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之旅 – 阿爾及爾(2)
1月5日的交流十分順利,當日晚上市場部請我們在KPMG公司附近的西餐館吃了頓豐盛的西餐。7個人花費了16000第納爾,相當於人民幣1600左右,還是有點貴呀。就餐期間埃及員工Aziz給我們講了一個在埃及本地員工中流傳廣泛的關於中方員工的笑話:某次在剛果一位中方產品經理給客戶宣講產品資料,其間客戶舉手示意有問題詢問,該名中方員工立刻說到“No Question”,結果客戶不再提問,之後也沒有其他客戶提問。事後他還感到奇怪,實際上這位老兄的本意是可以隨時打斷他的講解,歡迎提問,應該是“No problem”. “No question”是不准提問的意思。中國式英語會產生很多歧義。
1月6日的陽光非常好,阿爾及爾這個地方至少在停留的這一周內頻頻降雨的,難得周五給了這麼一個好天氣。中午12:00穆斯林司機要到清真寺禱告,因此約好值班司機Yosef下午兩點陪我們四處逛逛。中午我們在Villa食堂吃完午飯,回到賓館休息。在途中路過當地石油大廈的環形廣場的時候,看到中間團坐著十幾個中國建築工人。我們互相打著招呼,他們來自青島,派駐阿爾及利亞一年了,還要再工作一年才能夠回家,今年春節也無法回家過年了。沒有詳細交談,不清楚他們的生活和工作條件如何?但是正是這麼多的中國工人援建了阿爾及利亞相當多的宏偉建築,還有來自中國的有著精湛醫術的醫療隊服務著廣大的阿爾及利亞群眾,因此使得大部分阿爾及利亞人民善意的學會了通過中文“您好”來與每個看起來有著東方面孔的行人打招呼。下午約了其他兩名同事大家一同出發,首先接受當地員工建議去了Sidi Fredi,這個港灣的圖片在互聯網上介紹阿爾及利亞的文章中經常看到,是一個地中海邊經典風光的港灣。我們在港灣悠閑的踱步,欣賞游艇和地中海風光。由於阿爾及利亞還不是個開放的旅游國家,因此這裡西方旅客不多,同時東亞的日韓游客更是沒有,如前所述阿爾及利亞人民接觸的是偉大中國的工人和醫生,因此他們都會熱情的向我們說聲“你好”。在埃及亞歷山大第一次看到了耳熟能詳的地中海,這次在阿爾及利亞已經是第二次和地中海進行親密的接觸了。很多本地人悠閑的坐在海邊垂釣,我們則選擇了一個酒吧悠閑的品著當地的紅茶-甜甜的苦苦的味道炯同於中國的茶葉(每杯40第納爾)。臨走的時候在一家書店100第納爾購買了4張風光明信片留做紀念。司機Yosef 人很好,繼續帶著我們在老城區逛了一大圈,沿著地中海岸,海邊均是法國風格的建築群落,一派西歐風光。當地人均對法國很有好感,法語已經和阿拉伯語一樣成為主要的交流語言,幾乎所有的阿爾及利亞人都會說法語。途中我們還專程路過了美國和中國大使館以及他們總統的住所-應該就是總統府了。總的來說對阿爾及利亞這個城市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只要政局穩定,政府專著發展經濟,阿爾及利亞的條件還是非常好的,豐富的石油資源能夠換來源源不斷地現金;包括撒哈拉大沙漠在內的地區都可以開辟為旅游景區從而大力拓展旅游事業,以更加開放的胸襟融入世界。這也是我們國家必須持續開放,深化改革的必要之處,發展才是硬道理,只有經濟發展人民富裕才能夠構建和諧社會。不過現在阿爾及爾確實不太適合背包一族,市內公交系統極其欠缺,而且沒有隨處可叫的出租汽車,出行十分的不便。首都之外部分地區治安還無法控制,還需要動用較多的軍警維護社會秩序。一切都有待慢慢改善。和司機聊天也知道他們穆斯林是不能夠喝酒、抽煙、唱歌和跳舞的,因此這個城市表面上沒有酒館、歌廳、舞廳等娛樂場所,每天晚上大家都要回家禱告,不會出來聚會玩樂。宗教對國家的影響十分強大。伊斯蘭國家遍布中東北非,阿拉伯國家也是多極世界中非常重要的一極呀!由於司機下午6點就到了下班時間,因此我們最後趕到獨立紀念碑參觀,在這裡還可以看到繁忙的港口,各種的貨輪,美麗的海岸線風光。17:30分我們回到公寓食堂,結束了半天的阿爾及爾游覽旅程,拓展了對阿爾及爾城市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