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懷古

作者: 旗木.卡卡西

導讀西安作為一座歷史名城,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之高,不一定亞於北京。舉個例子來說,對於咱們來說,如果問100個人澳大利亞首都在哪?估計有40%的人會說是悉尼,40%會說是墨爾本,只會有20%的人知道是堪培拉。同樣,據網上調查,問老外中國的首都在哪,40%的人會說是西安,40%會說是上海,只會有20%的人知道是北京。可能數據誇張了點,但西安的知名度由此可見一斑。從公元 ...

西安作為一座歷史名城,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之高,不一定亞於北京。舉個例子來說,對於咱們來說,如果問100個人澳大利亞首都在哪?估計有40%的人會說是悉尼,40%會說是墨爾本,只會有20%的人知道是堪培拉。同樣,據網上調查,問老外中國的首都在哪,40%的人會說是西安,40%會說是上海,只會有20%的人知道是北京。可能數據誇張了點,但西安的知名度由此可見一斑。從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10世紀左右,先後有13個朝代或政權在西安建都及建立政權,歷時1100余年,其中西周、秦、西漢、唐,是西安歷史上的鼎盛時期。看過了海,爬過了山,也想看看人文,雖然不在計劃之中,有些唐突,但初秋的一個晚上,我和老婆還是站在了陝西的黃土地上,從鹹陽機場坐機場大巴,混混沉沉,猛然間古樸的城牆悄然出現在了眼前,頓時心頭彭湃了起來。

D1

放好了行李,在細細地品味一下西安美食還是好好地逛逛西安夜景兩者間矛盾了一會還是選擇了後者,匆匆地在解放路一家有點門面的店吃了一頓餃子宴後,我們便打車來到了大唐芙蓉園-西安大唐芙蓉園占地面積1000畝,其中水面面積300余畝,投資13億元,它凝結著國內外上百位知名大師的智慧,在原唐代芙蓉園遺址以北建成的文化主題公園,是中國最大規模仿唐建築群,有中國單體規模最大的仿唐建築——紫雲樓,園內仿唐建築涵括了唐時期所有建築形式;擁有全球最大水幕電影,堪稱中華歷史之園、精神之園、自然之園、人文之園和藝術之園。



(夜游大唐芙蓉園)

身處靜謐的幽徑,望著不遠處燈火通明的大殿,居然有一種不知天上宮闕,今昔是何年的遐想。涼風徐徐,不知過了多久,再往前踱,人聲漸盛。正巧趕上晚上的表演,趕忙去觀眾席占個位子。

show之後才是高潮,開始播放號稱全球最大水幕電影了,鑒於光線不足,又沒有三角架,沒有照片了,不過本來覺得50塊一張門票有點不值,但一場表演下來覺得還是物有所值的。

表演結束8點半,據說大雁塔的音樂噴泉也是此時開始,匆匆出門,狂奔大雁塔而去。

遠遠就聽到了一陣陣雄壯的音樂,噴泉開始了,20分鐘的表演要用多少水啊~

看完噴泉,覺得也盡了興,打道回府,准備了第二天去華山的行頭,洗洗睡了。

D2

華山,古稱“西岳”,是我國著名的五岳之一,位於陝西省華陰市境內,距西安120公裡,秦、晉、豫黃河金三角交彙處,南接秦嶺,北瞰黃渭,扼大西北進出中原之門戶,素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稱。華山系一塊完整碩大的花崗岩體構成,其歷史衍化可追溯至27億年:《山海經》載:“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裡。”華山之險居五岳之首,有“華山自古一條路”的說法。

因為覺得坐國營的車比較放心,所以早早起來趕旅游1號線,這個時候是淡季,每天只有8:00一班,我們提早了半小時到。不過錯過了也問題不大,私營的去華山的車也有很多。

上華山可以硬爬、也可以坐索道上北峰

一般上華山有這麼幾種路線:

1、最傳統的線路,從起始的玉泉院開始,到北峰有30裡路,包含了很多傳統景點,比如“千尺幢”、“老君犁溝”等,體力好者強烈推薦,因為不走這條路,就不能算是看到了完整的華山。

2、到東山門,先坐華山旅游公司進山的汽車,票價10元,然後坐索道,單程60,雙程110,到北峰。

3、與索道同一個起點,全長2160米,3999個台階,沒有什麼景點,就是體驗我英勇的人民解放軍當年攻下華山的不容易。

上了北峰之後,再一路游過去,把其它幾個峰看了。

至於我和老婆,當然選擇路線一,觀景健身兩不誤。

華山,我們來了!

可能現在是淡季的原因,一路上幾乎沒看到什麼游人,紅葉點點,流水潺潺,飛鳥啾啾,忽然感覺整個華山,整個天地之間只有我和老婆兩個人。

開始幾公裡路都是平路或有一點坡度的路,但感覺很快就走完了,然後就是無窮無盡的台階!與黃山的秀美比起來,華山的特點就是險,但經過開山工人們的辛勤勞動後,四平八穩的台階已經遍布了華山主干道。一邊趕路,一邊也能欣賞山上的美景。

這裡要說明一點,很多網友的游記中都提到過夜登華山,但個人認為夜登只能起到健身的效果,不能在一路上欣賞到沿途的風景真是太可惜了,時間夠的話一定要在白天登山,然後住一晚,第二天再下山。

說實在的,徒步上華山是很耗體力的,不過華山上每隔一段路就有一個小店,可以不斷休息、補給。這些小店按順序用數字進行編號,據說是方便投訴,干了壞事逃不掉,所以宰客現像據說也幾乎沒有。不過,由於店裡的東西都是挑上來的,越高東西也就越貴了,No.1小店5元一罐的紅牛到了No.23可能變成10元,甚至更貴。

爬啊爬啊,終於上到了北峰。無限風光在險峰,一點不假。

雖然我們不准備在山上過夜,但現在時間還早,決定在往前走走。

過擦耳崖,爬天梯,到了蒼龍嶺,這是一條長幾十丈,寬僅2尺余,坡度極陡的山脊,兩旁千丈絕壁,僅有這條石脊通達對岸,人行走其間,心驚肉跳。。

相傳唐代大文學家韓愈游華山,鼓足勇氣爬上了“蒼龍嶺”,回頭一望,見山路如此險絕,大驚失色,認為難以生還,於是寫了遺書投下山澗,縱聲痛哭。所幸山下村民居然還撿到了此書,上山救了韓愈一命。後人把這裡一處叫的逸神岩命名為韓愈投書處。

體會了一下,打道回府,准備下山。

回北峰索道途中天公作美,太陽出來了,一下子照得雲開霧散。藍天白雲映襯下,華山顯得更加氣勢磅礡。

但轉眼間月亮出來了,該下山了,我和老婆戀戀不舍地離開了華山。



(日月同輝)

D3

今天要去的是先是經典的西安東線,東線全程是這樣的:

華清池—臨潼博物館—兵諫亭—秦始皇陵—秦始皇地宮—秦始皇兵馬俑—半坡遺址

個人認為東線去秦始皇兵馬俑和華清池就可以了。

東線的交通最方便,在火車站那裡乘306(游5)即可,也就是乘游1的地方,10分鐘一班,單程5元,建議買8元的往返票,可在任意站上下車。

為了避免回來的時候坐不到位子,我們准備先游華清池,在去兵馬俑。

提到華清池,就會想到楊玉環,提到楊玉環,我不禁想起了爸爸,想起了小時候被強迫背誦白居易的《長恨歌》: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余裡。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清,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裡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雲髻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昭陽殿裡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惆悵了一番,買票進園。

華清池因為有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傳說而名聲遠播,其實華清池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早在西周時期,周幽王就曾在此建驪宮;後世的秦始皇、漢武帝也都在這裡建立行宮;唐代更是大興土木,特別是唐玄宗天寶年間修建的宮殿樓閣更為豪華,並正式改名為“華清宮”。而近代,張學良兵諫時,蔣介石正在此辦公,就是從這裡出逃的。

看著這裡的亭台樓閣,想像得到當年的紙迷金醉。杜牧《過華清宮》詩雲:

長安回望繡城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關,無人知是荔枝來。



(華清池)

下一站-兵馬俑,想想馬上就能看到這世界第八奇跡了,不禁激動萬分!

墓的營造自始皇登位後不久便開始了。墓地背山面水,是風水寶地,修墓前後共動用了70余萬人,相當於當時青壯年人口的十分之一;歷時40余年,直至公元前206年秦亡時尚未完工。

不知是何緣故,自公元前210年秋始皇入葬後,幾千年來墓穴始終無人打開過。其中情形人們只能根據史書加以揣度。《史記》裡記述:墓穴深挖,直到貯水層,上面加固,放置棺槨;墓室壁上制有日月星辰﹑山川地形圖,墓中建有宮殿和百官位次,擺滿奇珍異寶;墓道中灌注水銀為江河,用人魚膏做的燈盞長明不息,一具具暗器弩機設置在要害處隨時阻擋盜者入侵……

許多考古學家急欲揭開這千古之謎,然而由於秦始皇墓構造之特殊,工程之浩大,出於保護文化遺產的宗旨,不得不審慎從事,將這歷史時刻留待日後。

現在我們要去看的只是陪葬的兵馬俑坑。兵馬俑坑在秦陵東側一公裡半處,它的規模之大令人驚嘆,三個坑共約有2萬多平方米,坑內共計有陶俑馬近八千件,木制戰車一百余乘和青銅兵器4萬余件。其中一號坑規模最大,面積一萬二千平方米,有俑馬六千余件;二號坑次之,面積是前者的一半,有俑馬千余件;三號坑只有500余平方米,內有武士俑68個。根據考古判斷,這幾座從葬坑像征著始皇生前的宿衛軍守衛著陵園,而三座坑是按兵法布陣的,其中三號坑是總指揮部統帥三軍。

1974年3月,驪山北麓的幾位農民在打井時忽然挖出了和真人一樣大小的陶俑,“世界第八奇跡”兵馬俑——秦始皇的宿衛軍先於始皇與世人見面了。

這是世上無與倫比的地下軍陣,站在一號坑前最令人感到一種強烈的震撼:最前面的是前鋒,二百一十名武士俑,橫列三隊,手持弓駑,背負箭囊;後面緊緊跟隨的是身穿鎧甲的步兵,間雜著駟馬戰車組成四十路縱隊從十幾條坑道裡湧出;軍隊左右各有側翼,末尾又有三列後衛。整個軍陣布局嚴密,酷似待發之勢,令人聯想到當年始皇金戈鐵馬,橫掃六合,所向披糜的聲威。

接著是享譽世界的“青銅之冠”-秦陵銅車馬

銅車馬出土於秦始皇陵西側20米處,1980年局部試掘銅車馬坑時,在一木槨內出土一前一後縱置的兩輛大型銅車馬,出土時已殘破,經修復後恢復原狀。

銅車馬主體為青銅所鑄,一些零部件為金銀飾品。各個部件分別鑄造,然後用嵌鑄、焊接、粘接、鉚接、子母扣、紐環扣接、銷釘連接等多種機械連接工藝,將眾多的部件組裝為一體。通體彩繪,馬為白色,彩繪時所用顏料均為用膠調和的礦物顏料,利用膠的濃度塑造出立體線條。車、馬和俑的大小約相當於真車、真馬、真人的二分之一。它完全仿實物精心制作,真實地再現了秦始皇帝車駕的風采。

秦代的金屬加工技術有了輝煌的成就,在秦陵銅車馬的制造上集中體現出來。秦陵銅車馬共有三千多個零件,秦代工匠巧妙地運用了鑄造、焊接、鑲嵌、銷接、活鉸連接、子母扣連接、轉軸連接等各種工藝技術,將此結合為一個整體,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特別是一、二號車的傘蓋,其厚度僅0.1~0.4釐米,而面積分別為1.12和2.3平方米,整體用渾鑄法一次鑄出,即使在今天,要鑄成這麼大而薄、均勻呈穹窿形的銅件也非易事。

至今,銅車馬上的各種鏈條仍轉動靈活,門、窗開閉自如,牽動轅衡,仍能載輿行使。秦陵銅車馬被譽為中國古代的“青銅之冠” 。



(青銅之冠)

帶著滿腔祖國榮譽感和民族自豪感離開了兵馬俑博物館,天氣出奇得好,心情也是好得不得了。

帶著轆轆的飢腸,只撲回民街。東西好像還滿便宜的說。叫了著名的羊肉泡饃、肉夾饃、雞蛋酸菜炒米、再來20串羊肉串、一杯酸梅湯。好吃!!!

D4

今天的重要活動就是在西安古城牆上騎車兜風。

明代西安城垣曾是一個龐大而精密的軍事防御體系,也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堡。

早在明王朝建立前,當朱元璋攻克徽州後,一個名叫朱升的隱士便告訴他應該“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朱元璋采納了這些建議。西安古城垣就是在這個建城的熱潮中,由都督濮英主持,在唐皇城舊城基礎上擴建起來。

明代擴建後的西安城牆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周長約13.7公裡。城牆每隔120米修敵台一座,突出在城牆之外,頂與城牆面平。這是專為射殺爬城的敵人設置的。敵台之間距離的一半,恰好在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內,便於從側面射殺攻城的敵人。城牆上共有敵台98座,上面都建有駐兵的敵樓。

古代武器落後,城門又是唯一的出入通道,因而這裡是封建統治者苦心經營的防御重點。西安城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分別有正樓、箭樓、閘樓三重城門。閘樓在最外,其作用是升降吊橋,箭樓在中,正面和兩側設有方形窗口,供射箭用。正樓在最裡,是城的正門。箭樓與正樓之間用圍牆連接,叫甕城,是屯兵的地方。甕城中還有通向城頭的馬道,緩上無台階,便於戰馬上下。全城還建有馬道11處。城牆四角都有突出城外的角台。除西南角是圓形,可能是保持唐皇城轉角原狀外,其它都是方形。角台上修有較敵台更為高大的角樓,表明了這裡在戰爭中的重要地位。城牆上外側築有雉堞,又稱垛牆,共5984個,上有垛口,可射箭和了望。內側矮牆稱為女牆,無垛口,以防兵士往來行走時跌下。最初的西安城牆完全用黃土分層夯打而成,最底層用土、石灰和糯米汁混合夯打,異常堅硬。後來又將整個城牆內外壁及頂部砌上青磚。城牆頂部每隔40-60米有一道用青磚砌成的水槽,用於排水,對西安古城牆的長期保護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四周環繞著又寬又深的城河,正對城門處設有可以隨時起落的吊橋。吊橋一升起,進出城的通路便被截斷。

而時至今日,古城牆已是西安人民休閑和旅游者懷古之所在。2005年5月1日,原解放門火車站豁口連綴工程竣工,由此,歷經千年的唐皇城,也是歷經600年之久的明城,實現了人們期盼已久的大貫通。

從南門上去,摸著古老的牆磚,這是明代還是唐代的磚呢?



(古城牆)

租自行車15元一小時,挑一部結實一點的捷安特就上路了。一路上陽光明媚,微風輕吹,感覺很好!

一圈下來個人估計15公裡左右,拍拍照兩小時之內就能騎完。又回到了南門主樓。

因為是下午的飛機,只好和西安說再見了。

很快飛機就爬升至三萬英尺的高空,萬裡無雲。

西安古城、黃土大地、華山、秦嶺在腳下緩緩掠過,唐宋元明歷史仿佛也在眼前一一浮現。拜拜了,陝西大地!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