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 小吃散記
一直向往去西安,原來是向往文化,自從表妹去過之後就向我大肆宣揚西安的小吃如何如何好,結果就把我的饞蟲給勾出來了,而且一發不可收拾,於是就開始磨著老公要求到西安去體驗。終於2005年的最後一天,我們登上了開往西安的列車。
迎著2006年的第一縷陽光,我們踏上了西安火車站的站台。此次西安小吃之旅的第一站是鐘樓廣場北側的老字號“同盛祥”的羊肉泡饃。走進店裡,服務員把我們招待落座,可能是因為我們到的時間並不是飯點,所以客人並不多,我倒是很高興,這樣我就可以在擺著各種小吃的櫃台前隨便轉轉看看了。
不一會功夫,服務員端著兩個大碗來了,分別擺在我們面前。我低頭一看,原來每個碗裡老老實實躺著兩個“餅”(後來見得多了,我知道這就是陝西的白吉饃,一個差不多有2兩)。我們開始學著別人的樣子把饃掰成小塊,別看這簡簡單單的工序,羊肉泡饃的好壞,功夫可全在這了!這種白吉饃不是發面的,掰起來可是不很輕松,我們倆偷懶,隨便掰了幾下就讓服務員端走澆羊肉湯去了(服務員端走的時候,給我的碗編了8號,老公的6號,是因為怕弄串了),可是和我們同時進來的一位老先生,居然生生在那裡一掰就是半個小時,我眼看著他碗裡的兩個饃變成了一個小山包,組成小山包的都是黃豆粒大小的塊,心裡不由得佩服,看來想吃到最正宗的小吃不僅要選對館子,還要掌握最正宗的方法,還得不怕麻煩!我們的兩碗“羊肉湯泡大餅”(不好意思毀了羊肉泡饃的名聲)被服務員端上來了,同時端上來的還有小料一碟,有幾瓣糖蒜,一些香菜末和辣椒醬。我一上來就先喝了一口湯,真鮮,一點也不膻。湯裡有粉絲,很筋鬥,有羊肉條,鮮嫩可口,肥瘦適中,我掰的大餅塊被羊肉湯一泡松軟了很多,放在嘴裡口感很滑!一份羊肉泡饃價格是13塊,個人感覺性價比還是不錯的!!
從老字號出來,我們按照地圖的指示找到了鼓樓,於是也找到了傳說中的回民一條街。其實到現在我還是搞不明白所謂的回民小吃一條街,指的是從鼓樓向北的通往北院門的一條仿古街呢?還是大清真寺北牆外的名叫“西羊市”的一條街,再或是從北院門口,往西的那條名為“大皮院”的街,這三條街之所以讓我暈,是因為鼓樓北側是回民聚集地,著名的大清真寺就坐落在其中,這裡的所有小吃都是清真的,而且品種繁多,每個店鋪門口的招牌都很吸引人。櫃台上要麼擺著花花綠綠的果脯蜜餞,要麼是特別喜慶的手工藝品,要麼是紅紅的窗花,要麼是琳琅滿目的特色小吃,烤肉,鏡糕,炒米,小蘇肉......
游覽過了大清真寺和古城牆,我的肚子又咕咕叫了, 於是嚷嚷著再回小吃街。這回再去,是餓著肚子,看到什麼都想吃,可是我們接受了上次的教訓,改變了品嘗方針,決定每人要不同的東西,這樣既能吃到更多的種類,又不會吃得很撐。大主意定了,下面就是吃什麼的問題了,我們邊走邊挑,主要是關注肉制品,於是那些花花綠綠的糕點就被排除在候選名單以外了。
當我們走到大皮院街尾的時候,一個不大的門臉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定家小蘇肉”,我的腦子飛速的開始運轉,哪裡看到過這個名字呢?好像是在哪個旅游攻略裡面,告訴了老公,於是我們決定進去看看。這是一家很小有些破舊的店,一進店就是一個狹長的黑糊糊的走道,走道盡頭是收款台。我問收款的那個人:“多少錢一份?”那人滿不在乎地說:“進去坐,一會就好!”這是什麼和什麼呀?我心想,簡直所答非所問嘛!我一邊嘟囔著一邊往裡走,路過了一個過道,類似於北方的天井,不過上面搭了個棚子,過道裡擺著幾張桌子,每張桌子都坐著幾位顧客,店裡的面積也不大,整整齊齊地擺著10來張桌子,每張桌子也是坐滿了客人,我們找到了最後一張有空座位的桌子。屋子裡和屋子外的客人都在安靜地等待著什麼,桌子上一律都是空空的,偶爾有一兩碗茶水,可是大家都在等什麼呢?我的好奇心又有些蠢蠢欲動了,實在坐不住,就跑到門外逮到一個伙計,問:“我想點菜,怎麼沒人招呼我呀?”誰知伙計的回答竟然跟收款台的人如出一折:“進去坐吧,馬上就好!”碰了這麼一個軟釘子,我只得乖乖地回到座位上。又等了幾分鐘只聽門口“砰”的一聲響,然後就騰起了一陣白煙。我不知道出了什麼狀況,一下子竄了出去,當然手中沒有忘記緊緊攥著照相機。只見門口的一個和我家冰箱差不多大的烤箱被打開了,一陣白煙包裹著肉香直直地朝我的臉上撲過來。烤箱裡是一層一層碼放整齊的屜,每個屜上有6個盛滿小蘇肉的搪瓷盆,搪瓷盆口直徑大概有15公分,高10公分,容量還是可以的。我看見伙計那著盤子,托著6個搪瓷盆進屋了,也屁顛屁顛地跟了進去,只見進門後的伙計好像小時候在幼兒園的老師,給大家發飯一樣,每人面前擺好一盆小蘇肉,然後另外一個伙計則隨後發一碗米飯或是白吉饃當主食。頓時,屋子裡熱鬧起來,大家開始說笑,大口地品嘗美味的蘇肉。乖乖,我心想,西安居然還有這種飯館,統一只供應一種菜品,居然還能顧客盈門,真是應了那句話,酒好不怕巷子深!!我們這也不是從大老遠跑來品嘗美味了嗎?不過我們的等待確實值得(個人認為),這定家小蘇肉確實是蘇滑嫩,不膩,調料因為加了胡椒粉,有微微的辣味和胡椒的香味,加上白米飯一起吃,確實口感巨佳!!個人認為可以強烈推薦!!另外這家店另外一個亮點是飲料—酸梅湯。不知道西安人是怎麼制作的酸梅湯,但是根據我喝酸梅湯多年的經驗推斷,他們應該不是用酸梅精衝泡制作的,因為那香濃的酸梅味和略帶胡味的混合味道是加多少酸梅精也不能達到的效果,甚至比北京超市裡賣的“信遠齋”老字號的酸梅湯都地道!其實在西安很多店鋪都有酸梅湯出售,之所以我特別提出這家,原因是他家的湯量足,口感最佳!
在後來的兩天裡,我們還先後品嘗了著名的“賈三灌湯包”,“樊記肉夾饃”,“八寶小鏡糕”,“平娃烤肉”,“黃桂柿子餅”等諸多小吃,並且喝道了“漢斯果啤”,在最後回北京的時候,我的背包裡裝的是咧開嘴的“臨潼大石榴”!!!!
西安的小吃之旅就這樣結束了,不過最值得我欣慰的是,三天地毯式地小吃掃蕩之後,我的體重居然有所下降!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