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山我為你跪到

作者: naximan

導讀神山我為你跪到第一次聽到梅裡雪山這個名字,是在一九九零年,那時中日聯合登山隊要征服卡爾格博峰。在一路順風的情況下,在最後一刻失敗了,當時深深為他們失望,怎麼珠峰都幾次登頂,這區區6740米的梅裡卻敗下陣來。從此,就有了一個願望,去看看這個不可馴服的雪山。 德欽離麗江有371公裡路,按理說不算遠,可對於我來說這筆費用太貴了,只能把這個 ...

神山我為你跪到第一次聽到梅裡雪山這個名字,是在一九九零年,那時中日聯合登山隊要征服卡爾格博峰。在一路順風的情況下,在最後一刻失敗了,當時深深為他們失望,怎麼珠峰都幾次登頂,這區區6740米的梅裡卻敗下陣來。從此,就有了一個願望,去看看這個不可馴服的雪山。

德欽離麗江有371公裡路,按理說不算遠,可對於我來說這筆費用太貴了,只能把這個願望默默地留在心裡。後來在驢壇聲明收費後,終於有了點錢,我可以去梅裡了!!

在兩千年即將過去的時候,我從中甸出發了,納帕海一片枯黃發黑的樣子、尼西遠處山峰那黑、灰、黃、紅、綠,樹和山色彩的層次感以及飛揚的塵土,這一切使我的心在飛揚,我走在214國道滇藏線上,離梅裡越來越近了。當時公車在離德欽城很近的時候,其實已看到了梅裡雪山,卻一直認為那是白馬雪山。那時路上都是積雪,整個行車的途中四周都是雪山,真正明白了什麼是雪域高原。

早上終於站在飛來寺燒香邊,那時天色剛剛發亮,遠處的天空只有一絲紅意,整個天空是黑色,略略有點藍。只有梅裡雪山五峰亮的發白,雪山你竟可以如此壯觀,竟能照亮黑暗。我是一個不信鬼神的人,以前只為祖先和逝去的老人跪下過,看到這雪山時,我有了跪下的衝動。這時一位從德欽城驅車路過的武警干部,他從豐田越野車下來,燃起了柏葉,點上了香,把大沿帽放下,對著梅裡雪山恭恭敬敬的磕了三個響頭就離去了。這時天完全亮了,雪山塗上一層金色。卡爾格博峰張開了雙臂,這很像金字塔,不,更像一個戰神,是一個戰神。來敬香的藏民越來越多了,煨桑濃煙直衝雲霄。當時很想知道這些山峰的名字,問他們,他們說:漢話的說不來,我說:說藏話吧,我一定會記住的,一定永遠記住。

中間最高的那個張開雙臂的是:卡格博,他是贊神。

左邊緊靠那個是:瑪兵扎拉吾,是卡格博的兒子。

那個戴著菩薩帽子(有五個分叉)的是:甲娃林安,是左邊的守門大將。

卡格博右邊那個是:子烏格冬,是右邊的守門大將。

最左邊那個是:緬茨姆,是卡格博的妻子。

說完這些,他們又去敬香了。我也請了青稞、淨水、柏葉和香柱,把柏葉緩緩點著,冒出了濃煙,撒上青稞和淨水,啊啦索,啊拉索,啊拉索,請帶走我對雪山的一片崇敬心情吧。在敬香台把香點著奉上,把手掌緩緩放在額頭、眼前、嘴邊,雙膝跪下,狠狠磕了三個響頭,這一次我為梅裡雪山的觀美而跪到!

後來,這開始帶人到梅裡雪山來,有看的,也有沒看到,但我每次有機會就跪到,因為我知道神山只愛它的人露面,它會出來的。

來德欽的日子多了,就與藏胞有了一些深入的交流,看到一些游客對神山的不敬,我有時候負氣想,你縱有萬元的相機大炮,神山豈能讓你看見。有一次去梅裡,在兩個觀景台我們都沒有看見雪山,就是因為有兩隊台灣團隊在雪山下不敬,車子僅開出了幾百米,雪山出來了,慢慢的出來了!我們的司機打電話去給他們團隊的司機朋友,他們在觀景台同一個時刻卻沒有看到。梅裡雪山你真是神山。

與藏民談及登山隊時,他們就很生氣,說神山永遠也不能讓人登上的。在藏民家裡和資料上我知道了這樣的經過:

一、1902年,英國一支探險隊首次向神山梅裡挑戰,受挫之後,大不列顛的紳士們知難而退,再也沒有打它的主意。

二、抗日戰爭期間,一架美國飛機誤闖神禁地,試圖飛越卡格博峰頂,結果墜入冰川,機毀人亡。

三、1988年6月,由遇難飛行員的兒子克裡奇率領一支美國登山隊,不遠萬裡而來,想尋回父親的遺骸。這支登山隊爬到海拔4200米的高度已筋疲力盡,無功而返。

四、1989年10月,中日聯合登山隊在斯農建立大本營,沿著西北山脊首次攀登卡格博峰,竭盡全力到達主峰北側海拔5300米處,路遇無法逾越的大冰河和大斷層。這個海拔高度比之兩年前的日本山岳登山隊提高了800米,但距峰頂的垂直高度仍有1440米之遙,只得甘拜下風,敗下陣來。

五、1989年12月1日,中日聯合登山隊進駐笑農大本營,6天後,順利通過橫亙的冰川,穿過難以立足的碎雪層,越過萬丈懸崖之上的喇叭形埡口,攀上冰壁,於12月8日在海拔4600米處建立了1號營地。

12月11日,打通了向2號營地的進發之路;13日,進駐海拔5320米的2號營地。

12月19日,建立並進駐卡格博下鞍部地段的3號營地,此處海拔6100米。

12月25日,跨越了一堵近90度的大冰壁,打開了通向登頂的最大障礙。

12月26日,登上主峰右肩,建立並進駐海拔6300米的4號營地。是日晴空萬裡,日暖風輕,卡格博銀芒閃爍,近在咫尺。隊員們見登頂在即,歡呼雀躍,興奮不已!中日雙方經過協商,決定取消建立5號營地的計劃,抓住時機,直接向主峰衝擊!

12月28日,中日5名隊員組成第一梯隊,從4號營地輕裝突擊頂峰,但因天氣原因未能成行。翌日清晨,中日7名隊員組成第二梯隊,配合第一梯隊向主峰發起最後的衝擊。

就在這一天,德欽縣城及其附近村鎮的藏民獲悉即將登頂的消息,幾乎全城出動,聚集在飛來寺一帶的滇藏公路上,齊聲向神山祈禱:不要讓登山者爬上去!煨桑濃煙直衝雲霄!大概在世界登山史上尚未記載過當地居民如此不歡迎不合作的登山活動。

13時50分,暴風驟起,卡格博霎時被烏雲籠罩。此時突擊隊員已經登上海拔6470米,距峰頂的實際攀登高度僅差270米,卻終因風狂雪猛,天昏地暗,視野能見度極差,被迫撤回3號營地,准備休整一下,來日重返主峰耳部,恢復重建5號突擊營地的計劃。

不料,從1991年1月2日起,梅裡雪山連降大雪。1月3日晚10時,3號營地向大本營報告,積雪深1.2米,帳篷被雪埋2/3,不得不每小時出帳掃雪一次。誰知這幾句話竟成了登山隊的絕唱。自此之後,梅裡雪山是一片可怕的死寂。無論是無線電聯絡,暸望觀察,還是飛機搜尋,3號營地及其17名中日隊員(其中中方6名,日方11名),一夜之間竟消失得無影無蹤!

六、1996年第三次中日聯合登山隊對於天氣因素格外關注。在大本營安裝了可直接接收美國氣像衛星資料的設備,登山隊還得到東京氣像學會和喜馬拉雅山氣像專家們的大力幫助。結果這一次梅裡雪山從登山隊11月15日到達3500米的笑農大本營到12月8日撤離的20多天時間裡,天氣出奇晴好,氣溫一直維持在-5度到5度之間。當地藏民稱,這樣天天見到陽光藍天的天氣,是梅裡雪山地區少有的。

這樣好的天氣為什麼登頂不成功呢?12月2日,登山隊比預計時間提前半個月到達海拔6240米處,上方40米,便是4號營地預定位置。此時此刻,天氣晴朗,風和日麗,登頂前景一片光明!

然而,2日下午3時,日本發來的一張氣像雲圖顯示:來自孟加拉灣的低氣壓流正在向北移動,預計梅裡雪山地區在12月4日至6日將有特大降雪,降雪量與1991年釀成災難的那一次不相上下。經過與國家氣像局、雲南省氣像局聯系,得到的答復與日本的氣像資料分析完全一致。

這個消息不啻五雷轟頂,17條人命的陰影在眼前晃動,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日本登山隊齋藤隊長做出下撤的決定,聯合登山隊遂停止攀登,全部撤回大本營待命。

就在登山隊翌日返回大本營之後,預報中的大雪卻並未降臨,天氣依然晴好如初。原來,孟加拉灣北上的暖濕氣流,在青藏高原南下的強冷空氣的衝擊之下轉了方向。隊員們眼睜睜看著登頂的良機從身邊溜走,從頭再來,已經沒有了體力,沒有了決心。中日登山健兒遙望光輝燦爛的卡格博峰,一起抱頭痛哭!

有趣的是,日本人十分相信飛來寺喇嘛祈禱的靈驗,他們沒有忘記若干年前,日本遇難隊員的家屬正是靠喇嘛的祈禱才有幸見到梅裡雪山的尊容的;所以,在此次登山前,他們特意花了一大筆錢,請來東竹林寺和紅坡寺的兩位德高望重的活佛在飛來寺舉辦法會,祈禱神山保佑登山隊員們平安歸來。

在飛來寺舉辦數日法會期間,德欽縣廣大藏民也借此機會紛紛向活佛表達了不希望有人登頂的願望。兩位活佛當既表示:支持藏民的心願;同時又表示,佛教以慈悲為懷,也不希望登山者的生命再度遇到任何危險。本著這兩個良好的願望,活佛向神山祈禱,終於如願以償:中日聯合登山隊既無人登上卡格博峰,亦無一傷亡。12月中旬,登山隊員打道回府,明永村百姓買了許多鞭炮燃放。在飛來寺,兩位活佛再度舉辦法會。德欽縣藏民萬眾歡騰,慶賀勝利。

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藏民對背著登山包的游客會有一種那樣的神情。梅裡雪山總是在雲霧裡躲藏,有幾人得見你的真容,有時真有一種衝動,多麼想走近看清你。可望著白塔、經番和敬香台上的煙霧,一位位跪拜的藏民,我很矛盾。

卡格博是“藏傳佛教的八大神山之首”,是藏民朝覲的聖地。在藏民的心目中,卡格博峰是他們保護神的居住地。人類一旦登上峰頂,神便會離開他們而去。缺少了神的佑護,災難將會降臨。在藏族的宗教教規之中,凡封為神山者不准伐木,不准狩獵,在山上挖一點土也不行,當然更不允許人們登頂。同時,不朝山都被認為死後不能升天而受到歧視。每年秋未冬初,千裡迢迢來自西藏、四川、青海和甘肅的一批批香客,圍著梅裡雪山繞匝禮拜,當地稱之為“轉經”。梅裡雪山屬羊,若逢藏歷羊年,“轉經者更是增至百十倍”。屆時彎彎曲曲的山路之上,善男信女牽羊扶杖,匍匐登攀的場面令人嘆為觀止。由於山勢陡峭,河谷深切,路途艱險遙遠,香客們風餐露宿,徒步跋涉,難免有死於中途者。但人們並不以此為不幸,反到認為是人生最好的結局。

“為什麼要登山呢,因為山在那裡!”英國探險家喬治·馬洛裡在攀登他為之捐軀的埃菲爾山峰時,是這樣說的。登山的樂趣我猜想應是登山過程的艱難險阻,它讓我們知道了生命的可貴,生活的美好。當站在大山頂上俯視著世界,定有一種征服後的喜悅。登山運動無疑是最能體現人類拼博精神的運動。

當我們人類從農業文明時代為了生存的需要,開始對大山發起了第一輪攻勢,這一次人類“征服”了大山。

當我們人類步入了工業文明時代為了永遠止境的欲望,開始對大山發起了第二輪攻勢,這一次當然還是人類“征服”了大山,而且更加猛烈,非要大山失去本身的顏色。

現在人類已經進入了第三個千年,我們已經知道了如何冷靜的對待發展和全球生態的破壞、環境污染的平衡關系。那道不能放過梅裡雪山,非要必須登上一切地球之巔嗎?健康潔淨的登山運動本自沒有錯,它必竟在生死博鬥中,喚醒我們沉睡的潛能,磨勵我們意志,培養了勇敢的品格……但這一樣這一種美好的運動的歡樂如果是建立在踐踏藏民的信仰上,誰願意這樣的結果。雖然對他們的虔誠的宗教信仰我還不能全完理解和接受,但我知道正是由於他們的信仰,梅裡雪山才得以保住,他們比我更愛在大自然!

望著梅裡皚皚的白雪,我禁不住跪下,為大自然跪下。

我這篇文章構思了很久,只是想找個理由讓大家不要再去登梅裡雪山。我們已經有能力征服大自然,能不能這一次放過梅裡雪山,為子孫留下從未踐踏人類腳印和垃圾的處女峰,給大山一點尊嚴、隱私和神秘,同時也為所有信仰和崇拜梅裡雪山的藏民一點宗教的自由,必竟這個世界是一個寬容和多樣的世界。

最後說明這篇文僅代表個人的觀點,資料部分摘自《雪山尋夢》一書。


精選遊記: 香格裡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