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贛北------說道上清宮

作者: tlguhua

導讀天還是灰蒙蒙的沒有全亮,我就匆匆的上了去上清宮的班車。上清宮距離鷹潭市25公裡,依山伴水,清幽秀麗,是歷代天師修道祈神之所,有著“道家總會的”的美稱,是我國規模最大,歷史最為悠久的道家宮殿。要說起這上清宮來我並不算陌生。幼時讀過的古典名著《水滸》中就有對它極為細致的描述。那“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的故事就是發生在此的。那時的 ...

天還是灰蒙蒙的沒有全亮,我就匆匆的上了去上清宮的班車。上清宮距離鷹潭市25公裡,依山伴水,清幽秀麗,是歷代天師修道祈神之所,有著“道家總會的”的美稱,是我國規模最大,歷史最為悠久的道家宮殿。要說起這上清宮來我並不算陌生。幼時讀過的古典名著《水滸》中就有對它極為細致的描述。那“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的故事就是發生在此的。那時的上清宮想必定是龐大,輝煌。要不怎麼連那經常出入宮廷的洪太尉見了也贊嘆不已呢。

車到上清宮時還是很早的,那些道士們或許都還未起身,而此時的千年古觀似乎也樂的躺在黎明的晨曦中和我一樣享受著這份難得的寧靜。我信步於這滄桑的古建築間,只見彤壁朱扉,雕梁畫棟,古木參天,道樂飄渺,端的一派道家的仙風鶴骨。

既然是來到此處我當然是要去水滸英雄們的出生地---鎮妖井看看了。在眾多的宮殿中我繞了半天總算是找到了伏魔殿。和氣勢磅礡的三清宮相比伏魔殿還算是雄偉,不過殿內的鎮妖井卻顯得極不起眼。鎮妖井口似合蘿,凹深幽冥,一眼望去只見黑黑的一片,不見邊際。真是無法想像那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是如何從井裡衝將出來,又化身一變為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好漢的。

道家的聖地為何成為了這些殺星凶神的誕生之所呢?這其中的原因想是值得深究的。我雖然不是修道者但對於道家的教義還是略知一二的。道家主張清靜無為,柔弱無爭。在個人修養上認為需靜以修身,在人與人關系上強調要柔弱無爭。道家的學說源於老莊玄學,而老莊之說在中國古代思想文化中影響深遠。大凡歷代帝王有些見識的都是主張無為而治的,那些昏庸無能的也無一不希冀能夠得到成仙。可以說道教之說在古代中國還是很有市場的。然而道教文化卻始終無法占據正統文化的主流想來可能是因為道教教義太過於虛幻高玄了。無為?無爭?從宋太祖陳橋兵變到明成祖靖難之役,翻遍了歷史的書頁我們有的只是殺戮,血腥,戰亂,割據。由此可見老莊玄學可以休也!

現在想來施老先生還真的是獨具慧眼,在這裡《水滸》的殺戮與道家的無為行成了鮮明的對比。

就在這時我的身邊不知覺間也多了許多游人。古老的道觀也從短暫的寧靜中醒了過來。道家講究的是清虛安寧,可如今上清宮作為全國最大的道場早已聞名於世了,前來朝聖者絡繹不絕。哎,真的是很替那些死去的和未死的道士們擔心呀!想如此的喧鬧死去的何以安身,未死的又怎能得道呢?

佛本來是救苦救難的,可佛卻整日裡躲在了深山裡。道應該隱世清修的,可道卻拋頭入世了。可見一切的宗教不過都是鏡花水月,過眼雲煙罷了,於我又何求,於我又何干,於我又何為呢!

但求得心中有道,則人間何處不道呢!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