且語。
兩溪口---獐子崖,行程1.9公裡,這段路都很好走。獐子崖---桂花嶺,行程1。4公裡,坡度較陡,途中有瀑布,可惜行至此處,天色漸暗;更有些樹間掛著綠蘿,證明此處空氣質量極好。 下午四點,山霧不知從哪裡徐徐落下,四周景色開始模糊不清。只聽見兩人的腳步和呼吸,正應了那句“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走至桂花嶺,遇到一家六口來爬山的,於是他們一起找地方住下,因為人多,和店家討價還價,居然講到15元一晚。這時地上終於看到積雪,一停止走動寒氣立刻逼迫而來,被褥都是潮濕的。
早上很早催雲兒動身。那一家人因為帶了老人和小孩,原路返回了。桂花嶺---大山門,行程0.9公裡,石階路面,坡度較陡,不善爬高的我又落在雲兒後面,而路旁漸漸有積雪,慶幸穿了衝鋒褲,後悔沒穿衝鋒衣,雖沒下雨,蒙蒙的霧濕氣很重。大山門---金猴峰,行程1.9公裡,石階路面,坡度很陡,積雪更多,以觀雲台至金猴峰為多。途中有杜鵑林,每年春季是杜鵑的盛會。現在只可看看杜鵑葉子想像一番。觀雲台是山腰上的一塊突出的地方,在天氣晴朗的時候可看見翻滾的雲海。金猴峰---紅石堡,行程1.9公裡,冰雪更多,居然讓我想起北國,而心中一片安祥,或是因為離錦城較近,不再有他鄉之感。偶爾,雲兒突發奇想,對著山中大喊,“米米,我來了!”我也應她,“雲啊,我在這裡!”回聲陣陣,順風而去,可喚得回那年少無知的青蔥年少? 看叢叢綠樹今已換上銀裝,那片片冷杉巍然頂著冰雪的樣子,竟有兵馬俑的豐姿!在這裡遇上三男一女的“四人幫”組合,他們是錦城的白領,每個月都會自駕來西嶺爬山。在他們的建議下我穿上冰抓,就是這樣仍在階上摔了幾次。紅石堡---日月坪(海拔3250米)行程1.5公裡,坡度非常陡,而冰雪已覆蓋一切。途中除了我們和“四人幫”便沒其它行人。路遇本地的馬幫,見我們步行都牽馬過來,細看卻是騾子。山間響起“得得”的蹄聲,讓人想那個細雨騎驢過劍門的陸游。我應比他還瀟灑吧?背了水壺,卻不喝一口,渴的時候就像騾子一樣去咬路邊的樹枝,全是冰塊,甚至能從葉子上揪下一塊葉子狀的冰塊,有誰在這冰雪天地裡啃過合著冰的餅干和巧克力呢?那冰還帶有這山中植物的清香,松的味道,杉的味道,蒼苔的味道。。。日月坪在天氣晴好時能看猶如高原般的天空,不遠處的大雪塘,貢嘎山,可惜我們來時,雲遮霧繞,一切都隨了雲霧化作那遠方不可知的仙境。日月坪---陰陽界(海拔3100米)行程2公裡,坡度一般,大部分是在山脊山走。 我是衝著陰陽界來的,可看天氣就知道不能如願了.它在白沙崗一帶顯三現,白沙崗逶迤千米,脊頂僅2米寬,岩壁如刀削斧劈。它既是分水嶺,又是不同氣候的分界線。西部為青藏高原氣候,寒冷干燥;東部為盆地氣候,溫暖濕潤。這兩種不同的氣流在白沙崗上相遇,形成了奇特的氣像:一邊是晴空萬裡,湛湛藍天;一邊是雲蒸霧湧,朦朧世界。今天我們看到的,是同樣陰暗灰蒙。也罷,途中北國風光已讓我心滿意足,再說有生之年這座山都在,總有一日會看得到吧? 從陰陽界去後山滑雪場途中終於見到游客,想必都是坐纜車上來的。路過一座小亭時遇見小松鼠,有四五只,非常機靈的樣子,從垃圾箱裡找東西吃,似乎也不怕人,給它們餅干,居然也會來拿.據”四人幫”說,他們每個月來西嶺風光都不同,有一年還見到過小熊貓.幸福.
別時容易見時難.雲兒要趕著回家,我們的西嶺之旅也到此為止。明年還會來吧?還未賞過那秋的紅葉和古桂,那神秘的陰陽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