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桃和小魚的西安之行(2)

作者: 葉子書簽

導讀第二天手機准時的在我的耳邊開始唱歌了,習慣性的把它按掉以後,安安靜靜的起床了,GF還沒有醒,所以要小聲一點。西安的早晨還是有點涼意,穿了個短袖的我抖抖索索的跑到廁所開始“早功課”了(這是我GF和我老爸老媽對我意見最大的一點,占用公共資源時間過長,因此麼,就只好作早起的鳥兒了)。洗漱完畢,功課結束,我就要去拖起我的GF了,因為根據功略記載, ...

第二天手機准時的在我的耳邊開始唱歌了,習慣性的把它按掉以後,安安靜靜的起床了,GF還沒有醒,所以要小聲一點。西安的早晨還是有點涼意,穿了個短袖的我抖抖索索的跑到廁所開始“早功課”了(這是我GF和我老爸老媽對我意見最大的一點,占用公共資源時間過長,因此麼,就只好作早起的鳥兒了)。洗漱完畢,功課結束,我就要去拖起我的GF了,因為根據功略記載,去華山的國營車每天就一部,錯過就只好作私車了,私車倒不是價格特別的貴,而是要等,他們一般都要等人坐滿了才開,那麼時間就難以保證了。我們離火車站還比較近(坐游一線),就在火車站東面,有個很大的停車場,裡面最靠近火車站這邊停著許多的車身印有“陝西省旅游汽車”標志的車輛。本來早晨和我大媽說好不用管我們的,不過大媽也一早起來給我們做早飯,年糕糖騰蛋,熱氣騰騰的,味道不錯^_^。風卷殘雲的吃好以後,我背上昨天晚上准備好的干糧大包(應該有20多斤,想想今天居然要背著這麼多東西爬華山,心裡還是有點擔心的,不過體力太好,需要多用掉一點)出發了。步行到火車站10分鐘左右,到了車站看了看時間7點鐘還不到,看看那邊停車場裡面已經停了不少車,也看到了功略上說的那些國營旅游車,不過就是沒有看到游一,心想著可能司機比較懶,還沒到吧,於是就在邊上溜溜,這倒好,還沒走幾步,一大堆人圍上來熱情地問去哪裡,然後就開始介紹他們的車以及如何如何去景點玩,我們可是看過功略的,呵呵,這幾天的功課不是白做的,當然不會搭理他們,最多也就說一句:“我們哪裡都不去。”眼看著時間到了7點鐘,發現還是沒有游一的蹤影,開始有點擔心是不是弄錯了,我就跑過去問了一個游二的司機,司機告訴我,時間還早,估計再過一會兒就會來了,每天八點開車(我們在功略上看到是7點半,不知道是不是改過了)。那麼繼續等吧。終於盼到了游一緩緩的開進的停車場,我們立刻跑了過去,哪知道旁邊不知道什麼時候又串出了好幾對和我們一樣的人,一下子把車子一大半的位置給占了,呵呵,看來大家都是看過功略的人呀。7點二十分,整個車子都坐滿了,不過國營車就是國營車,不會晚走,也不會提早走,一定要等到8點鐘才走,然後就看見陸陸續續的有人來座車,結果都被告知沒有座位了,只好另謀出路。(這麼看來,如果要坐上這輛車,還非得早點來,這還是淡季的情況,忙季的話…,想想國營的也奇怪,既然那麼好的客源,多弄幾班車不就結了,有錢不賺呀)。

八點一到,准時發車,今天天氣很好,一路上都是石榴樹,也是陝西的特產了,我們來的時間正好是石榴和桔子上市的時候(我比較失望,因為我是衝著蘋果和獼猴桃去的)。車子上了高速,約摸開了1個多小時,然後下了高速繼續開了大概半個多小時,沿途的農居很破舊,我和GF說,要是我們兩個人住在這種地方,一輩子也就這麼呼拉就過了,外面的世界和這邊好像被隔了開來,這兒的人生活不需要鐘,只需要看著日出日落,就是那種典型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車上的售票員問我們大家有多少人要自己爬山上去的,我和GF舉手示意,結果全車就我們兩個和另外一對中年夫婦打算自己爬山,其他的人都打算坐索道,於是在西山門(華山一共有兩個山門可以上山,東山門和西山門,東山門主要是坐索道上去,同時如果沿著智取華山道上下的人也可以在那邊入山,那邊沿途風景沒什麼,就是節省時間,西山門是華山老路,一路風景很不錯,就是需要消耗體力和時間)就把我們放下去了。剛下了車,3,4個老太太就圍過來了,問我們要不要手套和地圖,這兩樣都是必需的,不過地圖我們在火車站就買了(標價2塊錢,火車站1塊錢搞定,其實有個地圖主要不是怕迷路,自古華山一條路,基本上不會迷路,而且滿山都是標示,主要是為了留念和路上可以參看自己的行程),於是就買了兩雙手套(一塊錢一雙,我們3塊錢兩雙,這種還價基本上成了我們的習慣),然後問了問老太太我們下山以後如何坐車以及現在如何上山,買了東西自然就好說話了,老太太指了路,然後特意關照了一句:“下山的時候還是這邊坐車,不過最好自己去和車主談價錢,如果讓拉客的替你還價,那麼中間就要收取一定的錢了。”順著上山路,我們開始了真正的華山之行了。

沿著山路走,看到風景區的經濟果然是不同凡響,靠山吃山一點沒錯,一路上那種蕭條的景致在這邊完全看不到,山路兩邊都是飯店,門口矗了一個大牌子,寫著幾菜幾湯多少錢,山珍野味樣樣都有。我們兩個學生打扮,所以沒有引起他們太多的注意。走了不過5分鐘,就到了上山前的第一站,玉泉院(開始聽到這個名字感覺特親切,覺得好像去玉泉玩,赫赫),玉泉院其實是一個道觀,因為華山其實是道家的一個重要發源地,所以這邊當然是道家的天下,這些日子玉泉院在修繕,也不售門票,我們也沒怎麼仔細看,就穿過玉泉院繼續往上趕路了。出了玉泉院,就可以看到山路有些陡了,走起來也覺得有些吃力(20多斤重的包裹開始有感覺了)。穿過一個五龍橋就看到了華山山門,一個牌坊直立在面前,我和GF各自留了個影,也算是華山的標志之一。到了華山售票處,看看前後都沒什麼人(大部分人都喜歡也爬華山,我們也有過這樣的計劃,一來節省時間,二來也可以省去住宿,後來覺得還是白天爬山,白天大好風景不可錯過呀,來華山也不是為了鍛煉體力和看日出,關鍵是好好體會華山之險,烏漆抹黑的能看到什麼呀)。我拿著我和GF借來的學生證,交給售票員,問了一下票價,其實學生只便宜10塊錢原價100塊錢一個人,學生90,然後外加5塊錢保險費。售票員很仔細地看著學生證,然後詳詳細細的登記了我們的學校以及我們的信息,看來是為了保險而特別仔細,畢竟每年華山上大學生出事的不占少數,最後還為了讀我的姓和我反復的學了4次。檢票進門,一看時間已經到了10點20分了,兩個人決定在前面不遠處的石座椅上先補充體力,減輕包裹風量。一頓小吃以後,整裝出發了。陸陸續續的有一些人進來,我們一路沿著山路走,一路看到不少坐在路邊休息的人,山路兩邊的山峰很陡,還有一條山澗留下來,清澈的很,GF想去洗手,不過離得太遠,沒法下去,沿途我走得比較快,GF就在後面慢慢得跟著,不過老樣子,我始終會保持在她的視線範圍內,看我太快了,就拍一些照片等等她(不過在我日常的訓練後,GF爬山的功力遠遠超過一般的女孩子,這點也在後面得到了證實)。開始覺得華山那些山真美,不斷的拍照,每走多久就發現,其實處處都是這樣的風景,不足為奇了。

一路上的小店不少,而且提供游客免費休息,這個倒是我第一次看見的情況,當然休息免費,買東西還是要錢的(這個感覺和杭州一樣,公園免費吸引游客,然後發展第三經濟,不知道杭州是不是學華山的)。一路上據說一共有23個小店,每一個小店都買一些大同小異的東西,不過吃的東西越上去越貴,這當然和高度成正比了,其他一些小東西價格倒還差不多(就是一些鎖,可以掛在山上的鐵索上,上面刻上兩個人的名字,就算鎖在華山,感情不變了,赫赫,我和我GF沒買,不過我給我GF在山上鎖了一個,怎麼鎖呢,我把自己的一只手穿過鐵鏈,然後讓我的GF把她的手也穿過來,兩個人手指相接,就算是我們自己的鎖留在了華山上了。還有的就是紅色的綢帶子,一些人把帶子綁在頭上,可以保佑一路順利,到了山上就把這些帶子綁在樹枝上面)。我自己體力感覺良好,三下兩下的爬著蹦著,這兒拍拍,那兒拍拍,路上的路人不斷感嘆,年輕真好,赫赫,問題不是年輕,而是多運動了,每天早上跑個4K,周末再去爬山騎車,問題就不大了。此時的GF已經是小臉通紅,氣喘吁吁,我把她的包卸了下來,分了瓶水給她,參看了一下地圖,約好到第一個比較大的景點毛女洞作為休息的第一站,然後就開始自己爬山了。可能是自己開始精力比較旺盛,在經過1個多小時的折騰以後,到了毛女洞,覺得是有點累了,發現背後已經都是水了,卸下包裹等著GF上來,以為會等不少時間,兩口水的功夫,GF就上來的,果然是我的GF,赫赫,連體力都像我了^_^。這一站點我們休息了大概10 分鐘不到。毛女洞其實就是古代一個女的被逼婚,逃到山裡面來,然後就成仙得道變成長發仙女,一日皇帝入山,看見有仙女居於此洞,就說是毛女洞了,天曉得皇帝看到了什麼。我和GF看了看地圖,約好下一個休息地點就是千尺幢,百尺崖,聽名字挺險的,所以在那邊彙合,一方面可以休息,一方面可以照顧GF爬這些危險的地方。

背上行李,繼續開路。這一路上,山路越來越陡,雖然是石階,但是石階遠遠的看過去就是成60度以上的角度,這對大腿肌肉可是不小的挑戰,一路上兩邊風景依舊,時不時地出現一個小憩的小棧。我也失去了對那些風景的興趣,一個勁的就是往上爬,時間過的挺快的,轉眼就過了11點多,這時候到了一個緩坡,總算可以輕松走一下的我看了看周圍,緩坡往下看盡是山峰凌厲,拿出相機又拍了幾張,路過了一個破廟,還在修繕,門口兩個石獅互相對望著,覺得挺有意思的,給了一張寫實。緩過力來的我步伐明顯比前面輕快不少,心裡還暗自高興,看來華山也不過如此麼,其實後面正有好戲等著我呢。

“回心石”,一塊小山石立在路邊,上面刻著這麼三個字,看了看地圖,發現已經離千尺幢百尺崖很近了,聽聽名字就差不多知道了,回心轉意麼,提醒路人,後面有險路,堅持不下去的,趁早回心轉意,一旦過了這兒,想回頭都難了。赫赫,聽起來覺得比較讓人害怕,不過沒到黃河我就不信有多少人心會死,就算回頭也到了懸崖再回頭了。於是乎,我就繼續往前趕路了,沒走多少路,就看見一懸崖直直的矗在我面前,懸崖上面有一些很細很細的石階,寬度大概是我的前腳掌的2/3吧,石階的左右都是鐵鏈,人就是這麼拉著鐵鏈基本靠手的力量要爬上這上百階的懸崖,這就是千尺幢。套上手套,活動一下脖子,拉著鐵鏈就上去了,還好白天人少,人多的話,感覺上面如果那位失手下來,倒霉的可就是下面一長串的人了,這兒爬山累最主要的就是要靠手臂力量來控制整個身體的重量,腳上面其實是不上什麼勁,因為石階太窄,用力容易滑下去,而且還是晴天,要是雨天,這地方那還真的有點危險,吭哧吭哧爬了將近20多分鐘,總算是到了一個平台,往後一看,原來後面緊接著的就是百尺崖,休息休息再說,順便等等GF,拿出一個蘋果,吹著山風,吃起來感覺真是一個字“爽”,往下再看看來時的路,覺得有點怕人。不過邊上有個小店的女服務員,膽子很大,居然在那個平台四周的護欄石上面走,那麼細細的一個石欄,邊上就是懸崖,風吹吹都覺得會不穩,赫赫,可能也是一種習慣了吧,什麼東西看習慣了就失去了感覺,包括新奇和恐懼。GF大概過了8分鐘左右也上來的,我提前削了一個蘋果作為獎勵,上來後她第一句話就是:“好累呀”。也算是華山一大險地,拍照留念作為我們征服華山證明之一。

稍事休息,我們就開始向百尺崖進發,爬過千尺幢,百尺崖也不過如此。一路山路越來越險,邊上的懸崖也是越來越高,風景豁然開朗(其實這也是我們爬華山的另外一大感觸,我們以前去過天目山,也很高,但是那邊的景色卻無法讓人盡覽高山之美,原因很簡單,那邊古樹參天,我們只能體會在深山的幽靜卻體會不到高山的開闊,華山樹不多,所到之處都是岩石,那些山說是用刀劈過一點都不為誇張)。懸崖上面處處都有古今留下的一些墨寶,也不知道如何弄上去的,不過一路看過來卻是處處有跡。

走著走著,聽見山上人聲鼎沸,覺得快要到山頂了,果然,沒走多久就看見人頭攢動,好久沒有看到那麼多人了(指的是一路上),原來到了索道上山的出口(索道只把人從東山門送到華山北峰下的索道口,後面東南西北中各個峰還是要自己爬的,不過其實到了這邊,基本上離北峰,也就是華山最低的一個峰就只有10多分鐘的路了)。此時此地,真是人滿為患,就一個北峰頂的留念石碑,上面題有華山論劍,署名金庸,合影留念的人真是一撥一撥的,基本上要拍出沒有外人的照片是不可能的了,我就和GF湊或的拍了兩張。這時候還有幾個廣東人興致勃勃地拿起了租來的劍,在那兒比劃開來了,惹得大家大笑不已。熱鬧留給他們,我們繼續趕路,下了北峰頂,我們走到了一個多岔路口,這裡是選擇具體要去那個峰的路口,可以選擇去東峰和南峰的路,也可以選擇去西峰和南峰的路,因為我們要住宿在西峰,看看時間差不多,因此我們選擇了西峰南峰的路。

走了些許路,看看時間也近12點半了,烈日當頭,和GF商量了一下,決定找個地方開始解決中飯問題,路上的人漸漸地少了下來,我發現了一個用餐的好地方,一塊圓滑的大石頭,邊上有兩個石洞可以爬上去,上面風景不錯,沒有人,頭頂藍天,俯視群山,吃飯的好地方呀,二話沒說,我就爬了上去,拉了GF一把,兩人鋪開東西開始吃了,一個早上不停的爬,開始沒有什麼胃口,不過一停下來,肚子就開始呱呱的叫開了。每人先派發了1個玉米腸,姐姐特別推薦的,然後給我GF留了一個山頂午飯紀念像。接著就是餅干,面包,酸奶……,20多斤東西沒有白背呀。吹著山風,拍拍肚子,心情不錯。其實想來,華山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高,險地也並不多(這個應該說是開發後的地方險地不多,為開發的地方,險地那是不用說的),原本據說從山下到北峰應該需要3個小時多,不過我和GF兩個人除去拍照和休息的時間,也就用了2個小時不到,上次爬西天目的時候一口氣爬了4個多小時還沒看到頂,最後因為時間的緣故,就放棄登頂了。看來還要繼續看看華山的實力亞。

跳下岩石,我們繼續向西峰進發,一路上的人斷斷續續,很多人看來有些疲憊,有些人看起來還挺興奮的,估計一些是坐索道上來的,剛剛開始他們的爬山之旅,所以體力較好,不過途中看到不少老人和心寬體胖的中年人,看看他們的體態和姿勢還是覺得有點佩服的,拄著拐杖,挺著肚子,看來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征服華山。爬山的人都有一個習慣,上山的人問下山的人還有多遠,下山的人問上山的人還有多遠,彼此都希望能夠得到一個自己滿意的答復,那就是快到了,但是往往都是說,還有很遠呢。

這一路的風景與我們上山時的風景有所不同,多了一些樹,少了一些岩石,多了一些平坡少了一些陡崖,這麼走走爬爬,時間過的也挺快的。大概下午3點不到一些,我們終於到了我們夜宿的目的地西峰,和北峰一樣,西峰上的人也不少,沿著山脊,可以走到西峰客棧,西峰頂就在西峰客棧後面,所以看日出和日落相當方便。西峰客棧前面是一個氣像站,感覺還挺不錯的,小學裡面看到的那種風向標之類的東西在上面轉呀轉的。走進西峰客棧,發現西峰客棧很類似於老北京的四合院,中間有一個寬敞的天井,裡面有人買東西擺攤子,整個西峰客棧都是木結構的,兩層,吱吱呀呀的木頭地板,看得出有些年代了,我們沒有急著訂房間,看看時間還比較早,先上了西峰去看看,客棧後面就是一個景點,叫做劈山救母石,也就是當年陳香劈山救母的地方,一塊大岩石好像被中間劈開成了兩半,岩石前面放了一個有點生鏽的大斧頭,握著斧頭我來了張PP。走到西峰頂,四面都是懸崖,面前就是連綿的高山和雲海,每個人都來這邊喊個一嗓子,算是發泄也好,算是告慰自己終於登上了華山之巔也好。看看時間還早,看日落還需要不少時間,我們就打算先去訂個房間,以防沒有房間可住(結果這個想法是完全錯誤的,淡季的時候西峰不用擔心住不到房子,基本上都是空房間,東峰情況不一樣,大家都習慣在東峰看日出,所以那邊價格比較高而且住宿比較緊張)。回到客棧,看了看價格表,嚇了一跳,雙人間,180個/床位,比較貴,比功略裡面要貴很多,我就和老板娘開始還價了問了一下價格最低能多少,老板娘說150元一個房間,也就是75一個床位,我就說我們是學生錢不多能不能便宜一點,出門裝學生這招比較管用,而且我和我GF真的不需要裝就會被人家當作學生(去錢櫃唱歌現在都不用出示學生證),我還價100元一個雙人間,老板娘說最低120一間,已經是最低了,要就要,不要就算了,看來沒有太多的還價余地了,我就再提了一個條件,軍大衣租一件20塊錢,我說這樣,120一個晚上,然後再租一件大衣10塊錢一件。老板娘同意了,送了一壺熱水,店裡的活計帶著我們上樓去了,老板娘特意挑了個朝南的房間,可以看到南峰,其實南峰就在眼前。放下了東西,稍微躺了一下,看看時間還早,看日出麼太早,吃飯也太早,怎麼辦呢,決定兩個人向南峰進發,今天看了南峰,明天就不去了,節省時間,於是把吃的東西房間的抽屜和被子裡面一放(因為房間門沒有鎖,所以貴重的東西隨身帶,吃得太重,又怕給人吃了,就藏了起來),背上包裹就上路了。

南峰看看挺近,爬起來還是挺遠的,剛才休息的那點時間,反而讓自己的腳覺得更累了,看來爬山就是要一鼓作氣,休息以後更加想休息。爬上了南峰,其實風景和其他峰一樣,就是南峰最高,因此登上南峰也算有意義,GF要我找個地方刻下我們兩個的名字,隨身拿出一把小刀,我看了看四野無人,就在岩石上刻字,結果發現不行,岩石太硬,更本沒有辦法刻字,收起了小刀就往山下走了。回到西峰,看看時間5點多,打算帶著東西去西峰上面邊吃邊看日落,不過想了想外面挺冷的,就決定還是客棧裡面解決問題,然後下樓洗個臉,帶上軍大衣到西峰頂上去等日落了。又是一番風卷殘雲,把驢肉吃掉了大半包,用小刀切的,感覺像土匪,赫赫,也算是西峰頂上兩個小土匪了,最後剩下了明天的早餐和中餐(量比較小,因為答應GF下山就請她吃頓好的,不過她老早惦記著烤羊腿呢)。拿了塊毛巾,下樓去洗臉了,樓下的店員給我們指了指邊上的水龍頭,說可以用,放水洗臉,老天,這個水真是冰得夠嗆,塗到臉上就覺得鑽到每個細胞裡面。洗漱完畢,背著那件重重軍大衣,兩個人就到北峰頂上去等日出了。這時候的西峰,已經沒有人了,冷冷清清的剩下了我和GF以及一群小麻雀,太陽還掛在天上,不過這時候已經失去了白天耀眼的光芒,剩下的就是桔黃色的光線映射著這突兀的群山。這時候有上來了一對學生模樣的男女,也是來看看日落的,我們互相給對方拍照片,太陽也就在這時候不經意的開始往下藏了起來,也就不過1分鐘的時間,太陽躲到了山後面,這就是我們看到的日落,我用相機記錄下了這短短的一分鐘。太陽走後,天空中還泛著淡淡的紅暈,風越來越大,月亮在東面,不過很淡很淡,星星沒有看見,估計還沒起床,GF本來要看星星,不過敵不過山頂的冷風,作了一會兒就打算回屋去看了,反正屋子裡面的窗戶可以看到外面。往回走的時候天色已經暗了,四合院的天井裡面多了一些人在吃飯,看來是一些專門登山的團隊,幾瓶啤酒,幾個小菜,一只蠟燭,談天說地。我們兩個回到房間,一拉燈,完蛋,居然沒電,這才想到那些人點蠟燭呢,跑到樓下問了問老板娘,結果告知昨天就開始停電了,因為好像是一個人掉下山去,把電線給拉了,現在在檢修,昏倒亞,本來要根蠟燭也好,不過說是西峰客棧是木結構的,而且算是最完整的建築之一,不允許室內使用明火,結果好說歹說借了一個電筒,不過還好老媽有先見之明,給我帶了一個小電筒,這下可是作用不小,GF讓我和她先去山上的廁所,免得晚上一個人去麻煩,我就帶這個電筒去了,我閑著也沒事,也到了男廁所去蹲一下,聽見外面好像有人上來了,擔心半夜看不見男女廁所標示走錯,立刻起身跑到門口護衛去了,結果出來一看,發現廁所造的還真不錯,月光照下來,正好把男女照得清清楚楚地,不過既來之則安之,就這麼守著廁所等GF出來。

兩人回到房間,忽然聽到隔壁也住進了不少人,接著也是喊著這麼沒電,老板娘就把我們的電筒拿過去給他們用,我們倒是沒了電筒,不過老板娘發話了,電筒大家共用,誰用完就把它放到兩個房間之間的走廊上,昏死,還好自己有個小電筒。我和GF也都累了,早早的蓋上被子睡覺了,明天早上起來還要看日出,希望是個好天氣,能夠如願地看到日出(驊山頂上一年四季可以看到日出的日子基本上是1/3,所以很多人都說,看華山日出也是一種緣分,有緣才可以看得到,我想我們還算是有緣吧,那麼老遠從杭州趕過來就為了看他一眼)。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