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鳳凰,是緣於沈從文的如椽大筆。從《邊城》到《從文自傳》再到《湘行散記》,從文先生以散淡而有韻致的文字營造了一座文城勝景。吊腳樓、茶峒小街、繩渡白塔······構築起了千百萬讀者心中的鳳凰古城,夢裡的邊城風月。
踏訪鳳凰的最佳選擇莫過寄寓於沱江畔的家庭旅社。當曙色悄悄自窗口滲進時,你便可以和著曉風殘月,憑窗而眺:但見遠山如黛,峰巒若即若離,隱隱沉浮在淡青色的霧靄中。沱江若一根標致的裙帶,松松地皺纈著,劃一道柔和的曲線,殤然遠去。晨霧輕籠著煙靄迷離的柔波,帶出一抹迷幻的韻致。左側,那著名的廊橋——虹橋在晨曦中慢慢顯出俏拔的身姿,重檐雕甍,備極崇麗。對岸的吊腳樓也漸次清晰起來,重重疊疊錯落的瓦面飽含著動感。右首,北城樓質樸的剪影朦朦朧朧地依稀可辨,弧形的牆圍,高峻的譙樓,起伏的垛堞,端莊厚重有如典籍。城門以西,影影綽綽一帶灰黑的城垣蜿蜒而去;狹長輕舟十數葉,泊城門口下小碼頭······詩情畫意令人神往,該稱得上是幅恆定在你視覺中清新雋永、淡泊高雅的水墨卷軸吧。
這卻還不夠,美的事物是需要鋪墊的。看!跨河的碇步上開始有了躍動的人影,河畔的浣衣婦零零星星地漸聚漸多,“梆梆”的搗衣聲隨之奏響了一天的晨曲。於是,一股活潑的生機就從清晨的陽光下滋生出來。天地間似乎氤氳著種溫馨甜美的氣息,讓剛從匆忙勞碌快節奏都市生活中抽身而出的你感到一份久違的寧靜踏實,愉快的心情漲得滿滿的。
然而這令你欣羨不已的一切還只是表相的鳳凰,至於邊城的美質內涵,卻需要你沉下心來去品味、咀嚼。百四十年來,沱江邊上的這座小城湧現出了一大批稱雄一時的人物,他們的府第遺址,至今歷歷可辨。而閭裡亦因之呈現出無以名狀的歷史色彩,讓人敬慕的文化氛圍。雖說是僻處漢苗雜居的湘西腹地,鳳凰的文化品味卻很高。江中游魚,城上清風,橋頭明月,皆可下酒,如斯佳境,無怪乎深體人與自然奧秘的沈從文先生,能寫出流芳千古的妙文。而沈文中美若星月的出塵章句,又為鳳凰諸景籠上了一層美學光暈。
徜徉在鳳凰,倘以虹橋為圓心向四面輻射開去,無非半徑數百米之內,漫步所及之處,古跡斐然。沈從文故居、萬名塔、朝陽宮、准提庵、熊希齡故居等等,行不多遠便見得一處古跡躍入眼簾,叫你驚喜莫名。最是東門內民間工藝一條街,紅石板路面被歲月的鞋底打磨得锃亮,兩側滿布著客棧、扎染、蠟染、銀飾、姜糖鋪面,密密的一家緊挨著一家。時時又有背著背簍苗族女子的倩影飄過街面,帶出濃郁的古韻和邊塞情調。
穿梭在深巷高牆下,體味到的卻是邊城融在骨子裡的閑適,從文先生筆下湘西強悍的民風似乎已湮滅於歷史雲煙中了。隨處可見的是圍聚於背風處或廳堂中烘烤著一爐炭火取暖的人們,絮絮談著什麼,不見半點喧嘩,散發著一股慵倦的氣息。你往往會不自覺地被他們溫暖親和恬適的生活狀態所感染,同時也感到淡淡的如絲如絨的悵惘。
邊城是那麼小,任你四處觀賞神游,總覺意猶未盡;她的包容又那麼廣,足以令你展放思緒,綻放出無限的遐想。倦了,你還可以隨意找一處街邊小攤,來一碗豬血油條、幾串燒烤;或是悠悠然踱進一家小店,點幾道板栗燉雞、糯米腌酸魚、血粑鴨子,品味一番鳳凰另一方面的絕佳享受。
人與景的相識是種緣分。何城無景,何景無游人,但少閑適如此地耳。在鳳凰,風景是要用心去讀的,真的,她能留住你心靈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