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城區一角)
舊城區(Old City)
不知不覺中,出街景已經成了這次旅行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部份。或許是因為做為外人的我,只有通過街景才能更好的了解當地的人文及城市變遷吧。在費城的第二天,我們便來到了舊城區(Old City)。一個據說是很有老費城風格的區域。果然,這是一個很有上世紀風味的小城。這裡有美國最早的民居街道。在此的貝特西.羅斯之屋和艾爾弗雷斯小巷,都有著300多年的歷史。不僅如此,舊城區裡還有著美國東岸最多的畫廊。城中城,不自覺的我想起了北京。不也是古今城市的典型融合嗎?現代都市中的皇城紫禁給北京更添一份獨有的歷史韻味,東方神秘色彩。

(畫廊之一)
初到費城,處身於鋼筋水泥之中,有一種很強卻又莫名的感覺。是失望?還是失落?我不清楚。或許是因為我仍不願抽身於波士頓寧靜的歐洲風情吧。這就是反差感吧,只是很強而已。
兩天過客般的穿梭於費城大小的街道中,怎樣來形容這座城市呢?歷史古城?或許還是美國自由獨立的革命起源地更為恰當吧。
4.華盛頓到華盛頓只是個意外。本來按照原先的計劃,費城過後是去大西洋城的,可是由於中間出了一些變故,就這樣,我們來到了華盛頓。或許,這就是旅行的不定性吧。少了一份東北地區的寒冷,地處於馬裡蘭州和弗吉尼亞州之間的華盛頓多添了一份熱氣。華盛頓全稱為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是美國的首都,也是政治與文化中心。說到這裡,華府的確對得起它首都的稱號,這是一座人文氣息很濃的城。初到華府,便被它的大氣所吸引。這種大氣就像北京長安街的大氣一樣。如果說波士頓像中國的江南,那華盛頓就像中國的北京了。或許同是首都的原因吧,兩座城真的很像,很像。城中聚集了白宮、國會、最高法院、五角大樓等政治性機構;華盛頓紀念碑、越戰韓戰紀念碑、傑弗遜紀念堂和林肯紀念堂等紀念性建築;同時亦有著名的國會圖書館、國家藝術博物館、自然歷史博物館、宇航博物館等文化機構。就這樣,我們把國會圖書館定為了兩天的華盛頓之旅的起始點。

(另種風格的華府地鐵)
國會圖書館
國會圖書館地處於國會大廈東側,全館總藏書達1億多冊,是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之一(另外一個就是莫斯科的列寧圖書館)。館內又分三個不同的主題館,分別是具有意大利復興風格的托馬斯·傑弗遜館,裝璜簡樸、氣氛莊嚴的約翰·亞當斯館,和收藏多媒體的詹姆斯·麥迪遜館。館內的珍品包括《葛登堡的聖經》,這是最早以活字印刷的《聖經》,全世界僅存3本。

(在館內)